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湖州市2024年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学业水平调研...

更新时间:2024-06-05 浏览次数:25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 1. 同心共圆中国梦。2024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正式施行。这部法律的制定实施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A . 爱国主义教育法 B . 行政复议法 C . 海洋环境保护法 D . 民事诉讼法
  • 2. 勇斗极寒四十载。在迎来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之际,2024年2月7日,中国南极____建成并投入使用,这将为我国和全世界科学工作者持续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提供有力保障。
    A . 中山站 B . 秦岭站 C . 昆仑站 D . 泰山站
  • 3. “A”形茅屋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传统民居,因其外形酷似字母“A”而得名。读图,完成下题。

    1. (1) 对巴布亚新几内亚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位于大洋洲

      ②东临大西洋

      ③位于西半球

      ④地处低纬度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 (2) 巴布亚新几内亚“A”形茅屋的外形设计主要是考虑( )
      A . 保暖 B . 防风 C . 防潮 D . 排水
  • 4. 以下是同学们整理的一组人物图片。根据这组图片判断该学习主题为( )

    A . 汉朝丝绸之路的开通 B .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 C .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 D . 汉朝民族文化交往
  • 5. 下图是发现于内蒙古东北部鲜卑旧墟的北魏皇帝拓跋焘祭祖时铭刻的祝文。据此能够佐证北魏统治者( )

    ①发迹于长城以北

    ②与汉族同宗同源

    ③统一了黄河流域

    ④接受了中原文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马星驰,民国漫画家。1873 年生于山东,21 岁只身赴粤,后追随孙中山先生,致力于救国救民。据此回答下题。
    1. (1) 21岁前的马星驰最有可能体验的是( )
      A . 欣闻北洋水师建立 B . 满腔热忱加入同盟会 C . 快乐求学于京师大学堂 D . 痛恨《马关条约》签订
    2. (2) 下侧漫画(作者:马星驰)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五四运动 C . 新文化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7. 15世纪后期,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据此“症状”判断,西班牙人“心病”的病因是(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C . 启蒙运动的冲击 D . 英国殖民扩张的威胁
  • 8.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为顺应时代潮流,世界上许多国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改革或革命。某班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并得出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俄国农奴制改革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B

    中国洋务运动

    开始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

    美国南北战争

    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最大障碍,实现了美国独立

    D

    日本明治维新

    实现了富国强兵,是一次资产阶级改革

    A . A B . B C . C D . D
  • 9. 在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时,有人指出:“这两次战争(一战和二战)之间还有更加深刻的联系。在第二次战争中,德国明确地为推倒第一次战争的裁决而战,为摧毁随它而来的清算安排而战。”这一观点认为(   )
    A . 《凡尔赛条约》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B . 德国不应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负主要责任 C . 英法采取绥靖政策是二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D .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导致德国发动二战
  • 10. 某班同学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主题的宣讲活动收集了相关素材。下列全部符合主题的是( )
    A . 影片《建党伟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小岗村的故事 B . 《中国土地法大纲》、影片《上甘岭》、三大改造相关图片 C .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开国总理周恩来》、视频《香港回归》 D . 改革开放图片、《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 11. 走出高考考场的儿子,与身着环卫工人工作服来接他的妈妈紧紧相拥在一起。“对不起,我来不及换衣服,让同学们笑话你了。”“不!妈妈,你在我心中是最美的!”母子俩的对话让我们感受到( )
    A . 朴实动人的亲情 B . 直面挫折的毅力 C . 爱岗敬业的精神 D . 见利思义的情操
  • 12. 如果要对下图漫画(作者:林帝浣)中这位情绪不佳的主人公一句温馨劝慰,以下最恰当的是( )

    A . 理性思考,正确对待他人评价 B . 坚持原则,善用法律维护权益 C . 尊重他人,学会欣赏别人优点 D . 固执己见,平静拒绝朋友批评
  • 13. 青年刘某应征入伍后,以各种理由逃避训练,并要求部队作退兵处理。经多方劝导均无效,最后被部队除名,按相关规定刘某受到限制升学、限制出境等多项处罚。刘某的案例警示我们( )
    A . 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 B . 公民人身自由不容侵犯 C . 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D . 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 14. 2024年1月,浙江省“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踊跃建言、集思广益,一条条建议、一句句呼声形成共识,要让企业在浙江“想投、敢投、放心投”。这充分体现了( )
    A . 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 B .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 C .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 D . 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 15. 某市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创新开展“一窗通拍、全域应用”改革,着力破解重复“拍照”的烦恼,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该市政府的这项改革举措( )

    ①以制度的创新推进了社会进步

    ②有效提升了公民依法行政水平

    ③以司法公正规范了自身的权力

    ④努力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6. 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以下是同学们拟定的关于这一新闻事件的评论标题,其中可取的有( )

    ①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一次充分展现

    ②吸收外来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压舱石

    ③促进世界不同文明间交流互鉴的有效之举

    ④世界文化发展走向同一的趋势已不可阻挡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7. 浙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萌发地。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湖州举行,主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与该主题符合的有( )

    ①以竹代塑,少用塑料制品

    ②讲究卫生,多使用一次性产品

    ③垃圾分类,倡导文明新风

    ④关闭矿山,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8. 近年来,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力量,已提前超额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并将完成全球最高的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中国用实际行动( )
    A . 领导国际秩序重建 B . 主动承担国际责任 C . 解决全球贫困问题 D . 大力拓展国际市场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共60分。)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呼伦贝尔市是中国优秀的旅游城市,境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风情,令人垂涎的美食,让暑期在此研学的小明一家流连忘返。

    粮为社稷之本,种是粮食之基。2015 年 1 月,中国正式实行马铃薯主粮化战略。马铃薯耐旱、喜光喜冷凉,喜肥沃、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土壤,是生长期短、产量高的作物。呼伦贝尔是世界公认的马铃薯最佳种植地区之一,是为数不多的适合马铃薯种薯大面积繁育的“净土”。

    1. (1) 在呼伦贝尔市,小明一家可以领略哪些独特的民族风情?
    2. (2) 根据材料,分析呼伦贝尔市适宜种植马铃薯的自然条件。
    3. (3) 有人认为,呼伦贝尔市应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你是否认可这一观点?结合材料阐述你的理由。
  •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聚焦发展,向“新”而行。2023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发布,“新质生产力”在列。小林对“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产生了兴趣,于是查阅资料,开展探究。

    【步骤一:了解什么是生产力】

    生产力: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跟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相结合而构成的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订本)

    【步骤二:梳理生产力发展的历程】

    任务一:收集资料,绘制历程

    任务二:梳理资料,得出观点

    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科技创新、追求优质高效的过程。

    【步骤三:认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1. (1) 根据材料,列举唐朝生产力提高的相关史实。
    2. (2) 选择发展历程中的两项成果对小林的观点加以论证。
    3. (3) 根据图1,从国家层面为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出谋划策。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炎帝)……”小芳同学以“茶的起源及影响”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1)根据图1,能否印证“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1. (1) 根据图1,能否印证“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2. (2) 综合表1、图2和图3,围绕探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链接】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火灾致人伤亡案例明显上升,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90%的电动自行车起火致人伤亡案例发生在门厅、楼道。

    1. (1) 有的“闲事”理应“多管”。结合相关链接,帮助漫画一中的老人写一段劝导语,回应年轻人的“多管闲事”。
    2. (2) 有的“小题”需要“大做”。从厉行法治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将漫画二中的“小题”做得更大。
  •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浙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浙商成功的秘诀,藏在脚下的土壤里,藏在历史的脉络中,更藏在绵延的精神里。

    【成长土壤】

    【发展历程】(部分)

    时间

    发展状况

    ①公元10—14世纪

    都市集镇商业繁荣和商人群体的出现

    ②公元17—19世纪初

    工商业繁荣,商帮形成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中期

    近代浙商在曲折中发展

    ④20世纪七十年代至今

    当代浙商的崛起和浙商品牌的初步形成

    示例:②公元17—19世纪初,工商业繁荣,商帮形成:清初,统治者重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农业的恢复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促进了商帮的形成。

    【赓续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浙江企业家茁壮成长,他们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在时代浪潮中奋发向前,宗庆后便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1987 年,宗庆后靠代销汽水、棒冰起家,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酷暑,他都蹬着三轮车亲自送货。他突破体制束缚、积极拥抱变化,将娃哈哈打造成家喻户晓的品牌。在成功的同时,他始终不忘回馈社会,帮助 3 万多名困难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他始终不忘初心,曾深情地说:“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国家这么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我要继续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更多贡献。”

    1. (1) 联系图1,分析浙江的自然环境与浙商文化基因之间的内在联系。
    2. (2) 浙商发展烙刻时代印记。请仿照示例,从①③④中任选一个时期,挖掘浙商发展背后的历史原因。
    3. (3) 以“致敬传奇浙商,赓续浙商精神”为主题,写一篇小短文。(要求:1.结合宗庆后的事迹,解读浙商精神,并谈谈对你的启示。2.简洁明了,150字左右)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