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以硝石、硫黄为主,草木灰为辅。硝性至阴,硫性至阳,阴阳两神物相遇于无隙可容之中。其出也,人物膺之,魂散惊而魄燕粉。 ——《天工开物》 |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召开
·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共工农红军第四军
·毛泽东领工衣革命军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遵义会议召开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折线图
材料一 广西唐宋科举、官学与书院发展状况对照表
朝代 | 科举进士数量(单位:人) | 官学(单位:所) | 书院(单位:所) |
唐(含五代十国时期) | 12 | 11 | 0 |
宋 | 279 | 41 | 10 |
材料二 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加大对华资本输出、民族资本在投资设厂热潮中获得较多利润的背景下,广西地方政府也开始设置实业机构,调整不利于实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大力奖励兴办实业,对成绩突出者还授予官职。于是,一些地方官员对振兴实业的热情极高,或捐款助力,或亲自操办。
——摘编自戴红军、吕红艳《实业救国思潮与西南边疆开发-以近代广西为例》
材料三 1929年10月,在南宁政局极端混乱之际,邓小平从广西实际出发,坚决否定在南宁举行起义的主张,决定把革命的主力由南宁转移到敌人统治较薄弱的左右江地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随后,便紧急调遣广西特委委员雷经天等人建立中共右江工委。从而避免了在南宁匆忙起义重蹈广州起义失败的覆辙。
——摘编自梁韶玫《邓小平在右江地区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
材料四 到1956年,广西92.23%的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92.62%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90.95%的私营工商业实现公私合营。广西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工农业主要产品预计指标。到1957年工业总产值达8.43亿元,五年中年平均递增18.6%。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广西省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材料一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标志
中国古代生产工具变化表
春秋以前 | 骨耜及其复原图 人们以木、石、骨、蚌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也有少量的青铜工具用于农业生产。这些工具或质地较为脆硬无法开垦荒地或较为粗糙无法进行精耕细作。 | |
春秋 | 战国铁犁铧 冶铁技术出现,使 ①被广泛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井田制的解体,并逐渐代替木、石、骨、蚌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 | |
西汉 | 三脚耧车(复原图) 汉武帝时赵过发明三脚耧车,多用于北方小麦耕种。使用时一人在前面牵牛拉着耧车,一人在后面手扶耧车播种,一天就能播种一顷地,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 | |
唐朝 | ②(复原图) 它在操作时犁身可以摆动,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适宜了江南地区水田面积小的特点。一改汉代耕犁耕地时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的缺点。 |
材料二 据统计,1751年至1850年,英国取得了129项重大科学成就。与此同时,手工工场的技术分工越来越细,劳动工具越来越专门化,而且使工人得到专门的技术训练,从而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准备了条件。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各地举办了很多讲习所,传授应用科学知识。此外,还开办了一些名为“技术学校”的夜校,最多时有200多所,大多数集中在工业城市。这些都促成了19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工业生产的蓬勃发展。
——摘编自许永璋《从近代英国工业的兴衰看科学技术的作用》
材料三 2024年3月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代表委员针对新质人才的培养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俞建 |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 | 国家管理委员会主任张玉卓 | 富士康科技集团叉车工人马贵帮 |
我国稀土产业专家型人才多以技术型为主,在产业生产、市场营销等方面由行业专家转型为企业家的专业人才较少。 | 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需要各方面人才,需要各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特别是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等方面,通过多方协作来加大创新人才培养。 | 驱动企业创新发展,关键要把培养青年科技人才作为长期的战略性工作。 | 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制造业对技术人才有着强烈需求。而解决制造业高级技工短缺问题,除了学校层面的“提档升级”,他认为学校也应加强操作实践。 |
任务一【解读文献一见证时代抉择】
我们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 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 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 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 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 ——《独立宣言》(1776年) |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 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 策。 …… 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 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 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年7月15日) |
任务二【走近人物—感受使命担当】
任务三【评述史事一体会国家发展】
时间 | 事件 |
18世纪60年代开始 | 工业革命 |
1861年 | 俄国农奴制改革 |
20世纪30年代 | 罗斯福新政 |
1950年至1953年 | 新中国土地改革 |
20世纪80年代开始 | 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