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

更新时间:2024-06-25 浏览次数: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strong><span>10</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每小题</span></strong><strong><span>4</span></strong><strong><span>分,共</span></strong><strong><span>40</span></strong><strong><span>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span></strong><strong><span>1~7</span></strong><strong><span>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span></strong><strong><span>8~10</span></strong><strong><span>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span></strong><strong><span>4</span></strong><strong><span>分,选对但不全的得</span></strong><strong><span>2</span></strong><strong><span>分,有选错的得</span></strong><strong><span>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  下列若干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B . 对于同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C . 一块纯净的放射性元素矿石,经过一个半衰期以后,它的总质量仅剩下一半 D . 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原子的能量增加
  • 2.  光电效应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用a、b两种单色光分别照射光电管的阴极K,实验中得到的光电流Ⅰ与光电管两端电压U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  )

    A . 研究图乙中U<0的规律时甲图开关需打在2上 B . 开关打在2上触头Р左移时,微安表示数增大 C . 电压为图乙中U0时,a光照射时单位时间到达A极的光电子个数比b的多 D . 若b光可以让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则a光一定也可以
  • 3.  “翔龙高空长航时无人机”是中国新一代高空长航时无人侦察机。在某次飞行训练中,无人机沿地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经过两段分别为的位移的过程中,无人机的速度变化量均为 , 则无人机的加速度为(  )
    A . B . C . D .
  • 4.  宇宙射线进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作用会产生中子,中子与大气中的氮14会产生以下核反应:产生的能自发进行衰变,其半衰期为5730年,利用碳14的衰变规律可推断古木的年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生衰变的产物是 B . 衰变辐射出的电子来自于碳原子的核外电子 C . 近年来由于地球的温室效应,引起的半衰期发生微小变化 D . 若测得一古木样品的的含量为活体植物的 , 则该古木距今约为11460年
  • 5.  A、B两个质点在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运动的位移x随时间t变化规律如图所示,A的图像为抛物线,B的图像为倾斜直线,两图像相切于P点,则0~3s内,A、B两质点的最大距离为(  )

    A . 4.5m B . 6m C . 9m D . 13.5m
  • 6.  如图所示,木板C放在水平地面上,物块A、B放在木板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物块A与竖直墙连接,细线刚好拉直,物块A、B的质量均为m,木板C的质量为2m,物块A、B与木板间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现给物块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在逐渐增大F的过程中(物块B和木板C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受到的合力越来越大 B . C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与受到B的摩擦力一定等大反向 C . A先受到两个力作用,后受到四个力作用 D . C受到B的摩擦力与受到A的摩擦力方向相反
  • 7.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环竖直固定,原长为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圆环的最高点A,另一端与套在环上的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静止时位于B点,此时弹簧与竖直方向夹角 ,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球对圆环的弹力方向背离圆心 B . 圆环对小球的弹力大小为 C .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D . 若换用原长相同、劲度系数更大的轻质弹簧,小球静止时一定位于B点下方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B . 法国物理学家德布罗意用晶体做了电子束衍射的实验,得到衍射图样,从而证实了电子的波动性 C . 居里夫妇发现,铀和含铀的矿物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它能穿透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 D . 我国科学家钱三强、何泽慧夫妇在实验中发现铀核也可能分裂成三部分或四部分,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 9.  是氢原子在可见光谱线。这四条谱线分别为氢原子从n=6,5,4,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发出的,波长关系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是氢原子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B . 是氢原子从n=6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 C . 若用照射某种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照射这种金属一定也能发生光电效应 D . 若用照射某种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照射这种金属一定也能发生光电效应
  • 10.  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静止着一个原子核 , 某一时刻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出的α粒子与生成的新核在与磁场方向垂直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得到α粒子与新核的轨迹是外切圆。已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α粒子的质量数为4,电荷量为2e,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新核与α粒子的轨迹半径之比为1:45 B . 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与α粒子的动能之比为2:117 C . 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与α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之比为117:90 D . 放出的α粒子对应的轨迹是大圆,粒子和新核绕行的方向均为顺时针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strong><span>5</span></strong><strong><span>小题,共</span></strong><strong><span>60</span></strong><strong><span>分。</span></strong>
  • 11.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刻度尺竖直固定放置,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对齐。

    1. (1) 以弹簧受到的弹力F为纵轴、弹簧长度x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依据实验数据作出F-x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弹簧自由下垂时的长度L0=cm,弹簧的劲度系数k=N/m。
    2. (2) 若实际实验操作时刻度尺的零刻度略高于弹簧上端,则仍然采用(1)中的方法得出的劲度系数将(填“偏小”“偏大”或“不受影响”)。
  • 12.  甄、贾两位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合作完成了对某地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1. (1) 实验时,打点计时器所接电源应选用____ ;
      A . 8V左右的交流电源 B . 8V左右的直流电源 C . 220V的交流电源 D . 220V的直流电源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 先接通电源,后释放重锤 B . 释放重锤时,重锤应尽量远离打点计时器 C . 纸带上的打点越密,表明重锤的速度越大
    3. (3) 贾同学分析纸带乙图,其中A、B、C…点间的时间间隔均为0.10s,由图中给定的长度,求得打下C点时重物的速度大小是m/s,重物的加速度大小是m/s2。(结果都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 (4) 甄同学通过多次操作从其中选择了一条比较清晰的纸带,并选取了第一个比较清晰的点为计数点A,并依次计算出到A点的距离x与所用时间t的比值 , 作出了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坐标系中已标出的坐标值为已知量,则A点的速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均用a、b、c表示)。
  • 13.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倾角为 , 一个重20N的物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轻质弹簧原长为10cm,现在的长度为6cm。

    1. (1) 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2. (2) 若斜面粗糙,将这个物体沿斜面上移6cm,弹簧与物体相连,下端固定,物体仍静止于斜面上,求物体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 14. 今年的杭州亚运会田径男子4×100米决赛,由陈冠锋、谢震业、严海滨、陈佳鹏组成的中国队在最后30米超越日本队,以38秒29的成绩勇夺冠军,为国争光,大快人心。下图是甲、乙两名运动员正在训练2×100m接力赛跑。甲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8m/s的速度跑完全程。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甲在接力区前x0处作了标记,当甲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立即起跑(忽略声音传播的时间及人的反应时间),先做匀加速运动,速度达到最大后,保持这个速度跑完全程。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18m,试求:

    1. (1) 若x0=12m,且乙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则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多大;
    2. (2) 若乙的最大加速度为2m/s2 , 最大速度为7.2m/s。要使甲乙能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且比赛成绩最好,则甲在距接力区的前端至少多远处向乙发出起跑口令。
  • 15.  十字路口红灯亮起,汽车和行人停止前行。拦停的汽车排成笔直的一列,最前面一辆汽车的前端刚好与路口停车线相齐,相邻两车的前端间距均为 , 且车长为 , 最前面的行人站在横道线边缘,已知横道线宽。若汽车启动时都以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到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路口。行人起步的加速度为 , 达到后匀速通过横道线。已知该路口亮绿灯的时间 , 而且有按倒计时显示的时间显示灯(无黄灯)。另外交通法规定:原在绿灯时通行的汽车,红灯亮起时,车头已越过停车线的允许通过。由于行人和汽车司机一直关注着红绿灯,因此可以不考虑行人和汽车的反应时间。(提示:绿灯亮起时,行人从A走向B,第辆汽车从朝向行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按题述情景,亮绿灯的这段时间里最多能有多少辆车通过路口?
    2. (2) 按题述情景,不能通过路口的第一辆汽车司机,在时间显示灯刚亮出“”时开始刹车,使车匀减速运动,结果车的前端与停车线相齐,求该汽车刹车后经多少时间停下?
    3. (3) 路口对面最前面的行人在通过横道线的过程中与几辆车擦肩而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