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达川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3...

更新时间:2024-05-28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下·达川月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为了广大农民的幸福生活而实施的政策是(   )
    A . 提出减租减息 B .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 提出免除农业税 D .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 (2024九下·达川月考)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新中国巩固新生政权措施的是(   )
    A . 西藏和平解放 B . 土地改革运动 C . 抗美援朝战争 D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 3. (2024九下·达川月考) 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   )
    A . 中共七大 B . 七届二中全会 C . 中共八大 D . 八大二次会议
  • 4. (2024八下·苏州期中) 1962年底“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6.2%,结束了三年递降减产的状况;年财政收支平衡,结余8.3亿元,终止了连续四年的赤字财政”,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 .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 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C . 计划经济体制的彻底废除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 5. (2024九下·达川月考) 如图是1964年的第三套贰角人民币,纸币上的图案是武汉长江大桥。它的入选体现了(   )

    A . “大跃进”的需要 B . “一五计划”的成就 C . 设计印刷技艺高超 D . 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
  • 6. (2024九下·达川月考) 下图是历史老师课堂上的板书,板书中的“结论”应该是( )

    A . 三大改造如火如荼 B . 大跃进运动结束 C . 国家出现重大转折 D . 拨乱反正的结束
  • 7. (2024九下·达川月考) 中共十四大是中国发展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入新阶段。这主要是因为十四大(   )
    A . 提出“一国两制”基本主张 B . 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C . 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D . 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 8. (2024九下·达川月考)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冶炼、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该报道说明( )
    A . 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B . 中国品牌享誉世界各地 C . 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D .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 9. (2024九下·达川月考) 首钢滑雪大跳台从远处看宛如一只“水晶鞋”,因设计灵感源于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又名“雪飞天”, 与“冰丝带”“雪如意”(河北张家口崇礼国家跳台滑雪中心)等冬奥场馆一样,突出中国元素,彰显了( )

    A . 道路自信 B . 理论自信 C . 文化自信 D . 制度自信
  • 10. (2024八下·郑州期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有(   )

    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②台湾和祖国大陆同根同祖,台湾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③港澳顺利回归并持续繁荣稳定,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

    ④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1. (2023八下·大埔期末) 2019年起,“粤省事”服务平台少数民族服务专区正式上线,这标志着广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成果覆盖到少数民族边远山区。这体现了政府致力于促进(    )
    A . 经济特区发展 B . 国际文化交流 C . 地区人口流动 D . 民族共同繁荣
  • 12. (2024九下·达川月考) 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上倡议:“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的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战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此倡议发挥的作用是(  )
    A . 迎来了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B . 最终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推动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合作 D . 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 13. (2024九下·达川月考) 下列为某班同学收集的一组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主题是(   )

                歼-20飞机                “山东舰”航母                核潜艇                     战略导弹

    A . 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B . 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 C .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D . 新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 14. (2024八下·阳春期末) 2023年3月26日,中国同洪都拉斯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洪都拉斯共和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外交部发言人指出:“我们愿同洪都拉斯方面加强高层交往,不断增进政治互信和相互了解,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精神,同洪都拉斯方面共同推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处理中洪关系要坚持(    )
    A .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B . “一国两制”方针 C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15. (2024八下·巩义期末) 我国农村教育过去是“一名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现在是宽敞明亮的教室、音乐室、图书室,各类器材应有尽有。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 思想文化的繁荣 B . 教育体制的健全 C . 国民经济的发展 D . 社会环境的改善
二、综合题
  • 16. (2024九下·达川月考)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 (1) 【土地改革促生产】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许多地区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成良田。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有何历史影响?

    2. (2) 【农业改造显优势】1953年,河南安阳一个村的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员齐心协力,苦干一年,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了改善。组织起来的优越性显示出来了。1954年秋,全村80多户贫农和中农全部加入了合作社。

      材料所反映的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大干快上遇挫折】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在炼钢原料缺乏的情况下,群众只好把家中的铁器和做饭用的铁锅投进小高炉……

      材料中的口号和现象反映了什么史实?

    4. (4) 【责任到户新气象】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第一年秋,粮食产量比上年增长六倍多。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得到中央的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农村推开。到1983年,全国农村普遍推行这一生产制度。

      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民和农业产生的积极作用。

    5. (5)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
  • 17. (2024九下·达川月考)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和民族兴盛的重要基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捎个信儿到北京,翻身的农奴想念恩人毛主席……”唱出了藏族人民的心声。

    ——节选自藏族民歌《远飞的大雁》

    材料二:不管是大陆(内地),还是台、港、澳地区,都只有一个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地区都是中央人民政府管辖下的一级地方政权,它们与中央人民政府的关系是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邓小平的这一思想是根据中国国情来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光辉范例。

    -----摘编自胡维革、胡晓岩《关于香港回归祖国的思考》

    材料三:澳门回归以来,演绎了“大城小事”的精彩: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增长超过9倍,……如今,澳门人均GDP位列亚洲第二、世界第四。

    ——摘编自《中华文化网》

    材料四:1987年有3万多名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第二年,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就达到40余万人次。1992年以后,每年来祖国大陆的同胞超过百万人次。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1) 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这首歌反映了哪一地区和平解放之后人们的心声?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什么制度,为实现各民族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 (2) 依据材料二回答“邓小平这一思想”提出的依据是什么?材料中“邓小平这一思想”最后形成了哪一伟大构想?哪一地区的回归是这一构想首次成功实践的典范?
    3. (3) 澳门哪一年回归?回归前的澳门被哪一个国家占领?依据材料三,概括澳门回归的现实意义。
    4. (4) 依据材料四,指出海峡两岸交往的趋势是怎样的? 我国政府形成了怎样的对台基本方针?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大现实威胁是什么?
    5. (5)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 18. (2024九下·达川月考) 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外交智慧,更要靠国家实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 (1) 【独立姿态】

      材料一:本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2. (2) 【中国声音】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影响,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发出“中国的声音”。当时提出了哪一外交原则?该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3. (3) 【重大突破】

      材料三:1971年,美国通讯社说,“这是美国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遭到的最惨重的失败”,“美国政府人士感到吃惊”,“感到悲伤”。对此,美国政府极为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依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最惨重的失败”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概括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 (4) 材料四:1972年,美国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在历经多年的对抗与冲突后,关系终于走向缓和……美国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根据材料四,概括1972年前后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据材料四指出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因素。

    5. (5) 【大国外交】

      材料六:新冠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凸显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事实证明,在人类命运休戚与共的今天,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独善其身;要建构一个没有饥馑与疾病的世界,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坚定地致力于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通过分享经验、提供援助、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与全球共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截至目前,中国已向1271个国家、4家国际组织提供帮助,并且还在向更多的国家和机构施以援手。

      ——中国日报网(2020年4月18日)

      根据材料四,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中国外交如何体现一个大国的担当。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