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科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

更新时间:2024-06-24 浏览次数: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将实现人类首次去月球背面采集样本。下列关于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 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月球自身会发光 B . 月球上有氧气,宇航员在月球上可以自由呼吸 C . 中国探月工程又称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步
  • 2. 飞船的返回舱在进入大气层时,会因摩擦产生高温,返回舱的材料应格外重视( )。
    A . 成本 B . 隔热 C . 美观
  • 3. 我国计划在 2035年左右建成月球基地。基地位置预计在月球南极,因为月球南北两极地区也有极昼和极夜现象,会出现连续180天的光照期,能解决能源的需求。

    月球基地选择在南极,科研人员可在极昼时开展工作,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 极昼期间,太阳能装置才能有效发挥作用 B . 极昼期间,南北极比其他地区气温高 C . 极昼期间,环境明亮视线好
  • 4. 把月球基地定在月球南极,是建造过程的选址环节,之后的建造顺序正确的是( )。
    A . 设计→建造→验收与评估 B . 建造→设计→验收与评估 C . 验收与评估→设计→健造
  • 5. 2020年4月24日,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在太阳系中,按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火星是排在第 ( )位的行星。
    A . 2 B . 3 C . 4
  • 6. 右图是我国“神州十八号”宇宙飞船的模拟图。仔细观察图片,我们会发现, “神州十八号”两侧有两个像翅膀一样的设备,它的用途是 ( )。

    A . 像飞机的机翼一样用来飞行 B . 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储存起来 C . 看起来更美观
  • 7. 仰望浩瀚的星空,常常引起我们无尽遐想。在北半球冬季上半夜,有一个星座很像一个左手持着盾牌、右手高举大棒、腰间斜挂宝剑的猎人,这个“猎人”是 ( )。
    A . 射手座 B . 猎户座 C . 飞马座
  • 8. 夏季,晴朗的夜空中有一条淡云薄雾般的白色光带,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
    A . 彗星 B . 流星 C . 银河
  • 9. 将下列天体系统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B . 太阳系→地月系→宇宙 C . 银河系→太阳系→宇宙
  • 10.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深受大家喜欢。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75 年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新家园——4.2光年外的恒星——比邻星。可是在这过程中地球发动机出现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

    阅读上面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比邻星是一颗和太阳一样会发光的恒星 B . 太阳衰老膨胀后第一个吞没的是离它最近的行星——地球 C . 地球到达比邻星的时间是4.2光年
  • 11. 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可是大雨过后,我们经常能够在白天看到小区的水泥马路上出现蚯蚓。从这个现象出发,以下推测相对科学合理的是( )。
    A . 大雨过后土壤中水分太多,缺少空气,蚯蚓钻出地面是为了呼吸 B . 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但也喜欢去明亮、干燥的地方 C . 有的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也有的蚯蚓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 12. 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说法,我们可以写出的食物链是( )。
    A . 树→蝉→螳螂→黄雀 B . 螳螂→蝉→黄雀 C . 蝉→螳螂→黄雀
  • 13. 人类从未见过真正的恐龙,那么现在的人类知道不同种类的恐龙长什么样是因为( )。
    A . 科学家结合其他生物的样子创造出来的 B . 科学家通过恐龙化石复原了它的样貌 C . 科学家通过想象画出来的
  • 14. 叶的光合作用的过程除了生成植物所需的养料,同时释放出的气体主要是( )。
    A . 二氧化碳 B . 氧气 C . 一氧化碳
  • 15. 我们把桃树、西瓜、凤仙花按照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一分为二,就是在进行( )。
    A . 交叉分类 B . 二歧分类 C . 树状分类
  • 16. 下列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是( )。
    A . 蘑菇 B . 洋葱 C . 蚯蚓
  • 17. 右图表是小科调查自己一家人特征的记录表,下列性状中,小科遗传自妈妈的是( )。

    特征人物部位

    小科

    爸爸

    妈妈

    头发

    直发

    直发

    卷发

    大拇指

    不能弯

    能弯

    能弯

    眼皮

    A . 头发 B . 大拇指 C . 眼皮
  • 18. 今年五一,小科与家人一起来到位于杭州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公园入口处靠刷门票入园。他想,以后完全可以升级为刷脸认证入园。支持小科这一想法的理由是 ( )。
    A . 每个人的相貌都是唯一的 B . 每个人的体温都是唯一的 C . 每个人的脸型都是唯一的
  • 19. 我国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书中读到“高奴县有洧水,可燃”,经实地考察后发现了一种褐色液体,老百姓用它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沈括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 ),现在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A . B . 石油 C . 天然气
  • 20. 一般认为,远古时代埋藏在地下的、未被细菌分解的植物动物的遗骸,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了石油和天然气。一般情况下,当从地面使用钻井开采储油层时,钻头首先触及的是( )。
    A . 石油 B . 天然气 C . 无法判断
  • 21. 关于地球家园中的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煤是一种化学变化的产物 B . 塑料是以石油为原料,经物理变化形成的 C . 石油可以给我们提供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22.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的最大型的工程项目。三峡水电站发出的强大电能是由( )转化而来的。
    A . 光能 B . 风能 C . 水能
  • 23. 下列垃圾,可以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有机肥的是( )。
    A . 菜叶和苹果皮 B . 苹果皮和空罐头瓶 C . 树叶和玻璃
  • 24. 海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了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下列行为中不属于保护海洋资源的是( )。
    A . 合理开采海洋资源 B . 定期休渔 C . 海水淡化
  • 25. 传说鲁班上山时,不小心被一种边缘有齿的树叶划破了手指,鲁班从而得到启发发明了木工用的( )。
    A . 斧头 B . 锯子 C . 钳子
  • 26. 春秋末期《范蠡兵法》记载:“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二百步。”文中的“机”就是如右图的装置,能将重石射出二百步(约100米)。这是利用了( )原理。

    A . 轮轴 B . 斜面 C . 杠杆
  • 27. 小科观察着螺丝钉上的螺纹,如图所示,螺丝钉的螺纹运用的是斜面原理,同样粗细的螺丝钉,螺纹越紧密,拧起来( )。

    A . 越省力 B .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C . 越费力
  • 28. 更换轮胎时,修理厂会用到一种叫“十字轮胎扳手”的工具, (如右图)双手握住两侧顺时针打圈便可以轻松将螺母拆卸,这种工具所使用的机械原理是( )。

    A . 轮轴 B . 斜面 C . 滑轮
  • 29. 电磁起重机中的电磁铁通电后有磁性,它是将( )能转换成( )能的装置。

    A . 电能转换成磁能 B . 磁能转换成电能 C . 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 30. 人工智能机器人(阿尔法围棋)曾多次与围棋世界冠军对决,无败绩,围棋界公认阿尔法围棋的棋力已经超过人类职业围棋顶尖水平。下列关于发明与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人工智能机器人终将取代人类 B . 现在的发明与技术已经很先进了,不需要再发展了 C .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要警惕科技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非选择题
  • 31. 把下列能量转换和常见的例子用线对应地连起来。

     动能转换为热能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太阳能转换为化学能 冬天搓手取暖

     化学能转换为光能 打开收音机听音乐

     电能转换为声能 点燃蜡烛

     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洗衣机洗衣服

  • 32. 眼睛是我们感知世界的重要器官,除了赋予我们观赏美丽的能力外,几乎所有的学习工作都需要它的配合,因此保护眼睛尤为重要。
    1. (1) 同学们对自己眼球的构造了解吗?请将眼球结构名称的序号填写在相应位置。

       ①视神经 ②瞳孔 ③睫状体 ④视网膜 ⑤晶状体

    2. (2) 人们是如何看到美丽的花的?请将流程图填写完整。 (填字)

      花反射的光→→晶状体→→脑

    3. (3) 小科最近患了近视,看东西总是模模糊糊的,这是为什么呢?

      眼睛近视成因的模拟实验中,透镜和光屏相当于人的眼睛,透镜相当于眼睛中的部分,光屏相当于眼睛中的部分。

    4. (4) 实验现象:透镜凸度,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透镜凸度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选填“大” “小”)
    5. (5) 实验结论:近视是由造成的。
  • 33.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光,地球的运动和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让我们跟着小科一起去探究一下吧。
    1. (1)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 (2)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 )。
      A . 恒星 B . 行星 C . 卫星
    3. (3)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地球转动到哪个位置,太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4. (4) 2024年3月2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云海二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发射当日,地球运行位置。 (选填“A” “B” “C” “D”)
    5. (5) 当我们校园中旗杆正午的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的时候,地球运行到图中位置。(选填“A” “B” “C” “D”)
    6. (6) 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公转时, ( )。
      A . 沿着椭圆形的轨道运动 B . 保持自西向东转 C . 地轴是倾斜的,且倾斜方向保持不变
  • 34. 走进科技馆,就像走进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新世界,每一步都充满了惊喜与发现。周末,小科参观了科技馆,体验了许多有趣的项目,有尖端放电、人体电池、磁场效应、悬空的奥妙等。

    1. (1) 其中有一个项目是“铁钉搭桥”,如图所示,当你按下“通电”按钮后,就可以用铁钉连接左右两个“桥墩”,搭建“桥面”,按下“断电”按钮,铁钉掉了下来。小科推测:左右两个桥墩相当于两个
    2. (2) 桌面上一辆小车吸引了小科,小车上面放了一块条形磁铁,左侧桌面固定一个了电磁铁,当开关闭合时,小车向右运动,可以判断该电磁铁的右端是( )。

      A . S极 B . N极 C . 无法确定
    3. (3) 磁悬浮列车由于其轨道的磁力使之悬浮在轨道上,行驶时不需要接触地面,因此只受到来自空气的阻力。磁悬浮列车是利用( )实现悬浮的。
      A .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B . 空气浮力 C . 空气阻力
    4. (4) 科技馆里,有一盆利用磁悬浮技术浮在空中的盆栽,盆栽底部有磁铁,底座内装有电磁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盆栽浇水前后,受到的磁力大小不变 B . 给盆栽浇水后,要使盆栽与底座之间距离不变,可改变电磁铁线圈内的电流方向 C . 给盆栽浇水后,要使盆栽与底座之间距离不变,可适当增大电磁铁线圈内的电流
    5. (5) 回到家后,小科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线圈指南针,将它放入盛有食盐水的水槽中(铜片和锌片分别与线圈两端相连后放入食盐水构成了化学电池,铜片为正极,锌片为负极),浮在液面上的线圈就能指示方向了。关于该装置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 线圈能够指示方向是因为存在地磁场 B . 利用该装置可以判断磁铁的南北极 C . 交换铜片和锌片位置不会改变线圈的磁极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