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江安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17 浏览次数:7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qì)    污(huì)    门(kuàng)    锋芒毕(lù) B . (rén)    呜(yàn)    粗(zhuō)    气冲牛(dǒu) C . 序(zhì)    开(bāi)    愧(zuò)    深痛绝(wù) D . 碌(gū)    鸣(háo)    山(jiàn)    妇皆知(rú)
  • 2.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在我们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里,必须有能力寻找到引领我们上升和提升我们精神质感的书籍,正像____的世界级文豪托尔斯泰所说的:“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我们必须找到和拥有这把“智慧的钥匙”,这样才能打开生命中的每一道门,才能解决在漫长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各种____事。青年朋友们,坚持和热爱读书吧,只有____地认真读书,才能让我们拥有____人生。

    A . 家喻户晓  烦琐  锲而不舍  卓越 B . 家喻户晓  烦躁  至死不懈  超越 C . 鲜为人知  烦琐  锲而不舍  超越 D . 鲜为人知  烦躁  至死不懈  卓越
  • 3.  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

    ②植树护绿,不仅让中国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③更为增加全球森林资源作出了重要贡献

    ④植树造林是实现天篮、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

    A . ④①③② B . ④①②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②③①④
  • 4.  下面是“天下家国”主题活动中主持人开场白中的一段话,请仿照下面句子,再续写两句,构成排比句。

    如果祖国是大海,那我就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

  • 5.  仔细观察下面中国探月工程标志图,从书法、月牙、脚印、龙头等元素中任选两种,说说其中的寓意。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 6. 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网红店?就是网红开的店,其实说白了,就是有一定用户量的人开的店。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颜值高,可能是产品风格独特、颜值高,也可能是店铺的装修精美,主题鲜明。这种店通过颜值高的产品或店铺吸引顾客,从而促进消费。网红店的目标受众大多都是年轻人,无论是网红还是网红店,都可以说是年轻人追捧下的产物,所以,网红店呈现的也就是一种年轻化的状态。常见的网红店,采取的营销方式要么是饥饿营销,要么就是红人代言营销。饥饿营销的话,就是制造出供不应求的现象,在提升产品形象的同时,增加销量,实现盈利,据说不少网红店都曾雇人排队,制造火爆的假象。红人代言营销的话,无非也就是吸引红人的粉丝消费,通过网络扩大营销力,最终实现盈利。然而,近几年,很多的网红店都是红极一时,然后都迅速地走向了衰败。

    【材料二】

    无论什么东西,和“网红”两字粘在一起,气氛就变得微妙起来,繁华商场里、老旧小区里装修风格骤然一变,独特、精致的“网红店铺”门前排着的长长队伍更是令人费解,比起“什么样的美食值得等上几个小时”这种问题,网红店本身就很迷。店里入座率、翻台率都不高,浪费率倒是很高,大多数人因为一句“据说是网红店”进门,点几份造型奇特的招牌美食,吃前先拍照,尝上一小口就开始P图俩小时。“打卡”也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词,最开始被人用来形容跟旅行团出游,导游赶着游客们逛景点,游客们根本来不及享受好风景,拍了照就得走。如今是到著名景点、网红店铺拍照证明自己到此一游的意思。

    为何人们热衷于打造网红品牌?网红店有个特质,就是面向的大都是年轻人群。而年轻人想要追寻网红店的一个原因就是猎奇。有顾客说:“跟朋友在一起,以前聊衣服、聊化妆品,觉得新品牌新的流行趋势时髦,现在网红店也是一种流行呀,也会互相推荐。如果自己能在朋友圈内第一个发出网红店打卡图,可以证明自己是个社交很强的人,经常聚会外出,知道最新鲜的事物。”

    【材料三】

    ____许多网红店都是因为出色的营销而爆红网络,还有些网红店是由于品牌概念而被大众熟知。但营销推广对于品牌建设更多是锦上添花,背后还是需要强大的产品力做支撑,若没有足够的产品力,便无法形成复购,把持续的生意做成一次性生意。多数明星开的餐饮网红店都存在产品力不够的问题,消费者一直都有名不符实的吐槽,大部分明星网红店都以失败告终。网红店短期爆红可以让品牌快速扩张,但快速扩张后对于餐饮行业,其供应链的管控、店员的培训管理、店铺的运营都会有不小的压力,这些供应链及运营的问题其实都是餐饮行业常见问题,只是大部分网红店往往是营销导向,容易低估供应链及店铺运营难度,忽略行业本质,房租、食材、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最后只能关门大吉。

    1. (1)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常见的网红店,采取的营销方式就是制造出供不应求的现象。 B . 只要和“网红”两字粘在一起的东西,气氛就变得微妙起来。 C . 网红店有个特质,面向的大都是追寻猎奇的年轻人群。 D . 多数明星开的餐饮网红店都存在产品力不够的问题。
    2. (2) 关于网红店的利弊,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网红店能够创新出更多更新奇的消费品,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消费。 B . 对一部分年轻人来说,网红店打卡,增加了人们沟通与交流的话题。 C . 有些网红店缺乏强大的产品力支撑,易形成虚假繁荣、一次性消费现象。 D . 供应链及运营的问题在餐饮行业很常见,但这些问题在网红店很少出现。
    3. (3) 联系上下文,填入材料三中横线处的内容,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 品牌快速扩张是拖垮网红店根源。 B . 网红店可能会有两大“死因”。 C . 大部分明星的网红店为什么都以失败告终? D . 网红店为何不“红”了?
  • 7. 读下面的回忆录,完成小题。

    得遇良师是人生幸甚之事——怀念贝时璋先生

    阎锡蕴

    ①每个人生命中都有难忘的、温暖的相遇。在我的人生路上,得遇恩师贝时璋先生便是此生幸甚之事。贝先生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也是我走上科研道路的引路人。

    ②我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1988年科学出版社《细胞重建》论文集中。贝老对这篇论文的修改,让我经历了他对晚辈严格要求,耐心施教的全过程。他几次把我叫到跟前,用浓重的宁波口音,对这篇文稿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此外,他还经常戴着老花镜,在文稿上做密密麻麻的修改,从学术思想到文章架构,从遣词造句到标点符号,反复修改十多遍。在贝老长期的指导和影响下,我也逐渐养成了做事严谨的习惯,并将其传承给我的学生。

    ③贝老作为一代宗师,在学术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体现在贝老实验室的每个工作环节。每次组会,贝老总是平等地与大家一起讨论学术,对于晚辈总是循循善诱,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独立思考。对每个实验结果,不经过反复推敲和验证,他从来不轻易下结论,也决不轻易发表。如果对某个结果有疑问,贝老还要反复查对原始数据。这种追求科学真理、不随波逐流、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科学工作者。

    ④作为一名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文化人,贝老秉承古训,严格操守。他公正无私,做人正直。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他办公桌上总摆放着两沓纸,一沓是带有单位抬头的信纸仅用于公文,另一沓私信所用的纸都是自费购买。耄耋之年,随着听力的衰退,他开始与上门求教的来访者用笔交谈,且毫无倦意。我珍藏着多张他留给我的纸条,纸条上的字迹说着他无声的精神品质。2007年元宵节,我去看望先生,105岁高龄的他用笔告诉我“不仅要学科学,还要学做人”“做人要厚道,做事要认真,做学问要实事求是”。

    ⑤贝老是科学家中著名的寿星,为科学贡献了他漫长的一生。淡泊名利,专注学问,也许就是他长寿的秘诀。90多岁时,他还每天坚持步行上下班,出门的时间非常精准,与过路的同事亲切问候早安。年过百岁,他思维仍然清晰,时刻关注着科技前沿。直到去世前一天,他还邀请6位科学家,探讨自己的研究设想。然而,“我们要为国家争气”竟成为他留给中国科学界的最后嘱托。就在第二天,2009年10月29日,先生在睡梦中仙逝,享年107岁。此后,每年10月10日贝老诞辰这天,我都会静静地站立在他的铜像前,怀念先生的知遇之恩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节选自《教育家杂志社》)

    1.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语言平实,于平凡中蕴含真情。 B . 贝老自费购买私信用纸,让我们感受到作为科学家的艰辛。 C . 贝老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做人、做事、做学问都令人感动。 D . “我们要为国家争气”是贝老留给中国科学界的最后嘱托。
    2. (2) 下面是对第②~⑤段写作思路的梳理,有误的一处是(     )

      “我”走上科研道路的引路人

      A.

      第②段

      贝老对晚辈严格要求,耐心施教→教“我”养成做事严谨的习惯

      B。

      第③段

      循循善诱,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独立思考→教会“我”追求真理、不随波逐流

      C。

      第④段

      他公正无私,做人正直→教“我”做人要厚道,做事要认真

      D。

      第⑤段

      贝老为科学贡献了他漫长的一生→教会“我”在为科学做了奉献之后再问得失

      A . A B . B C . C D . D
    3. (3) 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点明了贝老的科学精神及对后学者的影响。 B . 作为过渡句,连接第③、④段,使文章结构更连贯。 C . 句中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增强了层次感与感染力。 D . 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贝老的感激和崇敬之情,深化文章主题。
  • 8. 读下面的文学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衣襟带花的男人

    顾晓蕊

    ①清晨的街道上,薄雾飘荡,老潘骑辆破旧的三轮车,穿行在小镇的街巷里。他边骑边吆喝,“收破铜烂铁,收旧书报,收酒瓶喽……”声音苍老而空茫。

    ②小镇上的人们舒展着腰身,开始一天的忙碌。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会从屋子里走出来,用家中的旧物来换钱,又或是想瞧个热闹。在这个小镇上,谁不知道老潘,一个收破烂儿的老头,偏又是个“怪人”。

    ③老潘其实也就五十来岁,常年穿梭于街头,使得他黝黑瘦削,脸上皱纹纵横,像是位饱受风霜的老人。他穿着件洗得泛白的灰布衫子,衣兜或领口处斜插着一枝鲜花,显得突兀,又有些怪异。

    ④一群顽皮的孩子,时常围在他身边,嬉笑地看看他,又看看花儿,忍不住起哄,取笑,兴致勃勃地嚷闹着,谑称他“破烂王,怪老头……”

    ⑤老潘爱花,亦喜养花。那些花花草草、破盆烂罐,原本是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被他当宝贝似的捡来,搬回居住的老院。在他的细心侍弄下,枯萎的花草重又焕发生机,开得叶茂花繁,娇艳丰盈。

    ⑥早上出门前,老潘总要折一枝花,别在衣襟上,这才骑着三轮车出去。

    ⑦“我有旧书卖。”教书的李老师拦住老潘,盯着他襟上的一朵花,看了又看,晃着头说,“在宋朝有男人戴花,那是文人士大夫的风雅。现在都啥年月了,你也别朵花,这算什么事?”

    ⑧旁边的街坊王婶撇撇嘴,讥笑道:“男人别朵花,真笑死个人了。”

    老潘也不多语,只管低头称书,找钱,然后骑上车走了。李老师轻叹口气,扭身对王婶说:“这个老潘,虽说性情怪些,却是个苦命的人,还是个孝子。”

    ⑩早年间,李老师跟老潘住同一条巷子里,后来搬了家,知道他过往的经历。他的父亲去世得早,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做手工杂活,供他上学读书。后来,母亲患了病,瘫痪在床,他只得辍学回家,照顾起母亲。

    ⑪那些年,为了给母亲治病,还借了许多钱。母亲的病稍好些,他便出去回收旧物换些钱,留很少的钱维持生活,其余的用来还账。

    ⑫其后,30余年的光阴里,他全心侍奉母亲,怕她寂寞,养了满院子的花。母亲去世以后,只剩他独身一人,依然每日忙碌,还清了所有欠账。

    ⑬令小镇人感到惊讶的是,不知从哪天起,再见到老潘,衣襟上总别着朵花。自然便引来一阵哂笑,有人打趣地说,这个老潘打了半辈子光棍,老了老了犯起花痴,他这是把花儿当成伴了。

    ⑭他听了不恼不急,也不辩驳。任由别人怎么说,他依然每天在衣襟上别着朵花,还变换着不同的花。好似有了这些花儿,暗淡的日子,就会多几分明媚。

    ⑮夏日又至,雨水多了起来,接连下几天大雨。临近黄昏,几个妇人急慌慌来找王婶,“河水突涨,有人瞧见你家小翠被水冲走,快去看看吧!”王婶吓得面色灰白,跟随众人向河边跑去。

    ⑯镇上的孩子上学,要蹚过一条河,平日里水浅,倒也没什么。女儿小翠早上出门时,王婶还叮咛她过河慢些,哪料想放学路上,竟真的出事了。

    ⑰到了那里,在河滩边找到小翠,浑身湿透,正惊惧地大哭。

    ⑱从她断断续续的哭诉中,大伙明白了事情的经过:小翠被上涨的河水冲走,恰巧老潘从这里经过,跳进河中救人,将她推上滩岸时,他却被翻涌的浪头卷走,冲向下游。

    ⑲人们沿河继续向前寻找,还好在相距不远处发现老潘。他被斜向河中的一截大树杈绊住,腿被树枝划伤,只是擦破点皮,所幸并无大碍。

    ⑳雨过天晴后,小镇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这天早上,老潘又骑着三轮车出门,市井街巷中,响起他苍老浑迈的声音。

    ㉑“老潘来了,正等你呢。”嗓音清脆响亮,王婶边说边拎着个旧麻袋走来,“这些个旧物件,堆着没什么用,你收拾走吧!”

    ㉒待到近了,王婶盯着老潘衣襟上的花,微笑着问他:“这是什么花哟?”

    ㉓“要说这个花,有个好听的名字。”老潘悠悠地说,“它是白兰花嗨。”

    ㉔“还真是好听呢。”王婶应道。正说着,一阵微风吹过,王婶深吸了口气,忽觉一阵花香轻盈盈飘过来,直沁入心底。

    1. (1) 下列对“老潘”的描述,与文章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老潘虽然才五十来岁,但他脸上皱纹纵横,像是位饱受风霜的老人。 B . 老潘常被一群顽皮的孩子谑称为“破烂王,怪老头……” C . 老潘自幼父母双亡,他很小的时候便靠回收旧物换钱维持生活。 D . 街坊王婶一开始看不上老潘,后面对老潘有更深刻的认识后转变了态度。
    2. (2) 下面是婷婷对文章做的批注,其中不合适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两段中的环境描写引出主人公老潘的职业、生活状态、工作时间、老潘在小镇上的地位等信息。 B . 第⑨段画线句子对老潘的一连串动作描写,简洁而准确地展现了老潘为人低调、谦逊、沉默。 C . 第⑩~⑫段倒叙老潘的经历、戴花的缘起,以及老潘辍学照顾母亲的善良孝顺秉性,为后面救人做铺垫。 D . 从第㉓段对老潘的语言、神态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老潘言语之间有掩饰不住的自豪,表现了他对花的喜爱。
    3. (3) 文章标题为“衣襟带花的男人”,“衣襟带花”对老潘来说意味着什么?
    4. (4) 同样都讲述小人物的故事,小文想推荐这篇文章与第三单元的一篇现代文进行联读,你觉得哪篇最合适?请在选择后简要说明理由。

      A.《阿长与〈山海经〉》 B.《老王》 C.《台阶》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 9.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曰:“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 , 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拾遗记》,有删改)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屋。④荆:灌木名。

    1. (1) 下列关于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B .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C .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D . 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2. (2) 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笈从师    负:背。 B . 依林木之下    或:有时。 C . 以净衣易之    常:更加。 D . 更以净衣之    易:换。
    3. (3) 把文中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②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 10. 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注】

    【注释】明妃:王昭君,为维护汉匈关系,出塞和亲。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中出现了两位奇女子,一位是木兰,一位是王昭君。 B . “画眉”借取《木兰诗》中“当窗理云鬓”的意境,反映了木兰女儿身的特质。 C . 诗中写木兰和女伴们一起对镜梳妆,暗示她想恢复女儿身,不愿继续替父出征。 D . 本诗前两句,诗人运用现实与梦境相结合的手法,使木兰的形象更为丰满。
    2. (2) 学校文学社正在编一本展现古代人物风采的诗集,根据本诗内容,其最适合编入的板块是(   )
      A . 骚人墨客 B . 隐士风采 C . 稚子童趣 D . 巾帼英雄
  • 11.  在空白处按要求填写。
    1. (1) 万里赴戎机,。(《木兰诗》)
    2. (2)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 (3) 韩愈在《晚春》一诗中,看似揶揄,实则包含更深层次赞美的诗句是:
    4. (4) 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四、名著阅读(6分)
  • 12.  小文和小语就《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展开讨论,请你根据名著内容完成两人的对话。

    小语:我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决定的,祥子在经历了几次磨难后就自我放弃,意志不够坚定。

    小文:但我认为造成祥子最后的结局有多方面的原因,他身边的一些人都对祥子产生过影响,甚至改变了他的命运:(至少选择名著中的2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补充对话)

五、写作(60分)
  • 1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不期而遇。人群里,我们有与亲人、朋友的偶然相遇;书店里,我们有与渴慕已久的书籍相遇;影视作品中,我们有与伟人英雄的相遇;旅游中,我们有与美丽风景的相遇……你与谁(什么)的相遇让有深深触动?

    请结合所给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