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27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60分)
  • 1. (2024八下·东莞期中) 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在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安排下,香港民主人士秘密北上进入解放区的有20批,其中119人参加了新政协。这一行动的目的是(  )
    A . 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 . 恢复在港民主党派的组织工作 C . 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 . 把握时机积极寻求香港回归
  • 2. (2024八下·东莞期中) “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 《中国土地法大纲》 C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 3. (2024八下·东莞期中) 1953年,《人民日报》发表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人民的最高利益。”与此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 土地改革 D . 三大改造
  • 4. (2024八下·彰武期末)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七大” C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5. (2024八下·兴国期末) 1956年,一位中国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清朗的日子闪射着辉煌的阳光!”该诗句表达了(  )
    A .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欢乐 B . 三大改造胜利完成后的欣喜 C . “大跃进”运动开始初期的信心 D . “文化大革命”爆发以后的狂热
  • 6. (2024八下·东莞期中) 某班播演历史话剧《上甘岭》,小刚在剧中扮演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他扮演的是(  )
    A . 彭德怀 B . 邱少云 C . 黄继光 D . 罗盛教
  • 7. (2024八下·东莞期中)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兰考县考察时,回忆起曾填写的《念奴娇》词。词中“百姓谁不爱好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句子,深深表达了对下列哪位人物的崇敬之情( )
    A . 孔繁森 B . 雷锋 C . 王进喜 D . 焦裕禄
  • 8. (2024八下·东莞期中) 这次会议会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七大 B . 中共八大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遵义会议
  • 9. (2024八下·东莞期中) 下列关于土地改革的叙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这次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B . 改革中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C . 地主也可以分到一份土地,自己耕种,自食其力 D .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 10. (2024八下·东莞期中) 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我国建立了许多历史上没有过的、规模巨大的钢铁、汽车、飞机、新式机床等工矿企业,东北、华北、西北也建立起一批新的工业基地…这体现了“一五计划”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 . 中国已经实现工业大国之梦 B . 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起步 C . 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D . 完成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1. (2024八下·桥西期末)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 . 和平解放西藏 B . 土地改革 C . 抗美援朝 D . 制定宪法
  • 12. (2024八下·东莞期中) 如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 . 开展“大跃进”运动 C . 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13. (2024八下·东莞期中) 人民公社化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
    A . 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 B . 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 . 生产关系的调整不符合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D . 没有注意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 14. (2024八下·东莞期中) “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专家学者遭到无端迫害,反映了当时(    )

    A . 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 . 没有制定法律 C .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D . “二月逆流”的出现
  • 15. (2024八下·东莞期中) 1956年底,毛泽东曾说:“手工业中许多好的东西不要搞掉了,王麻子、张小泉的剪刀一万年也不要搞掉,我们民族好的东西,搞掉了的,一定要来一个恢复”.此话针对的问题是(  )

    A . 土地改革中的急于求成 B . 三大改造中的过急过粗 C . 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共产风”
  • 16. (2024八下·东莞期中)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新中国成立 B .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 中共八大的召开
  • 17. (2024八下·东莞期中) 深圳被称为“一夜崛起之城”,这座城市能快速崛起和我国的哪项政策有密切关系( )
    A . 土地改革 B . 三大改造 C . 改革开放 D . 一国两制
  • 18. (2023八下·枣阳期末)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区是(  )
    A . 环渤海地区 B . 闽南三角地区 C . 上海浦东 D . 海南岛经济地区
  • 19. (2024八下·东莞期中) 某班同学开展以“新中国土地制度”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 . 土地改革使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被彻底消灭 B .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使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集体化道路 C .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 D . 家族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由集体所有变为农民所有
  • 20. (2024八下·东莞期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
    A . 民主集中制 B . 改革开放 C . 实事求是 D . 解放思想
  • 21. (2024八下·东莞期中) 1993年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 .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 . 实行自由资本主义政策 C .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22. (2024八下·莫力达瓦期中)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集体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③④②
  • 23. (2024八下·东莞期中) 有学者评价:“邓小平开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努力从经济上改造这个国家。”“全新的道路”指的是( )
    A . 农村包围城市 B . 推行计划经济  C . 实行改革开放 D . 坚持“一国两制”
  • 24. (2024八下·东莞期中)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  )战略布局
    A . “四个全面” B . “两学一做” C . “两个一百年” D . “一带一路”
  • 25. (2024八下·东莞期中) 中共十四大决定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是(  )
    A . 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 B . 毛泽东思想 C .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26. (2024八下·东莞期中)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
    A . 国家富强 B . 民族振兴 C . 人民幸福 D . 绿色共享
  • 27. (2024八下·东莞期中) 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标的年代标尺反映的主题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 B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探索过程 C .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转变过程 D .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 28. (2024八下·东莞期中)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与发展都要立足这个最大实际。第一次系统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是(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 29. (2024八下·东莞期中)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 .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 .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 . 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 .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 30. (2024八下·响水期末) 吴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板书“三步走战略”“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据此判断,他教学的内容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 .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二、材料题(共40分)
  • 31. (2024八下·东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随后,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请回答:

    1. (1) 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一时期的土地政策?
    2. (2) 三个时期在调整生产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政策?三次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共同的目的是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第一次土地政策实施的意义?
  • 32. (2024八下·东莞期中) 材料一:在推进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设立经济特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与台湾隔海相望,历史上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材料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简表

    年份

    具体情况

    1984

    广州、上海、大连、连云港、宁波、温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

    设立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三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并把海南岛列为经济特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90年代

    各地出现一大批不同级别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科技园区、保税区、金融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外开放的形式更加灵活多样,对外开放从沿海发展到沿江、沿边,并深入到内地

    材料四: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值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猛增到25616亿美元,31年增长了123倍,1978~2008年年均增长18.1%,平均增速比1978年提高了8.2个百分点。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报告之九: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节选)

    1. (1) 材料一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设立经济特区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有什么作用?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课文,试着从对外开放的对象、程度、领域等方面概括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
    4. (4) 材料四反映出我国进出口总值自1978年以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33. (2024八下·东莞期中)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值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参加合作社农户1.18亿户,占全国农民总数96.3%。

    材料三:《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艰难探索》一文指出:以钢为纲的“大跃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从1957﹣1960年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下降22.8%……到1960年,粮棉的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

    材料四: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禽被屠宰。

    1. (1) 从材料一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我国对农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除此这外,我国还在哪一行业实行什么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3. (3) 材料三指出“大跃进”运动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4. (4) 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
    5. (5) 我们应该从材料三、四中吸取什么教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