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社会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4-06-28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七下·婺城期中) 图1为“巴西地形图”,图2为南美洲亚马孙热带雨林风光,读图,回答下题。

    1. (1) 沿着亚马孙河航行,可能看到( )
      A . 古老灿烂的印加文明 B . 气势磅礴的动物迁徙 C . 专载游客的贡多拉木船 D . 高大茂密的原始丛林
    2. (2) 下列有关巴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 B . 地势南高北低 C . 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种类丰富 D . 官方语言是英语
  • 2. (2024七下·婺城期中) 图3为世界某区域降水量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读图,回答下题。

    1. (1) 影响图中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 纬度 B . 海陆位置 C . 地形 D . 气候
    2. (2) 读下图4的气温降水图,其中比较符合墨尔本气候特点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4七下·婺城期中) 法国和西班牙都是欧洲地区重要的国家。读图,回答下题。

    1. (1) 根据图示,可知两国相似的自然环境特点有( )

      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 
      ②海运交通便利

      ③都以白色人种为主 
      ④是东半球国家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 (2) 巴黎位于马德里的( )
      A . 东北方 B . 西北方 C . 东南方 D . 西南方
  • 4. (2024七下·婺城期中) “他是将分裂了两百八十余年的中华世界重新统一的功臣,他二十四年节俭勤政,推动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一手造就了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伟大王朝,为唐代盛世奠定基础。”以上材料是对哪--历史人物的评价( )
    A . 隋炀帝 B . 唐高祖 C . 隋文帝 D . 忽必烈
  • 5. (2024七下·婺城期中) “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淮水,还是长江,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帝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由此可知,隋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
    A . 加强南北交通 B . 巩固国家统治 C . 加强边疆治理 D . 加强中央集权
  • 6. (2024七下·婺城期中) 下图是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②阶段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7. (2024七下·婺城期中) 有学者认为:“太宗富有天下,贵为天子,功业皆其所自致,而能俯首抑意,听拂逆之辞于畴昔所恶之臣。呜呼!此其所以致贞观之....”.-上述材料表明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是( )
    A . 中央集权,强化专制 B . 整顿史治,裁减冗员. C .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D . 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 8. (2024七下·婺城期中) 某同学准备在学校公众号中推送一篇关于“游历大唐”的文章,下列内容可以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有( )

    ①玄奘携带佛经回到长安

    ②妇女参加骑马、打球等活动

    ③百姓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④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9. (2024七下·婺城期中) 五代十国时期,真正敌对的政权是个别,绝大多数政权奉中原王朝正朔,称臣纳贡。这就减少了进一步分裂的因素,相反增加了促进国家统--的因素,材料反映了( )
    A . 藩镇割据导致五代十国局面出现 B . 五代十国时期国家完成统一 C . 五代十国时期蕴含着统--的趋势 D . 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
  • 10. (2024七下·婺城期中) 北宋初年,宋太祖屡幸国子监祭拜孔子,重视名儒的社会影响,奖励书院,大倡读书风气。宋太宗更是“锐意文史”“以文化成天下”。由此可见,宋初统治者( )
    A .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B .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 . 不断加强中央集权 D . 开创尊崇儒术局面
  • 11. (2024七下·婺城期中) 现有一画作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于北宋时创作,体现了北宋都城繁华的商业景象。该画卷最有可能是( )
    A . 李嵩《货郎图》 B . 徐扬《盛世滋生图》 C . 杨威《耕获图》 D .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 12. (2024七下·婺城期中) 下列古钱币的形制与铸币文字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这最适合用来研究中国古代( )

    A . 冶铁技术的进步 B . 民族交融的加强 C . 抑商政策的演变 D . 中外文化的交流
  • 13. (2024七下·临海期中) 品诗词之美,忆家国故事。以下诗词反映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②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③ C . ①④②③ D . ③④①②
  • 14. (2024七下·婺城期中) 《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装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
    A . 外国使节增多 B . 造船技术发达 C . 文化生活丰富 D . 海外贸易繁荣
  • 15. (2024七下·婺城期中) 我国是统-的多民族国家。下面是某同学用制表法梳理杰出人物及其主要事迹时制作的表格,表格中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人物是( )

    人物

    主要事迹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统一女真各部,颁行女真文字

     

    把国号改为元,完成全国统一

     

    结束元朝统治,建立明朝

    A . 阿骨打、阿保机、成吉思汗、明成祖 B . 阿保机、阿骨打、忽必烈、朱元璋 C . 阿骨打、元昊、成吉思汗、明太祖 D . 阿保机、阿骨打、忽必烈、明成祖
  • 16. (2024七下·婺城期中) 我国古代文学、史学科技等著作众多,下列作者与著作对应正确的是( )

    ①司马光——《资治通鉴》 
    ②施耐庵——《三国演义》

    ③徐光启——《农政全书》 
    ④宋应星——《天工开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2024七下·婺城期中) 我们获取的历史信息,会有“事实陈述”和“评论意见”。下列属于“事实陈述”的是( )
    A . 宋代在主要港口建立了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 B . 李白诗歌充满想象,飘逸酒脱,被誉为“诗仙” C .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D . 《西游记》是一部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二、非选择题
  • 18. (2024七下·婺城期中) 中国与非洲建设者共同建造的铁路已经超过1万公里,这是--条由钢铁铸就的道路,更是一条用心灵连接、用梦想照亮的道路。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非洲之傲”列车运行线路之一的起点是南非的开普敦,终点是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列车运行的最东段是我国1970年援建的坦赞铁路,共有320座桥梁,22条隧道。2017年1月中国宣布将再次参与该铁路的改造升级,实现铁路与港口的有效衔接,打造铁路沿线产业经济带。

    材料二:如图所示。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非洲之傲”列车运行线路的大致走向。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开普敦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
    3. (3)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坦赞铁路施工的自然原因;并简述该铁路改造升级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
  • 19. (2024七下·婺城期中)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材料二:

    材料三:

    《历朝的科举制度》

    朝代

    主要措施

    隋朝

    隋炀帝时①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唐朝

    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②__,亲自面试考生,不拘--格选拔人才。

    宋朝

    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明朝

    考试题目必须来自__③,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问题格式采用④

    1. (1) 请指出图12所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并根据三张图片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2. (2) 阅读图13,请写出以上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并说明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的井同作用。
    3. (3) 请将材料三中①②③④补充完整。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朝科举制变化的影响。
  • 20. (2024七下·婺城期中) “和合”思想是中国对外交往中始终奉行的理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对外交通路线图(如图14)

    材料二:15世纪初,他七次远洋航海,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留下千古佳...之所以名垂青史,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

    ——改编自央视新闻

    材料三:太祖洪武二年夏四月,时倭寇出没海岛中,数侵掠苏州、崇明,杀略居民,劫

    夺货财,沿海之地皆患之。

    ——《明史纪事本末》

    材料四:文明的繁盛、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不同文明应该和谐共生、相得益彰,共同为人类发展进步提供精神力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

    1. (1) 根据材料一,从①②③中任选两个国家,列举唐朝与其友好交往的史实。
    2. (2)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远洋航行最远到达哪里?
    3. (3) 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正反论证)
  • 21. (2024七下·婺城期中) 两宋时期,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一一摘自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表1宋代980年、1102年人口统计表

    年份

    980

    1102

    总人口

    约3700万

    约1.1亿

    南北方人口比例

    南方占56.9%,北方占43.1%

    南方占64.1%,北方占35.9%

    资料:北宋推广到东南地区的占城稻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当时宋代南方种植的水稻分为“早禾”和“晚禾”..当时流行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整理改编自《宋史》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的“藩镇之弊”源于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材料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做法。
    2. (2) 指出材料二中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3. (3) 请仿照示例,在展品②③中任选--例,为其写解说词

      示例:展品①:我是北宋泥活字板,从中国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又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后来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 22. (2024七下·婺城期中) 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据统计:辽与宋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宋与夏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夏与金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

    ——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

    材料三: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诺元,并西城,辖琉球...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改编自《元史》

    材料四: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

    ——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

    1. (1) 读图16,写出建立政权①的民族和政权②的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并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元朝如何“并西域,辖琉球”。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我们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