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重庆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一阶段检测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20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4八下·重庆市) 下图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   )

    A .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 B . 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 C .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D . 中国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
  • 2. (2024八下·重庆市)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 . 祖国获得了统一 B . 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 . 西藏自治区成立 D . 西藏封建制度彻底被消灭
  • 3. (2024八下·重庆市) 电影《长津湖》的持续热播再次激发了国人学英雄、敬英雄的热潮。让我们再次致敬在朝鲜战场上舍生忘死,为保家卫国而献身的英雄,他们是(    )
    A . 佟麟阁、赵登禹 B . 黄继光、邱少云 C . 邓稼先、袁隆平 D . 王进喜、焦裕禄
  • 4. (2024八下·重庆市) 一位日本教授感慨道:“1949年,你们说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在我们日本无人相信。看看你们中国人,100多年来一个失败接一个失败,几千个外国侵略者就可以直入你们首都杀人放火,你们就得割地赔款。后来你们出兵朝解,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了南面,看来中国人是真的站起来了。”材料说明他认为( )
    A .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表明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B . 几千个外国人就可以攻下中国的首都 C . 100多年来中国一直被列强割地赔款 D . 中华人民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5. (2024八下·襄州期中) 民歌《土地还家》中唱道:“穷人翻身来当家,分了土地呀喜洋洋,土地还家呀生产忙;过去的生产被剥削,现在生产呀自己享……”这是在下列哪一文件颁布后实现的?(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 6. (2024八下·重庆市) 图片是浓缩的历史。下面图片反映的史实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农业合作化 C . 人民公社化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7. (2024八下·重庆市)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根据图中的内容,你认为最适当的标题是(    )

    第一节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二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第三节  土地改革

    A .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B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 .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 8. (2024八下·长垣期末) 某班同学正在编排历史情景剧:“1951年,青年杨某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踊跃参军,赴朝作战。战争胜利后,他回国并被部队安排到西藏,积极投入到川藏公路的建设,因表现优异,荣获部队表彰。”该剧中杨某某经历的历史事件有(   )
    A . 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 B . 抗美援朝、西藏和平解放 C . 第一个五计划、三大改造 D . 抗美援朝、第一个五计划
  • 9. (2024八下·重庆市) 下图为中国现代画家杨之光于1954年创作的中国画《一辈子第一回》。此画反映了(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土地改革完成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 .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10. (2024八下·重庆市) 下表是1953-1957年我国在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部门

    工业

    农林水利

    交通运输

    文化教育卫生

    其它

    投资比例

    58.2%

    7.6%

    19.2%

    7.2%

    7.8%

    A .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B . 优先发展重工业 C . 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 . 已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1. (2024八下·重庆市) 中共中央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在认真考虑斯大林建议的基础上,于1952年底做出决定,尽快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并且借鉴苏联制宪模式和1936年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的议行合一体制的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由以上可见,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制定(   )
    A . 自始至终采取照搬苏联经验的策略 B . 完全摆脱了西方文明的影响 C . 有选择地学习和借鉴了苏联的经验 D . 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 12. (2024八下·重庆市) 如图是我国著名的中药品牌,该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一行为的时代背景是(  )

    A .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 新中国的成立 C . 抗美援朝的胜利 D . 进行三大改造
  • 13. (2024八下·重庆市) 下列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某个历史事件,其历史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C .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 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4. (2024八下·孝昌期中) 读下图,M到N处生产总值增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土地改革的开展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 . “一五”计划的实施 D .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 15. (2024八下·香河期末) 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对新中国成立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在首都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典礼 B . 毛泽东在典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C . 典礼上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第一面五星红旗迎风招展 D .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综合题
  • 16. (2024八下·重庆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人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从1956年起,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十年的艰难探索。这一时期,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改善了工业的地理布局。在交通运输上,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通了火车。此外,核武器和导弹也试验成功。这些成就的取得,源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勇于从困难中奋起的能力。这是一种何等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材料四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在不懈奋斗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伟大精神。

    【努力后走向未来】

    材料六  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般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习近平《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 (2) 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阅读材料三后判断: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卷对应位置后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

      A.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B.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C.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就的取得与中华民族精神面貌无关。

    4. (4)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请指出图中A处挫折所指代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在曲折发展十年中也取得一些巨大成就,试列举一列。
    5. (5) 请在上面两幅图的人物中选择一位人物,写出人物姓名及对应的称号,结合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哪些精神。
    6. (6) 据材料六,你对中国共产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提出有怎样的认识?
  • 17. (2024八下·重庆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全面崩溃,农业生产跌至谷底,这决定了党和政府必须把恢复国民经济作为当时主要任务。当时,农村中人口占比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全国80%的土地,占比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全国20%的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梦想。1950—1953年间,我国粮食产量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3%。此外,不少农民开始盖新房,添置生产资料,购买各种生活消费品。

    ——整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湖源及当代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政策的演进及基本经验》

    材料二  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八路军来到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材料三  (编者注:1958年春秋之际,各地纷纷人民公社)那会集体做活路噻,做的做,耍的耍,我们狠起做,他们站在田坎上耍,分粮食一样的分法。那个时候不准种菜,不准个人私人种,菜都不许种一窝,(集体分粮食的时候)有米就分米,有苞谷就称苞谷,胡豆也过秤称,(没得这些的话)红苕也嚯转嚯转一起称。

    ——对村民的采访

    材料四  1953年,建设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作为新中国首批重点工程被列入第一个五年计划。同年,7月15日,一汽在长春开工建设。毛泽东主席亲自题词并签发了“力争三年建设长春汽车厂”的中共中央指示。为了建设一汽,从1953年起,举国上下向这里输送来建设大军和最优秀的人才。同时,苏联对一汽的建设和投产也给予了全面的援助。经过三年的努力,1956年7月13日,一汽终于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载重汽车,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摘编自梁骁、王宁《“共和国长子”生长录:新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在“一汽”诞生》等

    材料五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全国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了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1) 阅读材料一后判断: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对应题号后填“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卷对应位置后填“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未涉及”。

      A.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推行土地改革的原因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阻碍农村经济发展。

      B.土地改革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实现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梦想”。

    2. (2) 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这一制度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什么影响?
    3. (3) 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划分,材料三属于(请在①实物史料②文献史料③口述史料三种类型中,选择正确答案,并将番号填入空格内)。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公社制度后期出现的问题。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共和国长子”的有利因素。(答出三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计划完成的意义。
    5. (5) 从材料五可以看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部宪法的性质。
    6. (6)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经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的认识。
三、论述题
  • 18. (2024八下·重庆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

    时间

    标题

    1949年9月21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949年10月1日

    万岁,新中国!

    1950年7月16日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抗美援朝

    1953年春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4年9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的话语呈现》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