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英国煤的年产量由1700年的260万吨增到1795年的1000万吨。由此可见,机器生产使生产规模扩大,原来的交通运输已不能满足机器生产的需要,这就需要对交通运输进行变革。于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发明出来了,从而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铁 路时代”。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 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 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 ……着手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铁路新线建设。……改革开放后,铁道部把建设资金主要投向现有营业铁路的技术改造上……
——摘编自《高中历史地图册必修二》
材料四 2008年,我国设计并运营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比发达国家晚 了40多年。到2020年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7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9%……中国高铁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世界先进高铁技术体系,成为具有世界一流运营品质的中国高铁品牌。
——摘编自陆东福《打造中国高铁亮丽名片》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输出商品……向世界各地进行了猛烈的血与火的扩张,到处门户洞开,成为资本 的国际市场、原料和劳动力供应地。
——摘编自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
材料二 到19世纪末,随着德国、日本等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殖民瓜分的行列,要求分享“阳光下的地盘”。这不仅引发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非洲和亚洲的瓜分狂潮,也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殖民体系也孕育了促使其自身最终走向灭亡的种子。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材料三 反抗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是20世纪的最强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了空前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 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四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对战后世界乃至当今社会都有重大影响,它不仅促进战后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促使欧洲主宰的国际体系扩展成为全球国际体系,而且还为后冷战时代新兴市场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史》
材料一 秦朝对岭南的统治,……推行屯垦戍边和移民实边政策,移民中有商人、文人、谪官、流民,但最主要的还是屯戍军队,这些人促进了岭南的早期开发。
——摘编自赵炳林《秦朝对岭南的经略和开发》
材料二 据统计,清朝1682年人口为0.1943亿,到1794年人口增至3.13亿。人口激增与耕地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势必造成地价上涨和粮食供应紧张。当时的统治者鼓励人民到边疆省份垦荒,扩大耕地面积和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解决人口激增带来的矛盾。
——摘编自庞毅《中国清代经济史》
材料三 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膨胀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人口爆炸的原因首先是经济上的,其次是医学上的。此前大部分人口死于传染病……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死亡率也随之自然下降。……同时工业革命还改进了下水道系统,饮用水也更加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