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南宁市青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 1. (2024八下·青秀期中) 1949年9月22日的《人民日报》中的一篇文章的标题是《中国人民政协开幕,毛泽东主席宣布会议任务》。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
    A . 调节国共两党冲突 B . 开展军事斗争 C . 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D . 进行工业化建设
  • 2. (2024八下·惠山期末) 流行词汇是时代的反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这表明我国(   )
    A . 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D .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 3. (2024九下·铁东模拟) “朝鲜战争给中国以无可比拟的机会,它团结全国人民来支持新的革命政权。它使敌对分子沮丧,使刚冒头的地方主义不能发展。”这段材料说明该事件(    )
    A . 加强了对人民的爱国主义教育 B . 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C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 . 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 4. (2024八下·南昌期中)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1952年让农民产生“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原因是(    )
    A . 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 . 农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C . 农村停产闹革命 D . 农村实行“大包干”
  • 5. (2024八下·巩义期末) 1954年在完成全国基层选举的基础上,分别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台湾省代表暂缺)。其中,中共党员668人,占54.48%,党外人士558人,占45.52%.这反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A .   提高决策科学性 B . 强调制度稳定性 C . 权力具有至上性 D . 具有广泛代表性
  • 6. (2024八下·青秀期中)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的某次大会上提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以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会议(   )
    A .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B . 直接指导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导致了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D . 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 7. (2024八下·青秀期中) 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纠正“左”倾错误;1979年,党中央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指导国民经济,这表明(  )
    A . 两个“调整”的方向一致 B . 两个“方针”的作用一致 C . 党和国家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 D . 党根据国情及时调整了经济政策
  • 8. (2024八下·南昌期中) “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这首词歌颂了( )
    A . 焦裕禄无私奉献的精神 B . 雷锋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 C . 王进喜艰苦创业的精神 D . 邓稼先攻坚克难的科研精神
  • 9. (2024八下·青秀期中) 金春明在《大变动年代的探索》中写道:“文化大革命”这次大折腾,初步估算损失了人民币五千亿元。“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国家搞经济起飞,我们经济遭破坏,这样,我们就落后了。材料说明我们应从中汲取的教训是( )
    A .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 反对个人崇拜,坚持民主集中 C . 必须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D . 重视科技教育,坚持科教兴国
  • 10. (2024八下·淮安期中)  1984年,福建国有骨干企业55位厂长发表《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书:“我们认为放权不能只限于上层部门之间的权力转移,更重要的是要把权力落实到基层企业。”由此可知,这55位厂长要求( )
    A . 为农民致富开辟新道路 B . 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C . 积极发展农村乡镇企业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1. (2024九上·江油开学考)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颂扬的历史人物是(  )
    A . 孙中山 毛泽东 B . 毛泽东 邓小平 C . 邓小平 江泽民 D . 江泽民 胡锦涛
  • 12. (2024八下·乐昌期末)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 . 开放五口通商 B .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 . 创办经济特区 D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3. (2024八下·青秀期中)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了解决。脱贫攻坚旨在践行 (   )
    A . 全面从严治党 B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 全面深化改革 D . 全面依法治国
  • 14. (2024八下·青秀期中) 中国成功地举办了多次国际盛会,如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第29届夏季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的第41届世界博览会……2022年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第24届冬季奥运会。这一系列盛会的举办说明(  )
    A . 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B . 中国成为体育大国、体育强国 C . 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 D .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 15. (2024八下·盐都期末) 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将在____实现。(    )
    A . 2027年 B . 2035年 C . 2049年 D . 2056年
  • 16. (2024八下·青秀期中)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1年指出“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提供了激励。这一成就证明,政府的政治承诺和政策稳定性对改善最贫困和最脆弱人群的境况至关重要”。“非凡成就”是指中国( )
    A . 提高了人均住房面积 B . 改变了通信落后方式 C . 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D . 取得了医疗长足进步
  • 17. (2023八下·兴宁期末) 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截至2021年2月,新疆现辖4个地级市,5个地区,5个自治州,11个自治区直辖县级市。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797.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2020年,新疆308.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得益于(  )
    A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 .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1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3分)
  • 18. (2024八下·青秀期中)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现实与未来进行思考后做出的必然选择,它不是表面地完成一段时期的一个历史任务,而是在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建设铺平道路。

    ——徐博《建国初期土地改革对农民阶层的影响》

    材料二:随着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经济社会结构相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极大地解放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消除贫困奠定了最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侯波《新中国70年扶贫减贫事业的历程与经验》

    材料三:1978﹣1985年中国农村人均纯收入与贫困人口数变化表

    时间

    农村人均纯收入

    农村贫困人口

    农村贫困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1978年

    133.6元

    2.5亿人

    30.7%

    1985年

    397.6元

    1.25亿人

    14.8%

    ——摘编自赵立雄《农村扶贫开发新探》等

    材料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造了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末的3046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2017年底的3.1%,年均脱贫人数1370万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精准减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9月20日第9版)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的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实施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与“消除贫困”两者的关系。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农村的生产资料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农村出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精准减贫”的意义。
    5. (5) 综上所述,谈谈你认为当今的农村改革需要注意什么?
  • 19. (2024八下·青秀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期间建立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这些新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工业结构发生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工业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现状。

    ——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二:在中国现代史上,1978年是一个十分微妙和关键的年代……中国的发展主轴已经向经济成长转移,然而围绕经济领域中出现的种种新现象,仍然有不少人以意识形态的标尺去丈量和批评……此次,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对僵硬思潮的致命一击……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很快成为中央的决策主轴。

    ——摘编自吴晓波《激荡三十年》

    材料三: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管理,学到知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四: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可以说,我们用事实宣告了“历史终结论”的破产,宣告了各国最终都要以西方制度模式为归宿的单线式历史观的破产。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

    1. (1) 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全面的工业化建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工业成绩斐然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发展主轴”是如何向“经济成长”转移的?与哪一次会议有关?材料中的“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3. (3) 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一个?根据材料三,概括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4. (4) 材料四中中国“自己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哪些思想理论成果的指引下不断发展的?
  • 20. (2024八下·青秀期中)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一:

    时间

    事件

    ①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②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③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④1980年

    中共中央决定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⑤1984年

    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⑥1992年

    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⑦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⑧2012年

    中共十八大召开,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⑨2017年

    中共十九大召开,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行战略规划

    材料二: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是 。(填写编号即可)
    2. (2) 材料二中的“伟大革命”是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二,从材料一大事记中找出“伟大创造”的事件三例。
    3. (3) 阅读材料,从“经济发展”“国际地位”“中国共产党”中选取一个角度,围绕“改革开放”提出观点,并在材料中选取两个对应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