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2024年中考语文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19 浏览次数:3 类型:中考模拟
一、积累与运用(共16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小题。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

    昆明,一个未受过战火摧残、铁蹄践踏的城市,因此许多人文自然景观得以完好保存至今。她明眸(móu)善睐,一双翠色的眸子里秋波(流动/流转),草木葳蕤,花香氤氲,暖风微醺,总会让人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昆明有翠湖,那是怎样的一汪啊,比青草的绿更深邃,绿得(彻底/完全),如凝脂(zhǐ),如翡翠,细腻圆润,翠绿、青绿、浅绿、亮绿、深绿、墨绿,各种各样的绿,如同国画中的调色盘忽被打翻,交错融合又分散,映出绿色的天、绿色的云、绿色的桥、绿色的昆明。

    昆明老城,街街(方言音gāi)巷巷(方言音hàng),有的是故事,有的是文化。以翠湖为原点幅射开来的九巷十三坡,从上到下有生活百态,由下而上即世间烟火。

    具体来说,“九巷”包括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先生坡、西仓坡、仓园巷、沈官坡、桑梓巷和荩忠寺坡,而“十三坡”则包括丁字坡、贡院坡、小吉坡、先生坡、西仓坡、沈官坡、荩忠寺坡、北仓坡、学院坡、篦子坡、永宁宫坡、牛角坡和熟皮坡。

    这些巷子和坡的名字都有其(独特/奇特)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学院坡位于圆通街靠近翠湖的一段,坡脚设有李公朴殉(xùn)难纪念碑;小吉坡曾是官绅富贾居住地,寄予了他们生活安定事业昌盛的愿景;牛角坡位于节孝巷,中共云南地下党建党旧址位于此,现为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昆明的九巷十三坡故事不止于此。而我们也在城市景观与城市生活的(纠缠/缠绕)中,丰富着日常的笔画。

    2024的春天渐显绰(chuò)约,一切都在向上生长。去昆明爬个坡吧,因为人生是个大坡,开春即是上行。

    1. (1) 文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眸(móu) B . 脂(zhǐ) C . 殉(xùn) D . 绰(chuò)
    2. (2) 文中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践踏 B . 深邃 C . 融合 D . 幅射
    3. (3) 文中括号内依次选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流动 独特 彻底 纠缠 B . 流转 彻底 独特 缠绕 C . 流转 完全 奇特 缠绕 D . 流动 完全 独特 纠缠
    4. (4)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病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搭配不当 B . 句式杂糅 C . 语意重复 D . 语序不当
    5. (5) 请为下面一段描写昆明九巷十三坡的语段重新排序,使其更为合理的一项是( )

      ①这些坡道纵横交错,连接着昆明的古老街巷,构成了城市独特的地貌。

      ②漫步在这些坡道上,你可以感受到昆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风土人情。

      ③昆明九巷十三坡,因其独特的地理形态和历史背景,成为了昆明城中的一大特色。

      ④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阳光下的九巷十三坡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驻足。

      ⑤坡道两旁,古老的建筑、青石板路以及传统的店铺,都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A . ④③①⑤② B . ④③⑤①② C . ③②①⑤④ D . ③①⑤②④
  • 2. 名篇名句默写。

    春日的翠湖,繁花似锦,漫步其中,不由得想到白居易笔下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当你走在翠湖,沿着小径,蜿蜒前行,看花红柳绿,还会想起“”(陆游《游山西村》)。在先生坡,寻一方小院,学子相聚,畅谈,总有分别时,那时,我们会送上王勃的“”(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互相勉励。

二、综合性学习(共12分)
  • 3. 九巷十三坡是昆明比较古老的街道,街道里的居民区承建年代较早,有很多老人居住在这一带,同时,很多年轻人被这里的文化气息吸引,也来到了这里,或工作,或生活,或开店,或休闲。但无论是谁,都在这里传承了中华的传统美德,让我们一起去走访发现吧。
    1. (1) 关于“沈官坡”,相传明朝江南富豪沈万三触怒朱元璋,被发配到云南昆明。沈家被安置于今天的中和巷。这位江南来的富绅对待邻里友好为善,被昆明民众呼为“沈大官人”。沈万三死后,民众将他寓所前的坡道称为“沈官坡”。而追溯他的寓所“石屏会馆”的功用——为到昆明无处落脚的学生旅客提供住所——正如沈官和邻里交好,流淌着达济他人的真心人情。小昆想为此拍一个短视频让更多人知道这段佳话,开头想用一个对子作为收尾文案,他想出了上联,但下联却对不上,请你来帮帮他。

      上联:沈大官人泽邻里,达济人心留美名

      下联:石屏会馆,广施善举

    2. (2) 小明的咖啡店开在丁字坡中段。一天,一对外地青年傍晚到他店里消费,到了九点小昆告知他们要闭店了,青年非常生气,说没见过那么早闭店的咖啡馆。你若正巧也在店里,能帮小昆解围吗?你会怎样说?
  • 4. 名著阅读。
    1. (1) 在众多名著中,女性形象不可或缺,能够让我们从不同经历中对女性的成长有着不同的思考,根据表格的内容完成填空。

      书中片段

      人名

      性格特点

      她知道祥子是个——虽然很老实——硬汉。硬汉的话是向不说着玩的。好容易捉到他,不能随便放手。他是理想的人:老实,勤俭,壮实。以她的模样年纪说,实在不易再得个这样的宝贝。她才越觉得有点意思,她颇得用点心思才能拢得住这个急了也会尥蹶子的大人,或是大东西。

      虎妞

      “你为什么和我讲这些?她和你与我有什么关系?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情感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简·爱

      简·爱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在自尊自强、反抗精神、追求精神自由平等以及丰富的情感和细腻的心思等方面。这些特点使得简·爱成为一个独特而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

      但是,当她换完衣服走出房间的时候,保尔却紧咬着下嘴唇。她打扮得那样漂亮,那样别出心裁,保尔都没法带她到自己的伙伴们那里去了。那天,在俱乐部里,大家都穿着褪色的旧衣服,唯独她打扮得花枝招展。保尔看在眼里,觉得很不痛快。

      她是一个林务官的女儿,纯洁善良,美丽动人。但资产阶级思想根深蒂固,我行我素。

    2. (2) 《骆驼祥子》中虎妞和小福子的死对祥子打击很大,假设祥子后来逃了昆明,需要寻找出租屋,这几条街的老房子正好对外出租,你觉得祥子会选择租住在哪条街?请结合祥子的经历或者性格说说原因。

      ①小吉坡 ②沈官坡 ③桑梓巷

  • 5. 书法临写与鉴赏。
    1. (1) 请用正楷简体将下面书法作品中的汉字临写在田字格内。

       


    2. (2) 下面的翠湖对联中的书法,属于隶书的是( )
      A . B . C . D .
三、阅读(共32分)
  • 6. 古诗阅读。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 (1) 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 . 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 . 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 . 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2. (2) 云南大学旁的贡院坡是明清时期学子前往贡院的必经之路。坡脚的橡皮书店想用杜甫的诗作为楹联,你认为“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哪一联更合适?请说明理由。
  • 7. 文言文阅读。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 , 来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 , 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有删改)

    注:①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草木聚生处。③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君子避世,乐在其中,不觉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也不烦闷。④平居:平时。⑤萧艾:野生蒿草,味臭,喻小人。⑥蔼(ǎi)然:形容兰花香气很盛。⑦含章以时发者也:人的美在内心,遇到适当之时必发之于外。

    1. (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可爱者甚 ⑤不不枝

      ③雪霜凌厉而见④来不改其性也

    2. (2) 翻译两文中的画线语句。

      ①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②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

    3. (3) 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背景下,周敦颐和黄庭坚分别撰写了《爱莲说》和《书幽芳亭记》。周敦颐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黄庭坚认为“兰甚似乎君子”。请你结合两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填写下面的积累卡片。

      传统文化中的“花中君子”


      花的特点

      君子之德

      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涟而不妖

      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①  

      生于深山薄丛之中,

      不为无人而不芳

      君子能耐得住寂寞,不因无人赏识

      自己而忧愁烦闷

      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

      ②  

    4. (4) 昆明翠湖有荷田数十亩,在打造九巷十三坡的改造提升中,有人提出在西仓坡、学院坡和牛角坡栽种兰花和莲花,你觉得设计者的用意是什么?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说说发呆这件小事

    ①想必大家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你上着一节照本宣科的枯燥课程时,或是被迫聆听某位领导的长篇大论时,你的注意力很快就会从这些令人厌烦的内容中偏移出去,进入一种神游八方的状态——发呆。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呆是一种最低成本的娱乐活动,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不需任何代价地将人从无聊的苦海中拯救出来。

    ②不知道诸位在发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发呆时你的大脑在做什么呢?

    ③你可能觉得发呆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我们的脑子处于一种半梦半醒的静息状态。然而,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神经学教授马库斯·赖希勒的研究指出,我们的大脑是个天生的工作狂,而发呆对大脑而言只不过是另一种工作而已。功能性核磁共振的数据显示,在我们发呆的时候,大脑当中负责集中注意力的脑区会沉静下来,而相对的,那些负责回忆、评价以及想象的脑区却会变得格外活跃,也就是说,发呆本质上是在思考人生。

    ④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耗费时间去发呆呢?

    ⑤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们的大脑需要刺激。对于像哺乳动物这样脑子特别发达的物种而言,神经系统的发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发生在出生以前,我们尚处于胚胎阶段的身体会将神经细胞大致排列好,发育出脑子和各种神经的基本架构。不过只经过第一阶段的神经系统是远远不够的,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基本相当于一台只安装了最基本系统程序的电脑,为了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我们的神经系统还需要安装一些“软件”。因此,在出生之后,我们的神经系统还要经过第二阶段的发育,在此过程中,借由纷繁变换的外界刺激,神经系统当中的“电路系统”被不断校正,最终实现功能的完善。

    ⑥尽管神经系统第二阶段的发育到大约青春期的时候便已经基本定型,但是在人漫长的一生中,大脑仍然需要不断地接受复杂多变的刺激来对自己的系统进行“维护”。根据加拿大心理学家诺曼·道伊奇的研究,大脑如果长期缺乏足够多样化的刺激的话甚至有可能会萎缩。因此一旦外界环境无法为大脑提供足够多变的刺激,大脑的“维护”就会受到阻碍,于是我们便感到了无聊,而无聊正是大脑对于刺激不足所发出的警告。发呆的意义正是为了战胜无聊,发呆实际上就是一种大脑自己刺激自己的过程——既然外界环境不能提供足够的新鲜感,那么我就从我的回忆和想象中去“人为”制造出刺激来。

    ⑦但是从相反的方面来说,发呆也是人类重要的想象之源,它赋予了大脑足够的资源去把那些碎片化的记忆以各种匪夷所思的模式组装起来,进而激发起无穷无尽的灵感,于是我们才有了那么多流传千古的文学和艺术杰作。纽约时报书评编辑詹妮弗·舒斯勒写过一篇名为“我们的无聊,我们的自我”的文章,其中提到:“无聊历来就是创造力、幸福和自我感的源泉。”考古研究发现,在两千年前的庞贝古城里人们就已经视发呆为生活的一部分了。

    ⑧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或许大家真的应该像国际发呆大赛发起人所号召的那样,停下来,让自己放个空,储备能量再出发。当然,小小发呆怡情,要是呆得耽误了正事可就得不偿失了哟。

    (有删改)

    1. (1) 昆明的先生坡近几年咖啡馆林立,有的店铺装修直接写着“发呆”字样,有人认为这很消极,请你结合文章,说说发呆的好处或作用。
    2. (2)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不过只经过第一阶段的神经系统是远远不够的,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基本相当于一台只安装了最基本系统程序的电脑,为了实现更加复杂的功能,我们的神经系统还需要安装一些“软件”。

    3. (3) 阅读第⑥段,分析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尽管神经系统第二阶段的发育到大约青春期的时候便已经基本定型。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

    闻一多先生上课

    汪曾祺

    ①闻先生性格强烈坚毅。

    ②日寇南侵,清华、北大、南开合成临时大学,在长沙少驻,后改为西南联合大学,将往云南。一部分师生组成步行团,闻先生参加步行,万里长征,他把胡子留了起来,声言:抗战不胜,誓不剃须。

    ③他的胡子只有下巴上有,是所谓“山羊胡子”,而上髭浓黑,近似一字。他的嘴唇稍薄微扁,目光灼灼。有一张闻先生的木刻像,回头侧身,口衔烟斗,用炽热而又严冷的目光审视着现实,很能表达闻先生的内心世界。

    ④联大到云南后,先在蒙自待了一年。闻先生还在专心治学,把自己整天关在图书馆里。图书馆在楼上。那时不少教授爱起斋名,如朱自清先生的斋名叫“贤于博弈斋”,魏建功先生的书斋叫“学无不暇”,有一位教授戏赠闻先生一个斋主的名称:“何妨一下楼主人”。因为闻先生总不下楼。

    ⑤西南联大校舍安排停当,学校即迁至昆明。

    ⑥我在读西南联大时,闻先生先后开过三门课:楚辞、唐诗、古代神话。

    ⑦楚辞班人不多。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闻先生的笔记本很大,长一尺有半,宽近一尺,是写在特制的毛边纸稿纸上的。字是正楷,字体略长,一笔不苟。他写字有一特点,是爱用秃笔。别人用过的废笔,他都收集起来,秃笔写篆楷蝇头小字,真是一个功夫。

    ⑧我跟闻先生读一年楚辞,真读懂的只有两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也许还可加上几句:“成礼兮会鼓,传葩兮代舞,春兰兮秋菊,长毋绝兮终古。”

    ⑨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不单是中文系的、文学院的学生来听讲,连理学院、工学院的同学也来听。工学院在拓东路,文学院在大西门,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

    ⑩闻先生讲课“图文并茂”。他用整张的毛边纸墨画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用按钉钉在黑板上,口讲指画,有声有色,条理严密,文采斐然,高低抑扬,引人入胜。闻先生是一个好演员。伏羲女娲,本来是相当枯燥的课题,但听闻先生讲课让人感到一种美,思想的美,逻辑的美,才华的美。听这样的课,穿一座城,也值得。

    ⑪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他也讲初唐四杰、大历十才子、《河岳英灵集》,但是讲得最多,也讲得最好的,是晚唐。他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联系起来。讲李贺,同时讲到印象派里的pointlism(点画派),说点画看起来只是不同颜色的点,这些点似乎不相连属,但凝视之,则可感觉到点与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讲唐诗,必须本人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有谁能办到?闻先生讲唐诗的妙悟,应该记录下来。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上课从不记笔记。听说比我高一班的同学郑临川记录了,而且整理成一本《闻一多论唐诗》,出版了,这是大好事。

    ⑫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了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时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

    ⑬其实我写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画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只抄书,无创见。

    【注释】炽(chì)热:形容感情非常热烈。胡诌(zhōu):随口瞎编。目光灼(zhuó)灼:目光明亮。

    1. (1) 第②段和第④段用了两个事例来体现闻先生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段落

      事例

      闻先生的性格特点

    2. (2) 如何理解第⑨段中加点的词?

      闻先生教古代神话,非常“叫座”。

    3. (3) 文章最后两段不是写闻一多先生上课的内容,是否多余?为什么?
    4. (4) 九巷十三坡中的西仓坡与闻一多先生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1946年7月11日晚,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殉难。时为西南联大教授的闻一多,在云南大学至公堂举行的李公朴先生死难经过报告会上发表了著名的讲演,之后返回西仓坡教职员宿舍的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殉难。如今西仓坡的某一处立有柱碑,上面刻着“闻一多烈士殉难处”。至今巷内碑石的四周,还能看到人们带来的瓜果、鲜花。请结合上文和鲁迅的《自嘲》一诗,说说这些民主战士身上有哪些为我们所敬仰的精神。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四、作文(40分)
  • 10. 请从下面的题目中任选一题完成写作。

    题目一:我为▲停住了脚步

    题目二:

    走在昆明的九巷十三坡,你不得不以一种攀登的姿态上坡,抬头间,嬉闹的孩童、远到的游人、安详的老人,老街新店,绿桐黄杏……都会映入你的眼帘,让你目不暇接,又让你若有所思。请以《抬头》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若选题一,须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