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来宾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4...

更新时间:2024-06-19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公元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南北朝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开创这一“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朝代是(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隋朝 D . 宋朝
  • 2. 观察下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得益于(   )

    时间

    全国户数

    全国人口

    耕地面积

    581年

    500万户

    3000万人

    1900万顷

    604年

    800万户

    4600万人

    5500万顷

    A . 隋文帝发展经济,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B . 武则天打击敌对官僚贵族,重视发展生产 C . 唐太宗明确中央机构职权,严格考察官吏政绩 D . 唐玄宗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 3. 唐太宗曾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认识到(   )
    A . 体恤百姓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 B . 治国理政须加强对百姓的监督 C . 加强统治须扩大官员选拔范围 D . 扩大统治基础必先行制度创新
  • 4. “亲面考生创殿试,减民负担促生产。”这一材料所关联的人物是(   )
    A . 唐太宗 B . 武则天 C . 唐玄宗 D . 唐高宗
  • 5. 人们在宁波余姚江附近海域曾发现一艘沉船,其中有几百件越窑和长沙窑的青瓷、青釉褐彩瓷和黑釉器,并有“乾宁五年”(898年)刻款的方砖一块。由此判断,这艘沉船所属的朝代是(   )
    A . 汉朝 B . 晋朝 C . 隋朝 D . 唐朝
  • 6. “这是一座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阿拉伯人……”这座唐代的“大城市”最有可能是(   )
    A . 洛阳 B . 长安 C . 南京 D . 开封
  • 7.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一位好友一生为其写了多首诗,如《天末怀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等,这位好友就是“诗圣”(   )
    A . 杜甫 B . 白居易 C . 骆宾王 D . 柳公权
  • 8. 唐朝时,这个国家有许多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唐朝的登州、楚州、扬州等地形成了许多的侨民社区,该国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这个国家是(   )
    A . 日本 B . 新罗 C . 天竺 D . 大秦
  • 9.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不第后赋菊》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黄巢起义(   )
    A . 打击了唐朝统治 B . 推翻了唐朝统治 C . 消灭了藩镇割据 D . 缓和了统治危机
  • 10.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水浒传》中的这段文字描述的现象属于(   )
    A . 隋唐时期 B . 两宋时期 C . 五代十国时期 D . 元朝时期
  • 11. 史书《续资治通鉴》记载,帝曰:“卿等何不释去兵权……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这里的“帝”指的是(   )
    A . 唐玄宗 B . 成吉思汗 C . 宋太祖 D . 忽必烈
  • 12. 下表是唐宋时期发行铜币数目统计表(部分)。宋代发行铜币数目的显著增长说明(   )

    朝代

    时间

    铜币数目/万贯

    804年

    13.5

    1000年

    135

    1007年

    185

    1073年

    600

    A . 儒学成为主导思想 B . 宋朝经济空前发达 C .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D . 民族之间交往密切
  • 13. 宁夏西夏博物馆的诸多文物揭开了西夏统辖历程中存在的神秘史事。去这里参观我们可以了解的少数民族是(   )
    A . 契丹族 B . 女真族 C . 党项族 D . 蒙古族
  • 14. 下图所示的是位于吉林省松原市拉林河畔的大金得胜陀颂碑,它是金代第五世帝王为纪念其祖父金代开国元勋反辽获胜而立的。这位“开国元勋”是(   )
    A . 耶律阿保机 B . 元昊 C . 铁木真 D . 阿骨打
  • 15.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中写道:“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反映出他的满腔悲愤。词中的“胡”建立的政权是(   )
    A . 匈奴 B . 西夏 C . D . 蒙古
  • 16. “都城开封的夜市十分兴盛,不仅有商业夜市,还有文化娱乐夜市。当时的文化娱乐夜市有多种类型,在酒楼茶社里,有艺人演唱、讲史;在瓦肆勾栏中有杂剧表演;还有街头歌舞表演;等等。”这印证了(   )
    A . 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B . 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 . 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发展 D . 南宋手工业的繁荣
  • 17.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江西景德镇发展到今天,向我们展现了瓷都一代代匠人千百年来的传承和坚守。景德镇兴起于(   )
    A . 唐朝 B . 北宋 C . 南宋 D . 元朝
  • 18. 有学者认为,宋代商业贸易的大发展,可以被称为我国“第一次商业革命”。当时商业贸易发达,最突出的表现是(   )
    A . 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大都市 B . 出现了专门的商业区“市” C . 对外商业贸易交往的频繁 D .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19. 某同学在学习蒙古族建立政权和统一全国的历史后,绘制了下面的示意图。图中“?”处应填写?(   )

    A . 南宋建立 B . 蒙古灭金 C . 蒙古灭辽 D . 元朝建立
  • 20. 在中国古代史上,有很多人物值得我们敬仰,如“封狼居胥”的西汉将领霍去病,坚持抗元斗争并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的南宋将领是(   )
    A . 秦桧 B . 安禄山 C . 朱温 D . 文天祥
  • 21. “它开创了中央王朝与蒙古、中亚、西藏等地区关系的新局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王朝。”材料中的“它”是(   )
    A . 匈奴 B . C . 西夏 D . 元朝
  • 22. “万里车书新一统”,由于政令统一、交通便利,此前山水迢递、往来甚少的各民族逐渐联系到了一起。由此可见,元朝的统一(   )
    A . 推动了民族交融的进程 B . 便利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C . 推动了交通方式的发展 D . 打开了政权并立的局面
  • 23. 下图所示的是某同学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时设计的幻灯片,其中苏轼所代表的是(   )

    A . 唐诗 B . 宋词 C . 元曲 D . 汉赋
  • 24. 观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传播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中国古代科技(   )

    A . 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B .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 C . 彰显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D . 在隋唐时期发展到顶峰
  • 25. “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于(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唐朝 D . 元朝
二、材料题
  • 26.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对历史的一脉相承,又体现了新时代的与时俱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

    材料二:澶渊之盟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是双方军事实力均衡、政治上互相妥协的结果。它在客观上起了安定边境的积极效果,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澶渊之盟签订后的117年间,两国相互遣使379次,基本上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一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袁行需等《中华文明史》

    1. (1) 材料一中的图片和文字信息共同反映的民族关系是(①唐与吐蕃的关系;②唐与回纥的关系。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空格内。)请根据材料,指出这一现象得益于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双方”指的是哪两方。指出澶渊之盟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的特点及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逐渐交融,到元朝时期开始形成哪一新的民族?
  • 27. 社会进步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往往要依赖诸多因素的推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其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加强了南北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摘编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生产工具创新

    农业措施

    唐太宗减轻农民劳役负担


    宋真宗派人从福建运了万斛占城稻,分给江南等地的农民种植

    材料三: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对隋唐时期的大运河进行取直,大大缩短了航程。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其主要任务也是运输江南的粮食。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朝廷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大运河开凿的朝代及其开通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图1、图2所示的生产工具的名称。概括唐代和宋代农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 28. 历朝历代在制度的变革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同学们围绕“政治制度创新”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任务一文本阅读】同学们通过文本阅读,初步感知“政治制度创新”。

    材料一:中国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设了许多值得珍视的制度。中华文明能够长期延续、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内涵丰富、各具特色的制度逐步发展成为一整套制度体系,为国家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卜宪群《不断深化中国古代制度史研究》

    【任务二知识梳理】同学们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了隋唐时期至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创新。

    材料二:

    【任务三观点论证】同学们分享了关于“政治制度创新”的阅读笔记。

    材料三:

    笔记一

    笔记二

    笔记三

    我们中国人是政治的天才,能创建优良的政治制度来完成其大一守统之局面,且能维持此大一统局面历数千年之久而不败。直到今天,我们得拥有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国家,举世莫匹,这是中国历史之结晶品,是中国历史之无上成绩。

    ——摘编自钱穆《中国走在正确道路上》

    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具有因革损益、与时偕行的特质。社会的合理构成和有序运转,离不开健康的社会关系作为纽带,而健康社会关系的形成和维系离不开制度的保障。

    ——摘编自郭齐勇《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特质》

    守正创新是中国道路发展的动力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

    ——摘编自肖卜文等《坚定历史研究法》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整套“制度体系”的历史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中的A和B处填入相应的制度名称。请分析这一时期制度创新的共同作用。
    3. (3) 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围绕“政治制度创新”提炼观点,并综合上述材料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