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图所示,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AC的距离是;
(2)刚开始实验时发现小车下滑的速度很快,不便于测量时间,此时应该(选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坡度,改正实验后继续实验;
(3)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选填“大”或“小”);
(4)为了测量小车从A滑到C时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测量方法是(选填“正确”或“错误”);
(5)如果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4s,小车从A滑到B的时间tAB=1.6s,则BC段的平均速度vBC=m/s;
(6)同学们画出了小车从A到C的s﹣t图象或v﹣t图象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A.B.C.D.
(1)实验时,小龙用手握冰块,一会儿看到有部分冰化成了水,并感觉手很凉,根据此体验,说明冰块熔化时需要;
(2)根据图乙中的(选填“a”或“b”)图,可知水已沸腾;
(3)小龙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所示的曲线,其中图线中的段表示冰熔化过程,图线中的段表示水的沸腾过程。此实验测得水的沸点为;
(4)同组的小腿同学将装有水的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进行加热,如图丁所示,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入射角 | 30° | 40° | 60° |
反射角 | 30° | 40° | 60° |
(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反射;
(2)若将B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B板上(“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3)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4)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前后转动板A
B.沿ON前后转动板B
C.改变光线OF与ON的夹角
D.改变光线EO与ON的夹角
(5)表中记录了光做以不同角度入射时对应的反射角,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反射角入射角(用汉字填写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若一束光与镜面的夹角70°射到镜面上,则对应的反射角为。
(1)渔船从港口到目的地需多少小时?
(2)到达目的地后,爷爷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探测鱼群所在深度,经过0.2s后收到回波,求鱼群距海面约有多深?(海水中声速v2=1500m/s)
行驶速度(m/s) | 10 | 15 | 20 | 28 |
制动距离(m) | 6 | 18 | 30 | 50 |
(1)火车长360m,完全通过一条隧道所用的时间是72s,隧道的长度为多少m?
(2)到达火车站后小明一家又转乘出租车回家,司机在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前方70m处有一障碍物,需在障碍物前安全停下,整个过程如图所示。制动距离指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静止时车辆所行驶的路程,已知制动距离与制动前车速的对应关系如表所示,则司机的反应时间不能超过多少?
多普勒效应
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驶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鸣笛声变响,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鸣笛声变弱,音调变低。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就进行了研究。他发现当声源离观察者远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变小,音调变得低沉;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变大,音调就变高,后来人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科学家们经研究发现多普勒效应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波,包括电磁波。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用于交通中的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发射一系列的超声波,经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反射,因为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反射后被仪器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就会有所不同,用不同颜色标识出,因而彩超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
(1)光是一种电磁波,所以光(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2)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彩超都是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工作的,仪器发射的超声波的频率与反射后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选填“相同”或“不同”)。
(3)实际测量中,若正在鸣笛的汽车静止,警察径直向这辆鸣笛的汽车处走过去,(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多普勒现象。
(4)战场上,有经验的士兵从听到炮弹呼啸的声调越来越低,判断出炮弹正在(选填“靠近”或“远离”)他,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