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遵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17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2023七下·遵义期末)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紫荆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和朴树籽等。这些灰烬和烧过的东西一堆一堆限定在一定地区。”这说明北京人(  )
    A . 已经开始过定居生活 B . 会种植粟
    C . 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D .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 2. (2023七下·遵义期末)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商朝祭祀、战争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 动画片《姜子牙》 B . 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
    C . 司马迁的巨著《史记》 D . 殷墟出土的刻有文字的甲骨
  • 3. (2023七下·遵义期末) 生产工具的改进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唐朝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有(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4. (2023七下·遵义期末) 胡适说:“孔子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属于孔子教育主张的是( )
    A . “无为而治” B . “有教无类” C . “兼爱、非攻” D . 以法治国
  • 5. (2023七下·遵义期末)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秦墓中出土了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封家书(见图)。据考证,是秦国将士“黑夫”和“惊”兄弟二人写给大哥“衷”的,内容涉及到公元前223年秦楚淮阳之战。根据所学可推断(  ) 
    A . 此家书写于楚汉之争时期
    B . 此家书的书写材料是蔡侯纸
    C . 此家书中的“淮阳之战”是秦为了统一全国
    D . 此家书中的“淮阳之战”交战双方是曹操与孙刘联军
  • 6. (2023七下·遵义期末) 揭示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表中史实与结果对应不正确的是(  ) 


    史实

    结果

    A

    “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B

    外戚、宦官专权

    导致社会混乱,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C

    安史之乱

    唐朝灭亡

    D

    宋朝设置通判

    分散了知州的权力,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得以加强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23七下·遵义期末) 2023年6月2日,中国书法大会在央视科技频道首次播出。期间,主持人在讲述中国书法发展历史时,提到“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创作这一作品的书法家是(  )
    A . 钟繇 B . 胡昭 C . 顾恺之 D . 王羲之
  • 8. (2023七下·遵义期末)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变革,关于这两次变革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有(  ) 
    ①都增强了国家的实力 
    ②都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 
    ③都促进了民族交流融合 
    ④都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①②
  • 9. (2023七下·遵义期末) 如图是某校七年级同学根据《三国鼎立》一课,绘制的《三国鼎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0. (2023七下·遵义期末) 成语是汉语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与成语“金榜题名”“独占鳌头”“名落孙山”相关的制度是(  )
    A . 分封制 B . 科举制 C . 察举制 D . 均田制
  • 11. (2023七下·遵义期末) 下面是时空念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盛世年代尺。与历史节点③相对应的盛世是(  ) 

    A . 开皇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文景之治 D . 开元盛世
  • 12. (2023七下·遵义期末)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以下选项能呈现盛唐气象的有(  ) 
    ①社会风气开放,女子可以参加骑马、射箭等活动 
    ②唐诗盛行,吟诗作赋成为社会风尚 
    ③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工匠等云集长安 
    ④从越南引入的占城稻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3. (2023七下·遵义期末)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这样描述:“若只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里的“极为神速”得益于(  )
    A . 造纸术的发明 B .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 . 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D . 火药广泛运用于战争
  • 14. (2023七下·遵义期末) 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
    A . 澶渊之盟前 B . 澶渊之盟后 C . 宋金和议前 D . 宋金和议后
  • 15. (2023七下·遵义期末) “多个政权分立并存”是两宋时期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以下政权不可能同时并存的是(  )
    A . 辽、西夏、北宋 B . 北宋、西夏、金 C . 辽、南宋、金 D . 西夏、金、南宋
  • 16. (2023七下·遵义期末) 下表是西汉至宋朝南北方人口统计表。户数的变化说明(  ) 

    朝代

    北方

    南方

    户数(万户)

    所占比例

    户数(万户)

    所占比例

    西汉(2年)

    974

    79%

    262

    21%

    唐代(742年)

    492

    55%

    405

    45%

    南宋(1187年)

    679

    35%

    1238

    65%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政治统治开明 C . 城市经济活跃 D . 民族交融加强
  • 17. (2023七下·遵义期末) 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为进出口货物办理贸易手续的机构应该是(  )
    A . 转运使 B . 市舶司 C . 蕃市 D . 军机处
  • 18. (2023七下·遵义期末) 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认为: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最能体现宋朝“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
    A . 唐三彩制作工艺高超
    B .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 . 都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D . 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
  • 19. (2023七下·遵义期末) 某校历史社团编排有关忽必烈的情景剧,设置了以下场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
    B . 忽必烈得到周边各族首领的拥戴,尊奉他为“天可汗”
    C . 忽必烈命元军大举进攻南宋,战争中使用了火器
    D . 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 20. (2023七下·遵义期末) 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蒙受冤屈时,常用“比窦峨还冤”来形容。塑造“窦娥”这一人物形象的剧作家是(  )
    A . 马致远 B . 王实甫 C . 汤显祖 D . 关汉卿
  • 21. (2024七下·鄂伦春期末) 《明太祖实录》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
    A . 强化皇权 B . 钳制思想 C . 监视官民 D . 控制军队
  • 22. (2023七下·遵义期末) 诗词创作常常依据一定的历史背景。民族英雄戚继光曾作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是指(  )
    A . 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 B . 沙俄侵扰东北
    C .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权 D . 东南沿海倭寇猖獗
  • 23. (2023七下·遵义期末) 图书馆为了方便管理和借阅,往往将书籍进行分类编码。以下著作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
    A . 《资治通鉴》和《天工开物》 B . 《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C . 《西游记》和《农政全书》 D . 《齐民要术》和《红楼梦》
  • 24. (2023七下·遵义期末) 公元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城,推翻了统治长达276年的明朝。1644年按公元纪年法是(  )
    A . 公元前16世纪40年代 B . 公元前17世纪40年代
    C . 公元16世纪40年代 D . 公元17世纪40年代
  • 25. (2023七下·遵义期末) 京剧脸谱各具特色。关羽忠勇正义,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A . 真实再现历史原型 B . 不同颜色更具观赏性
    C . 制作工艺非常复杂 D . 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2023七下·遵义期末)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3年,中国已有56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意大利并列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某学校七(8)班同学收集到我国部分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根据他们收集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天府之源】 
    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出自《华阳国志 ・蜀志》

    【民族之魂】 
    材料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胡曾《咏史诗・长城》

    名称

    修筑时期

    目的

    起止点

    特点

    作用及地位

    明长城

    明朝

    防御蒙古贵族南扰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①

    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防御体系更完善

    【南北之脉】 
    材料: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③、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700多千米。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黔北之蕴】 
    材料: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土司遗址”通过审议,贵州省遵义市海龙屯土司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自《学习强国》

    6月10日,以“文物保护利用与文化自信自强”为主题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贵州省主会场活动,在位于遵义市汇川区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启动。 
    ——摘自《多彩贵州》

    1. (1)  材料中“天府”的美誉得益于哪一重大工程的修建? 
    2. (2)  上述材料中“虚筑防胡万里城”的“胡”是指中国古代哪一少数民族?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中①②的内容。 
    3. (3)  请填写出材料中③水系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意义。 
    4. (4)  根据材料并结合现实,请你为保护利用“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建言献策。
  • 32. (2023七下·遵义期末)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秦王扫六合”到唐朝的“和同为一家”,再到清朝的“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尽显统治者的雄才伟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援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chóu),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元朝形势图》 

    材料三:清朝的版图广阔稳定,统治者十分重视治边与边疆治理。……遵循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原则,根据边疆蛮夷的特点分别施治,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加强规范。 
    ——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1. (1)  秦始皇采纳了材料一中李斯提出的建议,在地方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元朝时期,设置了哪一机构管理A地及周边地区?这一机构的设置有何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中的“因地制宜、因俗而治的原则”,列举清朝统治者对西藏地区的管辖措施
    4. (4)  综上所述,请谈谈你对国家统一与发展的认识。(一项即可)
  • 33. (2023七下·遵义期末)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唐时期的中西文化的传播主要是中国文化向西方及亚洲的传播,得力于商业通道“古丝绸之路”,商业在文化传播中的意义是一目了然的。 
    ——张建生《文化传播的商贸媒介思考》

    材料二《唐朝时期中外交流的代表人物》 

    材料三《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1. (1)  材料一中的“古丝绸之路”开辟于什么时期? 
    2. (2)  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位人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介。(要求:写出法号及主要事迹) 
    3. (3)  郑和率船队先后几次下“西洋”?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船队最远可到达哪些地方?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