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泰雅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4-07-02 浏览次数: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1~13每小题2分,14~18题,每题4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密度一定会增多 B . 性别比例也能直接决定种群密度 C .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 .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
  • 2.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关于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用样方法,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用标记重捕法 B . 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所得结果比真实结果偏小 C . 使用样方法调查不同种群的密度时,样方多少、大小、取样方法可能不同 D . 应该使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东北虎的种群密度
  • 3.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1859年,一位来到澳大利亚定居的英国人在其农场中放生了24只野兔,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一个世纪后,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超过6亿只,人们引入了黏液瘤病毒才使野兔的数量得到控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野兔种群增长迅猛的原因是食物充足、缺少天敌 B . 外来物种迁移到一个新环境中,短时间内都会像野兔一样增长迅猛 C . 引入黏液瘤病毒控制野兔数量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D . 不引入黏液病毒控制,野兔会呈“S”形曲线增长
  • 4.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影响昆虫种群数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像食物、空间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随种群密度的大小而改变,称为密度制约因素;而寒冷、干旱等因素对种群数量的影响与种群密度无关,称为非密度制约因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密度制约因素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可通过负反馈调节实现 B . 天敌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流行性疾病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 . 若昆虫的种群数量超过K值,密度制约因素作用会增强 D . 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难也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 5.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对应的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是群落的物种组成 B . 沙漠中的仙人掌气孔在夜晚才开放,有利于适应高温干旱的环境 C . 草原植物往往叶片狭窄,表面有蜡质层,能抵抗低温 D . 森林生物群落中阴生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颗粒大,适合弱光生存
  • 6.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下列有关“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常用方法是抽样检测法 B . 在计数室内滴入酵母菌培养液后须缓缓盖上盖玻片,以免产生气泡 C .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可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D . 增加酵母菌的接种量不会提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K值
  • 7.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 森林被灌丛取代后,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发生变化 B . 人类的开垦活动没有改变该地区群落演替的方向 C . 群落演替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D . 群落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
  • 8.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 .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不都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 C . 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可循环利用、自给自足,不需要外界能量的输入 D . 同一时间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构成了一个营养级
  • 9.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鹰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鹰的迁入短时间内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 . 鹰在此生态系统中,是最高营养级,是三级消费者 C . 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能流向生产者 D . 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关系
  • 10.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食物网包含4个营养级,但缺少分解者 B .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作用非常关键,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C . 若丙由于某种原因大量减少,则乙的数量在短期内大量增加 D . 图中甲是次级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以及植物种子的传播
  • 1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很多诗句都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庄子·内篇·人间世》)中的伐桂、割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B . “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韩非子》)中的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关系,体现了合理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C .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吴兴杂诗》)中深水种菱,浅水种稻等,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 . “去其螟腾,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诗经·小雅·北山之什》)中的农田去虫害,体现了农业生产中对能量流动的实践应用
  • 12.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差异,可将陆地的群落大致分为荒漠、草原、森林等类型。甲、乙、丙、丁四种群落类型的代表动植物分布情况如下,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代表动物

    蜥蜴、蛇

    松鼠、蜂猴

    旅鼠

    斑马、狮子

    代表植物

    仙人掌、骆驼刺

    三叶橡胶树、望天树

    地衣、苔藓

    尖毛草

    A . 甲中植被极度稀疏,动植物均以其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适应干旱环境 B . 乙中的植物种类丰富,其中生活着大量树栖和攀缘动物 C . 丁主要分布在雨量不均匀的区域,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相对较少 D . 丙中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生物群落不存在垂直分层现象
  • 13.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下列关于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湿地生态工程中,通过移除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创造有益于水生生物生存的环境,体现了自生原理 B . “无废弃物农业”将人、畜的粪便等用来肥田,改善土壤结构,体现了循环原理 C .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也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力,体现了协调原理 D . 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比例,优化结构和功能,体现了整体原理
  • 14.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先涝后早,蚂蚱成片”是我国劳动人民对蝗灾出现的一种规律总结。现代研究发现,蝗虫通过释放4-乙烯基苯甲醚(4VA)进行聚集,从而危害农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蝗虫通过化学信号聚集,说明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B . 人工合成的4VA能聚集蝗虫并将其诱杀,属于化学防治 C . 4VA促进蝗虫聚集,导致种群密度增大,属于负反馈调节 D . “涝”和“旱”对蝗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 15.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来探究种群大小的动态变化,该实验中酵母菌数量估算值如表所示。第2天观察计数时,发现计数室四个角上的4个中方格中共有34个酵母菌,其中4个被染成蓝色(该实验中使用的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16中方格×25小方格)。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时间(天)

    1

    2

    3

    4

    5

    6

    7

    酵母菌数量(万个/mL)

    32

    762

    824

    819

    821

    820

    A . 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时,逐个统计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法 B . 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前需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否则计数结果可能偏大 C . 表中第2天酵母菌的数量约为136万个/mL D . 本实验不需要另设对照实验但需要重复实验
  • 16.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的数量减少。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加大有机肥的使用,腐生细菌的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减少 B . 加大有机肥的使用,食细菌线虫的数量先增加后降低,最终保持稳定 C . 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流向下一营养级 D . 取样深度不同,土壤生物种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17.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如图是放牧草原生态系统中,放牧强度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内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吸收的-植物自身呼吸的碳损耗)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控制不同季节的放牧量,有利于畜产品持续高产 B . 为保证净初级生产力的最大化,应将放牧量控制在B点左右 C .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退化,其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D .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 18.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近年来,人为开发和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引起地下水位下降,使得位于黄河下游的青龙湖湿地的植物群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研究人员对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植物的分布情况反映了该湿地的垂直结构 B . 随着水位的下降,该湿地菹草群落会向芦苇群落演替 C . 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得知该湿地的物种丰富度 D . 人类活动一定会使该湿地植物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4分。
  • 19.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图甲表示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模型,图乙表示①种群和②种群的数量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 (1) “J”形曲线出现的前提条件是,图甲中出现阴影部分表示的是。若不更换培养液,则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与图甲中曲线最相似。
    2. (2) 图甲中ab时间段,曲线Ⅲ所代表的种群出生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死亡率;图甲中cd段曲线Ⅱ的变化趋势与图乙中②种群的时间段相对应。
    3. (3) 若干年后,发现一个湿地群落出现了分布比较均匀的山毛榉种群,调查该物种种群密度时,采取如下操作:①选择山毛榉分布比较均匀,长5千米,宽1千米的长方形地块;②将该地块分成三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样方;③样方为边长5米的正方形;④每个样方内山毛榉的数量记录如下:

      样方

      第一样方

      第二样方

      第三样方

      个体数

      3

      5

      4

      ①根据该同学的调查,该原始森林中山毛榉的种群密度为株/m2

      ②该调查结果并不可靠的原因是(答两点)。

  • 20.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互花米草入侵是南通沿海地区面临的生态威胁之一,芦苇是南通沿海地区的本土植物,由于与互花米草具有相似的生态位,二者之间竞争激烈。对互花米草控制常采用人工刈制、使用除草剂和生物防治等措施。下图表示互花米草参与当地食物链的部分结果。请分析回答:

    1. (1) 互花米草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由于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其入侵会使当地生物多样性(填“降低”或“升高”)。
    2. (2) 图中未标出的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包括
    3. (3) 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所有生物(填“能”“不能”或“不一定能”)构成一个群落,原因是
    4. (4) 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1:1调整为3:1,传递效率按20%计算,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倍。
    5. (5) 互花米草与植食性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的作用是
  • 21.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震旦鸦雀数量非常稀少,但有“鸟中大熊猫”之称。震旦鸦雀以湿地芦苇丛为栖息地,对环境水质有极高要求,因此,它也被称为“水域环境的生态试纸”。回答下列问题:
    1. (1) 震旦鸦雀主要以蜻蜓、蚜虫、介壳虫等为食,震旦鸦雀与介壳虫的种间关系是。雄鸟通过发出优美的叫声并向雌鸟翘起尾巴来求偶,这属于信息传递中的信息,该事实说明信息传递
    2. (2) 为更好地了解震旦鸦雀,还须认识其所在的群落,而认识群落首先要分析该群落的。在此基础上,再分析群落中常见物种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
    3. (3) 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答出三点),保护震旦鸦雀的最有效的措施为
  • 22. (2024高二下·惠阳月考)  人们向遭受污染的某湿地中引入一些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等)、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图1表示该湿地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2表示该湿地中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1中滤食性鱼类与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为。在食物链“绿藻→鲢鱼→乌鳢”中,与鲢鱼相比,乌鳢的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值明显较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2. (2) 图2中能量在I、Ⅱ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原因是
    3. (3) 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水体中某些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增加,一段时间后图1中体内的该有毒物质浓度将最高。投放一定数量的乌鳢可防止蓝细菌数量爆发性增长的原理是
    4. (4) 为了提高经典治理蓝细菌方案的效果,科学家又提出第二种方案:“投放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图3表示在放养一定数量链鱼后的相关实验结果(用高氮、低氮模拟水体污染程度)。

      ①高氮实验条件下,优势物种发生了改变,改变情况是,造成该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②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放养一定数量的链鱼在条件下对经典治理方案促进作用更明显。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