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诏版(秦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②
图④ 《北魏帝王出御图》 图中帝王、大臣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饰 |
图⑤ 《步辇图》 画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 |
图⑥ 《避暑山庄图》(局部) 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的场所,在避暑山庄之外,建有12座融合了汉、藏、满、回等民族风格的庙宇 |
将活动一中图④、图⑤、图⑥画作的历史史实与推论进行连线。
图④ 推论1:古代汉藏民族之间亲密交往
图⑤ 推论2:“胡”“汉”观念淡薄,鲜卑人认同汉族文化
图⑥ 推论3: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的联系加强
图⑦ 形体上仿汉字合成方块字的契丹文字 图⑧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夜行铜牌
图⑨ 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的酱釉马镫壶 图⑩ 驻藏大臣令牌
图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活动二中的图片反映民族交融的是:。反映对边疆地区管辖的是:。(只填序号)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 唐朝时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等。松赞干布也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 元代,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族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罗贤佑《元代民族史》 |
分析活动三中三个时期的民族交融有哪些共同点?
材料一 (唐朝时期)高丽及百济、新罗、高昌、吐蕃等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于国学之内……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据《儒学传序》等
材料二 近代中国留学生留学情况统计表(部分)
时期 | 留学方向 | 规模及代表人物 |
光绪 年间 | 日本 | 甲午战争前后形成高潮,1896年至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杰出代表有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陈独秀等 |
民国 年间 | 美国 | 1909至1937年选派留学生1 971人,并带动大量“自助学者”赴美。杰出代表有侯德榜、钱学森、梁思成、梅贻琦等 |
法国 | 1915至1920年赴法留学人数已达1 600人。杰出代表有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 | |
苏联 | 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联潮流兴起,成为一种与大众留学不同的革命留学。杰出代表有刘少奇、刘伯承、蒋经国等 |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伴随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的留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潮。到2012年年底,短短34年,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47万人,其中超过90%是自费留学生。2012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达到39.96万。其中:国家公派1.35万人,单位公派1.16万人,自费留学37.45万人,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留学大国。
——摘编自郭霞《留学的世纪回眸》
图⑪ 英国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叶前,英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以伦敦为中心的农业发达的东南平原地区,1760年的英国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伦敦一个。在1801年,英国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32%,到了1851年,2万居民以上的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西部的曼彻斯特、利物浦、北部的格拉斯哥等新兴工业城市的人口都超过30万。 ——摘编自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
根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城市的发展变化。分析图⑪中曼彻斯特、利物浦、格拉斯哥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
——摘编自元朋《大学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19世纪德国工业革命为例》等
根据材料二,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列举一项当时在新材料领域的重大发明。
——摘编自黄安《新时期中国外贸转型发展研究》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谈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