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永州市2024年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28 浏览次数:19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 1. (2024·永州模拟)  下面是本期正文的部分文字。阅读后,完成各题。

    “自强不息”出自《周易》【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古人认为,天体恪守自身本性运行,刚健有力,永不停息。而君子处世,也应遵循天道,勤勉不懈,间不容发 , 奋勇进取。这是中国人树立的自身理想,也是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品格。

    从“卧薪尝胆”“悬梁刺股”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泱泱华夏,自强自立之君子,比比皆是【乙】新时代的青年,有的为国立“芯”,让超级计算机的“中国速度”扬威世界;有的攻坚“卡脖子”技术,争当AR领域创新的领跑者……他们自信自立、不屈不挠,既不在困难前续续叨叨地抱怨,也没有附庸风雅矫揉造作地伪饰,更不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盲从。面对惊涛骇浪 , 他们迎难而上,在各个领域创造着奇迹,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 对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字形作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 “恪守”的“恪”应读gè B . “遵循”应写为“尊循” C . “续续叨叨”应写为“絮絮叨叨” D . “矫揉造作”的“矫”应读jiāo
    2. (2) 文段中画横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间不容发 B . 比比皆是 C . 附庸风雅 D . 惊涛骇浪
    3. (3) 在文段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破折号 【乙】句号 B . 【甲】冒号 【乙】句号 C . 【甲】破折号 【乙】冒号 D . 【甲】冒号 【乙】冒号
  • 2. (2024·永州模拟)  “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班级将开展以:“不负青春,吾辈当自强”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 (1) 请你围绕此次活动的主题,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示例:召开“君子自强不息”主题班会

    2. (2) 语文组准备选取一则符合“自强不息”主题的成语故事加入剧演,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卧冰求鲤 B . 南柯一梦 C . 刻舟求剑 D . 闻鸡起舞
    3.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式上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而有同学说:“我家已经帮我准备好了一切,我‘躺平’就好,不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请你从不同角度写两条理由反驳他。
  • 3. (2024·永州模拟)  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古仁人身上也有体现。请你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作者及出处。

    “自强不息”的内涵

    古诗文名句

    作者及出处

    探究发现

    坚定自信

    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

    通过古诗文积累,我们发现“自强不息”不仅内涵丰富,而且贯穿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成为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豁达乐观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责任担当

    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岳阳楼记》

    旷达洒脱

    人有悲欢离合,

    《水调歌头》

二、阅读与理解(共50分)
  • 4. (2024·永州模拟) 古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下曲(其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

    【注】西汉时,傅介子受朝廷派遣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从“天山雪”起笔,与标题形成呼应,点明“塞下”这个独特的地点,极力写出边地的苦寒现状。 B . “笛中闻折柳”和“此夜曲中闻折柳”有异曲同工之妙,蕴含着戍边将士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C . 尾联“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D . 本诗意象雄奇壮美,意境开阔。既言边塞生活的艰苦、思乡怀人的惆怅,又表达壮志未酬的抑郁。
    2. (2)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一句中,把“抱”字换成“枕”字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 5. (2024·永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 , 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 , 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冠,嶷然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仍五季余习。锼刻骈偶,淟涊弗振,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苏舜元、舜钦、柳开、穆修辈,有意作而张之,而力不足。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 , 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

    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谥号“文忠”。②嶷(yí)然:卓异、屹立的样子。③探赜(zé):探索奥秘。

    1. (1) 根据提示判断加点词的意思,有误的一项是( )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⑴四岁而

      【语境推测法】

      A.孤:幼而无父

      冠,嶷然有声

      【查阅词典法】

      ①赶上,追上;②等到;③比得上。(《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B.及:②等到

      仍五季余习

      【成语猜测法】记忆犹新

      C.犹:仍然,依然

      有意作而张之

      【课内迁移法】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桃花源记》)

      D.咸:像盐那样的味道

      A . A B . B C . C D . D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B .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C .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D . 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②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4.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上文探究欧阳修谥号中有“文”的原因。

      【课内关联】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知识卡片】

      文:道德博闻曰文;慈惠爱民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信接礼曰文;敏而好学曰文;刚柔相济曰文;德美才秀曰文;坚强不暴曰文。

  • 6. (2024·永州模拟)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2022年3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布,当年9月秋季学期,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课表里。

    ②劳动教育必修课的独立设置,有利于发挥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对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③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从四个途径实施劳动教育: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在课外校外活动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④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顾建军认为,家长对劳动教育的参与和支持,除了体现在劳动过程中的适时适当指导外,还在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于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

    【材料二】

    为加强劳动教育,某校拟增设“种植”特色劳动课程。结合该课程,制定了学习方案。见下表:

    学科

    学科知识

    “学科+劳动”实践活动

    可解决的种植实践问题

    化学

    酸和碱

    测量种植园土地的酸碱度

    确定能够种植的作物类型

    生物

    植物分类;植株的生长

    了解作物的基本特征;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变化

    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授粉、剪枝、间苗、除草

    语文

    ……

    ……

    ……

    【材料三】

    2023年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生农场,看到孩子们为西红柿、黄瓜等浇水、松土、除草、授粉,总书记说,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希望同学们从“学农”中感受到农作的艰辛和农民的不易,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劳动,锤炼意志品质,增长学识才干,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陕北梁家河的七年,青年习近平同乡亲们一起开荒、种地、放羊、割草、挑粪、拉煤……从而“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

    (节选自“学习强国”2023年5月)

    【材料四】

    1950年至今,我国先后召开过16次表彰大会,共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4万余人次。在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中,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占比已高达71.1%。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

    1. (1) 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23年9月秋季学期,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课表里,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 . 家长只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能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 C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和道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劳动和生活。 D . 国家尊重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每一位普通劳动者都能干出非凡业绩,都能获得表彰。
    2. (2) 某校为加强劳动教育,增设了许多特色劳动课程,同学们热情高涨,积极参与,却受到了许多家长的质疑,认为“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参加劳动,并且劳动不是必考科目”,假如你是该校校长,你会如何安抚家长?请运用材料知识,简要回复。
  • 7. (2024·永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刺绣时光

    宫佳

    ①母亲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一针一线,在她灵巧的手里,会变化出生动形象的图样。母亲不懂什么叫刺绣艺术,她只知道忙完了家务,捏起银针在变化无穷的图样里诠释着勤劳。

    ②刺绣又称“女红【注】”,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唐代罗隐有诗曰:“一片丝罗轻似水,洞房西室女工劳。”讲述的是古代女子用纤纤玉指做手工刺绣的场景。可惜到了我这一代,我并没有继承母亲的刺绣手艺。小时候,我常见母亲的银针一穿一拉,娴熟地在毛衣上、鞋面上忙活,不久,美丽的图案就成型了。那些刺绣出来的小动物、小花朵,装点着我们枯燥的生活。

    ③我稍微大一点,母亲就说,女孩子要学习女红,一个不会针线的女孩子是要被人笑话的。可愚笨的我并没有遗传母亲的心灵手巧。我捏起银针笨拙地如同握着一个大棒槌,不是让银针刺破了手,就是针脚歪歪扭扭。我自我解嘲,宁可写几篇字,也不握这银针,我就不是握银针的料。

    ④母亲也不勉强我,银针在穿梭,流年在变幻。

    ⑤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我常常对母亲发牢骚,闲着没事出去遛遛弯,天天和这些针线较什么劲?享享清福多好?母亲说,你不懂。我有点恼火。现在,谁还穿自己做的衣服?商场什么样的衣服没有?母亲头都没抬,继续她的刺绣时光。

    ⑥后来,我去外地谋生,母亲默默地递给我一摞做工精美的鞋垫,母亲说,丫头,遇到闹心的事就做做女红,忙活着,烦心事就没影儿了。

    ⑦我接过那一摞鞋垫,一双双看下去,有一双鞋垫赫然绣着四个字“一路平安”,还有一双鞋垫绣着“万事如意”。忽然感觉鼻尖酸酸的,母亲把她对我的祝福绣在一针一线中,伴我走过万水千山。我忽然理解了母亲,刺绣是她的一个爱好,而那些做工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母亲把内心深处对生活的理解融入千变万化的刺绣中,一针一线里,绣出的是一寸寸深沉的光阴。

    ⑧远离家乡的日子,磕磕碰碰,母亲的绣品却在我心中生了根。终于,我拿起了笔,拾掇起荒废了很多年的文字。有了爱好,生活在平淡如水中浸润了精致,活色生香起来,即便是面对惊涛骇浪,也如母亲一样内心沉稳。虽然,我到如今也不会像母亲一样静坐一隅,在花花绿绿的针线里绣出种种鲜活,可我却以笔代银针,以墨代丝线,一笔一画里写出或柔美或磅礴的画卷。我又何尝不是在刺绣自己的时光呢?

    ⑨刺绣时光,是两代人精神的相融。勤劳日子里,我们的内心柔软,眼界辽阔;风风雨雨中,有爱好相伴,生活就有了小欢喜,即便是身处困境,也能心如磐石,攫取到欢乐的浪花。

    (选自《中山日报》,有删改)

    【注】女红(gōng):旧时指女子所做的纺织、缝纫、刺绣等工作和这些工作的成品。也作女工。

    1. (1) 围绕刺绣,“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请结合文章第②~⑦段的内容简要概括。

      人生阶段

      主要事件

      “我”常见母亲忙活刺绣,绣品装点我们的生活。

      稍微大一点

      年迈的母亲依然天天在刺绣,令“我”不解。

      后来去谋生

      母亲送“我”刺绣鞋垫,“我”理解了母亲。

    2. (2) 结合语境,品析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结了婚,每次回母亲家,我总看到母亲在捏着银针刺绣,母亲老了,戴着老花镜执着地绣出一花一叶。

    3. (3)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②段中,引用唐代罗隐的诗句,描述古代女子做手工刺绣的场景,交代刺绣是闺阁中的女孩子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B . 第⑦段中,“我”看着母亲送的一摞鞋垫,感受到母亲对去外地谋生的“我”的祝福。 C . 第⑧段中,母亲的绣品在“我”心中生了根,表明“我”开始拿起银针,静坐一隅绣出画卷。 D .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领悟到刺绣是母亲的爱好,那些精美的绣品是母亲用心在歌唱。
    4. (4) 联系全文,分析“刺绣时光”的含义。
  • 8. (2024·永州模拟) 名著阅读
    1. (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 许多经典名著的结构都别有特色,例如《水浒传》就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跌宕但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B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C . 《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勃朗特,她和两个妹妹被称作“勃朗特三姐妹”。 D . “闹”在《水浒传》中常有体现。“大闹五台山”体现了李逵的鲁莽,冲动;“大闹野猪林”则体现了鲁智深的侠肝义胆,勇猛,胆大心细的形象特点。
    2. (2) 经典名著有着长久的生命力,常常被搬上戏剧舞台。下图为《简·爱》舞台剧剧照,将舞美背景简化为“框”,“框”搭建了人物的生活、工作场所,暗示了人物的人生困境以及突破。

      请结合名著内容,任选下面的一个人物,谈谈他(她)的人生之“框”及“破框”之举。

      保尔·柯察金 简·爱 林冲

三、写作(共50分)
  • 9. (2024·永州模拟) 爱有很多种:有令人潸然泪下的父母之爱,有让你铭记一生的朋友之爱,有只为付出不求回报的老师之爱。爱就在身边,也许就在父母的一个眼神里,也许就在老师的一句鼓励里,也许就在伙伴的一次帮助里。生活中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发现爱的眼睛。

    请以“爱,原来就在这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思想健康,立意正确,事件具体,内容充实。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语言流畅,书写清晰。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如不可避免,可用XX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