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4...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在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2024八下·平山期中) 右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七十周年的纪念邮票。回顾历史,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是( )

    A . 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B .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C . 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 .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 2. (2024八下·平山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明确要求“各国无条件承认中国,废除旧约,重订新约”,据此可知,新中国的成立( )
    A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C . 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 D .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 3. (2024八下·沈阳期末)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这标志着(   )
    A .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 封建制度彻底被消灭 D . 祖国完全获得统一
  • 4. (2024八下·平山期中) 中国置身事外,眼下可以避免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对撞,继续执行自己的经济建设计划,但却不能消除压在自己边境的战争威胁,甚至不能确保战火不蔓延到自己的国土上来,最终还是会被迫卷入战争。这反映出( )
    A . 实行“一五”计划的紧迫性 B . 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C . “求同存异”方针的正确性 D . 霸权主义破坏和平
  • 5. (2024八下·平山期中) 从1950年冬开始,大批机关干部、知识分子(包括大学教授)和许多民主党派成员投身到农村的这场伟大斗争中。为更好地开展这场“伟大斗争”,中央人民政府(   )
    A . 开展农村土地革命 B .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C . 落实《中国土地法大纲》 D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6. (2024八下·平山期中) 下表是“中国与美国、印度钢和电人均产量比较表”。面对表中所示情况,从1953年开始,党和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人均产量

    中国(1952年)

    美国(1950年)

    印度(1950年)

    钢产量

    2.37公斤

    538.3公斤

    4公斤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 .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贯彻八字方针 C . 掀起“大跃进运动” D . 落实改革开放政策
  • 7. (2024八下·番禺期中) 如下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以下文献。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中国

    1923年曹锟宪法、1946年中华民国宪法

    A . 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B . 以东欧宪法为主要依据 C . 主要借鉴西方国家法制思想 D . 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 8. (2024九上·江油开学考)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所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和平方法”指的是(   )

    A . 实行股份制 B . 廉价收购 C . 赎买政策 D . 无偿没收
  • 9. (2024八下·平山期中) 1952年,在山西忻县出卖土地的8253户农户中,因生产生活困难而出卖土地者,占50.4%;因办婚丧大事、遇有疾病和其他突然灾害袭击而出卖土地者,占12.5%。为了克服小农经济的弊端,党和政府提出( )
    A . 进行土地改革来满足农民需求 B . 兴办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迈进 C . 建立农业互助组向公有制过渡 D . 实行一五年计划以完成工业化
  • 10. (2024八下·平山期中)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我国掀起的失误运动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文化大革命 D . 坚持“两个凡是”方针
  • 11. (2024八下·林州期末)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为国家建设找石油,当时大庆工人身上所反映的时代精神是( )
    A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B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 坚持奉献、助人为乐 D . 团结友爱、与人为善
  • 12. (2024八下·平山期中) “从1974年到1976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二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
    A . 民主法治遭践踏 B . 科技文教事业被摧残 C . 国民经济遭受损失 D . 党和国家优秀干部被排挤
  • 13. (2024八下·成安期末) “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等史实说明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呈现出的特点是( )
    A . 在改革中开放 B . 在曲折中前进 C . 在传承中发展 D . 在学习中创新
  • 14. (2024八下·平山期中)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确立 的思想路线是(   )

    A . 建设中国特色法律体系 B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 15. (2024八下·廉江期末) 1979年春节,安徽凤阳小岗村一农户自拟了一副春联:“家家户户忙生产,高高兴兴庆丰收”。下列横批中最合适的是( )
    A . 思想解放好 B . 翻身作主好 C . 包干到户好 D . 公私合营好
  • 16. (2024八下·平山期中)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被确定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进一步推进中国式体制改革实践,即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市场活力。由此可见,“中国式体制”指的是(   )
    A . 国有企业改革 B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 建立经济特区
  • 17. (2024八下·扬州期末) 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

    A .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 扩大企业自主权 C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 设立经济特区
  • 18. (2024八下·平山期中) 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邓小平对设置特区论述旨在强调特区能( )
    A . 解决就业问题 B . 扩大对外开放 C . 解决原料问题 D . 推动农村发展
  • 19. (2024八下·平山期中)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内地 C . 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 20. (2024八下·花都期末)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事件。这里的“里程碑意义”是指( )
    A . 开辟了参与全球化新途径 B . 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强国 C . 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窗口 D . 开始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21. (2024八下·平山期中)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适合我国情况的十点经验,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雏形;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材料反映了(   )
    A . 邓小平理论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成熟 B . 邓小平理论为改革开放指明了方向 C . 邓小平理论深刻揭露社会主义本质 D .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22. (2024八下·平山期中)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设计的年代尺,请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 毛泽东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C .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代表大会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
  • 23. (2024八下·怀远期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不包括   (    )
    A . 国家富强 B . 民族振兴 C . 人民幸福 D . 和平共处
  • 24. (2024八下·本溪期末) 202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其中的一条宝贵经验是坚持理论创新。这一经验的最新成果是( )
    A . 邓小平理论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 科学发展观
  • 25. (2024八下·平山期中) 下列图片资料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蓝图 亚投行开业仪式

    A . 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B .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C . 中国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 中国主导世界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26题20分,27题10分,28题20分,共50分)
  • 26. (2024八下·平山期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举着红灯游行的群众像火龙似的穿过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欢里直到深夜……这是一个民族在欢呼中焕发新生的日子,这是一个民族向着百余年战乱屈辱历史的告别。

    ——《中国曙光》

    材料三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 (2)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要说明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4. (4) 据材料四,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
    5. (5) 综合材料三、四,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 27. (2024八下·平山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6年底一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大都已经提前完成。五年中建立起一批国民经济发展急需的基础工业,初步建立了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

    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41.5%提高到56.5%。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1957年的45%,改变了旧中国重工业落后的面貌。

    材料三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当时社会安定、民风良好,大家为了建设新中国,人们都有一股子干劲,争先恐后的要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就是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其中提出五年超过英国,十年赶上美国。这个文件得到了毛主席的首肯,并批示:“这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值得认真一读”……1958年党发动了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的“大跃进”运动,三年冒进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的大失调,并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

    1. (1)  据材料一,指出材料二事件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据材料二,归纳“一五计划”完成使我国出现的新面貌。
    2. (2) 据材料三,概括“国家计委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要点》”的有利条件。
    3. (3) 据材料二三,谈谈这段历史留给你的最大启示。
  • 28. (2024八下·平山期中)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人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不断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的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国家活动中去。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挫折之路】

    材料二 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题词为: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美国《时代周刊》

    【转折之路】

    材料三 “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邓小平

    【光明之路】

    材料四 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第10课

    【圆梦之路】

    材料五 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发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们相信,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同志在1949-1956年期间为实现“中国现代化”有哪些英明举措?(从经济和政治两个角度各列举一例举措)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极端主义”指的是什么?这一“极端主义”是如何得以纠正的?
    3. (3) 材料三中“黑猫白猫论”出自于1992年哪场重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中?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邓小平的带领下,我国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列举一例)
    4. (4) 材料四中“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路?
    5. (5) 据材料五,推进中华民族日益“强起来”的重大举措是什么?为了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应该怎么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