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七下·江安期中) 读下面的回忆录,完成小题。

    得遇良师是人生幸甚之事——怀念贝时璋先生

    阎锡蕴

    ①每个人生命中都有难忘的、温暖的相遇。在我的人生路上,得遇恩师贝时璋先生便是此生幸甚之事。贝先生是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也是我走上科研道路的引路人。

    ②我的第一篇论文发表在1988年科学出版社《细胞重建》论文集中。贝老对这篇论文的修改,让我经历了他对晚辈严格要求,耐心施教的全过程。他几次把我叫到跟前,用浓重的宁波口音,对这篇文稿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此外,他还经常戴着老花镜,在文稿上做密密麻麻的修改,从学术思想到文章架构,从遣词造句到标点符号,反复修改十多遍。在贝老长期的指导和影响下,我也逐渐养成了做事严谨的习惯,并将其传承给我的学生。

    ③贝老作为一代宗师,在学术上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与严谨的治学态度,充分体现在贝老实验室的每个工作环节。每次组会,贝老总是平等地与大家一起讨论学术,对于晚辈总是循循善诱,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独立思考。对每个实验结果,不经过反复推敲和验证,他从来不轻易下结论,也决不轻易发表。如果对某个结果有疑问,贝老还要反复查对原始数据。这种追求科学真理、不随波逐流、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科学工作者。

    ④作为一名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文化人,贝老秉承古训,严格操守。他公正无私,做人正直。在那个没有电脑的年代,他办公桌上总摆放着两沓纸,一沓是带有单位抬头的信纸仅用于公文,另一沓私信所用的纸都是自费购买。耄耋之年,随着听力的衰退,他开始与上门求教的来访者用笔交谈,且毫无倦意。我珍藏着多张他留给我的纸条,纸条上的字迹说着他无声的精神品质。2007年元宵节,我去看望先生,105岁高龄的他用笔告诉我“不仅要学科学,还要学做人”“做人要厚道,做事要认真,做学问要实事求是”。

    ⑤贝老是科学家中著名的寿星,为科学贡献了他漫长的一生。淡泊名利,专注学问,也许就是他长寿的秘诀。90多岁时,他还每天坚持步行上下班,出门的时间非常精准,与过路的同事亲切问候早安。年过百岁,他思维仍然清晰,时刻关注着科技前沿。直到去世前一天,他还邀请6位科学家,探讨自己的研究设想。然而,“我们要为国家争气”竟成为他留给中国科学界的最后嘱托。就在第二天,2009年10月29日,先生在睡梦中仙逝,享年107岁。此后,每年10月10日贝老诞辰这天,我都会静静地站立在他的铜像前,怀念先生的知遇之恩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节选自《教育家杂志社》)

    1.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语言平实,于平凡中蕴含真情。 B . 贝老自费购买私信用纸,让我们感受到作为科学家的艰辛。 C . 贝老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做人、做事、做学问都令人感动。 D . “我们要为国家争气”是贝老留给中国科学界的最后嘱托。
    2. (2) 下面是对第②~⑤段写作思路的梳理,有误的一处是(     )

      “我”走上科研道路的引路人

      A.

      第②段

      贝老对晚辈严格要求,耐心施教→教“我”养成做事严谨的习惯

      B。

      第③段

      循循善诱,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独立思考→教会“我”追求真理、不随波逐流

      C。

      第④段

      他公正无私,做人正直→教“我”做人要厚道,做事要认真

      D。

      第⑤段

      贝老为科学贡献了他漫长的一生→教会“我”在为科学做了奉献之后再问得失

      A . A B . B C . C D . D
    3. (3) 下面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句子点明了贝老的科学精神及对后学者的影响。 B . 作为过渡句,连接第③、④段,使文章结构更连贯。 C . 句中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增强了层次感与感染力。 D . 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贝老的感激和崇敬之情,深化文章主题。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