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别 | 注射物 | 血清稀释倍数 (平均值) | |
A组 | 乙脑减毒活疫苗 | 原液 | 40 |
B组 | 10°倍的稀释液 | 10 | |
C组 | 104 倍的稀释液 | 10 | |
D组 | 10°倍的稀释液 | <10 | |
E组 | 乙脑灭活疫苗原液 | 40 | |
F 组 | 不做处理 | <10 |
【实验1】取120 只大小、生理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均分为6组。按如表所示注射物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获得免疫小鼠;几天后,每组选取10只小鼠抽取血清进行稀释,测量达到标准抗原一抗体反应效果的血清稀释倍数(稀释倍数越大,表示免疫效果越好)以此反映小鼠体内的抗体水平。
【实验2】研究人员取每组剩余10 只免疫小鼠进行实际免疫效果的测定。测定时,将乙脑病毒注射入小鼠体内,观察14天,记录小鼠的存活数量,结果如图所示。
【结论】由上述研究可知,两种乙脑疫苗进入小鼠体内,都能够刺激机体启动(选填“非特异性”或“特异性”)免疫,注射(选填“乙脑减毒活疫苗 或“乙脑灭活疫苗”)更有利于提高机体对乙脑病毒的免疫力。
①按图乙所示连接电路并将滑动变阻器调到阻值最大。
②闭合开关,将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某一位置,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为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小乐接下来的操作是。
③当电压表示数为2.8伏时,电流表示数为0.3安,小乐根据P=UH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W,断开开关,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如图丁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真实值 (选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 计算值。
实验序号 | 物距 (u) /cm | 像距 (v) /cm | 物距+像距(u+v) /cm| | 像与物大小比较 | 像的虚实 |
1 | 60.0 | 12.0 | 72.0 | 缩小 | 实像 |
2 | 50.0 | 12.5 | 62.5 | 缩小 | 实像 |
3 | 40.0 | 13.3 | 53.3 | 缩小 | 实像 |
4 | 30.0 | 15.0 | 45.0 | 缩小 | 实像 |
5 | 18.0 | 22.5 | 405 | 放大 | 实像 |
6 | 16.0 | 26.7 | 42.7 | 放大 | 实像 |
7 | 14.0 | 35.0 | 49.0 | 放大 | 实像 |
8 | 12.0 | 60.0 | 72.0 | 放大 | 实像 |
【市场调查】小乐发现市场上有如图甲所示的二氧化碳气体补给器出售,该补给器连接上气体细化器后就可向水族箱的水中补充二氧化碳气体,其结构示意图如图乙所示。
【自制补给器】小乐研究了市售的二氧化碳气体补给器后,自制补给器,部分设计如图丙所示。
评价指标 | 优秀 | 合格 | 待改进 |
指标一 | 反应安全, 且可控 | 反应安全, 但不可控 | 反应有较大安全隐患 |
指标二 | 气体能直接排出且速度可以观测 | 气体能直接排出但速度无法观测 | 气体无法排出 |
【查阅资料】①普通蜡烛由石蜡和烛芯制成,蜡烛燃烧时温度约为550℃~600℃。
②“吹不灭的蜡烛”较普通蜡烛的不同之处:烛芯外包裹了一层由铜、铁、镁中的一种金属制成的合金,其着火点为150℃。合金中的其他成分化学性质稳定。
【成分探究】烛芯外包裹的合金中金属的成分
【现象解释】“吹不灭的蜡烛”复燃的原因
【继续探究】蜡烛复燃所需时间的影响因素
组别 | 第1组(金属颗粒) | 第2组(金属粉末) | ||||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金属用量/g | 0.05 | 0.10 | 0.15 | 0.05 | 0.10 | 0.15 |
复燃所需时间/s | 未复燃 | 5 | 4 | 9 | 4.7 | 持续燃烧 |
①第1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金属颗粒的对复燃时间的影响。
②对比第1组和第2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南宋《大冶赋》中记载了“利用孔雀石和木炭置于炼铜炉煅烧”这一“火法炼铜”方法。
如图甲所示为以孔雀石【主要成分 Cu2 (OH)2CO3 , 杂质不参与反应】为主要原料模拟上述两种炼铜方法的流程。 湿法炼铜
物质 | 反应前 质量/g | 反应后质量/g |
一氧化碳 | 0 | 14 |
二氧化碳 | 0 | 11 |
铜 | 0 | 64 |
。则“蓝色滤液”中的溶质是(填写化学式),铁与“蓝色滤液”生成铜的反应属于(填写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