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来宾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02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共21分)
  • 1. 语段阅读

    (一)

    在广西这片丰富多彩的土地上,“三月三”歌圩节犹如一轮高悬明月,照亮了整个八桂大地。这一天,从乡村到城市,街头巷尾到处都是人们忙碌而欢téng的身影。他们忙着准备五色糯米饭,忙着装扮家园,迎接这个传统的节日。然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场场热闹非凡的山歌对唱。人们穿戴着民族特色服饰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手上挥动着多彩的绸缎尽情展示民族风情。这一刻,不仅是歌声的交响,更是人们情感的共鸣。虽然现代流行音乐悄然入侵,但在这里,山歌依旧承着人们对故乡、对生活的深情厚谊,让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别样的乡愁与欢乐。

    (二)

    绣球,是一种寄托着古老烂漫的壮族文化和美丽动人的朴素情感的象征物。每逢大型的抛绣球活动,都吸引着众多外地游客前来观赏,他们为这种传统习俗的生动演绎而叹为观止。这一习俗可追溯至宋、元时代,起初是壮族青年男女间表达思慕之情的一种方式。绣球在那个时代,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代表青年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抛绣球活动也在不断演变。如今,它已不仅仅是一种爱情的象征,更成为了一种新的娱乐和体育竞技活动。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这种传统活动的延续,既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让人们感受到了浓厚的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三)

    在广西农村地区,人们传统上喜欢以木偶戏的形式来庆祝各种喜庆活动,如嫁娶、得子、祝寿等场合。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曾经备受欢迎的木偶戏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面对木偶戏传承的困境,文化传承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振兴和传承这一传统艺术。通过他们结合音乐、人偶舞蹈等多种艺术手段,赋予木偶戏新文化内涵和魅力;使其在当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种努力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更是对当地文化的活化和创新。可以说,“____,____”,这一举措为木偶戏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1. (1) 阅读上面文段,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欢téng

    2. (2) 上面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
    3. (3) 结合语境,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叹为观止

      追溯

    4. (4) 选择下面句子组成一副对联放入文段横线处,要求符合文段内容,按上下联抄写下来。

      ①戏曲新人焕魅力    ②民俗融合促传承    ③壮乡民俗显乡俗    ④木偶演绎展乐事

      上联:    下联:

    5. (5) 下面是从以上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
      A . 这一刻,不仅是歌声的交响,更是人们情感的共鸣。 B . 人们穿戴着民族特色服饰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手上挥动着多彩的绸缎尽情展示民族风情。 C . 绣球在那个时代,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真挚的情感表达,代表青年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D . 通过他们结合音乐、人偶舞蹈等艺术手段,赋予木偶戏新文化内涵,使其在当代焕发出勃勃生机。
  • 2.  有同学们对刚学过的诗文做了梳理,请你根据提示填写内容。

    劳役者的悲歌,《式微》中以“?”写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知音的离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碍;美好的爱情,《关雎》中“。”统摄全诗内容,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文人的投赠,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以“”写出诗人想从政却无人引荐,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等待者的相思,《子衿》中女子在城门楼台独自徘徊,以“”抒发自己对恋人的思念感慨。

二、阅读·鉴赏(共39分)
  • 3.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废玻璃是一种生活垃圾,它的存在既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增加环境负荷,造成大量的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又会带来环境污染,还容易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不便和伤害。据统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约消耗700~800千克石英砂、100~200千克纯碱和其他化工原料,合计每生产1吨玻璃制品,要用去1.1~1.3吨原料,而且还要消耗大量煤、油和电。更麻烦的是,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一般的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有研究表明,玻璃及其制品的自然降解时间可长达4000年。对于人类社会来说,这种降解速度实在是太过漫长。另外,玻璃容易破碎,一旦有人或动物试图吞下或舔食玻璃碎片上残存的食物或饮料,就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由于玻璃制造和加工等原因,废玻璃中一般含有锌、铜等重金属,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还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材料二】

    ①废玻璃根据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废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回收利用废玻璃有什么好处呢?废玻璃加以回收利用,能产生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每回收利用1吨废玻璃,可以节约0.5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1.26吨,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1.16吨。采用这种处理方式主要集中在包装玻璃容器方面,如啤酒瓶、饮料瓶等。如果在有效期内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不但可以提高利用效率,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啤酒瓶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据了解,目前,占玻璃包装容器产量1/3的包装瓶能够被重复使用,我们必须清楚当前所面临的能源紧缺问题,如果玻璃厂能充分利用来自各方面的废玻璃这一原料资源,不仅可节约能源及纯碱,而且对改善环境能起到一定作用。计算显示,当所用碎玻璃含量占配合料总量的60%时,可减少6%~22%的空气污染,并节约6%的能源。

    ②对于绝大多数废玻璃来说,若要在“来生”重新以玻璃的面目现身,并不像那些废啤酒瓶或是汽水饮料瓶一般“幸运”,它们需要下大力气“洗心革面”,甚至还要回炉“锻炼”一番。

    【材料三】

    ①英国、丹麦、瑞典、瑞士等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玻璃生产企业和城市居民点及其他社会公共场所设置废玻璃回收集装箱,进行废玻璃的回收与利用。英国于1997年年底建立了玻璃再生中心,以提高废玻璃的利用率。在德国的城市居民区、公园、商店、工厂、酒吧和其他地点,共设置了5000多个回收集装箱。瑞士在1100多个大小城镇进行定期的废玻璃回收工作。

    ②几十年来,欧洲多国实施的废玻璃回收计划成效显著。2012年,欧盟对65%的玻璃包装进行了回收,共有255亿个玻璃瓶和玻璃罐被回收,且回收率稳步增长。比利时和瑞士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欧盟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甚至出现了一种能自动分拣各色玻璃的智能玻璃回收箱。如按2001年的回收量推算,西欧每年节省46%以上的玻璃原料,在能源节约方面相当可观,因为每回收1吨废玻璃,可节约100千克燃料,而且可减少石英砂的用量,促进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1. (1) 下列对“废玻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废玻璃是一种无法通过焚烧、无法在填埋中自然降解且无法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加以分解和处理的废弃物。 B . 废玻璃的回收利用没有时间限制,我们可以提高它们的重复使用次数,有效提高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C . 面临能源紧缺问题,如果对废玻璃加以充分利用,就可以节约能源及纯碱,对改善环境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D . 几十年来,欧盟的玻璃包装回收率接近100%,对废玻璃的回收远远领先于其他材料,促进了环境保护。
    2. (2) 下列对文中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以啤酒瓶为例,重复使用一个啤酒瓶所节省的能源可以使40瓦的灯泡持续亮4个小时。(举例子) B . 当所用碎玻璃含量占配合料总量的60%时,可减少6%~22%的空气污染,并节约6%的能源。(列数字) C . 废玻璃根据其来源可分成日用废玻璃(器皿玻璃、灯泡玻璃)和工业废玻璃(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分类别) D . 对于绝大多数废玻璃来说,若要在“来生”重新以玻璃的面目现身,并不像那些废啤酒瓶或是汽水饮料瓶一般“幸运”。(打比方)
    3. (3) 请你结合材料三和生活实际,为我国废玻璃的回收建言献策。
  • 4. 现代文阅读

    守望

    原上秋

    ①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②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但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一天被一分为二了。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另一半在里面,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进去。当中隔着一道门,是那种透视的铁艺门。

    ③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④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马路的对面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但显得破了,和一个老人一样,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他就在那栋楼里住着。

    ⑤现在,景色不一样了。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四个大字,烈士陵园。字是金色的,四周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填膺。他找到主管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⑥工作人员一直与他沟通,后来公园还是建成了,或者说,陵园地块被一分为二了。他接受了现实,他感觉到,实际上这样也不错:战友们在里面,依然有一份安宁,依然有苍松翠柏相拥。后来,孙子说了一句话,让他释然。孙子说,先烈打江山,不是为了后代幸福吗?

    ⑦后来,他看着那些在公园里休闲的人们,脸上都挂着幸福。这时候,他会想起孙子的那句话。

    ⑧他比任何人在公园待的时间都久,他坐在已成隔挡的大门一边,左耳和右耳处在分裂的状态。左耳是欢闹,右耳是寂静。有时候反过来。他的情绪也分裂。右边是伤痛,左边是欢笑。有时候反过来。

    ⑨孙子也来过,用一种凝重的表情看着里面。里面被苍松翠柏包围。大石碑后面,是一排排六十厘米高的墓碑,从门口看不到。孙子回过头,看到爷爷,变成一脸的欢喜,跑开了。孩子这个年纪不会装,高兴就是高兴,谁也不能说这个少年亵渎了英烈。

    ⑩看到孙子笑着跑开,他的心里也涌动着一份幸福。

    ⑪他的痛只在下雨的时候隐隐发作。这个时候,公园里的欢笑被雨水冲散,剩下一片空旷和四处飘逸的寂寥。他打着雨伞蹲下来,挨个给墓碑擦洗,像小心翼翼地给他们洗澡。

    ⑫这里的一千六百五十八个战友,他一个都不认识,却又都熟悉。无论是与鬼子搏斗牺牲的,在解放战争中倒下的,还是抗美援朝魂归故里的,他怎么会不熟悉呢?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的壮烈,他永不能忘。

    ⑬每当擦到一个叫李云峰的烈士墓碑时,他会想到那时的通信员,一个叫李什么峰的年轻战士。原谅他记不住战士的名字,因为在这个李什么峰之前,已有两个通信员相继牺牲了。弹雨里,他问,你叫什么名字。枪炮声很重,新的通信员把手围个喇叭大声说,他叫“李什么峰”。

    ⑭后来,这个叫李什么峰的通信员也牺牲了。

    ⑮他深深内疚。

    ⑯他就把这个李云峰当做那个李什么峰对待,在碑身上多擦几下,多停片刻。

    ⑪擦完墓碑,他已经很累了。坐在前面的大石碑台阶上,把雨伞扣在头顶。一下子,弹雨似乎就起来了,啪啪,啪啪。这种氛围,不由他不想起那些枪林弹雨的故事。

    ⑱坐久了,他会感觉到凉,由外到内的凉。四周的松柏都淌着雨水,他的心和眼睛也潮湿起来。等云一片片散开,太阳光照在大地。公园的一侧开始了欢闹,一张张笑脸又荡漾起来。

    ⑲这是两个世界,彼此守望。

    (摘自《羊城晚报》2022年8月3日,有删改)

    1. (1) 三十多年的时代变迁,陵园地块由“整体”一分为二,引发了“他”心理的变化。小说围绕“陵园地块的变动”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请阅读选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时间

      地块变动

      他的行为

      战争年代

      战场

      战争结束

      建了陵园

      住在烈士陵园对面陪伴战友

      建了公园

      常坐在公园门口看门里门外

      每逢下雨时

      陵园+公园

    2. (2) 说说文章为什么要多处反复写“他”“经常来”“经常坐”的行为?
    3. (3)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这里松柏苍翠 , 雨天苍翠 , 晴天也苍翠

    4. (4) “细节是主旨的辉映”,请结合这两个句子,谈谈你对结尾“两个世界,彼此守望”的理解。

      ①“他们在战场上冲锋的姿态,他们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敌人的壮烈。”

      ②“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 5.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诗主要写主人公的深秋露重霜浓之时,徘徊岸边,上下求索,寻找“伊人”而不得。 B . “苍苍”“萋萋”“采采”都指芦苇茂盛的样子,渲染凄清萧瑟的氛围,烘托人物的伤感。 C .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在三章的重复,间接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念和勇敢追求。 D . 本诗动静结合,描写传神,如霜露、秋水、小道、伊人的忽隐忽现等都是静态描写。
    2. (2) 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 6.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桃花源记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集》

    【乙】

    右溪记

    ①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曲,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②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道州:州名。②营溪:河流名。③俾(bǐ):使。④元结:唐代文学家,曾出任道州刺史,后因不爱官场生活而弃官归田。

    1.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与外人间隔    迷,不复得路 B . 所志    便扶 C . 武陵人捕鱼业    不足外人道也 D . 大惊    不知有汉
    2. (2)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甲文中渔人“缘溪行”拉开序幕,溪水通幽、桃林奇美,为桃花源的出现自然铺垫。 B . 甲文通过真实存在的桃花源,寄托政治理想,反映美好愿望,笔多曲致,富有波澜。 C . 乙文中作者因为右溪佳境无人赏爱,所以对它进行修葺与美化,以彰示此景。 D . 乙文前一部分是记叙,后一部分叙议结合,表达感情并介绍“右溪”名称的由来。
    3. (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4. (4) 《桃花源记》三处出现过历史时间名词,即“晋太元中”“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5. (5) 时光流转,四季更迭,古往今来,陶渊明备受推崇,成为跨越时代的“大家”。唐朝的李白、杜甫孟浩然,宋朝的苏轼、欧阳修、朱熹,现代的鲁迅、朱光潜等都言之谆谆。请联系以上诗文,探究陶渊明受推崇的原因。
三、综合(10分)
  • 7.  班级开展阅读分享读书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任务。
    1. (1) 【任务一:阅读交流】小钦和小北在阅读后展开了讨论交流,请你根据原著内容完成以下对话。

      小钦:《经典常谈》是①(填作者)先生为我们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翻开这本书,我从②《》(填经典著作名称)得知了造字之经过。

      小北:我学习了《<诗经>二首》后再读这本书,对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③、比、兴有了更深理解。

    2. (2) 【任务二:说文解字】小东想以典型汉字为例,向同学介绍《经典常谈》中关于“六书”的内容。在准备阶段,他无法判断“友”字的造字方法、结构特点及其意义,请你结合《经典常谈》一书相关内容,参照下图由中华文字博物馆提供的“友”字甲骨文字形及“六书”简介,帮助他完成。

      六书

      造字方法:①

      结构特点:②

      意义:③

      指的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方法。

    3. (3) 【任务三:观点陈述】阅读分享读书活动中,同学们对名著《经典常谈》是否适合初中生阅读展开讨论。请你任选一方观点,结合《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战国策》《汉书》等章节,说说你的看法。(80字以内)

      甲方观点:《经典常谈》意蕴丰富,适合初中生阅读

      乙方观点:《经典常谈》晦涩难懂,不适合初中生阅读。

      我的看法:

四、写作(50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作文。

    每一朵野花都有一张干净的脸/我轻声喊着它们的名字/黄蒿、野菊、小飞蓬……/还有许多我实在喊不出它们的名字/只知道它们都是野花,装扮山野

    最后我轻声喊出了自己的名字/我也是它们中的一朵/在天空下,在山坡上尽情开着……

    请以“喊出的名字”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