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9-11 浏览次数:3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人民日报》曾刊载的文章中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 )
    A .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 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D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 2. 据某年《人民日报》报道:“当国旗图案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后,许多机关、团体、学校、商号以至民宅,立即自发去订新式国旗。光永茂实业公司一家,三天就做了四千多面。包揽做国旗的新建被服厂各单位,连明连夜地赶,也还是不能满足顾客的要求。顾客们成排地挤在门前急着买,一定要想在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挂出来,或挂的更早一些。”材料反映当时( )
    A . 人民期盼新生政权 B .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C . 祖国大陆实现统一 D .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3. 下面两图是电视剧《三八线》剧照,左图展示了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六班班长冻死在阵地上的情景,右图则是该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下面两图所示内容生动地诠释了( )

    A .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B .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 . 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 D . 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 4. 毛泽东主席曾告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够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推行的土地政策是( )
    A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丰荒相同 B .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 . 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5. 1950年我国的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1%,次年增至43.0%,为建国后的最高峰。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中国百废待兴 B . 进行了土地改革 C .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 . 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 6. 1953年,有人认为农业问题、粮食问题已经成了我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大障碍,消除这一障碍的办法,就是要尽快引导农民通过合作化走向集体化。这说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
    A . 为了提高我国粮食产量 B . 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 C . 使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化 D . 是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 7. 下面统计图中的“某时段”应是以下哪个时段我国工业总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统计图 (%)( )

    A . 1911-1918年 B . 1949--1956年 C . 1958-1965年 D . 1978--1985年
  • 8.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助了中国156个重点项目,基本上帮助中国建立了自己的重工业,正是这项项目奠定了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重工业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的技术人员,让我们在被封锁的环境下能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这主要说明我国当时经济建设( )
    A . 重视市场经济体制 B . 注重工业的协调发展 C . 完全忽视自力更生 D . 深受苏联影响
  • 9. 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指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
    A .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 D . 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
  • 10. 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提到:既然西方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个工厂手工业阶段,即尚未采用蒸汽动力机械而依靠工厂分工以形成新生产力的阶段,则中国的合作社,依靠统一经营形成新生产力,去动摇私有基础,也是可行的。由此可见,他主张( )
    A . 走合作化道路 B . 进行土地改革 C . 开展大跃进运动 D . 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1.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这个占世界1/4人口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从此,党面临的根本任务,就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这一胜利是( )
    A . 新中国的成立 B .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 12. 下图是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于1984年发行的股票。该公司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家正式注册的股份制企业。该股票可用于研究( )

    A .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 13. 下面是《回顾与思考--共和国经济建设之路》一书中的目录(部分章节)。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第三章“?”处的题目应是( )

    A . 欲速不达 B . 全国动乱 C . 迈向辉煌 D . 经济腾飞
  • 14.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在经济极其落后的基础上,开始大规模工业建设,各行各业掀起劳动建设的高潮。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在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和住都成问题的情况下,用滚杠加撬杠,靠双手和肩膀,奋战3天3夜,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最终迎着寒风矗立荒原。由此可以看到当时( )
    A . 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B . 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C . 工业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D . 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 15. 从1964年开始,我国在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中,建成了攀枝花钢铁公司、酒泉航天中心、东方汽轮机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上述材料说明,我国( )
    A .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工业化建设成就斐然 C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D . 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 16. 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8年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65年国民经济发展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
    A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 C . 新中国外交已步入世界民族之林 D . 民主法治建设严重落后于经济
  • 17. 《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中指出,为了避免口口□□□一类历史悲剧重演,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专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处应是( )
    A . 土地改革 B . “大跃进”运动 C . 人民公社化 D . “文化大革命”
  • 18. 这次会议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终于从严重的历史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开启了改革开放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新长征。材料中的“这次会议”指的是( )
    A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四大
  • 19. “这项制度是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经济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它是中国现阶段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该“制度”( )
    A . 带来了农村经济大发展 B . 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C . 只在一部分落后农村实行 D . 起源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20. 吴晓坡在《激荡三十年》一书中写道:在此前的一年多里,对深圳的各种非议指责争论沸沸扬扬,北方一家党报发表了一篇题为《历史租界》的长文,影射深圳是新的“租界”。·····很多来深圳参观的老干部称为异端。惊呼“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社会主义已经看不见了”。该书中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
    A . “文化大革命”的进行 B . “一国两制”的提出 C .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21.  某班举行历史人物故事分享会,下面是几位同学分享的两位人物故事(片段)。据此判断他们想要传达的人物精神是( )

    A . 无私奉献 B . 红船精神 C . 保家卫国 D . 改革创新
  • 22. (2022·四川) 数据统计是研究经济史的重要方法。图中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 包产到户的推行 C . 和平外交的开展 D . 国企改革的实施
  • 23. 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市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这说明( )
    A . 尝试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 . 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 C . 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D .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明确
  • 24.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据此,在资源配置中,政府应该( )
    A . 努力发挥决定性作用 B .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C . 用强制力量去驾驭市场 D . 加强对市场的科学调控
  • 25. 下图反映了中国关税平均税率的变化情况。这说明,我国( )

    A .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B . 城市改革深入开展 C . 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D .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 26. 某班学习兴趣小组在“中国经济发展”主题探究活动中,收集了如下资料。分析表中资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的结论是( )

    时间

    中国人均GDP总量

    中国GDP总量

    中国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比重

    1978年

    385元

    3679亿元

    1.7%

    2021年

    80976元

    1143670亿元

    18%

    (注:GDP是指国内生产总值。)

    A .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B . 我国已经建设成为发达国家 C . 我国已经实现了人民共同富裕 D . 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 27.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与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 . 解决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基础 B . 明确了特区姓“社”不姓“资” C . 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 解决了人们思想认识的重大问题
  • 28. 下图所示是某同学整理的历史复习提纲,下列最符合该复习提纲的主题是( )

    A . 中国革命道路的变化 B .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 C . 中国现代外交方针的调整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29. 词汇变化反映时代变迁。某一时期的流行词汇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探究的主题是( )
    A . 中国梦 B . 改革开放 C . 新发展理念 D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30.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这一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这一理念”是( )
    A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 . 中国梦宏伟蓝图 C . 新发展理念 D .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非选择题部分
  •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作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

    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式。
    2. (2) 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据材料三,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
    4. (4) 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 32.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该体制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力、物力来发展经济。但是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容易打击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水平的继续提高。

    材料二

    年份

    项目

    农村居民家

    庭人均

    纯收入(元)

    粮食产量(万

    吨)

    大中型拖拉

    (万台)

    小型拖拉

    (万台)

    1978年

    134

    30476

    56

    137

    2000年

    2253

    46217

    83

    1264

    2010年

    5991

    56468

    392

    1786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1. (1) 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
    2. (2) 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农业农村有何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发展与政府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
    3. (3) 综合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出版发行的一本图书,目录如下:

    1. (1) 根据图书目录,判断这本书讲述的主要内容发生在哪一时期。
    2. (2) 在“总路线”的指引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导致了哪些不良的后果?
    3. (3) 结合对以上问题的思考,用一句话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90年代,江泽民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1992年6月,他提出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势在必行,不然就不可能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根据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他明确提出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为中共十四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到20世纪末,我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摘编自《江泽民伟大光辉的一生》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江泽民的丰功伟绩彰显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是什么。
    2. (2) 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的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新取得了哪些成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