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岑溪市2024年多校联考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 (2024·岑溪模拟)  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为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遗址出土的化石。它们体现了山顶洞人( )

    A . 懂得人工取火 B . 会狩猎和捕鱼 C . 过着群居生活 D . 掌握钻孔技术
  • 2. (2024·岑溪模拟)  西周的武王、周公、成王、康王等几代统治者,不断分封姬姓亲族、同盟的亲戚姜姓,以及一些结为亲戚的东方贵族,建立封国。与之相关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驿站制
  • 3. (2024·岑溪模拟)  北朝贾思勰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 ……编写了《齐民要术》。由此可知,这项成就( )
    A . 源自于人民的劳动实践 B . 依赖于北方人民的南迁 C . 得益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D . 取决于国家统一及稳定
  • 4. (2024·岑溪模拟)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材料反映了唐太宗( )
    A . 重视发展农业 B . 开明的民族政策 C . 重视广纳贤才 D . 开放的对外政策
  • 5. (2024·岑溪模拟)  文献记载:“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由此推断该朝代为(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 6. (2024·岑溪模拟)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之中,传统自然经济的一统天下被打破,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材料旨在说明鸦片战争的( )
    A . 原因 B . 性质 C . 特点 D . 影响
  • 7. (2024·岑溪模拟)  中国邮政于2018年7月发行了《近代民族英雄》纪念邮票一套五枚,分别为关天培、林则徐、冯子材、刘永福、邓世昌。这些英雄人物的共同点是( )
    A . 都主张学习西方 B . 都抗击日军 C . 都抗击外来侵略 D . 都抗击英军
  • 8. (2024·岑溪模拟)  整理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右表是小宁同学整理的某一历史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可判断出,他正在学习( )

    A . 中国近代化探索 B . 地主阶级的改革 C . 资产阶级的改革 D . 资产阶级的革命
  • 9. (2024·岑溪模拟)  朱德曾说:“如果没有解放区战场,又如果没有解放区战场这种与敌相持的斗争……那么敌人就会长驱向西南、西北进攻,而国民党的反人民的政治机构及其军队,则必然招架不住,那就不会有什么相持阶段了。”这一论断可用来证明( )
    A . 国民党的消极抗战 B . 敌后根据地面临严峻形势 C . 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D . 敌后抗战配合了正面战场
  • 10. (2024·岑溪模拟)  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该举措旨在( )
    A . 提高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 . 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 . 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 . 确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
  • 11. (2024·岑溪模拟)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与之相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七大 B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中共八大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12. (2024九下·突泉模拟)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十月革命”“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分析以上三组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认识到( )
    A . 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的发展 B . 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C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D .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13. (2024·岑溪模拟)  归纳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图片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A .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 . 中国的外交事业的发展 C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14. (2024·岑溪模拟)  梳理历史脉络和趋势有助于构建历史学习框架。图3是九年级1班同学制作的知识卡片,据此可知,他们正在论证( )

    A . 古代亚非文明的特征 B . 古代欧洲文明的特征 C . 文明具有多源的特性 D . 多元文明之间的交流
  • 15. (2024·岑溪模拟)  联合国是人类影响最大的国际组织。从1948年向中东派出军事观察员开始算起,联合国已经进行了70 多项维和行动。这说明联合国( )
    A . 是军事组织 B . 维护国际和平 C . 是经济组织 D . 解决贸易争端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 16. (2024·岑溪模拟)  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居于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煤的年产量由1700年的260万吨增到1795年的1000万吨。由此可见,机器生产使生产规模扩大,原来的交通运输已不能满足机器生产的需要,这就需要对交通运输进行变革。于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火车发明出来了,从而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铁 路时代”。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 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 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张謇全集》第1册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设立了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 ……着手进行有计划的、大规模的铁路新线建设。……改革开放后,铁道部把建设资金主要投向现有营业铁路的技术改造上……

    ——摘编自《高中历史地图册必修二》

    材料四 2008年,我国设计并运营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比发达国家晚 了40多年。到2020年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3.79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9%……中国高铁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世界先进高铁技术体系,成为具有世界一流运营品质的中国高铁品牌。

    ——摘编自陆东福《打造中国高铁亮丽名片》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煤产量的发展趋势。根据材料分析火车发明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铁路建成会给国家带来哪些改变?
    3. (3)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归纳促进铁路建设与发展的因素。材料四中的数据说明了我国高铁发展具有什么特点?举出两例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铁路的成就。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铁路建设的认识。
  • 17. (2024·岑溪模拟)  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和对全球进行侵略扩张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以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输出商品……向世界各地进行了猛烈的血与火的扩张,到处门户洞开,成为资本 的国际市场、原料和劳动力供应地。

    ——摘编自高岱、郑家馨《殖民主义史》

    材料二 到19世纪末,随着德国、日本等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殖民瓜分的行列,要求分享“阳光下的地盘”。这不仅引发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在非洲和亚洲的瓜分狂潮,也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殖民体系也孕育了促使其自身最终走向灭亡的种子。

    ——摘编自韦宗友《殖民体系、后殖民体系与大国崛起》

    材料三 反抗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是20世纪的最强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了空前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亚非拉民族解 放运动向纵深发展,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

    ——摘自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四 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对战后世界乃至当今社会都有重大影响,它不仅促进战后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转变,促使欧洲主宰的国际体系扩展成为全球国际体系,而且还为后冷战时代新兴市场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殖民扩张的方式。
    2. (2) 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如何理解“殖民体系也孕育了促使其自身最终走向灭亡的种子”。
    3. (3) 材料三中“20世纪的最强音”指的是什么?并概括二战后殖民体系与殖民地关系的状态。
    4. (4) 根据材料四,归纳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对世界和社会的影响。
  • 18. (2024·岑溪模拟)  人口问题历来是人类社会的重要问题,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九年级同学围 绕“人口与社会”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完成。

    材料一 秦朝对岭南的统治,……推行屯垦戍边和移民实边政策,移民中有商人、文人、谪官、流民,但最主要的还是屯戍军队,这些人促进了岭南的早期开发。

    ——摘编自赵炳林《秦朝对岭南的经略和开发》

    材料二 据统计,清朝1682年人口为0.1943亿,到1794年人口增至3.13亿。人口激增与耕地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势必造成地价上涨和粮食供应紧张。当时的统治者鼓励人民到边疆省份垦荒,扩大耕地面积和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解决人口激增带来的矛盾。

    ——摘编自庞毅《中国清代经济史》

    材料三 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膨胀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人口爆炸的原因首先是经济上的,其次是医学上的。此前大部分人口死于传染病……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死亡率也随之自然下降。……同时工业革命还改进了下水道系统,饮用水也更加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对岭南的统治政策及其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人口激增与耕地不足的矛盾造成的局面。并概括当时统治者面对 这种局面所作出的努力。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欧洲大陆人口爆炸的具体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围绕主题“人口与社会”提炼一个观点,从材料中选取两个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总结提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