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试卷(二)

更新时间:2024-05-30 浏览次数:39 类型:复习试卷
一、默写
  • 1. (2023八下·盘龙期末) 根据提示填空。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藏。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它用”,君子好逑”写出君子对美丽贤惠少女的倾慕;用萧瑟冷落的秋景”,白露未晞”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而在《子衿》中,它又用” “道出了因久候恋人不至,独自徘徊的失落惆怅。

    后世文人沿着《诗经》《楚辞》所开辟的道路不断前进,写出了更多的优秀作品。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下” “表现他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李白在《送友人》中用”“借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内心的离情别绪。

二、综合性学习
  • 2. (2023八下·环江期末)  八年级某班开展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

    成下面的任务。

    1. (1) 【充实论据】下面是“以和为贵”演讲稿提纲,三则材料作为分论点的论据,把字母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B. 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C.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礼记》)

      中心论点:以和为贵,“和”是修身之道,是兴家之本,是强国之根。

      分论点一:“和”体现修身正己,推己及人的道德观。

      分论点二:“和”体现和睦孝顺,融洽和美的家庭观。

      分论点三:“和”体现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的理想观。__ A __

    2. (2) 【制作海报】在制作宣传海报时,同学们搜集了两张图片选做封面,你认为哪一幅图效果更好?请结合选图阐述理由。

    3. (3) 八年级某班语文科代表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有几个遗漏的信息需要你帮忙补充。

      读书卡片

      经典名著

      作者

      名言(内容或主题等)

      《钢铁是

      怎样炼成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因②而悔恨,也不会因为③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④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平凡的世界》

      路遥

      这是一个平凡的世界,⑤是作品的底色。

      《名人传》

      罗曼·

      罗兰

      作者借为人类历史上的精神巨人立传,激励人们“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⑥们的气息。

三、名著导读
  • 3. (2023八下·曾都期末) 阅读《经典常谈》中节选的语段,完成 各 小题。

    但是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他是河南巩县人。 安禄山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他从 长安逃到灵武,作了“左拾遗”的官,因为谏救房琯,被放了出去。那时很乱,又是荒年,他辗转流 落到成都,依靠故人严武,作到“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后来称为杜工部。他在蜀中住了很久。 严武死后,他避难到湖南,就死在那里。他是儒家的信徒;“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他的素志 [8] 。又身经乱离,亲见了民间疾苦。他的诗努力描写当时的情形,发抒自己的感想。唐代以诗 取士,诗原是应试的玩意儿;诗又是供给乐工歌妓唱了去伺候宫庭及贵人的玩意儿。李白用来抒 写自己的生活,杜甫用来抒写那个大时代,诗的领域扩大了,价值也增高了。而杜甫写“民间的实 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9],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

    他不大仿作乐府,可是他描写社会生活正是乐府的精神;他的写实的态度也是从乐府来的。 他常在诗里发议论,并且引证经史百家;但这些议论和典故都是通过了他的满腔热情奔迸出来

    的,所以还是诗。他这样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他这样给诗创造了新语言。古体的七言诗到他手里正式成立;古体的五言诗到他手里变了格调。从此“温柔敦厚”之外,又开了“沉着痛快”一派 [ 10] 。五言律诗,王维、孟浩然已经不用来写艳情而用来写山水;杜甫却更用来表现广大的实在 的人生。 他的七言律诗,也是如此。他作律诗很用心在组织上。 他的五言律诗最多,差不多穷尽 了这体制的变化。他的绝句直述胸怀,嫌没有余味;但那些描写片段生活印象的,却也不缺少暗 示的力量。他也能欣赏自然,晚年所作,颇有清新的刻划的句子。他又是个有谐趣的人,他的诗 往往透着滑稽的风味。但这种滑稽的风味和他的严肃的态度调和得那样恰到好处,一点也不至于减损他和他的诗的身分。
    注释:[8]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9]胡适《白话文学史》[10]《沧浪诗话》说诗“大概有二: 曰优游不迫,曰沉着痛快”。“优游不迫”就是“温柔敦厚”。

    1. (1) 选段应该是《经典常谈》中的哪一章?
    2. (2) 朱自清说杜甫“将诗历史化和散文化”,你认同他的观点么?请结合你了解的杜甫诗歌进行简单的说明。
四、现代文阅读
  • 4. (2023八下·建平期末) 现代文阅读

    飘逝的风筝

    徐国平

    三月的暖风一吹,鹞爷就一大早儿拿起那只风筝,迈出了家门。

    那是一只“年年有余”的风筝。鹞爷有个习惯,扎风筝从不重复,每年都要出新一个花样。若在过去,扎糊这种风筝,再简单不过,用不了一天工夫。如今却不行了,整整折腾了半月。不是技不如前,是自己老了,两眼发花,双手也发抖。

    此刻,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鹞爷一边走着, 一边四下观望着。若在以往,身后总会尾随着一群欢天喜地的孩子,一个个抢夺着他手中的风筝。

    唉,娃们一个个都去哪儿了?鹞爷心里猜想着,整个人就显得失魂落魄,无精打采。是啊,一个人放风筝,还有哈意思啊?

    一路上,那些残墙断壁、破砖瓦砾、树林和那些废弃的打麦场,被风吹过,尘土飞扬,凌乱不堪。两台从早到晚狂叫不止的挖掘机,正一口口地蚕食着那一排排早已空无一人的院落。鹞爷瞧着心痛,就像被抽筋剥皮一般难受。很快,自家那三间旧屋也难逃一劫了,只是满屋子的风筝,又将栖身何处?

    鹞爷忧心忡忡,步履沉缓,一直走出村外,老半天也没碰上一个人,甚至连一只鸡和狗都没撞见。只有一些像是找不着窝栖落的麻雀,唧唧喳喳在他四周焦躁不安地飞过。

    村外的那大片麦地,整整荒废了一个冬天,听说要建飞机场。倒是一些不甘寂寞的春草早早破土,钻出一棵棵嫩芽。鹞爷站在地头,先舒展开双臂,又抻了一下脖颈。沉重了一个冬天的身子,都有些迈不动脚步了。

    这时,一阵春风拂来,那只风筝有些急不可待地拽紧了他的手。鹞爷浑身上下顿然觉得轻飘飘的,如同要离开地面飞起来一样。

    若在过去,鹞爷早就手脚利落地将风筝放飞起来,心也随着风筝,飞到天上去了。如今,鹞爷却攥紧风筝,迟迟不肯撒手。鹞爷又想到过去。他自幼就跟师傅扎风筝。这辈子,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扎了多少只风筝。每只风筝经过他的手,都活灵活现。一到阳春,方圆百里的天空,都会飘曳着他扎的风筝,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那些走在归途上的人老远瞅着,就觉得离家近了,浑身的疲惫便飞到九霄云外。

    后来,鹞爷成了民间艺人,还上过电视报纸,甚至大洋彼岸的一些老外都来参观他的手艺。只是,他手艺慢慢失传了,现在的年轻人谁还这些费事的玩意。而且,大都跑到城里,一走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心也收不回来了。

    最初,儿子大龙还跟他学扎风筝。可刚刚学了个皮毛,便被一帮记者吹捧成风筝世家的传人。大龙心高气躁,觉得小村子施展不开,跑到城里开了一家风筝作坊。好几次,大龙苦口婆心劝他也搬到城里去赚大钱,鹞爷却一口回绝了,他知道儿子无非让他去做招牌,糊弄人。

    唉,不想这么多了,趁着天暖风轻,还是放风筝吧。

    很快,天上飞起一只风筝。风儿似乎有些飘忽不定,那只风筝像只失群的孤雁,在空中东一头西一头地上下乱窜。鹞爷仰着脖梗,望着蔚蓝的天空,正专心致志地操弄着风筝,突然,一声嫩生生的童音传来,老爷爷,放风筝好玩吗?

    鹞爷低头一看,不知何时,身边多了一个男孩,正一脸好奇地望着他。终见有人陪了,鹞爷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他连忙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男孩,有些蛊惑地说:“你玩一下,就知道了。”

    男孩怯生生地接过风筝线,有些不知所措。鹞爷在一旁吆喝着,拽紧线,快跑起来啊!

    男孩立马牵着那只风筝在麦地里奔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鹞爷远远地望着,眼前一会儿闪过儿子的影子,一会儿又闪过孙子的影子。

    突然,男孩像是被脚下的什么东西给绊倒了,风筝线随之撒手松开。男孩爬起来,紧追了几步,却没有拽住随风筝渐渐升起的风筝线,只好哭着跑回鹞爷跟前。鹞爷没有责备,一脸温和地劝慰着男孩,没关系,风筝早晚要飞走的。

    男孩用手抹了一下眼角的泪,问,风筝还能飞回来吗?鹞爷望着那只风筝摇了摇头,没有吱声。

    男孩搬着小嘴,有些难过。许久,鹞爷才开口问男孩,你家在哪里,怎么一个人跑出来了?男孩晃了晃脑壳说,他的家在很远的城里,学校放假,父亲开车带他回来寻根祭祖的。说着,男孩伸手指了指麦地远处。果真,有一辆轿车,停在一块老坟地前,几个人正在里面烧香焚纸。

    鹞爷心一动,随口问,告诉爷爷,根是啥?

    男孩一脸迷茫,摇头不知。

    鹞爷就仰头指了指天上的风筝说,根是啥?根就是你手中的那根风筝线,人就是天上的风筝。有根线扯着还能落回来,如果那根线断了,就四处漂泊,永远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刻,就见那只摆脱了束缚的风筝有些飘摇不定地朝下沉落了一会儿,最后猛然折了一个方向,有些留恋地渐渐飞高了,飞远了,最终淡出了鹞爷的视线。

    1. (1)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这篇小小说以为线索,以一位民间艺人——鹞爷为主人公,以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故事。

    2. (2) 文中写到“鹞爷又想到过去”,鹞爷想到了哪些事情?小说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请概括并分析。
    3. (3) 下面的语句耐人寻味,请结合画线的词语进行品析。整个村庄像被掏空了身子一样,甚至连声犬吠鸡鸣都听不到。
    4. (4) 陈之藩在《失根的兰花》中写道,“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文中鹞爷所说的“根”又有哪些内涵?
    5. (5) 小说借塑造“鹞爷”这一人物,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五、诗歌鉴赏
  • 5. (2023八下·息烽期末) 阅读回答问题。 

     题苏州虎丘寺僧院 

     [唐]许浑 

     暂引寒泉濯远尘,此生多是异乡人。 

     荆溪夜雨花开疾,吴苑秋风月满频。 

     万里高低门外路,百年荣辱梦中身。 

     世间谁似西林客 , 一卧烟霞四十春。 

     【注释】①许浑,晚唐杰出诗人,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更有“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之语。②寒泉:清冽的泉水或井水。③门外:指寺院门槛的外面。④西林客:指僧侣。 

    1. (1) 阅读全诗,分析诗人此时在虎丘寺最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 . 僧侣担水 B . 雨打落花 C . 方丈坐禅 D . 桃红柳绿
    2. (2) 诗中颔联写景,前半句写了诗人住宿在荆溪时,风雨交加,花儿刚刚绽放,又很快凋零,看见落花,想起大半生的异乡漂泊,诗人顿生惆怅。请你描绘后半句的画面。 
六、文言文阅读
  • 6. (2023八下·建平期末) 文言文阅读

    白蓣洲五亭记

    白居易

    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①,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蒴。梁吴兴守柳恽②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蓣”,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③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④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载,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泊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溪,跨长汀者,谓之白巅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⑤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吹作,舟梓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

    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⑥图,请予为记。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⑦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⑧,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有删改)

    【注释】①霅(zhà)溪:溪名。②柳悍:人名。③鞠:皆,尽。④养:连续。⑤岫(xiù):山峰。⑥赍(jī):送。⑦滥觞:比喻事物的起源、发端。⑧收舒;在舒州时做州牧(官职名)。

    1. (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 莲开水香夕                  不可久居,乃记而去 B . 守柳恽此赋诗云              货恶其弃地也 C . 疏四渠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 . 作八角亭游息焉              策之不其道
    2. (2)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大 凡 地 有 胜 境 得 人 而 后 发 人 有 心 匠 得 物 而 后 开 。

    3.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意思。

      游者相顾,咸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

    4. (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本文是白居易在洛阳为官时,应好友杨君的盛情邀约而写的一篇“记”。 B . “花繁鸟啼之旦,开水香之夕”一句通过视觉、听觉和嗅觉表现五亭景色之美。 C . 作者将柳恽、颜真卿二人与杨君进行对比,意在对杨君进行褒扬。 D . 文章记叙白薤洲的由来,描写胜景,探求有此胜景的原因,叙议结合。
    5. (5) “记”这种古代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来表达情感或见解。本文体现了白居易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七、写作题
  • 7. (2023八下·建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爱默生

    家庭应该是爱、欢乐和笑的殿堂。       —木村久一

    你对上面的文字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家”的经历与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要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③不少于6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