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①分开;②特别的;③奇怪;④不相同的。
耳聋 斑斓
高楼立 无能为
茹毛 依傍
欣喜若 天之子
A.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D.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①上面诗句中,描写春季景色的是,描写夏季景色的是。(填序号)
②A项两句诗用、、、,写出了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③B项两句诗中“急走”的意思是,诗中的“急走”“追”“飞人”“寻”,是(填“动态”或“静态”)描写。
例: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乌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A.草原上的羊群
B.山林中的河流
C.放学后的校园
本周五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召开家长会,交流家庭阅读情况,评选“书香家庭”。请家长提前十分钟到达会场,开会期间请自觉遵守会场秩序:关闭手机,不随意走动,保持安静。
请你把这件事转述给家长。
水难道是可以吃下去的吗?当然是可以吃下去的。在肉、蔬菜、面包里——在任何一种食物中,水分都要比固体物质多得多。肉里面的水分要比固体物质多一倍,而黄瓜里几乎全都是水分。再来说说你身体里的水分吧,它和新鲜黄瓜里所含的水分几乎一样多。假如你的体重是40千克,那么其中的35千克都是水分,而固体物质只有5千克。成人的身体中所含的水分要少一些,大约是体重的四分之三。你或许会问:“那为什么人不会淌一地板的水,就像果子冻那样?”奥妙在于东西是由什么构成的,其他的倒并不怎么重要。不错,最重要的就是它是由什么构成的。假如我们拿一小片肉或者一小片黄瓜放到显微镜下面去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饱含汁液的细胞。这些汁液并不是从细胞里流出来的,因为细胞的四面都是封闭起来的。而秘密就在这里。由此可见,水是构成我们人体的最主要物质。
(节选自苏联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
最快活的日子在乡下
周国平
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乡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他有许多同伴,他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他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孩子们到了乡村,所注意的往往不是庄稼和风景,而是大人不放在眼里的各种小生物。春天的水洼里有蝌蚪,每年我都要捕捞一些,养在瓶子里,看它们摇着细尾巴活泼地游动,心里的喜悦要满溢出来。夏天的田野则是昆虫的天下。一定是很小的时候,也许还没有上学。有一次在乡下,姐姐神秘地告诉我,田野有“得蜢”。她其实说的是炸蜢,因为发音不准,说成了“得蜢”。我好奇地跟她到田里,一起小心翼翼地捕捉,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蚱蜢。我更喜欢捉一种叫作“金虫的甲虫。仲夏季节,拨开玉米叶子,便可发现它们挤成一团,正在啃食刚刚结成的玉米穗。金虫有金色的硬壳,蚕豆大小,用一根细线拴住它,让它悬空,它就扇开薄翅飞起来,发出好听的嗡嗡声。由于它爱啃西瓜皮,捉住了能养好些天。年龄稍大,我喜欢捉蟋蟀。它们往往躲在烂草堆下,翻开后四处乱跳,一眨眼就不见了,不容易捉到。最好是在夜里行动,用手电筒光镇住。捉住后塞进自制的小纸筒,再选出模样精悍的养在小竹筒里或瓦罐里,和别的孩子玩斗蟋蚌。
在我眼里,乡下什么都和城里不一样,夏季是下乡的最佳季节,不但万木茂盛,而且可以一饱口福。所谓一饱口福,其实年年都是三样东西:露黍、玉米和南瓜。露黍形似高梁秆,比甘蔗细得多,味同甘蔗。新玉米当然鲜嫩可口。坐在屋外嚼着啃着,屋里飘来南瓜的香味。南瓜是在灶火上蒸的,大铁锅里只放少许水,一块块南瓜贴在锅壁上,实际上是连蒸带烤,蒸得瓜瓤红亮润口,烤得瓜皮焦黄香脆。尝鲜之后,照例要把这三样东西带一些回城,把乡村的滋味延续若干天。
①城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带回去。
②“我们”回到城里也能吃到这些东西,但不如乡下的新鲜,而且没有那种欢乐香甜的气氛。
③城里能吃到这些东西,但是味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