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2024年中考物理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25 浏览次数:11 类型:中考模拟
一、填空题(第6题2分,其余每空2分,共20分)
  • 1. 著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失聪后,将硬棒的一端抵在钢琴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仍然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
  • 2.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不同,在相互摩擦的过程中束缚能力强的物质会得到电子带负电,而束缚能力弱的物质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由此可知,丝绸和玻璃棒摩擦过程中(选填“玻璃棒”或“丝绸”)失去了电子。
  • 3.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汉乐府《江南》一诗脍炙人口,其中的“鱼戏莲叶间”将景入画。莲叶浮出水面,又倒映在水中。关于人观察到水中的鱼和莲叶,其中是虚像的是(单选,填序号①水中的“小鱼”;②水中的“莲叶”;③两者都是;④两者都不是)。
  • 4. 物理学中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速度(以m/s为单位),而生活中,运动达人们常常用配速(以min/km为单位)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则1m/s的运动速度比配速为10min/km的运动速度要(选填“快”或”慢”)。
  • 5. 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灯泡L不发光,用测电笔检查电路时,发现只有接在a点时测电笔的氖管不发光,测电笔接b,c、d点时氖管均发光,则电路故障是(选填“ab之间断路”“bc之间断路”或“cd之间断路”)。

  • 6. 如图甲所示的是小华用相机连拍功能拍摄的足球在操场上滚动的情景,连拍时每次拍摄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请根据图片信息,在图乙中作出足球受到的摩擦力f(作用点在球心)的示意图。

  • 7. 如图所示,动滑轮重1N,物体重7N,当时,为使轻质杠杆保持水平平衡,在A端沿竖直向下的方向所施加的力应为N(不计摩擦及绳重)。

  • 8. 已知酒精的热值是 , 水的比热容为 , 酒精灯加热水的效率约为42%,则完全燃烧10g酒精,可以将kg初温为0℃的水温度升高到30℃。
  • 9. 三个完全相同、阻值均为10Ω的定值电阻R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连接,此时电流表示数为0.15A,若将电流表换成电压表,则电压表示数应为V。

  • 10. 小灯泡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只闭合开关S,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0.5W;再闭合开关 , 电流表示数变化了0.4A,则通电100s,定值电阻R消耗的电能为J。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1. 关于物理学科的基本知识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测量某物体长度时正确的记录结果为2.34m,说明测量者使用的刻度尺分度值为1cm B . 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弹簧所受拉力大小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C . 厨房里的吸油烟机工作时能吸掉油烟,是应用了流体内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的原理 D . 教室内每多开一盏日光灯,教室内电路的总电阻就变大一些
  • 12. 如图甲所示,缆车在索道的作用下斜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关于该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缆车的运动状态是变化的 B . 缆车所受的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 . 缆车的惯性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D . 绳索对缆车的摩擦力与缆车受到的牵引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13.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越多 B . 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C . 热传递过程中,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 D . 热传递过程中,低温物体一定获得内能
  • 14. 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 , 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表和电压表均有示数。下列关于电路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电流表测量通过灯的电流 B . 电压表测量灯两端的电压 C . 与灯并联 D . 只断开开关 , 灯正常发光
  • 15. 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从同一位置以相同速度分别竖直上抛和斜上抛,空气对小球的阻力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球上抛的过程都是将小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到最高点时速度均为零 B . 甲、乙两球上抛的过程都是将小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上升的高度相同 C . 甲、乙两球上抛的过程都是将小球的动能一部分转化为重力势能,到最高点动能相同 D . 甲、乙两球上抛到最高点时所具有的机械能相同
  • 16. 关于电磁联系的相关内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电磁起重机工作原理与电动机工作原理相同 B . 图乙中:由小磁针的指向可知通电螺线管上端接电源正极 C . 图丙中:动圈式扬声器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D . 图丁中:实验演示的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 17. 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为定值电阻,先闭合开关 , 然后再闭合开关 , 关于开关闭合后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的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都变大 B . 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都变小 C .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D . 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三、实验题(第18小题4分,第19小题6分,第20小题6分,共16分)
  • 18. 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图,此时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

    1. (1) 由此时的成像特点可知,该实验中所选择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___
      A . 15cm B . 12cm C . 10cm
    2. (2) 在如图所示的实验的基础上,若换用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需要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 19. 在中考理科实验的操作考试中,小聪需要完成的实验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1. (1) 小聪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天平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接下来他应该先确定,然后再调节平衡螺母;
    2. (2) 调节天平平衡后,他先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148g,然后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并测量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如图丙所示),则被测液体的密度为
    3. (3) 考试结束后,小聪和小明讨论;如果没有量筒,能不能测量液体密度呢?经过讨论,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以及适量的水(水的密度为已知量)。实验操作

      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

      ②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高度的水和待测液体;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记为

      ④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质量记为

      则被测液体的密度(用含有已知量和测出的物理量的代数式表示)。

  • 20. 小明同学在“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阻值”的实验中,所用的电源电压为3V,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20Ω 1A”,待测的定值电阻的阻值约为5Ω。

    1. (1) 如图甲是小明同学连接的部分电路,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要求:闭合开关前,需要将变阻器的滑片放到最右端)。
    2. (2) 小明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Р至不同的位置,记录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并将每次记录的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填入下表,其中第4次测量中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四次测量中有一次的数值有错误,则有错误的次数是(填实验次数

      的序号),待测的定值电阻的阻值约为Ω(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次数

      电压/V

      电流/A

      1

      0.5

      0.1

      2

      0.9

      0.2

      3

      1.3

      0.26

      4

      1.5

四、计算题(第21小题5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7分,共20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 21. 生活中,利用斜面将重物推上车厢比直接将重物搬上车厢要轻松许多。如图所示,小聪为了节省体力,他用大小为400N的推力F将质量的物体沿着高 , 长的斜面匀速推上车厢。这一过程用时10s,推力方向与斜面方向平行。求:

    1. (1) 斜面的机械效率;
    2. (2) 在匀速推动物体至车厢的过程中,小聪克服物体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做功的功率。
  • 22. 将重为6N,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物块A轻轻放入容器中,物块A静止于容器底部,其底部与容器底部不密合,如图所示。现逐渐向容器中倒入某种液体,当容器中的液体的深度时,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为300Pa.求:

    1. (1) 该液体的密度;
    2. (2) 当容器中的液体的深度时,正方体物块A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 (3) 继续向容器中倒入该液体,当容器中的液体的深度时(液体未溢出),物块A受到的浮
  • 23. 现有定值电阻 , 以及两个开关。小聪利用上述元件设计了一个可接入家庭电路中使用的、且只有“加热”和“保温”两个挡位的电加热器,其中加热时的功率 , 保温时的功率 , 家庭电路电压为220V。请通过计算说明两电阻的连接方式并画出小聪所设计的电路图(要求:在电路图上标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