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才华横溢、涉①____广泛,在诗、词、文、赋、书、画诸方面均取得巨大成就,综合评价在国内外堪称翘楚。他既不是江西人,也从未在江西任职,但对江西②____。他曾多次到江西,并留有一百多首诗词。第一次到江西,就以江西省名为诗名,题写名篇《江西》,开头两句即是“江西山水真吾邦,白沙翠竹石底江”,对江西的绿色生态高度赞美,并直抒胸臆:江西山水真是我的故乡啊!
荷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栽种历史,自人类有文学以来,荷花就不断被文人墨客所青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写到荷花的诗更是俯拾皆是。如《诗经》中有两首写到荷花,《楚辞》中有十一首写到荷花____汉代诗歌中有四首写到荷花……到了唐代,咏荷诗有近两千首,约占全唐诗的十六分之一左右。____,但主要还是由于荷花的自然美质,受到他们特别的怜爱,引起他们美的体验和感受,成为他们共同的审美观照的对象。
赣州分司夜坐偶成
[明]江源①
作客江湖过十秋,西风今夕又虔州②。
青灯照我犹疑梦,白发欺人故满头。
马祖岩③前云似墨,虎头城④上月如钩。
行踪自叹浑无定,明日明年何处楼。
【注】①江源:字一原,广东人。明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②虔州:今江西赣州。③马祖岩:位于江西赣州贡水东岸,因唐代高僧马祖道一曾于当地传授禅经而得名。④虎头城:位于四川自贡,因状若虎头而得名。诗人曾在四川做官。
许谦字益之。谦生数岁而孤,甫能言,世母陶氏口授《孝经》《论语》,入耳辄不忘。稍长,肆力于学,立程①以自课② , 取四部书分昼夜读之,虽疾恙不废。既乃受业金履祥③ , 之门,履祥语之曰;“士之为学,若五味之在和,醯④酱既加,则酸咸顿异。子来见我已三日,而犹夫人也,岂吾之学无以感发子那?谦闻之,惕然⑤。居数年,尽得其所传之奥。于书无不读,穷探圣微,虽残文美语,皆不敢忽。有不可道,则不敢强;于先儒之说,有所未安,亦不苟同也。读《诗集传》,有《名物钞》八卷,正其音释,考其名物度数,以补先儒之未备。
谦不喜矜露,所诗文,非扶翼经义,张维世教,则未尝轻笔之书也。延祐初,谦居东阳八华山,学者翕然从之。寻开门讲学,其教人也,至诚谆悉,内外殚尽,尝曰:“已有知,使人亦知之,岂不快哉!”
(节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①立程:制定计划。②课:学习。③金履祥:人名,宋、元之际的学者,为一代名儒。④醯(xī):醋。⑤惕(tì)然:忧惧的样子。
①辄
②语
③寻
①居数年,尽得其所传之奥。
②已有知,使人亦知之,岂不快哉!
又见鹭鸶
①那是春天的一个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悠步。水草已经蓬勃起来,河川一片盎然生机。在桌椅间窝蜷了一天的四肢和绷紧的神经,渐渐舒展开来。
②绕过一道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我蹑手蹑脚地在沙地上坐下来,压抑着冲到唇边的惊叹: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③在顺流而下大约三十米处,河水朝南拐了个大弯,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趾移步闲适优雅……
④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妄想把一只鸽哨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给稻田放水,鹭鸶又在田块上悠然踱步,丝毫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锹……与我相依相伴、永远鲜活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⑤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绝迹的因由,鸟类神秘的生活习性令人难以揣摩。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许是那些藏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中的一只,剩下的一只悲怆遁逃了?
⑥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⑦落日已尽,红霞隐退。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朝北岸葱茏的村庄飞去了。我猛然想起,以前我所在村庄临河的一片白杨林里,枝枝杈杈间竟有二十多个鹭鸶搭筑的窝巢,乡民们都引以为荣。一只刚刚生出羽毛的雏儿掉在地上,竟然惊动了整个村庄的男女老少,大家商议着推选一位爬树利落的姑娘把它送回窝里。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现在,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
⑧从此,天天傍晚我都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感觉自己是在重演“守株待兔”的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有魅力了,那端庄的姿容透着一种自然,一种优雅;它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张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我早已不存再见的奢望,一见便不能罢休。
⑨我随之改守候为寻找,隔天顺流而下,隔天又溯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⑩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里。
⑪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⑫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此刻,心头便涌出这样的诗句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作者:陈忠实,选文有删改)
看见鹭鸶——①——思考因由——又忆鹭鸶——②——③——再见鹭鸶
①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生怕冲撞了它、惊飞了它。
②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着那一对圣物。
诗词文化普及不能止于记诵
宋春光
①在近日刚结束的上海书展中,古诗词相关的图书、分享会、谈话活动等都备受读者青睐。包括《中国诗词大会》在内的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正展现了人们对古诗词文化的热情。但若要避免古诗词文化成为“快餐文化”,把握古诗词文化普及的方向并作有效的引导,是至关重要的。
②古诗词文化的普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所谓“普及”究竟指向何处?目前来看,社会上对古诗词的弘扬,着力点主要在于记诵。古诗词文化的普及固然应包括记诵乃至创作,但仅停留在这些“技”的层面实则并非真正的普及。我们的社会既不需要“有脚书柜”,也不期望人人都成为诗人。古诗词及其传承有其自身的特性。作为“有意味的形式”,诗词所承载的是人的情感。而一首诗词能够超越时空的界限流传至今并成为经典,这是我们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选择的结果,这些诗词中的“意味”也因此而包含了历史合理性。
③其次,我们也应认识到,诗词中的这些“意味”并不是僵化的,而是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理解与体认中被不断丰富,从而不断生成利于社会发展的、契合我们民族文化心理的“意味”。古诗词中的每一个意象与典故,所承载的都是人们的情感积淀与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吟诵古诗词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这些“意味”产生情感认同和审美体认的过程,将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④诸如“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这些经典的诗词,它们各自虽有其不同的风格与历史文化语境,却往往蕴含着相似的主题: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本真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情感的珍视。而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中所传达的对于人生的思考与选择具有跨越古今的普遍性意义。因此,长期的吟诵与体会便会使这些诗词中的意蕴积淀到人们的文化心理中,对人的价值建构与心灵成长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⑤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古诗词文化普及所指向的,应是每位读者道德和情感的自觉能力的提升。每一个个体人文素质的提升,也将为我们民族走向未来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记诵是我们体认古诗词的途径,以记诵为评判标准的文娱节目对于古诗词文化传播也确有其借鉴意义,但仅从记诵层面“普及”古诗词文化,其局限性是不言自明的。这就需要我们有更多的学者站在历史文化的高度来体认、解读古诗词的文化意蕴,为读者与古诗词之间架起有效的桥梁。
这些经典的诗词,它们各自虽有其不同的风格与历史文化语境,却往往蕴含着相似的主题: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对本真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情感的珍视。
材料一: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自动电击器、自动除颤器、心脏除颤器及傻瓜电击器等,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它能够监测心率,并通过快速放电,有效帮助患者终止室颤,恢复正常心跳。据中山大学医管处介绍,在心跳骤停的抢救“黄金4分钟”内,利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 是最有效制止猝死的办法。
根据2020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报告2019》,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SCD)病例约为54.4万例。其中,87%发生在医院以外,而针对心跳骤停患者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电击除颤和徒手心肺复苏。在我国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不高的严峻形势下,“救命神器”AED的普及并不高。据国泰君安研报指出,中国AED配置率仅为0.2台/10万人,远低于日本的555台/10万人、美国的317台/10万人等国际水平。在人口密集公共场所安装AED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国家、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选自2021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第十四版)
材料二:
AED 之所以被称为“神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显著提高生存率。如果在心脏骤停的 1 分钟内使用 AED 对患者电击除颤,救活概率为 90%。有国外的研究报告显示,在院外心脏性猝死的病人中,只使用心肺复苏急救的生存率为 14%,同时使用心肺复苏和 AED 除颤的生存率能够上升到 23.4%。
AED 的简单易用也是其迅速普及的原因。专家称,“体外除颤仪”虽然听上去很专业,但用起来却很“傻瓜”,只要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以操作。AED 能够自动分析患者的心律并判断是否需要电击除颤,操作者只需根据语音提示,按压按钮就可进行电击。如果心电图检测结果认为不需除颤,即使按下按钮也不 会放电。因此,即便是非医疗人员也可以迅速掌握使用方法。
(选自2019年04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九版)
材料三:
AED 是一种能够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电击除颤的急救设备,抢救心跳骤停患者的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因其操作简单且内置语音提示,便于非专业人员使用,AED也被誉为“救命神器”。去年7月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明确提出:“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标准,在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机场、车站、港口客运站、大型商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在网上搜索“AED”,有成功施救的案例,有通俗易懂的视频教程,还有能显示附近 AED 位置的小程序。这些,体现出公众急救意识的增强、急救体系的完善,映照着全社会对生命安全的高度关注。
推广AED确有现实必要性。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估计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 54.4万例。目前,我国 AED 的普及率还很低。媒体调查发现,公众对 AED 的认知水平不高,不会使用、不敢使用的情况普遍存在。设备配置不足、急救知识普及度不高、施救者心存顾虑等因素,都是推广 AED 所面临的障碍。
(选自2020年02月05日《人民日报》五版)
【注】①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会议于2021年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②擘(bò)画:筹划;安排。
①祥子(《骆驼祥子》)②简·爱(《简·爱》)
从前,万物总是大声说话,闹哄哄的谁也听不清说的是什么。后来,花学会了用香气说话,树把思想写在了叶脉上,鹰用高度与天空对话,河把想说的话变成了浪花,山选择沉默作为自己的语言……它们都找到了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世界如此和谐。
⑴题目一:你找到表达自己的正确方式了吗?你是如何寻找的?请以“我要表达给你听”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⑵题目二: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写一篇议论性文章。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