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西省抚州市南城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一模...

更新时间:2024-05-30 浏览次数: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2024九下·南城)  如下图能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最可靠依据的是( )
    A .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B . 黄帝陵 C . 刻有文字的骨片 D . 线装版《史记》
  • 2. (2024九下·南城) 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广泛通行,这反映了当时(    )
    A . 周王室衰微 B . 井田制废除 C . 商业活动较为活跃 D .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 3. (2024九下·南城)  下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

    A . “削藩”——汉景帝 B . “推恩令”——汉武帝 C . 休养生息——隋炀帝 D . “杯酒释兵权”——宋徽宗
  • 4. (2024九下·南城)  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 . 秦始皇 B . 汉武帝 C . 北魏孝文帝 D . 隋文帝
  • 5. (2024·)  这一时期,皇帝写诗劝人读书:“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当时民间还流行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话。可见这一时期( )
    A . 科举创立 B . 商业繁荣 C . 重农抑商 D . 重文轻武
  • 6. (2024九下·南城) 在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期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这一状况被彻底改变始于(    )

    A . 汉朝 B . 唐朝 C . 明朝 D . 清朝
  • 7. (2024七下·雁江期末)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
    A . 张仲景——“医圣”——创编出了"五禽戏” B . 杜甫——“诗仙”——诗歌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 C .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推动人类作战方式的巨大变化 D .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8. (2024九下·南城)  在中国近代史上,北京两次被外国侵略者攻占,两次的侵略者是( )

    ①英美联军 ②英法联军 ③英法俄联军 ④八国联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9. (2024九下·南城)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其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是指( )
    A . 清政府的腐败落后 B . 中华民族面临生存危机 C . 中国人民勇于反抗 D .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 10. (2024九下·南城)  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 . 推动了中国人民思想解放 B .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 . 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 11. (2024九下·泗阳模拟)  国民政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的秘书写道:“民国二十九年,住在延安窑洞里的毛泽东、朱德,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这场“合适的仗”是指( )
    A . 台儿庄战役 B . 万家岭战役 C .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 百团大战
  • 12. (2024九下·南城)  标语口号可以体现时代特色。无论在农村还是城镇,我们仍然可以在一些旧墙上看到“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总路线”“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展才是硬道理”等标语口号。其中“以阶级斗争为纲”反映的事件是( )
    A . 三大改造 B . 文化大革命 C . 改革开放 D . “大跃进”运动
  • 13. (2024九下·南城) 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 . 《朝鲜停战协定》 B . 中日邦交正常化 C . “一个中国”的原则 D . 中国加入联合国
  • 14. (2024九下·南城)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A . 土地改革后 B . 三大改造完成后 C . 西藏解放后 D . 中共八大召开后
  • 15. (2024九下·南城)  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克洛维国王、采邑分封制、大学的兴起、城市自治等。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
    A . 上古亚非文明 B . 上古欧洲文明 C . 亚洲封建国家 D . 欧洲封建国家
  • 16. (2024九上·长春月考) 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经济组织形式也不相同。9世纪和14世纪,逐渐在西欧流行开来的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分别是(   )
    A . 庄园、土地私有 B . 土地国有、手工工场 C . 庄园、租地农场 D . 手工作坊、租地农场
  • 17. (2024九下·南城)  十五世纪前期,郑和沿着这条航线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一个世纪以后,麦哲伦船队经东南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这两大航海壮举的共同意义是( )
    A . 加快了殖民扩张的速度 B . 促进了区域文明的交流 C . 刺激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 . 改变了世界贸易的格局
  • 18. (2024九下·南城) 19世纪中期,为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事件有(   )
    ①明治维新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美国南北战争  ④俄国1861年改革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①④ 
  • 19. (2024九下·南城)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欧洲已不再像在19世纪时那样是世界的银行家和世界的工厂。这两方面的领导权都在向大西洋彼岸转移,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被削弱。”材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 推动了欧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 .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 C . 动摇了欧洲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 D . 使美国成为世界工厂和金融中心
  • 20. (2024九下·南城)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多次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 . 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C . 两极格局→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D . 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 21. (2024九下·南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 (1) 材料一 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实行均田制,制定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政治改革”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政治改革”使日本社会性质产生怎样变化?

    2. (2) 材料二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留学生来源区域产生变化的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历史上留学生发挥的相同作用。
  • 22. (2024九下·南城)  年表折射了人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20年

    甘地发动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34年

    卡德纳斯当选墨西哥总统并进行改革

    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60年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

    1999年

    巴拿马收回了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 (1) 从表中找出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事件。
    2. (2) 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3. (2024九下·南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朝开始建立中国民族统一的国家,它的一切制度和设施,都在中央集权这一总目标上面。因为(中央)集权的成功,出现了统一的大帝国……疆土扩大了,人口增加了……它的统一事业,替盛大的汉朝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民主派根据(北美)殖民地时代的经验,生怕中央权力太大,会压制人民的自由……其他势力也起了一定的作用:第一是南方种植园主,南方代表害怕中央权カ太大,会为北方商人所利用。第二是小州代表,他们害怕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会使大州有可能通过中央政府来压迫小州。

    ——摘编自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确保各级各方面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有序协同,保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令统一、运行顺畅、执行高效、充满活力。

    ——摘编自陈希《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求是》2019年22期)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制度和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归纳“统一事业”在当时的现实意义及后世影响。
    2. (2) 指出材料二中“民主派”所属的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基于调和材料二所述矛盾而制定的宪法名称。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中国“保证中央和地方各级政令统一”的前提,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项新中国在政治建设上的成就。
    4. (4) 结合上述材料的主题,写出两条“治国理政”合理建议。
  • 24. (2024九下·南城)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领先世界的科技】

    材料一 公元1001﹣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停滞不前的科技】

    材料二 (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以前的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改变世界的科技】

    材料三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全面创新的科技】

    材料四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2. (2) 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中国“技术进步停滞”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请从明清时期对外关系政策方面进一步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
    3. (3) 材料三中的交通工具和电讯工具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
    4. (4) 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
    5. (5) 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结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