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2024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04 浏览次数:20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 1. (2024·长沙模拟)  光明中学音乐教研组面向全体学生推出“美育”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音乐课堂“美育浸润”活动,旨在贯彻和落实音乐课程标准中“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深化情感体验,突出音乐特点”的基本理念,发挥音乐这门艺术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老师们用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将歌唱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们感受精彩的“音乐世界”。学生在记忆乐曲旋律的同时,熟悉音乐的主题形象,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获得自由想象与联想,增强了学生的音乐参与感、体验感及恒拍感。

    下面是某同学对这段文字做的字音字形及词义梳理的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注意区分前鼻音和后鼻音,“审美”的“审”应读成“shěn”。 B . 注意语言交际中习惯性误读,“气氛”的“氛”应读成“fēn”。 C . 注意因形近音同造成的误写,“精彩”应写成“精采”,“具有”应写成“俱有”。 D . 注意成语的含义,“身临其境”的意思是“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使用正确。
  • 2. (2024·长沙模拟)  在“美育浸润”活动中,某同学拟选用一些古诗词语句来激励大家,请你帮他一起梳理。
    1. (1) 《行路难(其一)》中反映作者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积极进取的句子是:
    2. (2) 《登飞来峰》中表现作者不畏浮云、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 3. (2024·长沙模拟) 请你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a光明中学音乐教研室利用开学初两周时间,①结合多年“美育播种计划”和“实践型体验式课堂模式”经验,②推出“全员参与、全体歌唱”的系列活动,全校37个班级约1240余人参加。b③既有班级组,又有职工组,其中班级组又分为七、八、九年级三个组别,c分组设计上的层次分明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提升师生参与度。因而,此次活动创下了多项历史新高,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美育教育的发展。d

    1. (1)  阅读上面画线句,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 ①句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使用正确。 B . ②句是病句,“约1240余”可改为“1240余”。 C . ③句是病句,关联词使用错误,应改为“不但……而且”。 D . ④句中“七”“八”“九”表示分隔并列关系的数字,顿号使用正确。
    2. (2) 上面这段话漏写了一句“此次活动是光明中学近年来面向全体师生开展的最大规模的展演活动”,请你把这句话加到文段中合适的位置( )
      A . a B . b C . c D . d
  • 4. (2024·长沙模拟)  【社团宣传】学校正征集社团招新宣传标语,请你仿照示例,结合课程特点,给以下社团拟写宣传标语。

    示例:舞蹈社:翻转跳跃,释放青春能量!

    书法社:

    烹饪社:

  • 5. (2024·长沙模拟)  【课程介绍】下面是“雅韵古诗词社”本学期课程计划表,请担任社团招新宣传员的你将这个课程内容简洁、清晰、完整地向同学们推荐。

    课程形式

    诵读课

    鉴赏课

    讲座

    面向对象

    社团课成员

    社团课成员

    全体同学

    课程内容

    经典诵读指导及展示

    1意象意境赏析

    2古诗情感赏析

    3写作手法鉴赏

    1古诗与酒

    2古诗中的经典意象

二、阅读与鉴赏(共50分)
  • 6. (2024·长沙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 , 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注释】①胸次:胸中,心里。②活水源流随处满:化用朱熹《观书有感(其一)》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③金鞍玉勒:此泛指马鞍、笼头的贵美。

    1. (1)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书卷好似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相依相随、愁苦与共。 B . 颔联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 C . 整首诗语言朴实直白,通俗易懂,盛赞读书之好处,读书之趣。 D . 本诗说理形象,意趣高雅,抒发了诗人喜爱读书之情。
    2. (2)  本诗运用多种手法写了观书的美好,请结合全诗分析。
  • 7. (2024·长沙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第,累官铜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监察御史。泰和四年四月,召见于泰和殿,行信言二事:一依旧移转吏目以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麦,税粟许纳麦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书省议行之。

    崇庆二年,为左谏议大夫。时胡沙虎已除名为民,赂遗权贵,将复进用。举朝无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强梁 , 媚结近习,以图称誉。自其废黜,士庶莫不忻悦。今若复用,惟恐为害更甚前日。”书再上,不报。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胡沙虎诛,上封事言正刑赏。

    权元帅右都监内族讹可率兵五千护粮通州,遇兵辄溃,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 , 然后将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讹可败衄 , 宜明正其罪,朝廷宽容,一切不问,臣恐御兵之道未尽也。”诏报曰:“卿意具 , 讹可等已下狱矣。”

    (选自《金史·张行信传》,有删改)

    【注释】①擢(zhuó)授:提升。②徐、邳:地名。③强梁:强暴、强横。④讹可:指完颜讹可,人名,金朝宗室大臣。⑤衄(nǜ):挫折;挫伤;失败。

    1. (1)  下面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 . “行信因言二事”中的“因”字典中的义项有“沿袭”“凭借”“于是”等义,此句中宜作“凭借”解。 C . 成语“除暴安良”中的“除”是“去掉,清除”的意思。文中“一依旧移转吏目以除民害”中的“除”也可以解释为“去掉,清除”的意思。 D . “卿意具悉”中的“悉”和《桃花源记》中“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悉”意思不一样。
    2. (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 B .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 C .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 D . 御兵之道/无过赏罚使其临敌/有所慕而乐于进有所畏/而不敢退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语句的大意。

      及胡沙虎弑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顾也。

    4. (4)  请结合文章,说说张行信的形象特点。
  • 8. (2024·长沙模拟)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龙与凤凰、麒麟、玄武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祥瑞四灵。“人中龙凤”用以指人群中的佼佼者,人中豪杰。《三国演义》中曹操煮酒论英雄:“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以动物为图腾,在众多史前部落中普遍存在。比如羌族的“羌”,图腾是羊。原始的龙比较简单,以蛇为基本造型。朱子彦指出,文献中有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记载。在漫长的演变中,蛇图腾向龙图腾转变,龙渐渐有了更复杂的特征。到了宋代,龙的形象是“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不同动物组合在一起,反映了氏族和部落不断兼并,国家逐渐形成。

    【材料二】

    ①龙,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灵动物,龙具有飞天的能力,可以沟通天地,腾云驾雾,呼风唤雨,而能够主导王权的政治精英往往被认为能够掌控龙。龙的起源与天文星象有关,与古代祭祀祈祷降雨有关。商代甲骨文的“龙”字构形,正好与苍龙星宿的图像吻合(见下图)。根据甲骨卜辞记载,商人占卜通常是将龙和降雨联系在一起。因此有学者认为《淮南子·地形》记载的商汤遇到旱灾作土龙求雨是有历史依据的。

    ②随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龙从早期的图腾崇拜进入帝王崇拜阶段,成为皇权的象征。后来,龙逐渐成为民族精神认同的主流,成为民族国家共同体的标志。

    【材料三】

    ①中华民族从不缺乏梦想与创造。新时代,新中国,龙的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使命,承载了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寄托了美好的祝福与梦想,彰显文化自信。

    ②2024甲辰龙年,上海科技馆原创策划推出生肖特展——“有龙则灵”。此次展览策展理念创新,将传统中国龙元素与大国重器巧妙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科普盛宴。从深海探索的“海龙号”,到核能之光的“华龙一号”,再到腾云吐水、上天入海的“鲲龙”,乘风破浪的“蛟龙号”,南极科考“雪龙2号”……以科技为笔,创新为墨,让参观者感受到以“龙”为名的国之重器所蕴含的精神力量。

    1. (1)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华民族的原始图腾是羊,后以蛇为基本造型,在漫长的演变中,转变为龙图腾。 B . 龙从早期的图腾崇拜进入帝王崇拜阶段,到宋代就成为皇权的象征。 C . 主导王权的政治精英具有掌控龙飞天、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能力。 D . 商代甲骨文的“龙”字与苍龙星宿图像吻合,说明龙的起源与天文星象有关。
    2. (2)  请结合材料说说,材料三所提到的这些国之重器,多以“龙”命名的理由。
  • 9. (2024·长沙模拟) 文学作品阅读

    我邻居的六眼飞鱼

    伊北

    ①我们小区的住户相互之间很少说话,可是,最近就在我家楼下的一层那户,来了个另类。一天晚上,我家的门被推开了,一位老太太,头发花白,穿着一件纺绸印花的褂子,站在门廊,拿着一簸箕板栗,一脸的皱纹,充满善意,说:“小伙子,我是你家楼下的,我刚来,跟我儿子住,这是我老家的板栗,你尝尝。咱就算认识了啊,以后多来我家玩。”我很惊讶,问:“您是怎么进来的?”老太太诧异,说:“门没关啊。”行,那怪我,我暗自叫苦。“您贵姓?”我问。“江,江水的江,江桃花。”说完,老太太就走了。

    ②江桃花很快就出名了,但出的不算好名。她见人就扎堆,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她就立刻跑到人家跟前。见到男的就叫“这位大哥”,见到女的就叫“这位老妹”。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通天南海北、家里家外、国内国际地畅聊。有段日子,不光我躲江桃花,小区里的很多人,但凡遇到江桃花,也都采取同一个策略——三十六计走为上。

    ③一个周六,我在阳台上晒衣服,窗户开着,迎面一阵风刮来,我吸吸鼻子,闻到一股古怪的臭味。随风而至的还有音乐。是歌曲《勇气》?有人接电话了,她说:“喂,哦,好好,在这儿过得挺好的。不过这地方小,养点东西不方便。”我越听越觉得不对,朝窗外一看,哦,天哪!距离我家阳台不过五六米,一楼的小花园一角,用铁丝网圈出了一块地,七八只小鸡在里面正走得欢快。

    ④我憋着气,终于有一天,和江桃花的儿子遇上了。我说:“你们家好像养了点东西啊。”这位仁兄知趣,立刻就说:“兄弟,请多包涵啊!我妈闲不住,找不到人玩,就只能养鸡了。你放心,赶明儿鸡长大了,鸡蛋、鸡肉,我一定给你送去。”说完,江桃花的儿子三步并作两步进超市买东西去了。

    ⑤第三天,楼上的大姐就站在江桃花家门口,大声质问江桃花怎么能在小区圈养家禽,江桃花也不示弱,据理力争。只不过,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没出三天,居委会的人来了,他们先是劝,江桃花不听,然后是强制执行。江桃花浑身是嘴,也架不住居委会七八个大妈的劝说,她的七八只鸡,被掐着膀子拎走了。

    ⑥江桃花憔悴了。早晨,我去上班,刚好遇见江桃花拖着行李。我问:“阿姨,这是要走啊?”江桃花说:“待不住了。”正说着,她的手机响了,还是那首《勇气》。她不接。我劝道:“阿姨,还是再想想,关键要心安,心安了,就住下来了。”江桃花两手一摊,说:“关键是我有劲没处使啊。”我和她告别,去上班了。

    ⑦再碰见江桃花是在第二年春天。过了一冬,江桃花好像从灭绝师太变为小龙女,就连装扮,也焕然一新,穿着一条背带裤。后来我又遇到江桃花几次,有时是在早晨,有时是在晚上,但都在天黑天亮交界时,望着她匆忙而又利落的背影,我总觉得她要整出些大事。

    ⑧很快入夏了,江桃花提着一袋子西红柿进来,说:“给你的。”没几天,她又送来一个冬瓜,然后是黄瓜、丝瓜、芹菜。我说:“阿姨,您这是丰收啦!不行,我给您钱。”江桃花说:“不用,都是邻居,邻居就应该相互帮忙。”也就一个月吧,江桃花的蔬菜“席卷”了我们小区。原来,她儿子给她在城郊租了块地,她种的菜多得吃不完,她就挨家送。江桃花一下子成了小区里的明星。

    ⑨周日,江桃花要去地里,说带我一起去看看。一块绿油油的地,种满了瓜果蔬菜。我说:“这样好,能吃上放心菜,也省了钱。”江桃花没接话,然后忽然说:“人嘛,终究和其他动物不一样,要有人情味。我种菜,就是要种出人情味来。大城市,太冷冰冰了。”我沉默着,瞬间对她有了一丝敬意。

    ⑩江桃花的手机响了,还是那首《勇气》。江桃花问:“你说我这手机铃声,我儿子给设的,到底唱的是什么啊,什么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什么六眼飞鱼(流言蜚语)?什么是六眼飞鱼?是一种动物?”我听了,差点儿一脚踩空,忍住笑,超认真地说:“六眼飞鱼是一种有大神通的动物,是比鲨鱼还要厉害的神话中的鱼,只有勇气特别大的人,才敢面对六眼飞鱼。”江桃花若有所思,同样认真地说:“我敢面对六眼飞鱼。”

    ⑪一年后,江桃花开始做鲜榨果蔬汁,我是第一位客户,免费品尝。我扭开瓶盖,忽然被什么东西晃了一下眼。哦?是商标,一个透明的塑料圆盖,上面画了一条鱼,长着翅膀,戴着眼镜,旁边写着“六眼飞鱼”牌果蔬汁!我笑了。

    (选自《读者》2024年第3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章开头交代小区住户之间很少说话,而老太太是个“另类”,有一种欲扬先抑的作用。 B . 小区里面很多人一开始都躲避老太太,因为我们小区的人都不说话。 C . 歌曲《勇气》在文中多次出现,既能吸引读者兴趣,又暗含文章主题。 D . “养鸡风波”之后,江桃花回了老家,是因为鸡被居委会强制带走,对城里的生活彻底失望。 E . 江桃花曾经说“我种菜,就是要种出人情味来”,反映了小区住户间的人情淡薄。
    2. (2)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江桃花的行为

      “我”的表现

      一天晚上

      送板栗给“我”

      一个周六

      在一楼养鸡

      第二年某个周日

      带“我”去菜地

      一年后

    3. (3)  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加点字“钻”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江桃花的儿子三步并作两步进超市买东西去了。

    4. (4)  班上举行“读文章,解疑惑”的读书汇报活动,请你以文章中“江桃花”的人物形象为例,写一段话放入发言稿中,谈谈如何像江桃花那样面对生活中的“流言蜚语”。
  • 10. (2024·长沙模拟) 阅读下面《水浒传》的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片段一】

    宋江与柴进四人,微饮三杯,少添春色。戴宗计算还了酒钱,四人拂袖下楼,径往万寿门,来客店内敲门。李逵困眼睁开,对宋江道:“哥哥不带我来也罢了,既带我来,却教我看房,闷出鸟来!你们都自去快活。”宋江道:“为你生性不善,面貌丑恶,不争带你入城,只恐因而惹祸。”李逵便道:“则不带我去便了,何消得许多推故。几曾见我那里吓杀了别人家小的大的?”宋江道:“只有明日十五日这一夜,带你入去,看罢了正灯,连夜便回。”李逵呵呵大笑。

    (第七十二回柴进簪花入禁苑 李逵元夜闹东京)

    【片段二】

    李俊听说了四个姓名,大喜道:“列位从此不必相疑。你岂不闻唐朝国子博士李涉,夜泊被盗,赠之以诗。今录与公辈一看。诗曰:

    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偶知闻。相逢不用频猜忌,游宦而今半是君。

    俺哥哥宋公明,见做收方腊正先锋,即目要取苏州,不得次第,特差我三个来探路。今既得遇你四好汉,可随我去见俺先锋,都保你们做官。待收了方腊,朝廷升用。”费保道:“容复:若是我四个要做官时,方腊手下,也得个统制做了多时,所以不愿为官,只求快活。若是哥哥要我四人帮助时,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若说保我做官时,其实不要。”李俊道:“既是恁地,我等只就这里结义为兄弟如何?”四个好汉见说大喜,便叫宰了一口猪,一腔羊,置酒设席,结拜李俊为兄。李俊叫童威、童猛都结义了。

    (第一百十三回混江龙太湖小结义 宋公明苏州大会垓)

    【片段三】

    朱贵道:“此计大妙。事不宜迟,可以整顿,及早便去!”朱富道:“只是李云不会吃酒,便麻翻了,终久醒得快。还有件事:倘或日后得知,须在此安身不得。”朱贵道:“兄弟,你在这里卖酒也不济事。不如带领老小,跟我上山,一发入了伙。论秤分金银,换套穿衣服,却不快活!今夜便叫两个火家,觅了一辆车儿,先送妻子和细软行李起身,约在十里牌等候,都去上山。我如今包裹内带得一包蒙汗药在这里,李云不会吃酒时,肉里多糁些,逼着他多吃些,也麻倒了。救得李逵,同上山去,有何不可。”

    (第四十三回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片段四】

    吴用道:“恁地时,那厮们倒快活!”阮小五道:“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我们弟兄三个空有一身本事,怎地学得他们!”吴用听了,暗暗地欢喜道:“正好用计了。”阮小七说道:“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们只管打鱼营生,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

    (第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1. (1) 下面是对文段所作的圈点与批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片段一画线句写出了李逵脾气火暴、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的性格特点。 B . 片段二画线句极富有特色,体现了以北方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的特点。 C . 片段三的情节写了朱贵与朱富两兄弟用蒙汗药麻倒李云救出李逵,最后同时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D . 片段四中,吴用从阮小二的言语中,就预见到“用计”的顺利,正体现了他的谋略和远见。
    2. (2)  以上片段均提到了“快活”一词,据统计,全书中共写了58次“快活”。请你结合整本书说说“快活”一词的具体表现或内涵。
三、写作(50分)
  • 11. (2024·长沙模拟)  作文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同身边的朋友比,同心中的榜样比,同过去的自己比……只有在比较中才能不断成长。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文章,说说你在比较中不断成长的经历。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②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