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花”的基础是云南的“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____,因而形成了非常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
①云南的地势结构是“三维”的
②决定云南多样性的,便是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③云南海拔最低点在东南部的河口县元江谷地,那里也是南溪河与红河交汇的中越界河处,海拔仅有76.4米
④如此高的海拔落差,带来的自然是多样的温度带
⑤而最高点在西北端的梅里雪山主峰一一卡瓦格博峰,那里是滇藏交界处,海拔达到了6740米
, 。
章节 | 选段 | 本段的体会收获 |
① |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给他们识字。到了汉代,考试史、尚书史(书记秘书)等官儿,都只凭识字的程度。 | ③ |
② |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 学习诗歌,要善于分析其中的情感。 |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黄州①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② , 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 有王逸少③洗笔泉,水极甘,鳞浪层层。清洌可鉴晶晶然如镜之新开也。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④”是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注释】①黄州:今湖北黄冈,当年作者贬此地。②相(xiàng)田:察看田地的好坏。③王逸少:指王羲之,字逸少,相传他在此临池学习书法,池水尽黑。④黄鸡:报晓的公鸡。该句意思是不要因为时光易逝,年华老大而恶伤。
水尤清冽 尤: 俶尔远逝 俶尔:
悄怆幽邃 邃: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许: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周国平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心智生活的严肃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
③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母语就是教养的基本功,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④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⑤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网络语文。
____
①十五岁那年,我丢失过一顶帽子。
②那时候经济匮乏,人们都过着穷日子。巷子空空,人们都在劳作,包括上了年岁的人也从不虚度,总能找到一点儿赚钱的门道贴补家用。祖父是个脑子活络的人,有一天扛回来一个大麻袋,打开来,是一次性筷子,包装好了大概可以赚到五元钱。那时候,父亲一个月工资是九十八元,按照这个比例,算是一笔很不错的收入了。我们要帮祖父,他不让,“别耽误你们学习,这点儿活我自己能行,到时候给你们买糖吃。”祖父没骗我们,他经常买一点散装的桔子瓣糖给我们,那是贫瘠时光里为数不多的甜蜜。
③从那以后,昏暗灯光下,祖父整夜整夜地劳作。每次把包装好的筷子送回饭店,他都会带我们去逛集市。集市很大,吸引我们的除了热闹的人群,还有各种杂耍和小吃。我和哥哥姐姐像土包子一样跟在祖父后面东张西望,看啥都新鲜。走累了,祖父给我们每人叫上一碗炸酱面,上面淋着一点儿香油,撒上一把葱花,真叫一个香!祖父慈爱地看着我们小狼般的吃相,自己的肚子却咕咕叫。
④一天,我看到了一顶令我着迷的小礼帽。那时候《上海滩》正深入人心,周润发的礼帽和白围巾更让人爱得深切,我自然也不例外。我的眼睛就像被胶水粘住了一样,盯着那顶帽子,生怕它消失。祖父看在眼里,第二天就把帽子买了回来。帽子标价五元,这可需要祖父熬上好几个通宵,包装整整一麻袋筷子才能赚来啊!可是,仅仅三天后,我就把帽子弄丢了,具体丢在了哪里,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我茶饭不思,不仅是心疼我的帽子,更是对祖父深深的愧疚。尤其是祖父没有因此责备我,愈发让我难过。
⑤临近年关,祖父检查出胃里长了不好的东西,医生告诫至少三个月不能沾荤腥,不许喝酒,也不能吃肉。马上就过年了,母亲犯了难。祖父不能吃荤,年夜饭如何做呢?她把困惑说给了父亲,父亲也犹豫不决——有荤腥吧,祖父不能吃,看着馋;没有荤腥,孩子们都盼着呢!
⑥祖父得知了父母的困惑,说:“你们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别管我,孩子们一年到头就盼着这顿年夜饭解馋呢,做给他们吃吧,不要因为我一个人扫了全家人的兴。”
⑦那一年,祖父并没有为自己的病而悲伤,照例给我们买了很多爆竹,甚至比往年还多一些。
⑧父母对我们兄妹几个说了祖父的病情。母亲问:“如果年夜饭一个肉菜也没有,你们会不会怪我?”我们当然知道母亲的心思,尽管小孩子嘴馋,但总还忍得住。
⑨除夕那天,母亲在厨房忙碌起来,父亲帮忙布置桌椅,我帮着切西红柿,姐姐帮着泡木耳,大哥帮着添柴火,二哥帮着炸春卷,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⑩无鱼无肉,那一桌的年夜饭很是清淡,但我们吃得津津有味。祖父看着满桌子的素食,当然知道其中的深意,他的眼中有泪水闪现,看着父亲和母亲,看着我们几个,满是疼爱和不舍。
⑪我们陪着祖父在除夕夜吃素,那是一家人的相濡以沫。祖父过完年不久就去世了。临终时,他紧紧握着我的手,把仅有的体温全部流向了我,就好像武侠小说里那些绝世高手固执地要把毕生功力传给后人:“三儿,怪爷爷穷,没能给你再买一顶帽子,你那么喜欢……”
⑫这就是我为什么好多年都在做那个关于寻找帽子的梦的源头,因为我苦苦寻找的,并不仅仅是一顶帽子,还有一直忘不掉的——我父亲的父亲。
(选自《读者》2020年9月,有删改)
“帽子”事件 | “我”的情感 |
① | 满心欢喜 |
“我”把帽子弄丢了 | ② |
祖父临终前还惦记给“我”买帽子 | ③ |
题目一:请以“你是我最▲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请你从“贴心”“感激”“牵挂”“欣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题目二:汪曾祺从寻常的鸭蛋中咂摸出了生活的味道,牛汉的第一本书中凝聚了一丝苦涩的味道,琦君所酿的春酒飘溢出思念的味道,你是否也从食物、书本、小事中品尝到了别样的味道……
请以“别样的味道”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若选题目一,请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