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min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
温度/℃ | 90 | 93 | 95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 |
(2)常用温度计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图(选填“丙”或“丁”)是体温计,它的示数是℃。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该实验需要测量的两个物理量分别是和;
(3)AB段的距离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m/s;
(4)如果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AC段的平均速度偏(选填“大”或“小”);
(1)除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测量工具。并且,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这样判断的依据是;
(4)由图乙,萘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min。由图乙所示,当萘的温度为60℃时,该物质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1)汽车行驶的速度;
(2)笛声2s通过的路程;
(3)鸣笛处到山崖的距离。
项目 | 上海 | 苏州 | 常州 | 南京 |
到站时间 | 07:25 | 08:00 | 08:30 | |
发车时间 | 07:00 | 07:30 | 08:02 | |
里程/km | 0 | 84 | 165 |
求:
(1)列车由苏州到常州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
(2)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00km/h,则上海到南京的里程是多少km?
①本实验中应该听的声音是(选填“A”或“B”)
A.钢尺伸出桌边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②实验时,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说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
(2)如图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将会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并由此推理可知;
(3)我们在研究“响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丙中所示的装置。当用小锤用更大的力敲击音叉的时候,会发现系在细绳子上的乒乓球轻触音叉后,弹开的幅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说明了发声体的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越大。
(1)李明坐在这辆行驶的轿车中,他看到远处的监控装置正在向他靠近,说明以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运动的,但是以为参照物,监控装置是静止的,这说明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的;
(2)原来检测的方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方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采用“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从监测点A运动到B的平均速度是km/h,轿车(选填“会”或“不会”)判为超速。
(1)小明和小红分别通过实验得到了盐水的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则小红所测盐水从第分钟开始凝固,在第6分钟处于状态,凝固过程用了分钟,凝固点是℃;
(2)他们发现各自所测得的盐水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红加了4汤匙的盐,由此猜想,盐水的凝固点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进行多次实验,得出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记录数据如下表;
盐水浓度(%) | 0 | 3 | 6 | 9 | 12 | 15 | 18 | 21 | 24 | 27 | 30 | 36 |
凝固点(℃) | 0 | -2 | -4 | -6 | -8 | -11 | -15 | -18 | -17 | -1.8 | -0.4 | 0 |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选填“升高”、“降低”、“先升高后降低”或“先降低后升高”)
(3)你认为,要给冷藏盒中药品降温,最好选用;(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盐水结成的冰”)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水浓度为15%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