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
1.
(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
步入温馨的物理考场,回想所学的物理知识,物理学是研究
、光、
、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它渗透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
-
2.
(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
许多男生在“变声期”往往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变粗”了,这里的“粗”指的是声音的
变了;同学们都说小红和小兰说话声音很像,主要指她们两个人说话时声音的
。
-
3.
(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
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
m远处;人通过平面镜看到视力表上的“E”字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虚像。
-
4.
(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车窗玻璃会起雾,“起雾”这一现象是属于
(填写物态变化);并且这时的雾会附着在玻璃车窗
(选填“内”或“外”)侧,使玻璃变模糊。
-
-
6.
(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
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即把氯乙烷(通常情况下是气态)采用加压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对准损伤处喷射,氯乙烷在皮肤上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受伤部位温度降低.
-
7.
(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
如图所示为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折射光线是
,界面的
(选填“上”“下”“左”或“右”)侧是空气。
-
8.
(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
农业上需用密度为1.1×10
3kg/m
3的盐水进行选种,现有某盐水样品的质量为650g。体积为500mL。此盐水样品的密度为
g/cm
3 , 为达到选种要求,应往样品加水
kg。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4分)第9~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第13、14小题为多项选择,每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全部选择正确得3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0分。请将选项代码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
A . 考试用跳绳的质量约为3kg
B . 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C . 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6km/h
D . 中学生正常说话响度约10dB
-
A . 体温计用后应将液柱甩回玻璃泡
B . 测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C . 测液体温度时,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读数
D .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
A . 为了能在光屏上看清光路,应尽量选择表面光滑的光屏
B . 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将看不见反射光线
C . 光屏应与平面镜垂直放置
D . 实验中应多次改变入射光光线的方向,验证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
A . 对同种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因而当体积一定时,密度和质量成正比
B . 对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密度和体积成反比
C . 是密度的计算式,实质上密度和质量、体积无关
D . 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定不同
-
A . 在t=5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 . 在EF段,该物质需要吸热
C . 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5min
D . 该物质可能是石蜡
-
14.
(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
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沿着光具座,从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的某位置向焦点移动,在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及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 . 像逐渐变大
B . 像距逐渐变大
C . 像逐渐变大,像距逐渐变小
D . 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大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小题6分,第16、17小题各8分,共22分)
-
15.
(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
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科学家曾测出从地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所有的时间约为2.56s,若光在空气(或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 求:
-
-
-
-
(1)
晓彤跟妈妈从商场返回家中他们步行的速度是1.2m/s,从商场步行到家用了0.5h,晓彤和妈妈从商场到家走了多少m?
-
(2)
晓彤和妈妈在商场购买“××××牌”大豆油,油桶上标注大豆油的净含量为5×10-3m3 , 晓彤查得该品牌大豆油的密度为0.9×103kg/m3 , 则每桶该品牌大豆油的质量是多少kg?
-
17.
(2024八下·永修开学考)
小红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对运油的油罐车很感兴趣,她很想测出油罐车内油的质量,但她只知道这个油罐车的容积是50m
3 , 不知道油的密度,于是她从油罐内取出一些样品,测出20cm
3这种油的质量是16g,请你帮她计算:
-
-
四、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
-
(1)
为便于观察,实验最好在较(选填“亮”或“暗”)的环境中进行;
-
(2)
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B,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
(3)
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作为平面镜;
-
(4)
把蜡烛A和B分别竖放在“平面镜”前后,点燃蜡烛A,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
(5)
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竖立光屏,这是为了探究;
-
(6)
移动点燃的蜡烛A,重做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A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 |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
1 | 2.50 | 2.00 |
2 | 4.50 | 4.00 |
3 | 8.00 | 7.50 |
小明通过分析数据发现所得的实验结论和其他实验小组不同,他又发现“平面镜”的一面有一层特殊的反射膜。如图乙,他用笔分别接触“平面镜”的两面,一面发现笔尖和笔尖的像重合,另一面发现笔尖和笔尖的像有段距离。分析小明操作过程,可知造成实验数据错误的原因是;进一步分析可知,该“平面镜”的厚度是cm。
-
-
(1)
为了使冰受热均匀,试管中应加入(选填“碎冰块”或“大冰块”);
-
(2)
小雨绘制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3)
小雨还想利用这套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他先把试管和搅拌棒取出,再把温度计插入烧杯的水中。为了缩短给水加热的时间,烧杯中的水应该(选填“增加”或“减少”)一些。记录测量数据后,小雨又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小雨通过对比图乙和图丙所示,发现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有着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吸收热量,温度都(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4)
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如丁图(选填“A”或“B”),在烧杯口处看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
(5)
另外一位同学采用如图戊所示,试管和烧杯中均装有水,用此方法进行加热足够长时间,试管中的水(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
-
(1)
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
(2)
如图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形成清晰地像,此像是、的实像;
-
(3)
在图乙的情况下,如果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那么在光屏上也能成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的实像;如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至cm处,在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
(4)
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为使像仍能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填“上”或“下”)调节;
-
(5)
在图乙的情况下,将凸透镜换成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并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则须使光屏向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
-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天平调平时,把游码移到标尺的 处,观察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
(2)
根据图1和图2所示的数据,测得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为 kg/m3;
-
(3)
如果不借助量筒,是否可以测量液体的密度;如图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ρ水>ρ煤油),则 (填“甲”或“乙”)液体是煤油,用刻度尺量出甲和乙液面到容器底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 , 则煤油的密度表达式为:(用h1、h2、ρ水来表示)。
-
(4)
该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规格的托盘天平、水、烧杯、滴管等器材设计制作一个天平密度秤,她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m1 , 然后在烧杯中加水,使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 , 并在水面位置处做好标记,如图5所示,测量液体密度时,用天平称量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3 , 写出该“密度秤”测量液体密度的表达式ρ=(用题目中所给的符号表示),若m1=50g,m2=100g,理论上,可以鉴别差异不小于 g/cm3的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