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4-05-20 浏览次数: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下·渝北月考) 唐朝著名诗人王维对渝州有这样的描述:登高远眺,万家井邑出现,两江之中舟船济济,水国乡民舟中行商,二水流过,分外澄明。王维的描述直接反映了渝州(    )
    A . 政治清明 B . 经济繁荣 C . 民族团结 D . 文教昌盛
  • 2. (2024九下·渝北月考) 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成立后,与国民党中的进步人士、民主党派人士、知识分子和民族工商界人士等广交朋友。这是为了(   )
    A . 组织工农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 . 打破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C . 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确立重庆的金融中心地位
  • 3. (2024九下·薛城模拟) 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各族杂居地区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这主要说明( )
    A . 农耕文明取代游牧文明 B . 各民族间交流交往交融加强 C . 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 D . “胡”“汉”隔阂完全消除
  • 4. (2024七下·科尔沁左翼中旗期末) 宋代农书所述土壤改良方法比较系统、全面,除水利改良(修筑陂塘等)、生物改良(秸秆还田等)、耕作改良(薄耘、轮作等)外,还强调“用粪犹用药”,以使地力“常新壮”。这表明,宋代( )
    A . 变法成效显著 B . 人力严重不足 C . 农业技术先进 D . 耕地面积扩大
  • 5. (2024七下·港南期末)  “自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到南洋(今东南亚地区)去的人日益增多,把中国进步的生产技术和手工业品带到南洋各地……”。这一记述表明,郑和下西洋( )
    A . 有利于南洋开发 B . 巩固了边疆海防 C . 造成了人口问题 D . 拓展了明朝疆域
  • 6. (2024八上·江门月考) 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清朝出现了从事贸易为主的外资商行,1864年约有150家,19世纪末增至552家,分布于25个通商口岸,尤以上海、广州、天津和汉口为多。外资商行迅速增多是由于( )
    A . 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B . 《辛丑条约》的危害 C .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 7. (2024九下·渝北月考)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前进的基本脉络,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值得加以肯定。他是要肯定洋务运动的(    )
    A . 指导思想 B . 目的 C . 历史地位 D . 性质
  • 8. (2024九下·丹徒模拟) 有学者认为:“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清政府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革命”指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国民大革命
  • 9. (2024七下·东平期末) 在《新青年》的推动下,宣传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进步青年还成立了新民学会,研讨新知,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 . 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 B . 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C . 反映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 . 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 10. (2024九下·渝北月考) 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
    A . 固守原有革命道路 B . 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C . 反思城市中心道路 D . 主张工人农民结盟
  • 11. (2024八下·永吉期末) 大寨原是山西省的一个贫穷小山村。新中国建立后,大寨人民开山凿坡,修造梯田,粮食亩产增长了七倍。1963 年,当地遭受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党支部书记陈永贵带领社员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其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B .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 C .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D . 实事求是,敢闯新路
  • 12. (2024八下·十堰期末) 一度陷入困境的沱牌舍得集团于2016年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改革后克服了吃大锅饭、管理因人而异的做法,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在第十四届“世界品牌大会”上,沱牌、舍得双品牌再次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该企业能重续辉煌与我党哪一决策密切相关(   )
    A . 实行公私合营时的赎买政策 B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推动发展的兴边富民行动 D . 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
  • 13. (2024九下·渝北月考) 漫画是对社会生活简约、形象的描绘,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有人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创作了如下漫画,这一作品可能反映了(   )

    A . 古代雅典的工商业经济 B . 西欧庄园的对外交换 C . 阿拉伯商人的致富路径 D . 欧洲人早期殖民掠夺
  • 14. (2023九上·渌口期末) 《宅地法》规定:凡年满21岁,没有参加过叛乱,而且获得土地以垦殖为目的的美国公民,只要交纳10美元登记费,就可以在美国西部得到一块不超过160英亩的土地。由此可知,《宅地法》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   )
    A . 调动了黑人奴隶积极性 B . 增强了北方军队战斗力 C . 促进了美国西部的开发 D . 提高了联邦政府支持率
  • 15. (2024九下·渝北月考) 二战后,联邦德国实行经济强国战略和社会市场经济。到1970年,联邦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资本主义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由1955年的3.9%上升到7.5%,迅速成为经济大国,在西方被誉为“经济奇迹”。这表明联邦德国( )
    A . 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 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C . 成为了资本主义头号强国 D . 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二、综合题
  • 16. (2024九下·渝北月考) 材料一 与西方的零星贸易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到了西汉时期,古代丝绸之路迎来了第一个繁盛时期,这首先要归功于汉王朝积极的对外政策,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带来了有关中亚和西方的交通、地理、军事等各种信息。随后汉朝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和在西域屯田,为其后的丝路贸易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摘编自水丽淑《西汉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原因及启示》

    材料二2022年伊始,中国经济“成绩单”让世界眼前一亮;过去一年,中国外贸总额首破6万亿美元关口,经济总量同比增长8.1%,中国连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在中方支持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2023年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对话。10日,沙伊两国达成北京协议,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中国为地区国家解决争端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的所作所为,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华社2023年3月8日《为世界的稳定繁荣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1. (1) 以下表述是从上述材料信息中得出的,请在其后括号内填“正确”;违背了上述材料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其后的括号内填“错误”;是上述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未涉及”。

      A汉代时,人们把阳关、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   )

      B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第一次与西方有了商业贸易的交往。(   )

      C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知道了有关中亚和西方的各种信息。(   )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丝绸之路迎来第一个繁盛时期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2022年,中国外贸总额突破6万亿美元大关,经济总量同比增长8.1%。(   )

      B.中国在经济上和外交上不断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中国智慧。(   )

    4. (4) 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为全球发展繁荣,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要贡献。
  • 17. (2024九下·渝北月考)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政策】

    材料一 唐王朝明确提出“华夷无别”“华夷同重”原则,对周边各少数民族的首领“示之以礼”……唐朝加强了对四方民族的优待、册封、和亲以及以夷治夷政策的实施……在形式上保留当地原有统治机构或实行“监管制”,使民族事务管理走上制度化。

    ——摘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过程》

    【两岸情深】

    材料三 2023年4月1日上午,马英九先生携家人来到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镇双阳村,在马家祖墓前祭拜祖父马立安表达慎终追远之意。回乡途中,遇到当地群众问候“欢迎回家”,马英九用湖南方言回应:“湘潭伢子回来了!”第一次回到祖籍地的马英九宣读祭祖文和受访时几度哽咽,不时拭泪。“多年来的愿望实现了!”马英九动情地说。

    ——摘自《文萃报》总第3231期

    【捍卫统一】

    材料四 林肯总统毫不迟疑地将国家统一摆在首要地位,作出历史性抉择,积极采取法律和战争手段坚决扭转分裂局面,最终维护了国家统一。

    ——摘编自《大国崛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唐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原则和政策。
    2. (2) 材料三反映了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写出林肯总统为“扭转分裂局面”而采取的法律手段和战争手段是什么?
    4. (4) 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认识。
  • 18. (2024九下·渝北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30年,在英国出现了第一条现代铁路。铁路拓展了市场,降低了经济成本,促进了各地经济的一体化。

    ——摘编自卡洛·M.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到1850年,在政府的支持下、英国20年间里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铁路系统,……英国商人1876年在上海擅修了中国境内第一条营业铁路,但清政府长期对铁路持有排斥的态度,到甲午中日战争前的近20年间,中国修筑的铁路总里程只有400多千米。

    ——摘编自《教师教学用书·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 20世纪初,列强把夺取铁路权看作是灭亡他国,分他国领土的绝妙手段。到1911年,中国共有铁路9618公里,其中被帝国主义控制的铁路达8953公里,占全长的93.1%。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摘自《人民日报》(2022.12.03)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铁路出现对英国产生的作用。结合所学,分析这条铁路出现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要指出中英两国铁路发展结果的不同之处,依据材料归纳其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列强夺取铁路权的目的。概括我国近代铁路的发展特征。
    4. (4) 依据材料四,写出“中老铁路”体现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分析此线路的开通给两国带来的共同影响。
    5. (5) 结合外国铁路“走进来”到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历程,谈谈你的认识。
三、论述题
  • 19. (2024九下·渝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完成任务。

    时间

    事件

    1921年7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1923年

    全国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923年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6年7月

    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1927年8月

    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

    1927年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5年1月

    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

    1936年10月

    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请选择上表中的两个事例,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