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4月...

更新时间:2024-07-04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战国时期,“鸿沟”便跻入中原版图。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自安邑迁都到大梁(今河南开封),第二年就开凿以大梁为中心沟通黄河与颍水的“大沟”,即“鸿沟”的前身。到魏襄王时期便有了“鸿沟”的说法。事实上,鸿沟的修建经历了几个阶段,几番修整才最终成型。鸿沟以黄河为水源,呈西北—东南流向,包括涡水、涣水、睢水、派水等分支,整体上引黄河水南下,经大梁西面的圃田泽(今河南省中牟县西)将水引至都城大梁,后又向东延伸,经大梁北郭到城东,再折而南下,汇入淮水的支流颍水。鸿沟成为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的大规模人工运河。

    自大梁南折入淮河后,鸿沟还联通起济、濮、睢、汝、泗等支流,使各水系与淮河有了交集,在原本“各行其道”的河、淮流域之间织起一张奇妙的水网,与早已成型的淮河邗沟水网相连相通,进而在黄淮平原上形成完整的“鸿沟”水系。

    鸿沟在改善交通的同时,还以一己之力,承担起灌溉大任,大大促进了魏国的农业发展,河水流淌过诸多富庶地区,也将实打实的财富带入魏国,“南有鸿沟”更成了战略家苏秦对魏国实力的慨叹。国都大梁,从原先的普通小城摇身一变,成了“诸侯四通,条达辐辕”的富饶之地,鸿沟流域更成了当时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位于鸿沟水系的定陶、淮阳、寿县等城市也因水而兴,远近闻名。更难能可贵的是,原本民情有别、风俗各异的南北方也随着水上交通的发展,有了难得的交流机会,许多北方的文化风俗悄然走进南方民众的生活。被鸿沟水系哺育滋润的中原地区,也在航运的加持下日渐富饶,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魏国也因此富国强军,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令人唏嘘的是,鸿沟的加持并没有如料想般为魏国带来绵长的国祚,反而提前给魏国“热好盒饭”。公元前228年,强势东出的大秦势如破竹,兵指魏国,一计黄河淹城,很快便让大梁不攻自破,使魏国沉寂于历史的车轮之下。其实,秦国很早便盯上了“鸿沟”航运带来的“香饽饽”。公元前249年,秦将蒙骜伐韩,先后取成皋、荥阳,秦国随后在荥阳东北的敖山上建立粮仓,用于屯兵储粮,取名“敖仓”。秦灭六国、实现一统后,敖仓成为河、渭漕运的中转粮仓,储粮甚丰。

    毗邻鸿沟,享航运之便,依傍敖仓,据天下之粮,多重光环下,荥阳也成为秦时的军事重镇,更成为后来楚汉的必争之地。也正是一场楚汉争霸,让鸿沟有了真正“名垂青史”的机会。楚汉相争,汉军接连失去敖仓、甬道,屡战屡败之下,刘邦渐失信心,试图放弃夺回荥阳、成皋,退守巩、洛。谋士郦食其认为此时正是收复荥阳、重据敖仓的最好时机。一番筹谋,“复取成皋,军广武,就敖仓食”,原本极为不利的形势便发生了逆转。于是,刘邦与项羽“讲和”,“汉四年,项羽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东为楚”。

    自此,原本一心载船运粮的“鸿沟”,因着卓越的经济贡献,逢着一场机缘,在狼烟四起的乱世,化身二分天下的界线,作为明确的政治疆界,成为名副其实的政治符号。“鸿沟”的意义中被添上一笔——两物之界线,不可逾越。

    就在项羽领兵东去途中,刘邦单方面撕毁条约,大力追击楚军,其后项羽乌江自刎,刘邦建汉。如今,象棋的棋盘上都赫然画着一道“楚河汉界”;前往汉王城遗址的路途中,名为“鸿沟”的石碑悄然屹立。它们都不会说话,却见证着千百年前的那场烽火狼烟,记忆着属于中华大地的一段过往。

    严格来算,“鸿沟”不算长寿。西汉末年,黄河大肆泛滥,甚至平均20年就发生一次决溢。由此,开封东南的广大地区饱受水淹之苦,鸿沟也因大量河水的浸灌而淤塞。眼见苍生遭难,“鸿沟”受害,人们没有坐以待毙。永平十二年,东汉王景奉命治水,对鸿沟的支流汴渠进行疏浚。整整一年缠斗,大量人力投入,百亿钱财消耗,终于换回汴渠正常通航。可惜的是,鸿沟水系中的其他河流或断流,或因淤塞与鸿沟分离,或再不见记载,完整的“鸿沟”水系就此与世人告别。但某种意义上说,“鸿沟”又从未远去。隋大业元年,通济渠开通,鸿沟水系得到再一次修整。唐开元十年,玄宗在河南郑州开河口、设置水闸,以此通淮、泗。北宋建立后,汴河一直被作为主要的漕运干线,时常得到修整完善,年运六百万石粮食,被统治者作为“建国之本”置于心头。

    如今,河南淮阳县以东的蔡河、老蔡河都满载着鸿沟的痕迹,流淌于今时今日。当今的河南省西华县,以前叫作鸿沟县。而“鸿沟”的生命,在其他地方得到焕新与延续。翻开成语词典我们能找到“判若鸿沟”的词条,小朋友们还会学习什么叫做“不可逾越的鸿沟”。古今穿梭间,“鸿沟”不再是硬邦邦的界线,反而创造着我们与世界对话的可能与途径。1983年,美国哲学家莱文在论文中提出一种观点,认为外在的科学视角与内在的经验视角之间存在一条无法弥补的沟壑。1999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在一份报告中阐释了一种现象,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存在差距。在我们的话语里,前一种现象,叫作“解释鸿沟”,后一种差距,意为“数字鸿沟”。或许在未来,“鸿沟”还会有新的打开方式,新的内涵意指。“鸿沟”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穿越时光,完成了一场又一场奇妙的旅行。

    (摘编自念缓《鸿沟为什么是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 (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各行其道”在文中是指没有开凿鸿沟时,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互不沟通。 B . “热好盒饭”在文中是指秦国很快就要灭掉魏国,使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C . “香饽饽”在文中是指“鸿沟”水系便利的航运条件带来的丰足粮食。 D . “解释鸿沟”在文中是指外在经验视角与内在科学视角之间的巨大差距。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鸿沟是由魏国经历几个阶段、经过几番修整建成的大规模人工运河,它最早沟通了黄河和淮河两大流域。 B . 被鸿沟水系哺育滋润的魏国,也在航运的加持下日渐富饶,逐渐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并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C . 鸿沟水系在楚汉争霸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邦与谋士郦食其一番筹谋,利用鸿沟扭转了极为不利的形势。 D . 完整的鸿沟水系在历史上只存在了一段时间,战国时期形成,东汉时期便不复存在,但有些支流直到宋代仍在发挥作用。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战国时期,鸿沟水系不仅增进了南北方的相互交流,促进了鸿沟流域的经济、文化发展,而且改善了中原地区的交通状况。 B . 黄河泛滥,鸿沟因大量河水浸灌而淤塞,其支流或断流,或因淤塞与鸿沟分离,历史上多个王朝统治者为了通航而修整鸿沟水系。 C . 如今,虽然“鸿沟”水系已经消失,但“鸿沟”又焕发了新生,如河南的蔡河、老蔡河等支流依然流淌于今时今日。 D . 古今穿梭间,“鸿沟”不仅仅是硬邦邦的界限,而且创造着我们与世界对话的可能与途径,未来还会有新的打开方式。
    4. (4) 请结合材料分条概括鸿沟成为古代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原因。
    5. (5) 本文源自《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2.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梁晓声

    那是一片死寂的无边的大泽,人们叫它“鬼沼”。

    我到北大荒后,听了许多关于“鬼沼”的传说: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的深夜,荒原在静谧的黑暗中沉睡的时候,可以看见那里有绿荧荧的忽闪的“鬼火”飘动,可以听到当年被“鬼沼”吞陷的熊的巨吼、猎人求救的枪声和其他不幸遇难者们绝望悲惨的哀呼……鄂伦春人把那万顷沃土叫做“满盖荒原”。“满盖”是鄂伦春语魔王的意思。

    恐怖的“鬼沼”!神秘的“满盖荒原”!

    我到北大荒的第三年冬季,我们连队由十几个知识青年组成了一支垦荒先遣小队,向那里进发了!

    我们这个连队,由于当初选点错误,耕地有限,低洼,麦收时一碰上雨季,收割机就陷在麦地里,像一只只瘫痪的大蛤蟆,无法作业。因此,连年歉收。那一年更惨,连种子都没有收回来。团里决定解散我们这个连队。全连二百多朝夕相处的知识青年,将被分插到各个兄弟连队去。这意味着,我们不但不能向国家贡献粮食,而且也养活不了自己了!我们刚到北大荒三年呀!许多人还要在战天斗地中大有作为呢!屯垦戍边的信念还没有动摇呢!艰苦创业的精神和热情还没有泯灭呢!

    还有什么能比团里这个决定更令我们感到耻辱?!许多人听老连长羞惭地宣布了决定后,当场哭了。副指导员李晓燕,首先站起来激烈地坚决地反对接受这个耻辱的“解散令”。

    她说:“连队绝不能解散!我们可以去开垦‘满盖荒原’!我们离它最近,早就应该想到开垦它了!我们要把连队重新建设在那里!要在‘满盖荒原’上留下第一行垦荒者的足迹!要向团里提出保证,当年开荒!当年打粮!第二年建新点!我们立军令状!”

    我们听惯了甚至听厌了副指导员在任何场面说出的豪言壮语。可她说出的这番话,是怎样地激动了我们鼓舞了我们啊!我觉得那是她说出的最豪迈最有力量的话!许多人和我有同样的看法。

    团里收回了已经下达的决定,接受了我们的军令状。

    几天之后,我们连队的两台最新的五十四马力的拖拉机,披红戴花,拽着赶制的木爬犁,在全连人的列队送行下,驶向茫茫雪原。

    希望、信赖、寄托、无言的叮嘱,从一双双默默注视着我们的眼睛里表达出来。我们每一个垦荒队员都从这些眼睛里体验到了责任感。我们每一个人都哭了。

    哦!我们这些年轻人!

    第一辆爬犁装载着粮食和行李。第二辆爬犁上搭着帐篷。我们十几个垦荒队员,一个紧挨一个地挤在帐篷里。我坐在扣着的破脸盆上,用膝盖夹着一本翻开的《虹南作战史》。我猜想,它是我们这一行人唯一的精神食粮。

    对面坐着副指导员李晓燕,我瞧着她,心中不禁又一次暗问自己:我为什么会爱她?她身上究竟具有什么吸引我的魅力?是因为她美么?不错,她美。她是个上海姑娘,有一张清秀妩媚的脸,她的身材也很优美,修长,苗条,亭亭玉立。据说她是上海芭蕾舞学校小班的尖子学员,许多部队文工团和地方文艺单位争着招收过她,她都拒绝了,却自愿报名来到北大荒。我见过、接触过、结识过的容貌美丽的姑娘,绝不仅只她一个。我不是那么容易被姑娘们的外表美所迷惑、所倾倒、所动心的人。越是在美丽的姑娘们面前,我越会表现出一种孤傲的清高来。我的座右铭是:绝不轻率地做爱情的俘虏。那么,是不是她那严肃庄重的性格引起了我的好感呢?也不。我更喜欢性格热情爽朗的姑娘,我甚至认为她那种严肃和庄重是做作的虚伪的,我曾因此而极端地轻蔑过她。

    她一到北大荒就立下了誓言,为了自觉考验自己扎根边疆的坚定性,三年之内不探家。她对全连女青年提出倡议:不照镜子、不抹香脂、不穿花衣服。她的倡议得到了一致的响应,是否真诚,大可怀疑。据女青年们透露,她经常深为自己的脸那么白嫩而苦恼,夏天里,曾偷偷地跑到小河边,独自躺在僻静的河滩曝晒过,但却只能使她的脸色白里透红,而不能进一步红里透黑。因此她故意在穿着方面比所有的姑娘更男性化,以弥补在“晒黑了皮肤才能炼红了心”这一“接受再教育”标准上的先天不足。她还有意干和男青年们同样劳累的活儿,想使自己的体形改造得更符合“劳动者的美”。遗憾的是成效甚微,三年来虽然健壮了些,还是那么修长、那么苗条、那么亭亭玉立,像一株挺拔的小白桦。她果真三年没有探家。第一年里她当上了排长,第二年里她入了党,第三年里她当上了我们的副指导员,成了全团知识青年扎根边疆的光荣榜样。

    就在第三年的夏季,团里任命她为副指导员不久后的一天傍晚,我支着自制的简易画夹在河边写生,忽然听到小河上游有人在轻轻地唱歌:

    九九那个艳阳天那哎嗨哟,

    十八岁的哥哥呀坐在小河边……

    这首歌当时是列入“黄色歌曲”一类,绝对禁止唱的。是哪一个姑娘在唱呢?她也太忘情太大意了!如果让我们的副指导员听到,少不了又要开展一场“思想意识领域内的斗争”。然而她唱得多好听呵!嗓音那么甜、那么圆润、那么婉转。我完全是出于好奇心,收起画夹,悄悄地顺着河沿朝上游寻声觅去。在一株歪脖子老柳树下,在一丛蒿草的掩蔽处,隔着小河我瞧见了唱歌的姑娘,竟是我们副指导员!她坐在河边一块光滑的大青石上,两只赤脚探入水中,裤筒卷在膝盖以上,裸露着一段洁白的小腿。她正在洗衣服,那好听的甜而圆润的歌声,就是她一边洗衣服一边唱出来的:

    九九那个艳阳天那哎嗨哟,

    十八岁的哥哥惦记着小英莲……

    我,痴痴地隔岸望着她,完全呆住了。

    ……

    【注】①本文节选自梁晓声的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开头部分,略作改动。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讲述了一群知识青年在北大荒屯垦失败后决定向令人恐怖的“满盖荒原”进发的故事,展现了一个英勇无畏的垦荒集体形象。 B . 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故事的亲历者,是垦荒队的重要一员,让“我”来讲述,使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C . 小说写“我”在帐篷车里坐的是破脸盆,膝盖里夹一本《虹南作战史》,突出了垦荒队物质生活的匮乏与精神生活的丰富。 D . 副指导员李晓燕曾是上海芭蕾舞学校的尖子学员,却来到北大荒垦荒,表现出个人在国家号召与社会需要面前的高尚觉悟。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和主旨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极力渲染“鬼沼”的恐怖,为下文讲述大城市来的知识青年们英勇无畏、艰苦创业的垦荒故事作了铺垫。 B . “希望、信赖⋯⋯从一双双默默注视着我们的眼睛里表达出来。”小说用一个细节描写表现出知识青年间的深厚情谊。 C . 小说刻画副指导员李晓燕时,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其形象生动而饱满。 D . 小说塑造了以副指导员李晓燕为代表的一代知识青年群像,歌颂他们热爱祖国,远离家乡投身屯垦戍边的艰苦奋斗精神。
    3. (3) 小说中的“我”对副指导员李晓燕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
    4. (4) 小说节选部分的末尾写副指导员唱“黄色歌曲”,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夫以楚之强与大王之贤,天下莫能当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则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秦之所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故为王至计,莫如从亲以孤秦。大王不从亲,秦必起两军:一军出武关;一军下黔中。若此,则鄢、郢动矣。臣闻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也。患至而后忧之,则无及已。故愿大王早计之。

    “大王能听臣,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制,委社稷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大王诚能听臣之愚计,则韩、魏、齐、燕、赵、卫之妙音美人,必充后宫矣。赵、代良马,必实于外厩。故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今释霸王之业,而有事人之名,臣窃为大王不取也。”

    “夫秦,虎狼之国也,有吞天下之心。秦,天下之仇雠也。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夫为人臣而割其主之地以外交强虎狼之秦以侵天下卒有秦患 , 不顾其祸。夫外挟强秦之威,以内劫其主,以求割地,大逆不忠,无过此者。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横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有亿兆之数。两者大王何居焉?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楚王曰:“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今君欲一天下,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

    (选自《战国策·楚策》)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夫为A人臣B而割C其主D之地E以外交F强G虎狼H之秦I以侵J天下K卒L有秦M患N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害,是“担忧”的意思,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君亦无所害”的“害”意思不相同。 B . 诚,是“诚心诚意”的意思,与《陈情表》中“愿陛下矜悯愚诚”的“诚”意思相同。 C . 危,是“危险,不安全”的意思,与《赤壁赋》中“正襟危坐”中的“危”意思不相同。 D . 安,是“使⋯⋯安定”的意思,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则思知止以安人”的“安”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秦极力奉承楚王是贤君,楚国有称霸天下的国力,没必要侍奉秦国,相反地应该成为其他国家侍奉的对象,为后面游说作了铺垫。 B . 苏秦指出秦国贪得无厌,视楚国为最大对手,秦、楚两国的国力此消彼长,两国不能和平共处,而合纵可以孤立秦国壮大楚国的力量。 C . 苏秦的游说打动了楚王,楚王表示早就看透秦国的野心,但韩、魏等国畏秦,担心与他们深入谋划合作反而会让自己落入秦国的圈套。 D . 苏秦采用“破立”结合的方式进行游说。他在极力渲染合纵的美好前景后,集中攻击连横战略的弊端,使楚王确信合纵是正确的选择。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横人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事秦,此所谓养仇而奉雠者也。

      ②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命之。

    5. (5)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苏秦向楚王所说的“合纵之利”。
  • 4.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偶题三首

    朱熹

    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①来。

    其二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注】①底处,何处。

    1.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一中诗人佩带儒巾,悠闲终日,欣赏门外的青山,只见山上翠紫成堆,山峰巍峨高大。 B . 其二前两句运用夸张,描绘出水从崇山峻岭中把苍崖巨峡擘开、奔涌而出的壮观景象。 C . 其二中水注入平原后,水面上尽是枯枝烂叶,导致诗人无法停泊,只得在江面上漂荡回旋。 D . 第一首诗写山上行云成雨,第二首诗写水出山成川,均富含理趣,能引发读者积极地思考。
    2. (2) 朱熹的诗歌,常常从闲适的生活中悟出治学或做人的大道理。请结合两首诗,谈谈你悟出的道理。
  • 5. 名句名篇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赤壁赋》中的“”一句写出了曹军战船首尾相接的壮阔气势,《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一句则形象描画出曹军战船烧毁的画面。
    2. (2) 《春江花月夜》中“”两句写出开满鲜花的树林在月光下闪烁着雪珠子般的光芒。
    3. (3) “龙”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古诗文中常出现“龙”这一形象,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语言和文字表达需调动个人的知识积累进行遣词造句,背后体现的是思维和认知。现实中,不少年轻人正面临着表达匮乏的“词穷”困境——心中虽有千言万语,但表达出来就很匮乏,甚至____。

    ①____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最好办法是多读书、读好书,让自己的思维与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融合发展、相得益彰。②____身处信息时代,我们或许无法回避“快浏览”,但不能抛弃“深阅读”。对于经典作品,只有慢慢品味、反复咀嚼才能觅得好书中的真味,参透书中蕴含的深刻道理。③____读书贵在____,要发扬“挤”和“钻”的精神,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日积月累、聚沙成塔,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夯实语言文字基本功。

    ④____在多读书、读好书的基础上,还应注重____。年轻人既要常读常新、常读常悟,也要常用常练,该动笔的时候就要动笔,该进行语言交流时也不要逃避,假以时日,才能熟能生巧,使自己变得能说善写。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 (2) 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你画得真好。——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 B . 鲁大海,你现在没有资格跟我说话——矿上已经把你开除了。 C . 李时珍花了二十多年时间,才编成这部药学经典——《本草纲目》。 D . “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号啕大哭起来。
    3. (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 7. 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科研人员在实验中常常需要用到纯水,这种纯水的要求很高,但是,有趣又令人意外的是,很多科研人员用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娃哈哈纯净水来做纯水来源。因为科研人员发现,娃哈哈作为纯水,实验效果很好。实验室纯水机,质量稍微差一点,或者出点小问题,①____。

    清华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和超分子化学实验室发现,娃哈哈纯净水达到了色谱纯,完全可以当超纯水用。当然,②____,曾有科研人员买了几种市面上的纯净水来试验,娃哈哈是唯一满足PCR级别的纯净水。

    ③____,需要作为企业家的宗庆后依靠市场去调动资源,在每个环节,从灌装线到瓶子、瓶盖,从物流到营销,都做到精益求精。他曾创造一种“非常营销”模式,通过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实现公司新品一周内铺遍全国。从更大层面,宗庆后背后是无数遍布产业链上下游的制造、物流、销售各个环节的其他企业家,通过发挥自己的企业家才能,整合各种资源,才使得一瓶纯净度如此之高的水变得如此便宜,消费者才能用如此便宜的价格喝到纯净度如此之高的水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少于20个字。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才能生产出一瓶纯净度高、价格便宜的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四、写作(60分)
  • 8. (2024·新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听劝,去这里玩真的不要带太多衣服。”“帮选,30万以内的车求推荐。”“听劝”最初只是网友们在玩梗,开玩笑式劝说一些特殊固执的网友,而现在从外出旅游的计划制定,到买车、就业等“人生大事”,尽管求助的内容五花八门,但“听劝”的态度如出一辙。

    以往的青年曾经是反骨的代表。老人们总是苦口婆心地劝年轻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对于“听劝”表现得异常主动、热情和诚恳。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