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洛香中学2024年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5-28 浏览次数: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或符合题意的答案。
  • 1. (2024·从江模拟)  图①诏版所示文字大意:秦二十六年,始皇兼并各诸侯国,统一全国,百姓安居乐业,下诏书令丞相隗状、王绾,制定统一度量衡的法令,将混乱的度量衡统一起来。这一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

     

    图① 诏版(秦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A .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B . 秦国商鞅变法的成效 C . 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D . 秦的苛政与严刑峻法
  • 2. (2024八上·潮阳开学考)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记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该记载描述的是(    )
    A . 造纸术 B . 火药 C . 印刷术 D . 指南针
  • 3. (2023八上·贵州) 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 )
    A . 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 . 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C . 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 . 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
  • 4. (2024·从江模拟)  历慎思同学在复习课后设计了右侧的思维导图(图②),图中问号处是(  )

    图②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护国战争
  • 5. (2024九下·岚山模拟) “纵横十几省,跨越滔滔急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突破层层封锁,粉碎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前进至陕甘宁地区。”材料描述的是( )
    A . 国民革命军北伐 B .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 C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6. (2024·从江模拟) 1938年,在武汉各种抗日组织、抗日团体纷纷建立,抗日救亡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抗日宣传、募捐、劳军等一系列救亡活动空前高涨,“保卫大武汉”成了全体中国人响亮的口号。据此可知,抗日战争( )
    A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 C . 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D . 正面战场取得重大战果
  • 7. (2024·从江模拟)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历史结论则是关于史实的基本判断和基本观点。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 1949年10月1日,阅兵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游行 B . 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西部大开发 C .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8. (2024·从江模拟)  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出现了“向北京冲刺”的局面。1972年9月,中日两国正式建交,到1973年,中国同欧共体中的8国实现了建交。这主要是由于( )
    A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 中美两国关系得到改善 D . 《中美建交公报》发表
  • 9. (2024·从江模拟)  史明辨同学暑假在国家典籍博物馆观看了主题为“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古代文物精品展”的展览。他最有可能看到( )
    A . 楔形文字泥板 B . 金字塔模型 C . 梵文史诗影印本 D . 司母戊鼎
  • 10. (2024·从江模拟)  到12世纪,西欧城市不仅是商业中心,也是知识生活的中心,各种思想在这里交流、碰撞,城市工商业者对世俗知识的大量需求,诞生了一个以知识和传授知识为业的知识分子阶层。这说明西欧中世纪城市( )
    A . 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B . 摆脱了封建统治束缚 C . 保障了市民阶级利益 D . 推动了教育文化发展
  • 11. (2024·从江模拟)  这本书指出: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书中“人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观点打击了神创论,立即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这本书是( )
    A . 《本草纲目》 B . 《农政全书》 C . 《物种起源》 D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12. (2024·从江模拟)  杜鲁门放弃了罗斯福多年来所坚持的和平外交努力……致力于通过一场“在短期内就可以耗尽共产主义资源的权力竞赛,以建立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材料体现了美苏冷战的原因是( )
    A . 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 B . 苏联军事实力的强大 C . 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 D . 失去战时合作的基础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5分。
三、综合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 18. (2024·从江模拟)  (10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历史的一脉相承,又是新时代的与时俱进。历慎思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
    1. (1) 活动一 【欣赏绘画,展示民族交融场景】

      图④ 《北魏帝王出御图》

      图中帝王、大臣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饰

        

      图⑤ 《步辇图》

      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图⑥ 《避暑山庄图》(局部)

      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的场所,在避暑山庄之外,建有12座融合了汉、藏、满、回等民族风格的庙宇

      将活动一中图④、图⑤、图⑥画作的历史史实与推论进行连线。

      图④  推论1:古代汉藏民族之间亲密交往

      图⑤  推论2:“胡”“汉”观念淡薄,鲜卑人认同汉族文化

      图⑥  推论3: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

    2. (2) 活动二 【解读文物,印证民族关系发展】

        

      图⑦ 形体上仿汉字合成方块字的契丹文字 图⑧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夜行铜牌

        

      图⑨ 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的酱釉马镫壶 图⑩ 驻藏大臣令牌

      图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活动二中的图片反映民族交融的是:。反映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是:。(只填序号)

    3. (3) 活动三 【阅读书籍,回顾民族交往实践】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唐朝时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等。松赞干布也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元代,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族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罗贤佑《元代民族史》

      分析活动三中三个时期的民族交融有哪些共同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新时代我们该如何维护民族关系的发展?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10分,第20小题11分,共21分。
  • 19. (2024·从江模拟)  历史上,留学生对推动国家间的文化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期)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据《儒学传序》等

    材料二 近代中国留学生留学情况统计表(部分)

    时期

    留学方向

    规模及代表人物

    光绪

    年间

    日本

    甲午战争前后形成高潮,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杰出代表有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陈独秀等

    民国

    年间

    美国

    1909至1937年选派留学生1 971人,并带动大量“自助学者”赴美。杰出代表有侯德榜、钱学森、梁思成、梅贻琦等

    法国

    1915至1920年赴法留学人数已达1 600人。杰出代表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

    苏联

    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联潮流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杰出代表有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留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39.96万。其中:国家公派1.35万人,单位公派1.16万人,自费留学37.45万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

    ——摘编自郭霞《留学的世纪回眸》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国留学生政策的态度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前后赴日留学形成高潮的背景。并任选一个留学方向,运用史实说明留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作出的贡献。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的留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的时代背景。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留学生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 20. (2024·从江模拟)  (11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材料一

       

      图⑪ 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叶前,英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农业发达的东南平原地区,1760年的英国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伦敦一个。在1801年,英国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32%,到了1851年,2万居民以上的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西部的曼彻斯特、利物浦、北部的格拉斯哥等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都超过30万。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城市的发展变化。分析图⑪中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2. (2) 材料二 19世纪的欧美大学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源头,为西方工业化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众多科学家在大学实验室中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在电磁学、化学和热力学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些发明成果在生产实践中被不断转化为生产技术。新的技术、新的发明层出不穷,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摘编自元朋《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19世纪德国工业革命为例》等

      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列举一项当时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发明。

    3. (3) 材料三 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成长方式以“出口、设备投资主导型”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开始探索新的发展道路,逐步走上“质量经济”之路,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摘编自黄安《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研究》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谈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