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历史2024年考前押题卷02

更新时间:2024-05-28 浏览次数:12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的或是符合题意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2024·成都模拟)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距今上万年,甚至百万年的典型原始人类,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主要是通过(    )
    A . 考古发掘 B . 文字记载 C . 神话传说 D . 专家推测
  • 2. (2024·成都模拟) 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对该图所示现象理解比较合理的是(  )

    A . 春秋战国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B . 周王室吸取教训,逐渐取消了分封制 C . 郡县制普遍实施,诸侯国减少 D . 小诸侯国被大国兼并,促进了局部统一
  • 3. (2023七上·汉中期末) 小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 . 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 .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 . 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 .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4. (2024·成都模拟) “沿着古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及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世界。”这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
    A . 大一统局面形成 B . 中外文明的交流 C . 民族交融的加强 D . 经济重心的南移
  • 5. (2024·成都模拟) 南朝将领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都城洛阳的风貌后发出感叹:“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洛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 北方地区经济发达 B . 孝文帝改革 C . 西晋的统一 D . 苻坚改革
  • 6. (2024七下·奉节县期末) 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材料表明科举制(    )
    A . 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取向 B . 阻止了世家子弟的入仕 C . 忽视了读书人品德的考察 D . 提升了全社会文化水平
  • 7. (2024七下·竞秀期末)  如表中国古代历朝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2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 .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B . 北方生产技术一直领先
    C . 南方政局战乱频繁 D . 北方人口增长超过南方
  • 8. (2024·成都模拟)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中国历代王朝都注重对图中①地的管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地在古时曾被称为西域 B . 西汉时,曾在该地设立西域都护进行管辖 C . 该地最早隶属于中央政权是在明朝时期 D . 清朝时期在该地设立驻藏大臣,监督地方政务
  • 9. (2024九下·濮阳模拟)  洪仁玕被俘后说:“现在说我朝(指太平天国)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太平军对清政府的称呼)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相较于以前的农民运动面临的新情况是(  )
    A . 统治阶级剥削压迫严重 B .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C . 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 D . 组织宣传具有宗教色彩
  • 10. (2024·成都模拟) 《辛丑条约》特别规定“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并要求条约文本“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这一规定表明列强(  )
    A . 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 维护帝国主义侵华利益 C . 因侵华利益相互妥协 D . 扶植清政府为侵华工具
  • 11. (2024·成都模拟)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名宋教仁和章太炎为临时政府部长人选,遭临时参议院否决,将人选调整后,才最终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
    A . 参议院居政治领导地位 B . 孙中山与参议院矛盾尖锐 C . 民主政治理念得以践行 D . 孙中山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 12. (2024·成都模拟) 《留美学生季报》民国四年秋季第三号由胡适主编,该期发行于(  )
    A . 1914年 B . 1915年 C . 1924年 D . 1916年
  • 13. (2024·成都模拟)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如图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

         理解正确的是(  )

    A . “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B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 . 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 D . 中共武装反抗国民党
  • 14. (2024·成都模拟)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描述的事件是(   )
    A . 北伐战争 B . 红军长征 C . 抗日战争 D . 人民解放战争
  • 15. (2024·成都模拟) 开罗会议期间罗斯福明确表示,中国应当取得四强之一的国际地位,平等地参与四强机构,参与和制定该机构的一切决定……这一表态的原因是(    )
    A . 中国实力大增成为亚洲地区大国 B . 美国实行冷战政策需要拉拢中国 C . 抗日战争促进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D . 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 16. (2024·昆明模拟) 中国近代《上海的居宅问题》中写道:“时时到街上去默察静望一下,见那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而过,短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地同在人群里躜(向前冲)”由此可以看出近代上海(  )
    A . 传统习俗仍居主流 B . 交通状况混乱无序 C . 社会习俗新旧并呈 D . 工商经济加速发展
  • 17. (2024八下·富顺月考) 毛泽东在国务会议上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这表明我国参战的目的是(   )
    A . 打击美国霸权 B . 保家卫国 C . 维护朝鲜独立 D . 民族解放
  • 18. (2024·成都模拟) 如图中,老年妇女捧着她的“选民证”,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喜悦来自于(  )

    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国画·1954年)

    A . 翻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B . 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C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 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 19. (2024·成都模拟)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新增词汇的数量约有几千个,其显著特点是外来字母的出现,如卡拉OK(Karaoke)、WTO、NBA等,它们逐渐被认可并成为日常高频用语。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 . 思想观念的改变 B . 改革开放的实行 C . 科技水平的提高 D .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20. (2024·成都模拟) 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中说道:“查士丁尼的胜利所获致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正而又持久的纪念物之上。”下列说法体现了以上观点的是(    )
    A . 在罗马帝国扩张过程中武力征服所起的作用最大 B . 《罗马民法大全》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C . 《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奴隶的地位有改善 D . 《罗马民法大全》对近代欧洲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 21. 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 )
    A . 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B . 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C . 绘画艺术蓬勃发展 D . 近代自然科学奠基
  • 22. (2024·成都模拟) 美国宪法的制定者认为,任何政府部门都有扩张权力的野心,而“野心必须要用野心来对抗”,只有这样才能限制权力,保障民主。基于这一理念,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    )
    A . 总统和议员均由选民选举产生 B . 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C . 黑人和白人不能享有平等权利 D . 最高法院有权解释法律
  • 23. (2024·成都模拟) 《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

    A . 进化论、蒸汽机车 B . 相对论、内燃机 C . 电磁学理论、飞机 D . 经典力学体系、改良蒸汽机
  • 24. (2024·昆明模拟) “社会有一张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所说的“安全网”是指(  )
    A . 民主制度 B . 经济建设 C . 福利制度 D . 文化建设
二、非选择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5分,共52分)
  • 25. (2024·成都模拟) 历史是条奔腾的大河,其中的许多事件往往预示着新的历史走向,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1. (1) 材料一 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因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材料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铸就“的新的国家”,其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2. (2) 材料二 中国至今仍处于以1840年为时间起点的历史性大转型之中,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大国由盛转衰,深陷“落后就要挨打”之后,重新崛起的轨迹,其与历史上“治乱交替”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

      ——摘编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历史性大转型”的起点指的是什么事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中国的资产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表格。

      “历史性大转型”的起点

      资产

      阶级

      探索

      派别

      救亡图存事件

      主要救国方略

      维新派

      实行君主立宪制

      革命派

      进步知识分子

      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3. (3)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实现自身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在面临严重的国难局面时,党召开了两次会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摘编自《学习强国》

      写出材料中的“两次会议”的名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次会议概括其实现了怎样的“历史性转折”。

    4. (4) 材料四 下面的三幅图片反映了俄国近代以来的三次历史性转折,其有的使俄国发生了耀眼的腾飞崛起;有的使俄国出人意料地失势陨落。这些事件都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材料中的“三次历史性转折”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所反映的事件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面对日新月异的当下,中国应该怎么做才能更有利于实现民族复兴?
  • 26. (2024·成都模拟) 现代社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不少困难与挑战,人类如何应对这些困难与挑战,是现代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困难与挑战

    应对

    20世纪以来,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1945年至2020年,全球共发生了涉及99个国家的78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1942年,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联合国宪章规定各成员国必须参与维和行动,自1948年以来将近130国提供军队或警力维和。

    全球气候变暖速度加快;淡水资源面临短缺危机;森林资源因乱砍滥伐日益减少;土地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巴黎协定》,对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作出统一安排。

    为了实现低碳目标,德国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从1990年至2020年,由12.49亿吨,降至7.39亿吨,30年减了5.1亿吨,降幅达40.83%。

    在1960年至1991年间,占世界人口20%的最富有的人所拥有的世界收入从70%增加到85%,而20%最穷的人所拥有的极少的收入则从2.3%下降到1.4%。

    1993年起,联合国把每年10月17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用以唤起世界各国对全球贫富悬殊族群、国家与社会阶层的注意、检讨与援助。

    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不久,中国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的序幕。2021年,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截至北京时间2022年12月27日16时2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感染病例662391407例;累计死亡病例6687583例。

    2021年5月,全球健康峰会召开,与会国共同商讨如何团结协作应对新冠疫情的挑战。

    截至2022年12月底,中国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

    ——摘编自人民网和齐晓营《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全球生态治理困境研究》等

    1. (1) 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2. (2) 阅读材料,从“联合国、大国担当、国际合作”等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应对困难与挑战”拟定观点,并在材料中选取两个对应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 27. (2024·成都模拟)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印记。这些印记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博大内涵。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1. (1) 【精神印记·文字相伴】

      材料一 这项秦代的改革,是汉代逐步发展的进一步简化字体的必不可少的基础,结果是楷体字从此一直成为通用文字,直到近几十年才让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使用的“简体字”。如果没有秦的改革,可以想象,几种地区性的不同文字可能会长期存在下去……在造成政治统一和文化统一的一切文化力量中,文字的一致性几乎肯定是最有影响的因素。

      ——摘编自【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一中“秦的改革”是什么措施?该措施有何深远影响?

    2. (2) 【文学印记·史学之萃】

      材料二 见下图邮票里的史学家

      材料二中邮票中所载的史册,为研究哪一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史料?请你简述其中人物被人们纪念的理由。

    3. (3) 【技术印记·医学传承】

      材料三 见下图

      张仲景

      华佗

      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挑选其中一幅图片,为其中的医学家撰写人物简介。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如何让中华文明焕发时代光芒?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