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3-2024学年中考一模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06-18 浏览次数:4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黄埔模拟) 制造工具是真正人类劳动的标志,也是“人猿揖别”的标志。北京人是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其制造的工具应该是(   )
    A . 打制石器 B . 磨制石器 C . 青铜工具 D . 铁质工具
  • 2. (2024·黄埔模拟) 1929年春,四川广汉市一个农民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三星堆的出土文物造型独特,但融合了中原和长江流域的文化特征这说明(   )

    A . 中华文明发祥于黄河流域 B . 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的文明 C . 商朝是大一统的封建国家 D . 商朝有高超的青铜制作工艺
  • 3. (2024·黄埔模拟) 下表为战国时期的主要变法及其措施(部分),这些变法(   )

    名称

    措施

    李悝变法

    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

    邹忌改革

    注重选拔人才,除去不称职的奸吏,奖励得力的将领和官吏

    申不害变法

    强调君主的统治之“术”,即任用、监督、考核臣下的方法

    商鞅变法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A . 加剧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B . 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C . 巩固了贵族的统治地位 D . 实现了国家的最终统一
  • 4. 六合诸侯一统天下后,秦始皇认识到欲变文化,必须统一文字,而统一文字自然要从娃娃抓起。于是下令李斯、赵高、胡毋敬三人共同使用一种书体分别编写一篇启蒙教材。李斯的作品《仓颉篇》应运而生。《仓颉篇》最早使用的书体应是(   )
    A . 大篆 B . 小篆 C . 隶书 D . 楷书
  • 5. 公元前158年,文帝下令,开放原来归属国家的所有山林川泽,准许私人开采矿产,利用和开发渔盐资源。他还废除限制物品流通的关卡制度,以至于“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由此可知,汉文帝(   )
    A . 提倡以农为本 B . 重视“以德化民” C . 提倡勤俭治国 D . 重视各行各业发展
  • 6. (2024·黄埔模拟) 广东省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近年来,在该县华丰村一带发现汉墓200多座及大量汉代物件,证明当时此地比较繁荣。在当地的博物馆,人们仍可以看到2000年前从海外舶来的水晶珠、琉璃珠等文物。汉代徐闻的繁荣得益于(   )
    A . 张骞通西域 B .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C . 江南地区的大开发 D . 市舶司的设置
  • 7. 南朝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在体例上承袭了《史记》,但有所创新。比方说,《后汉书》将皇后列入本纪。这一创新主要反映了东汉时期的(   )
    A . 州郡割据 B . 外戚专权 C . 宦官专权 D . 太后当政
  • 8. (2024·黄埔模拟) 下图为某读者整理的我国南北朝时期一本科学技术著作的目录。该著作是(   )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各1篇。

    卷二:谷类、豆、麦、麻、稻、瓜、瓠、芋等13篇。

    卷三:种葵(蔬菜)、蔓菁等12篇。

    卷四:园篱、栽树(园艺)各1篇,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

    卷五:栽桑养蚕1篇,榆、白杨、竹以及染料作物10篇、伐木1篇。

    卷六:畜、禽及养鱼6篇。

    卷七:货殖、涂瓮各1篇(酿造)、酿酒4篇。

    卷八:九:酿造酱、醋,乳酪、储存22篇,煮胶、制墨各1篇。

    卷十:非中国(指北魏以外)物产者1篇,记热带、亚热带植物100余种,野生可食植物60余种。

    A . 《九章算术》 B . 《齐民要术》 C . 《农政全书》 D . 《天工开物》
  • 9. (2024·黄埔模拟) 大运河的开通,不仅没有巩固隋王朝的统治,反而加速了隋王朝的灭亡。763年后,大运河突然成为唐朝不可或缺的生命线,东南地区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唐朝京师,为唐王朝统治的延续作出了重大贡献。大运河突然成为唐朝生命线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B . 安史之乱结束后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C . 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 D . 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 10. (2024·黄埔模拟) 明代重大案件的审理均由皇帝操控,如洪武朝的胡蓝之狱、空印案和郭桓案等,成祖时对建文遗臣的审判等。皇上甚至还亲派宦官参与审判。这体现了明朝(   )
    A . 皇权的强化 B . 皇帝的勤政 C . 司法的公正 D . 权力的制衡
  • 11. (2024·黄埔模拟) 清朝思想家魏源在《圣武记》中写道:“于是事权始归一。自唐以来,未有以郡县治卫藏如今日者。……自元、明以来未有以齐民治番僧如今日者。”魏源评价的是(   )
    A . 唐朝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 元朝以宣政院统辖西藏军民事务 C . 清朝中央政府册封达赖和班禅 D .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 12. (2024·黄埔模拟) 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作为通商之埠。

    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③① C . ②③④① D . ③④②①
  • 13. (2024·黄埔模拟) 下图为学者王尔敏的《清季学会汇表》所展示的清末知识分子成立政治社团情况示意图,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知识分子群体的不断壮大 B . 民族危机的加剧 C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诞生 D . 洋务运动的开展
  • 14. (2024·黄埔模拟) 义和团揭帖《只因鬼子闹中原》中写道:“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一揭帖反映了义和团的主张和行为。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   )
    A . 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 . 具有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 C . 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D . 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的启蒙运动
  • 15. (2024·黄埔模拟) 下图为广州市某小区宣传栏中的图画,图中的“红船精神”源于(   )

    A . 五四运动的开展 B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 . 北伐战争的胜利 D . 解放战争的胜利
  • 16. (2024·黄埔模拟) 下表是不同时期《新青年》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其中某一时期出现的频率最高,其原因是(   )

    起止时间

    1915.9—

    1918.12

    1919.1—

    1922.7

    1923.6—

    1926.7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出现的频率

    0.78%

    2.45%

    25.14%

    A .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 .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 .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推动 D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17. (2024·黄埔模拟) 下图反映了哪一场重大的战役(   )

    A . 淞沪会战 B . 武汉会战 C . 平型关大捷 D . 百团大战
  • 18. (2024·黄埔模拟)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
    A . 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 . 商品经济的繁荣 C .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 .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 19. (2024·黄埔模拟) 1982年12月《人民日报》报道,浙江义乌某供销社在改革后,改变了过去“上面来货多少,下面供应多少”的状况,主动深入农户了解他们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情况,采购农民所需物资;许多职工还积极寻找经营门路,开拓新的市场。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   )
    A . 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得以理顺 B . 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 C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 经济责任制逐步实行
  • 20. (2024·黄埔模拟) 古代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说:“我所描述的事件,不是我亲自看见的,就是我从那些亲自看见这些事情的人那里听到后,经过我仔细考核过了的。”修昔底德强调(   )
    A . 历史必须是客观真实的 B . 历史必须亲身经历 C . 历史不应包含主观评价 D . 历史是可以认识的
  • 21. “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材料认为新航路开辟(   )
    A . 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B .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 . 推动了商路贸易中心的转移
  • 22. 恩格斯说,《拿破仑法典》“总结了革命的全部法规,在法律上承认了整个这种完全改变了的秩序,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该法典的“典型性”主要体现在(   )
    A . 保护私有制度 B . 倡导民主共和 C . 提倡天赋人权 D . 主张依法治国
  • 23. 工厂出现于18世纪70年代前后,因工厂多建立在交通不便的乡村,人们并不乐意到工厂做工。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现代工厂制度得以最终确立的主要原因是( )
    A . 珍妮机的广泛应用 B .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C . 电动机的广泛应用 D . 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 24. (2024·黄埔模拟) 下图所示是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著作,封面中“被掩盖的原罪”指的是美国(   )

    A . 在西进运动中对印第安人残酷的驱逐和杀戮 B . 北方资本主义企业对工人长期的压榨和剥削 C . 建国前和建国后对黑人奴隶的长期压迫和奴役 D . 建国初期资本主义的崛起遭受奴隶制严重束缚
  • 25. (2024·黄埔模拟)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有学者说:“现代科技的进步使战争的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物质科学可以给予人们力量,即控制钢铁、征服距离、克服病痛的力量,这个力量是被用于善,还是用于恶,主要依靠良知道义及政治的理性。”该学者认为(   )
    A . 科学技术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B . 科学技术可能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 C . 道义和政治理性决定了战争的性质 D .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40分。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2分)
  • 26. (2024·黄埔模拟) 宋代城市与欧洲中世纪城市发展变化的对比一直是中西史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城市自产生以来,其政治职能一直占主导地位,经济职能只能处于次要地位。宋代城市虽然未能改变古代城市的基本职能,但经济职能明显增强。宋代城市的发展不仅打破了坊市分布格局,而且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宋徽宗时,北宋境内超过10万户的城市有50多个,这些城市人口多数超过了50万,其中有超过百万者。城市商税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南宋商税要高于北宋。

    ——摘编自郑学檬主编《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材料二:宋朝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崛起。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繁盛都市生活的一个侧面。市民们醉心于能直接地并情调热烈地满足感官享受的艺术样式,因此宋代市民文化从其诞生起,便显示出一种野俗的活力与广阔的普及性。一种不同于贵族口味与士人情调的市民文化天地,跻身于文化系统中,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力主编《中国文化通论》

    材料三:11世纪欧洲商业城市兴起。到13世纪中叶,欧洲形成了城市网络。巴黎人口达到10万以上,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将近10座,其中绝大部分在意大利,人口超过万人的城市达到60、70座。城市必须向封建领主纳税,但后者放弃对城市的统治权和司法权。城市市民在很大程度上享有自治权,并通过选举和公民大会直接参与城市的管理。

    ——摘编自黄洋、付昱《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与市民社会的形成》等文章

    材料四:于是在一个庞大的封建农村社会旁边,就站起了一个弱小的市民社会,这个社会虽然弱小,形成了新的价值标准,创造了新的文化。正是从这个体制外的力量中,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

    ——摘编自钱乘旦总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1. (1)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给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商业城市能够“孕育出早期的资本主义”的原因。
  • 27. (2024·黄埔模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艰辛探索,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摘编自《人民日报:习近平讲话》2023年2月8日

    材料二:

    ——摘编自人教社八年级历史教科书等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摘编自《人民日报:习近平讲话》2023年2月8日

    材料四:特别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国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摘自《人民日报: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2024年1月24日

    1. (1)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根本社会条件”指的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述1953—1956年底我们党为奠定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物质基础”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3. (3)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时代以来我国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所取得的创新突破。
    4. (4)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启示?
  • 28. (2024·黄埔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945年

    联合国成立

    1947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55年

    亚非会议召开

    1967年

    欧洲共同体成立

    1968年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1990年

    纳米比亚独立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1. (1) 从上述材料中找出所有非洲国家摆脱殖民主义枷锁的标志性事件。
    2. (2) 从表格中选择相互关联的事件(至少2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