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4-05-20 浏览次数: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4七下·商城期末) 扬州曹庄隋炀帝墓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 . 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 . 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C . 结束分裂割据,统一全国 D . 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 2. (2024七下·渝北月考)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此河”连接( ) 
    A . 长城—南海 B . 涿郡—余杭 C . 湘江—漓江 D . 岷江—长江
  • 3. (2024七下·渝北月考)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出现诗中情景的原因不包括(   )
    A . 创立殿试,亲试考生 B . 任用贤相姚崇、宋璟 C .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D .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 4. (2024七下·广安月考)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农业生产工具中,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格外重要。下列农业生产工具中,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有(   )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5. (2024七下·渝北月考)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下图中的人物被人们称为“诗仙”,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诗仙”之手(   )

    A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 .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D .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6. (2024七下·渝北月考) 下图中的历史人物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到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贞观初年,下图中的历史人物西行前往天竺取经,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这两位历史人物(   )

    A . 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B . 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C .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D . 展现出矢志不渝、坚韧不拔的品质
  • 7. (2024七下·渝北月考) 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与下图中①对应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唐朝 D . 明朝
  • 8. (2024七下·渝北月考) 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

    忆昔(节选)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垂老别(节选)

    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A . 八王之乱 B . 安史之乱 C . 黄巢起义 D . 藩镇割据
  • 9. (2024九下·文昌模拟)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古代史上继王莽新政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这次“运动”(   )
    A . 得到了司马光等宰相的支持 B . 使宋朝的经济实力空前增强 C . 仅涉及经济军事这两个领域 D . 源于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危机
  • 10. (2024七下·郧西期末) 汉武帝时期,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宋太祖时期,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据此可知,两位皇帝的共同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 . 巩固大一统王朝 C .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D . 减轻农民的负担
  • 11. (2024七下·渝北月考) 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北宋钱币

    契丹钱币

    西夏钱币

    A . 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 . 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 C . 北宋从事海外贸易 D . 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
  • 12. (2024七下·攀枝花期中) 油条,是出现在我国早餐频率非常高的食品,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这反映了百姓对下列哪个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 . 岳飞 B . 文天祥 C . 郑成功 D . 戚继光
  • 13. (2024七下·渝北月考) 如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 . 铸铁技术进步 B . 中央集权加强 C . 货币走向统一 D . 商品经济发展
  • 14. (2024七下·渝北月考) 物理学科中的“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李华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借用该理论绘制了如下示意图。钟摆在10世纪中后期向右摆动的原因是(   )

    A . 唐朝在地方增设节度使 B .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 . 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 . 朱元璋设立五军都督府
  • 15. (2024七下·江油期中)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政权,下列对应关系有误的是(   )
    A . 蒙古族——铁木真 B . 辽——契丹——完颜阿骨打 C . 西夏——党项族——元昊 D . 北魏——鲜卑——孝文帝
二、辨析题
  • 16. (2024七下·渝北月考) 阅读以下材料判断:

    材料:下图是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驼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舞俑高25.1厘米。高大雄健的骆驼,四肢强劲有力,驼首上扬,仰望长空。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乐俑。左侧前乐俑左手托琵琶后乐俑双手作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间的胡人舞俑正伴随乐曲旋律翩翩起舞。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述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涂“C”。

    1. (1)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属于史料类别中的文献史料。(     )
    2. (2) 乐舞佣出土于陕西西安,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3. (3) 乐舞佣体现出唐朝各民族间交往的盛况。(     )
    4. (4) 乐舞佣造型精美,色彩明亮,反映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高超。(     )
    5. (5) 乐舞佣饱含异域风情,反映盛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情况。(     )
三、综合题
  • 17. (2024七下·渝北月考)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王朝之一,但是纵观整个隋朝,该王朝虽然和秦朝一样短暂,但是极为繁华,为之后的大唐盛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开通大运河是为了巩固隋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另一方面,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须转运南方的物资。运河开通后,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留居中国的英国人英格尔斯说:“也许是他们(指中国)所创造出来的唯一值得保留的制度。”另一位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所学知识,归纳该制度的作用。
  • 18. (2024七下·渝北月考)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有其重要原因,也产生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0世纪开始的自然环境恶化,使得当时中国的平均气温下降了1℃,这对地处西部、北部的游牧民族打击很大,很多草地出现了沙化,而原先的一些绿洲也逐渐干涸,于是游牧民族向南迁移便成为一种自然的选择。其次,北方游牧民族之所以能这么成功地向南发展,还有赖于一个事实,那就是此时中原王朝的懦弱和管理上的内部空虚。

    ——摘编自赵红军《小农经济、惯性治理与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

    材料二  南方远离在北部边疆生活的民族政权,且其西、南两面都无势力较强的非汉族力量,东面则是大海,周边环境比较安全。宋代南方人口稠密地区能在一定的人口压力下保持着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除了依靠扩大耕地面积和向开发中地区迁移以外,还要依靠大量的人口投身于工商业和农业多种经营以及非生产部门。

    ——摘编自葛剑雄主编《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

    材料三  下表是宋代江南各路人口密度统计表(人/平方千米)

    时期

    江南东路

    两浙路

    江南西路

    荆湖南路

    福建路

    北宋后期

    24.9

    30.7

    27.7

    17.0

    16.0

    南宋中期

    27.9

    32.9

    37.7

    22.5

    25.4

    ——摘编自郑学檬《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元10世纪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2)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影响。
四、论述题
  • 19. (2024七下·渝北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鉴真留居日本期间,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日本国教,日本国内佛教文化盛行;根据中国唐代寺院建筑的样式,为日本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便是日本迄今为止最为著名的佛教建筑;鉴真还把中国唐朝的医学、饮食等文化带到了日本。

    ——摘编自《鉴真东渡与古代日本文化》

    材料二:在中国佛教方面,玄奘培养了很多弟子,并与助手们翻译了1335卷重要的佛经……他将当时佛教世界最高水平的学说带回中国,创立了法相唯识宗……印度当时的不少学说在本土失传了,靠着玄奘的汉语译本方得以保持至今……玄英对印度历史的贡献当然主要是因为他的《大唐西域记》,其中关于印度的记载弥足珍贵,无可替代。

    ——钱文忠《玄奘与时代精神》

    阅读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