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17 浏览次数:8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和运用(共7小题,计24分)
  • 1. (2024·陈仓模拟) 【赏传统花卉】海棠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花卉之一。春秋时期的《诗经·国风·卫风·木瓜》中“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中“木桃”便指海棠类植物。作为宝鸡市的市花,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自古以来是雅俗共赏的名花,历代文人墨客题咏不绝。

    去人民公园观赏海棠后,小文写下了一段随笔,请你帮她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这里有许多海棠树,粉嫩的海棠花长满枝头,一簇挨着一簇,一团挤着一团,让人目不xiá接。妖多姿的海棠花花香扑鼻,令人陶醉。垂丝海棠树姿婆suō,粉红色的花朵好像抹上一层胭脂;贴梗海棠枝干黑,细腻的花瓣晶莹剔透;木瓜海棠叶片呈椭圆形,正面光滑,反面却毛茸茸的。我最喜欢的还是西府海棠。西府海棠每一朵花都是向上的,花朵宛如粉色的云朵,轻盈地飘落在枝头。

    1. (1) 请根据语境,写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多姿的海棠花花香扑鼻,令人陶醉。(    )

      贴梗海棠枝干黑,细腻的花瓣晶莹剔透。(    )

    2. (2) 请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目不xiá接        婆suō

  • 2. (2024·陈仓模拟) 【吟经典诗文】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每一首诗、每一篇文,都是一部历史的缩影、一幅生活的画卷。同学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诗意与智慧的世界,用心灵去聆听那些跨越时空的经典之声。在吟咏中传承中华文化,在感悟中弘扬大美国风。

    同学们开展诗文吟诵活动,请你将下面的文段补充完整。

    徜徉诗风词韵,沐浴圣洁芬芳。我们可观“,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的生机勃勃,可赏“大漠孤烟直,”(王维《使至塞上》)的雄浑壮阔,可叹“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的伤春情怀。杜甫仰望泰山,“荡胸生曾云,”(《望岳》),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面对国家危急的情况,诸葛亮表现出“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的勇气与担当。

    读“”(《〈论语〉十二章》),能让我们明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道理;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能让我们从比喻中感受到新事物不断涌现及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

  • 3. (2024·陈仓模拟) 【读古典小说】古典小说是中华文化的璀璨明珠,它们以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从《红楼梦》的悲欢离合,到《水浒传》的英勇义气;从《三国演义》的智谋较量,到《西游记》的奇幻冒险,每一部古典小说都是一部中华文化的百科全书。

    《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优秀作品,其中既有对真善美的歌颂,也有对假恶丑的批判。请从这三部小说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情节对以上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 4. (2024·陈仓模拟) 【溯文明之源】从远古时代的石器文明,到夏商周时期的青铜时代,再到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中华文明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汗水。请你和同学们共同踏上这段回溯之旅,在探寻中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书写中华文明新的辉煌篇章。

    小南写了下面的演讲稿,请你帮他解决遇到的文字问题。

    ①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从未中断的国家。②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③古代中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独领风骚数千年。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梦想和追求。⑤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1) 第①句有语病,请将修改意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 (2) 下面对第②句主谓部分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代Ⅱ的四大发明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 B .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Ⅱ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 C . 中国Ⅱ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进程。 D .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影响了Ⅱ世界文明发展进程。
    3. (3) 请在第⑤句的方框内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
  • 5. (2024·陈仓模拟) 【写好中国字】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写好中国字,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更是提升个人修养与气质的途径。你们小组组织“沉浸于汉字之美”活动,请你和同学们一起传承书法艺术。
    1. (1) 阅读下面《中国字》的歌词,仿照前后句,将空缺处补充完整。

      一横挑起千钧担,一竖擎起一片天,一撇踢开拦路虎,一捺劈开万仞山,一提①,一折如同峰回转,一弯②,一点恰似凤抖冠。中字不倚偏,国字更庄严,人字互支撑,民字在心田。中国人爱中国字,写成雄文千万篇。中国人如中国字,承载文明天地间,方方正正中国字,稳稳重重有内涵,笔笔画画巧架构,长长短短紧相连,血脉紧相连……

    2. (2) 请将“汉字之美”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探生肖文化】中国的十二生肖历史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春秋前后,地支与十二种动物关系已经确立并流传。生肖文化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

  • 6. (2024·陈仓模拟) 今年是甲辰龙年,同学们围绕“龙”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1) 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与龙有关的谚语佳句,这些语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①不下大海,难捉蛟龙。                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③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2. (2) 同学们围绕“龙”开展写对联活动,请根据以下材料,将对联补充完整。

      材料一:他布衣出身却洞悉世事,隆中一对看清天下时局,出师一表言尽耿耿忠义。定三军北伐,兵甲足南渡,他运筹帷幄、死而后已,他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卧龙”诸葛亮)

      材料二:他出生乡野却鹤立梁山,三次相助成宋江心腹,水上一战稳坐水军第一交椅。他东征西战,计谋过人;他眼光长远,遁走海外,成为开疆拓土的一方真龙。(“潜龙”李俊)

      上联:卧龙出山,

      下联:,东征西战半世英明

二、阅读(共14小题,计46分)
  • 7. (2024·陈仓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北京故宫、杭州西湖、安徽黄山、南京长江大桥、济南大明湖……装入各地山川美景的“语文课本封面”何以刷屏,并引来跟风自制潮?

    近年来,本来就有不少人喜欢晒小时候的老课本,而装入山川美景的“语文课本封面”,则是用另一种方式唤醒藏在课本里的记忆。有网友如此说:“‘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后,才让我发现,语文课本早就在学生时代带我行了万里路,但当时只忙着埋头苦读,刷题‘赶路’,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如今亲眼看过了不少祖国羡景,才更体会到了‘语文’的浪漫。

    去年暑假,“跟着课本去旅游”悄然兴起,不少家长带孩子奔赴全国各地,实地感受课本里描述的山川美景、文化古迹。很多中小学课本中描绘的或优美或壮阔的场景,展现着祖国各地颇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实际上,可以写进语文课本的山川美景、文化古迹数不胜数,都配得上“框”进语文课本封面,或被写进课本。网友自制“语文课本封面”,已延伸到自制“历史课本封面”“地理课本封面”等,这一自发的网络创作活动展现出网友对家乡、对祖国山川美景的热爱。

    有的还把山川美景的静态照片配上音乐,剪辑出会动的“语文书”。这样的创意表达方式迎合了年轻人的口味。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开始主动接触传统文化,既向传统文化寻找浪漫,也从中寻找精神力量。而一些传统文化项目为“争宠”于年轻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的表达形式呈现,使自己“潮”起来,给年轻人以新鲜感,年轻人便亲近之、乐享之,这是可喜转变。自制“语文课本封面”其实是这种风潮的延续。

    (摘编自《装入山川美景的“语文课本封面”何以刷屏》,《羊城晚报》2024年03月13日)

    【材料二】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本封面:

    选自近现代国画大师黄宾虹的《练滨草堂图》轴,黄宾虹是传统山水画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山水画走进现代最为重要的画家之一。他的山水画,元气淋漓,笔力圆浑,墨华醉人。

    这是黄宾虹的《渠河山色》。黄宾虹的山水画以“黑、密、厚、重”为主要特点。这幅画显著地体现了他的艺术特点,构图简洁而富有灵气。

    (摘编自微信公众号“随物志”)

    【材料三】网络版语文课本封面:

    【材料四】最近,“教育闭环”话题引起讨论。所谓教育闭环,是指学生时代背过的、读过的文章古诗词,彼时不明何意只能死记硬背,长大后却在某个瞬间明白了其中涵义,有了更深切的现实感悟。也就是说,在你拥有阅历的那一刻,教育提前教授给你的思想,会立马使你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对此,不少网友纷纷感慨:“就像你在学生时代贪玩时射出的一个弹珠,许多年后,终于狠狠击中了此时此地的你,教育此时才完成闭环。”其实教育无所谓是否“闭环”。世事洞明皆学问。知识不止存在于课本里,教育不止框限于教室内,学习不止停留于校园中。教育不是一个环,而是一条与生命同长的射线。

    因为,学校知识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理解和运用需要时间躬行不辍。当我们进入社会后,有了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的历练,才能真正读懂其背后的含义,此时,知识像是射向远方的光,会照亮你我脚下的路。

    学校是传授知识和汲取养分的地方。但合上书本步入社会后,真正的教育和学习其实才刚开始。叶圣陶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习惯。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保持学习态度,与社会相连,不断更新和发展自己,才能保持与时俱进。在与文字产生的共鸣中汲取精神力量,保持思考,不断学习,才能在人生旅途中披荆斩棘。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就此而言,被教育“命中”的每一次,又何尝不是一次解锁人生新感悟的进步机会。

    (摘编自《语文课本里的人生,需要躬行不辍才能读懂》,“新华报业网”2023年08月08日)

    1. (1) 装入山川美景的“语文课本封面”何以刷屏?请根据【材料一】概括作答。
    2. (2) 小组以“语文封面哪家强”为辩题开展辩论活动,正方观点为“部编版语文封面更好”,反方观点为“网络版语文封面更好”。请你选择一方观点,结合以上材料阐述辩论词。
    3. (3) 下列有关材料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的画线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材料四】提到的“教育闭环”话题。自制课本封面这一网络创作活动已由语文延伸到其他科目课本。 B . 国画大师黄宾虹的山水画元气淋漓,笔力圆浑,墨华醉人,主要特点是“黑、密、厚、重”。部编版九年级语文课本上下两册都以其作品为封面图。 C . “教育闭环”就是指在长大拥有阅历后的某个瞬间,突然对年少时所读过的诗文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D . 学校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进入社会后,才能学会知识,开始真正的教育和学习。这也是“教育闭环”现象形成的原因。
  • 8. (2024·陈仓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关门弟子

    弓雨

    ①当孙子考上大学后,老木匠知道自己收关门弟子是无望了。

    ②老木匠是雕花木匠,其实还不是一般的手艺人,在玉山镇这一带不仅出类拔萃,而且还师出有门,属香山匠人中的一支,祖上都是在京城给皇室或达官贵人家做细木活的。特别是前些年,老木匠精心制作的一些木制雕件,还申得了级别挺高的非遗项目。年轻时,老木匠凭出色的手艺娶了镇上最漂亮的女子。提起当年,老木匠总会挥一挥手:“好汉不提当年勇。”虽不提,老木匠早已面露喜色。

    ③老木匠一心想收个关门弟子,要说徒弟,老木匠也有,那就是儿子,只可惜,他半路刹车,做生意去了。老木匠也曾想收外姓的弟子,但他们家有一个规矩,手艺传内不传外。

    ④儿子靠不住,老木匠就把心思放在了孙子身上。老木匠去跟儿子商量,儿子一听直晃脑袋。儿子说:“我儿子将来是要上大学的,我赚这么多钱干啥?就是为了让他出国留学的。”儿子说完,老木匠一句话也没说,蹒跚着回到家中,一倒下就起不来了。儿子急了,跟老婆商量了好几天,最终决定,如果儿子考不上大学,就跟老木匠学手艺,这么说,老木匠才算保住一条命。

    ⑤有了希望的老木匠开始巴望着孙儿快快长大。想到孙子,老木匠笑得有点得意。想的时候,老伴跑回来告诉他,孙子和儿子打起来了。老木匠一听,拔腿往儿子家跑。

    ⑥孙子和儿子真的较起真来,原因是孙子要放弃高考,他要跟老木匠学手艺。看着一心要跟自己学手艺的孙子,老木匠百感交集。儿子在一旁哭丧着脸说:“爸,您就劝劝他吧。”老木匠对孙子说:“我知道你心疼你爷,放心吧,关门弟子我找到了,即使你考上大学我也后继有人了。”孙子说:“哪个人?我怎么没听说过?”老木匠说:“就是租房在咱家的那个小金,同姓,五百年前咱是一家人呢,也算自家人。”老伴忙说:“是的,是真的。”孙子这才信了。

    ⑦回到家里,老伴问:“你真收了小金当徒弟?”老木匠叹了口气,说:“不这么说,孙子肯听话?”

    ⑧小金是外地人,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一年前,他来到玉山打工,一直租住在老木匠家的小屋内。几个月前,小金的公司倒闭了,又总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每日闲在家里玩游戏。老木匠看不惯,说:“你不要总玩游戏了,帮我干点体力活,我付你工钱。”

    ⑨小金满口答应。给老木匠干活,小金从不偷懒。有一次,小金和老木匠闲聊,说起老木匠收关门弟子一事,小金说:“你孙子考上大学的话,就收我当弟子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木匠心里琢磨,也姓金,一个姓,人也还实诚。可是当他真正问小金的意思时,小金哈哈大笑了,说:“我说着玩呢,学木匠?笑死人了。”老木匠一听虎起了脸,不再搭理他。

    ⑩很快,老木匠收小金当关门弟子的事就传开了。村里人问小金可真,小金也满口承认。当人问他花了多少钱拜上这名师的,小金就嘿嘿地笑。人们感叹,肯定不是个小数。

    ⑪孙子考上大学也是老木匠意料中的事,孙子是个聪明的孩子。

    ⑫孙子出门上大学后,小金也离开了老木匠的家,他找到了新的工作,公司包吃包住。村人就笑话老木匠,连个徒弟也留不住。几天后,老木匠病倒了,躺在床上的他,恹恹的,谁都不肯见,饭也不肯吃。如果不是小金及时回来,估计老木匠真会出大事的。

    ⑬小金回来就说:“那公司不好,还是在您身边舒服,以后就一心跟您学手艺了。”

    ⑭老木匠一听:“当真?”

    ⑮小金说:“当真。”

    ⑯小金说到做到,而且比之前还要卖力。老木匠发现,小金这人确实是学雕花的料,手巧,而且一点就通。小金开始叫师父,而不是师傅。老木匠逢人就说:“这是我的关门弟子,机灵着呢。”

    ⑰两年后,老木匠身体不佳,医生说不能再做体力活了。老木匠知道自己确实老了,他对小金说:“你走吧,出去自立门户吧。”

    ⑱临行前,小金请了一桌饭,把老木匠的一大家人都叫上了。

    ⑲小金端起一杯酒,说:“这杯酒敬全家。”说完,他一饮而尽。小金又说:“我要走了,有些话不说出来不舒畅,当初,师父为了让孙子安心考大学偷偷花钱雇了我做徒弟。后来,哥为了师父的身体又暗地里花钱雇我继续做师父的徒弟……”

    ⑳瞬时,饭桌上鸦雀无声。突然,孙子一声大叫:“呀,原来当初爷爷是骗我的,上当啦。”说完,倒在桌子上,做了个夸张的晕倒姿势。“轰”的一声,大家都笑了。

    ㉑小金接着说:“这么多年,我从师父那里学到了手艺,也从这个家学到了怎么去爱家人,我是双丰收啊。如今,我是心甘情愿想拜师的,拜师要磕头,这个磕头得补上,虽然晚了点。”说完,小金跪在了老木匠的跟前,磕了一个响响的头。老木匠慌忙扶起,一边说不用的,一边老泪纵横。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19期)

    1. (1) 根据小说内容,补全老木匠收徒的过程。

      目标人物

      结果

      儿子

      孙子

      小金

      失业期间帮助老木匠做体力活,对继承手艺不屑一顾→→被老木匠的儿子雇来继续当徒弟→

    2. (2) 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3) 阅读小说第⑥段的画线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百感交集”包含的具体心理。
    4. (4) 这篇小说中涉及了民间手艺传承、亲人相处与交流等重要话题。班级准备围绕本文中的话题举行一场辩论会,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参考示例,为辩论会拟定两个辩题。

      示例:民间手艺传承是否应坚持“传内不传外”的传统

    5. (5) “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人意料”是微型小说的三个特点。请结合以上特点,联系文本内容,谈谈你对这篇小说的理解。
  • 9. (2024·陈仓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乎?”王生不 , 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愠,不应而还走。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其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选文有删改)

    【注】①还:同“旋”,转身。②炯戒:明显的警戒。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或谓君不善学,乎(    )

      王生不(    )

      王生愠(    )

      五日(    )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 吾悉能志        处处志 B . 君但志之不思之        鸣之不能通其意 C . 善学者所应有邪        中往来种作 D . 昭炯戒        蒙辞军中多务
    3.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②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4. (4) 李生认为“善学者”具备哪些条件?
  • 10. (2024·陈仓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1) 小文打算为本词拍摄短片,请你帮他设计“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几句词的画面内容。
    2. (2) 在设计“欢饮达旦”这句的朗读时,同学们争论不休。有人认为应该用“热切高昂”的语调,有人认为应该用“舒缓低沉”的语调。请你结合词的内容和【链接材料】,给出朗读设计的建议并陈述理由。

      【链接材料】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谪居密州,与胞弟苏辙已有七年未见。这年中秋,词人对月畅饮,乘兴挥笔写下这首名篇。

三、作文(50分)
  • 11. (2024·陈仓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材料二: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材料三: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互联互通,让山不再高、路不再长。

    ——新华社北京2023年10月18日电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路,是走出来的”为题,从下面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任务

    内容

    文本类型

    任务一

    请叙述自己与之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记叙类

    任务二

    发表你对此的认识与思考

    议论类

    任务三

    勉励朋友或表达自己的心声

    书信类

    要求:①选择对应文体完成写作。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④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