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 1. (2024九下·益阳模拟)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 然(mò) 涡(xuàn) 接踵而至  海枯石烂 B . 立(chù) 枯(zào) 目眩神迷  行将就木 C . 择(jué) 锁(jiā)  阳奉阴违   不修边幅 D . 褓(qiáng) 告(jié) 纷至沓来 人情世故
  • 2. (2024八下·桑植期中) 下列语段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①近几个月来,我市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建文明城市”。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人们的素质普遍得到了提高。③城市周围的环境也得到了改变,街道更加整齐了,道路更加平坦了,树木花草增多了。上级领导到我市检查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④如今,我市的面貌真是改头换面了。

    A . B . C . D .
  • 3. (2024八下·桑植期中)  下列是小希同学摘抄作文素材时积累的一些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对历史名人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湖南城市文化,探求湖南城市精神。

    ②蔡伦、周敦颐、曾国藩、谭嗣同、黄兴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为国人所熟知。

    ③在其深厚的底蕴中,众多著名人物构成其鲜亮的一笔。

    ④这些名人不仅是湖南的文化财富,也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瑰宝。

    ⑤在华夏五千年文明进程中,湖南形成了非常深厚的历史底蕴,魅力四射。

    A . ⑤③②④① B . ①②④⑤③ C . ⑤③①②④ D . ①⑤③④②
  • 4. (2024八下·桑植期中) 周一返校,五班的学生聚在一起讨论周末见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郡说:“我去看了湖南卫视举办的演唱晚会,其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B . 小麓说:“周末我回了趟乡下,多年来我一直非常留恋老家那世外桃源一般的乡村 生活。” C . 小常说:“爸妈带我去了一趟永州,游了一回小石潭景区,听过导游的解说,我豁然开朗,懂得了《小石潭记》的作者为什么‘一乐一忧’。” D . 小刘说:“我周末去当了一回交通协管员,在我的协助下,交通拥堵的现象戛然而止。
  • 5. (2024八下·桑植期中)  古诗文默写。

    诵读经典,与情感相融。《关雎》中“”写出了男子在追求意中人的过程中,相思绵长,难以成眠;《蒹葭》中的“”描绘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的情景;《小石潭记》中“”表达了作者遭贬谪后内心终究无法挣脱的落寞。

  • 6. (2024八下·桑植期中) 综合性学习。八年级(一)班的同学们正在展开“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加入其中,请你完成以下环节。
    1. (1) 【辑诗集】活动中,同学们编辑了四本诗集,取名为《边塞风云》《抚琴听松》《一曲折柳》《草长莺飞》下面诗句与诗集名依次对应最准确的一项是( )

      ①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A . ③①②④ B . ④①②③ C . ④③①② D . ④①③②
    2. (2) 【飞花令】你和小新、乐乐正组队参加“锦绣河山”诗词飞花令,他们都已完成,请你紧随其后填上四句符合要求的诗句。

      小新:【锦】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乐乐:【绣】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我:

      【河】 , 。(带河字的诗句即可)

      【山】 , 。(带山字的诗句即可)

二、阅读(共50分)
  • 7. (2024八下·桑植期中) 古代诗文阅读I;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桃夭

    桃之夭夭 , 灼灼其华。之子于归 , 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②之子:这位姑娘。于归:姑娘出嫁。古代把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故称“归”。于:去,往。③宜:和顺、亲善。④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⑤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1. (1) 依据你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关雎》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起兴,引出“①”,由雎鸠和鸣联想到②;《桃夭》用盛开的桃花,比喻③

    2. (2) 《诗经》前六篇中,五篇是围绕婚姻和家庭生活的,说明古人非常重视它。请你从两首诗中任选一篇,结合内容说一说在古人眼中什么样的女子是理想的伴侣。
  • 8. (2024八下·桑植期中) 古代诗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邀余入山。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 , 问龙井所遣篮舆 , 则曰:“以不时至,矣。”是夕,天宇开霁 , 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 , 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 殆非人间之境。

    (节选自秦观《淮海集》,有删改)

    注:①龙井:指龙井山。②参寥:即僧人道潜。③篮舆:竹轿。④开霁:放晴。⑤杖策:拄手杖。⑥支径:小路。

    1. (1)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以不时至,

      关联教材: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

      ⑴去:

      出郭,日已夕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比:①接近,亲近。②等到。③比较。

      ⑵比:

      邀余入山

      联系学过的古诗词:家书抵万金

      ⑶书: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B .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C .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D .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②得支径上风岭,憩于龙井亭

    4. (4) 本文与《小石潭记》都写到“寂”,请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展开分析。

      【链接材料】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小石潭记》)

  • 9. (2024八下·桑植期中) 非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病毒抗原检测

    ①近日,为进一步优化新冠病毒检测策略,服务疫情防控需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研究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什么是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呢?

    ②新冠病毒有4种结构蛋白,其中N蛋白是表达量最大的。个体感染新冠病毒后,N蛋白会出现在咽喉部。抗原检测就是检测N蛋白,是否检测到N蛋白,就可以间接反映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一旦抗原检测为阳性,再用核酸检测进一步确认即可。

    ③抗原检测与核酸检测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特异性和敏感性。特异性是指检测结果为阳性,确实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抗原检测的特异性可以达到99%,而核酸检测的特异性能达到100%。抗原检测的敏感性比核酸检测的敏感性要低,但如果说感染早期、病毒浓度较高时,通过抗原检测的方式病毒就很容易被检测出来。

    我国疫情防控做得很好,新冠病毒流行率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但近两年来,新冠疫情不断在我国部分大、小城市局部爆发,尤其近段时间以来,奥密克戎等强传染性变异毒株的出现,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这一情况下,新冠病毒抗原检测作为检测的补充手段尤有必要。在一些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地区,或者面向一些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的集中隔离人员,使用抗原检测,与需要专门实验室和复杂仪器的核酸检测相比,更便捷,出结果时间短,有利于提高“早发现”能力;居家隔离观察人员,或有自我检测需求的社区居民,均可使用抗原检测的方法自测,这样可以降低核酸采样检测人员的工作强度。

    ⑤需要强调的是,抗原检测不能代替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依旧是新冠病毒感染的确诊依据。在进行核酸检测确认过程中,如果核酸检测呈阳性,无论抗原检测结果是阳性还是阴性,均按照新冠病毒感染者或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采取相应措施。

    (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抗原检测是否检测到N蛋白,可以直接反映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B . 感染早期、病毒浓度较高时,可使用抗原检测方式检测是否感染。 C . 抗原检测不需要专门的实验室和复杂仪器。 D . 抗原检测结果呈阳性,就等于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
    2. (2) 简要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字的表达效果。

      我国疫情防控做得很好,新冠病毒流行率可能只有百万分之一

    3. (3) 概括在一些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基层地区,或者面向一些感染风险相对较高的集中隔离人员,使用抗原检测有哪些好处?
  • 10. (2024八下·桑植期中) 文学作品阅读;阅读《艾香悠悠溢端午》,完成问题。

    艾香悠悠溢端午

    钟芳

    ①“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

    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

    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

    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

    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一直记着呢。今年我带上儿子一块回去!”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 (1) 文章围绕端午节的“艾香”回忆了儿时①,②,③几件往事,表达作者萦绕内心的一份乡野浓情。(每空限15个字以内)
    2. (2) 本文描写生动传神,结合语境,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句表达效果
    3. (3) 结合语境,谈谈第③段引用《诗经》中有关“采艾”的佳句有什么好处。
    4. (4) 文章结尾写“艾香馥郁而绵长”,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1. (1) 语文老师组织了“和朱自清一起‘谈’经典——《经典常谈》阅读座谈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表。

      经典

      “谈”经典

      ①《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

      ②《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字书,经典和别的字书里的字,都搜罗在这部书里,所以有九千字。这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

      ③《

      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

      ④《

      它的本来面目是一种巫术,儒家将它哲学化了。

    2. (2) 校园小记者在八年级课间活动期间进行随机采访,请你接受采访并回答问题。

      小记者:这位同学,你好!相信你一定读过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对经典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请问你最喜欢里面提到的哪部经典?并说说你的理由。

      同学:①

      小记者:如果是选择性阅读,你的兴趣在哪一方面?又会选择书中的那些篇目来阅读?

      同学:②

三、作文(50分)
  • 12. (2024八下·桑植期中)  根据要求写作。

    学问,指知识,技能;也解释为某一种经验,道理。在我们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请以“这里有学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可写实,可想象。⑵不限文体(诗歌除外)。⑶字数600~800之间,不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