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 《步辇图》 唐蕃会盟碑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④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一 汉代选拔官吏,注重德行,而德行没有一定的客观标准,清议也缺乏确凿凭证,后来出现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康,父别居”的现象。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选人不问才德,只看门第的高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实行科举制度,用考试办法审查应试举子的如识才能,比较客观全面。
-------摘编自《科举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
材料二 隋唐时期.....庶族中小地主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积极要求参政,希冀通过某种形式改变政治地位。而统一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的确立,又急需一大批有能力、有才华的官吏充实到官府机构中去,从而使政令畅通,官僚机构得以正常运转,实现进一步遏制地方割据势力、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的目的。
--------谢兰荣主编《中外教育简史》
材料三 (唐太宗) 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编者注:比喻他人进入自己的掌握之中)矣!”....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末五代]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四 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美]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五 自宋代规定三岁一贡以来,每历三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协调力。而边区远陬(角落),更易有观摩,有刺激,促进其文化学术追随向上之新活力。
------摘编自《国史新论》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
------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
材料三
材料一 隋朝的统治基本稳固之后,杨坚开始着手对付南方的割据势力。…隋文帝杨坚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自东汉末年以来三百余年的纷争割据的局面也终于结束了。
------《线装经典》编委会《中国上下五千年》
材料二 (唐)太宗谓侍臣曰:“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材料三 他去世后,唐太宗十分痛心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他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材料四 开元初………四方丰稔(编者注:庄稼成熟),百姓乐业。户计一千余万,米每斗三钱。丁壮之夫,不识兵器。路不拾遗,行不赍(编者注:携带)粮。
-------「宋]王谠《唐语林》卷三《凤慧》
材料五 “盖盛时代,中国实以东方共主之姿态出现,四夷君长群尊中国皇帝为天可汗,中国声教之远播,异族向慕之竭诚,可见一斑。原来中国传统文化经数千年之发展,至此而国家统一,政治安定,故文化发展得作一大集结。
-------严耕望在《唐代文化约论》
材料一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 张大生《话说中国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玄奘 鉴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