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5-17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 1. (2024八下·大足期末)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的题词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底座上的十幅浮雕(如金田起义、武昌起义、南昌起义、胜利渡长江等)反映的史实见证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程。建立此碑的意义在于(   )
    A . 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 .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英雄精神,珍惜美好生活 D . 宣告中华民族以独立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2. (2024八下·大武口期中)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民的建国大纲,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和海外华侨的一致拥护。“它”是( ) 
    A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3. (2024九下·凉州模拟) 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人民首都的晴空里徐徐开起。参加庆典的王金风激动地说道:“你说多少年了吧?109年!就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啊,是不是啊?我想这个红旗真正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与该场景相关的史事是(   )
    A . 重庆谈判 B . 渡江战役 C . 开国大典 D . 三大改造
  • 4. (2024八下·永吉期末) 1950年8月,泰州人柳溥庆所在的北京人民印钞厂接到印制“国家名片”的紧急任务,在没有相应印制设备的情况下,他带领工人改造印制机器,创新工艺流程,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因此,他当年获评新中国第一届全国劳模。这一事件折射出( )
    A . 新政权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B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顺应民心 C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热情高涨 D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顺利实施
  • 5. (2024八下·吉林期末)  某记者在一篇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指的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解放战争取得胜利 C . 川藏公路建成通车 D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
  • 6. (2024八下·永年期中)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图1、图2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A . 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 7. (2024八下·红桥期末) 新中国的几代人,都把自己对一场战争的感受,把一个民族的尊严,浓缩进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浓缩进了《英雄儿女》和《上甘岭》。下列属于这场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是( )
    A . 杨靖宇 B . 左权 C . 邱少云 D . 雷锋
  • 8. (2024·乌鲁木齐模拟) 截止1953年12月,新中国举行了涉及5.7亿人口的基层选举,全国各地共选出500多万名基层人大代表。这一选举主要是为了召开(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共八大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9. (2024八下·邯郸期中)  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6年后,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产量超过设计能力的40%。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工厂设备的改进 B . 实行公私合营 C . 开展大跃进运动 D . 工人劳动条件的改善
  • 10. (2024八下·长春期末) 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为了贯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 无偿没收 B . 赎买政策 C . 平均分配 D . 成立乡镇企业
  • 11. (2024七下·龙口期末) 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七大 B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 中共八大 D .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 12. (2024八下·邯郸期中)  学习历史需要区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历史事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历史结论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 C . 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 . 高考制度的恢复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 13. (2024八下·永年期中)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开始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 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 全面掀起“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14. (2024八下·兰考期末) 历史在曲折中前进“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的主要教训是(   )
    A . 一切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 要尊重客观规律 C . 一切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D . 要健全民主和法制
  • 15. (2024八下·定兴期末)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从“铁人”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民族精神是(   )
    A . 艰苦创业,求实奉献 B . 团结协作,勇攀高峰 C . 忧国忧民,不畏牺牲 D . 心系祖国,严谨治学
  • 16. (2024八下·槐荫期末) 《共和国之路》记载,各地就这一主题召开的讨论会达70余次,发表文章650多篇。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这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    )
    A . 背景 B . 内容 C . 过程 D . 意义
  • 17. (2024八下·邯郸期中)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 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 D . 经济特区的建立
  • 18. (2024八下·永年期中) 下图为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该图(    )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A . 展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全部历程 B . 显示了从农村到城市的开放特点 C . 体现了因地制宜进行开放的层次性 D . 反映了由北向南逐步开放的渐进性
  • 19. (2024九下·兴隆台模拟)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201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已从2001年的5098亿美元,增加到超过3.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这直接佐证了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是( )
    A . 推动了成员经济发展 B . 提高了科技的创新水平 C . 维护了世界和平与安全 D . 加快了亚太一体化进程
  • 20. (2024九上·长沙开学考)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每一次理论创新,都深刻回答了不同时代面临的重大课题。回答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时代课题”的思想是(   )
    A . 毛泽东思想 B . 邓小平理论 C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 科学发展观
  • 21. (2024·朝阳模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它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 中共七大 B . 中共八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九大
  • 22. (2024八下·永吉期末)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下列时代精神,按照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船精神 ②特区精神 ③长征精神 ④“铁人”精神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④② C . ①③④② D . ③②①④
二、综合题(4个小题,共56分)
  • 23. (2024八下·邯郸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 (2) 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什么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指出材料三中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经历了几年时间,结合所学概括该事件的结果。
    4. (4) 综合材料二、三、归纳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 24. (2024八下·永年期中)  某学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进行以“家书·家风·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研学活动。

    【资源共享】

    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封新中国成立后的家书。

    材料一  我们考虑农民的出路(包括中农、贫农、雇农在内),只有组织起来才好,劳动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现在农民组织的生产组织形式……劳动互助组在农村应当是容易组织起来的生产组织形式……大家商量共同用劳力和工具来从事农耕,一定比单干的好得多。这样就能多打粮食,多为国家出力了。

    ——1953年董必武致良俊侄儿的家信

    材料二  您信中谈到咱们卖给国家余粮七百斤,这是应当的。国家正在建设之际,特别是重工业建设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粮食供应,解决工厂工人和国家军队的需要,起到一定的作用。现在这样做,今后更应该继续积极做下去。

    ——1955年1月李振华致父亲的家信

    【思维共鸣】

    1. (1)  据材料一、二,指出上述家书涉及的共同领域。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当时“农民的出路”和“国家正在建设之际”的基本表现。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内容的关系。
    3. (3) 通过上述两封家书,指出其体现的家风和家国情怀。
  • 25. (2024八下·永年期中)  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对于建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价值。
    1. (1) 实物史料——见证历史】

      图一反映了当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图二表明我国出现了哪种经济现象?

    2. (2) 【文献史料印证历史】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根据材料,说明这种“僵化模式”的弊端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随着改革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型?

    3. (3) 【口述史料——回忆历史】

      调查人:澎湃网记者

      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

      口述内容:

      我叫陆德兴。不要浦东一月年,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滴东人。“宁要浦西一张床。片小渔村。在九十年代开发开放之前,从外滩看过来。滴东就是一1990年,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位条件也很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5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资建造了自己的高楼。那时从滴西看浦东,是一派热间的建设景象。犹这样,浦东越来越繁华。

      依据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前后的巨变及原因。

    4. (4) 综合以上史料研读,你能得出怎样的史论?
  • 26. (2024八下·永年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80年

    中央决定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1984年

    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

    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洲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

    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

    相继开放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行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 (1) 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事件。
    2. (2) 从上述大事年表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确定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