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全国户数 | 全国人口 | 耕地面积 |
581年 | 500万户 | 3000万人 | 1900万顷 |
604年 | 800万户 | 4600万人 | 5500万顷 |
朝代 | 时间 | 铜币数目/万贯 |
唐 | 804年 | 13.5 |
宋 | 1000年 | 135 |
1007年 | 185 | |
1073年 | 600 |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 |
材料二:澶渊之盟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双方军事实力均衡、政治上互相妥协的结果。它在客观上起了安定边境的积极效果,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澶渊之盟签订后的117年间,两国相互遣使379次,基本上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一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袁行需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一: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加强了南北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生产工具创新 | |
农业措施 | 唐太宗减轻农民劳役负担 |
宋真宗派人从福建运了万斛占城稻,分给江南等地的农民种植 |
材料三: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其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任务一文本阅读】同学们通过文本阅读,初步感知“政治制度创新”。
材料一:中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设了许多值得珍视的制度。中华文明能够长期延续、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制度逐步发展成为一整套制度体系,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卜宪群《不断深化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任务二知识梳理】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了隋唐时期至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创新。
材料二:
【任务三观点论证】同学们分享了关于“政治制度创新”的阅读笔记。
材料三:
笔记一 | 笔记二 | 笔记三 |
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守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摘编自钱穆《中国走在正确道路上》 | 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具有因革损益、与时偕行的特质。社会的合理构成和有序运转,离不开健康的社会关系作为纽带,而健康社会关系的形成和维系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摘编自郭齐勇《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特质》 | 守正创新是中国道路发展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 ——摘编自肖卜文等《坚定历史研究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