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2024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11-07 浏览次数:8 类型:中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24·开平模拟) 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主要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这一时期的人们以狩猎、采集和渔猎为生,逐渐转向农业生产,并形成定居生活。据此,下面有助于印证中华文明的起源的是(   )
    A . 北京人遗址发现炭火灰烬 B . 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碳化水稻 C . 传说中炎帝教民种植五谷 D . 元谋人遗址发掘出牙齿化石
  • 2. (2024·开平模拟) 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这一变化导致了(   )
    A . 土地私有制度的破坏 B . 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C .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D .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 3. (2024·开平模拟) 伍被是汉武帝时期淮南王的谋士,他指出:“重装富贾,周流天下,道无不通,故交易之道行。”这种历史现象主要得益于汉代(   )
    A . 路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B . 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C . 推行轻徭薄税的政策 D . 中央集权的一统局面
  • 4. (2024·开平模拟) 据学者统计,西汉侯国的数量在景帝末年逐渐下降至90余个,但在汉武帝的一项措施后又迅速增长至210个。汉武帝推行这项措施的目的(   )
    A . 削弱诸侯势力 B . 消除边疆危患 C . 实现思想一统 D . 稳定社会局势
  • 5. (2024·郁南模拟) 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提到了很多多面体体积的算法,主要是有关筑堤、造台、开河、掘窖的体积问题,以及谷仓、米囤、粮窖的容量问题。这说明中国古代(   )
    A . 数学成就领先世界 B . 数学与农业生产相关 C . 数学知识得到普及 D . 数学推动农业技术进步
  • 6. (2024·开平模拟) 历史上的中国,各民族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民族迁徙、人口的移动是经常发生的事。某一时期,中原汉族的举族南下和北方胡族的大量内迁使各民族形成了犬牙交错的居住格局。这一时期是(    )
    A . 春秋战国时期 B . 魏晋南北朝时期 C . 五代十国时期 D . 辽宋夏金元时期
  • 7. (2024九下·番禺会考) 《中华文明史》指出,科举制度的积极意义之一,“在于使得少数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下层人士得以参政,影响到文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结构。”这表明科举制度(   )
    A .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 . 防止了官员权力的滥用 C . 提升了文官的社会地位 D .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 8. (2024·开平模拟) 元代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区划边界处于犬牙交错的格局,使地方丧失扼险而守的地理条件。这种“打破”是为了(   )
    A . 保护自然环境 B . 减少财政开支 C . 便于中央控制 D . 加强文化交流
  • 9. (2024·开平模拟) 据统计,中国古代女性作家共有4000余人。从明代中后期开始,知名女性作家灿若群星,至清代多达3700余人。明清女性作家人数大增的根源在于(   )
    A . 女性地位提高 B . 商品经济发展 C . 政治环境宽松 D . 传统文化衰落
  • 10. (2024·开平模拟) 福建土布原本畅销上海、辽东及台湾等地。厦门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后,布贩们放弃土布而远销洋布,导致土布滞销。这表明《南京条约》的签订使(   )
    A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B . 清朝丧失贸易自主权 C .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D . 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
  • 11. (2024·开平模拟) 清末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1851—1875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证明“洋务清火汤”疗效不佳的主要事件是(   )
    A . 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 B . 《辛丑条约》签订 C . 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D . 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 12. (2024·郁南模拟) 甲午战败后,清廷内外与日本再战的呼声甚高,保守派官员也激烈反对议和,朝廷在20天内收到了约有2500人签名的130份反对赔款、议和的奏章。这侧面反映了(   )
    A . 国人民族意识增强 B . 清廷统治基础动摇 C . 保守势力力量强大 D . 民族危机逐渐缓和
  • 13. (2024·开平模拟) 如图是复习课上教师幻灯片呈现的内容,由此判断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是(   )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戊戌变法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

    A . 民族危机的加剧 B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 . 中华民国的建立 D . 民主革命的兴起
  • 14. (2024·郁南模拟) 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时,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这从侧面反映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   )
    A . 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B . 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C . 推动国人思想解放    D . 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 15. (2024·开平模拟) 康有为在《请诛国贼救学生电》中提到:“曹汝霖、章宗祥等力行卖国……幸今学生发扬义愤,奉行天讨。”“学生发扬义愤”的情景出现在( )
    A . 洋务运动期间 B . 戊戌变法期间 C . 五四运动期间 D . 新文化运动期间
  • 16. (2024·开平模拟) 某学校拟开展一次探究性学习活动,收集到的历史素材有“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等。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 中共一大 B . 古田会议 C . 遵义会议 D . 八七会议
  • 17. (2024九下·邵阳模拟)  1937年,伦敦《泰晤士报》的报道中说:“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与此报道相关的会战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徐州会战 C . 武汉会战 D . 长沙会战
  • 18. (2024·开平模拟) 照片是记录历史的方式之一、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素材。下列两幅照片可以用于考证(   )

    江苏南通的大生纱厂

    民生公司的第一条轮船“民生轮”

    A .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B . 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 C . 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D .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19. (2024八下·彭阳期末) 1953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写道:“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为了实现“最高利益”,新中国实行(   )
    A . 土地改革 B . 改革开放 C . 一五计划 D . 抗美援朝
  • 20. (2024七下·牟平期末) 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这主要得益于( )
    A . 创新技术广泛应用 B . 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 .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D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21. (2024·开平模拟) 腓尼基人借用埃及文字制造了字母,后演化为希伯来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和阿拉伯字母等亚欧地区多种字母。这说明埃及文字(   )
    A . 是世界文字的源头 B . 促进东西方的交流 C . 对世界的影响深远 D . 承载着文明的发展
  • 22. (2024·开平模拟) 15世纪以来,欧洲服饰造型基于人体解剖学制衣的理念,逐渐摆脱了哥特的直线型风格,男性服饰凸显肌肉发达、肩膀宽大,女性服饰呈现细腰、圆臀等特点。由此可见,当时的服饰风格( )
    A . 成为挑战神学世界观的关键 B . 借鉴了科学革命的研究成果 C . 反映出新教倡导节俭的观念 D . 渗透着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 23. (2024·开平模拟) 下表是16—19世纪迁入美洲的部分人口概况。据此推知(   )

    时间

    迁出地

    迁入美洲的人口(万)

    1500-1845年

    欧洲

    500

    1550-1850年

    非洲

    950

    A . 非洲居民主动迁入美洲 B . 殖民扩张推动人口迁徙 C . 美洲经济发达吸引力强 D . 世界市场已经完全形成
  • 24. (2024·开平模拟) 下图是英国早期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中可获取关于“工业城市”的信息(   )

    A . 城市受环境污染的威胁 B . 多分布于交通便利地区 C . 与资源的分布密切相关 D . 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快
  • 25. (2024·郁南模拟)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中记载:“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而农民一文钱也不用花费。’”这实质上表明(   )
    A . 农民比机器生产效率高 B . 使用农民成本低廉 C . 农奴制阻碍俄国发展 D . 农民实用性更强
  • 26. (2024·郁南模拟) 列宁在1895年指出:“这本书篇幅不多,价值却相当于多部巨著;它的精神至今还鼓舞着、推动着文明世界全体有组织的正在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这本书是(    )
    A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 《共产党宣言》 C . 《物种起源》 D . 《战争与和平》
  • 27. (2024·开平模拟) 一个是战功赫赫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另一个是双耳失聪的德国著名作曲家。一部伟大的作品把这两个伟大的人物紧紧地连在一起。这部作品是(    )
    A . 《国际歌》 B . 《战争与和平》 C . 《英雄交响曲》 D . 《人间喜剧》
  • 28. (2024·开平模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普及初等教育,扩大中等教育规模,改革高等教育,大量开展职业教育等,把文化知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德国采取这些措施是(   )
    A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 B . 顺应民主制度发展的需要 C .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 D . 适应工业时代发展的需要
  • 29. (2024·开平模拟) 罗斯福新政时期,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20多万头快要产仔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政府同农场主签订了大量减少耕地面积的合同,并销毁小麦、马铃薯和牛奶等农产品,屠杀猪牛羊等牲畜。这体现了罗斯福新政( )
    A . 调节生产和销售矛盾 B . 保证工厂劳动力的需求 C . 旨在恢复民众购买力 D . 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 30. (2024·开平模拟) 依据图的资料,提炼一个最为恰当的主题(    )

    A . 摄像技术的演变 B . 信息传播方式的演变 C . 中外文明的交流 D .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3分,32题14分,33题13分,共40分)
  • 31. (2024·开平模拟) 某中学以“探寻丝绸之路”为主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这次活动,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依据收集的材料,我们得出以下结论:①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②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③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④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乙组探究唐朝“丝绸之路”后的结论

    材料三  《宋代:中国的大航海时代》写到:11至13世纪,印度洋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宋朝(每年)从海上贸易中抽税近二百万贯,……一位宋朝诗人写过一首描述泉州港贸易的诗:“苍官影里三洲路,涨海声中万国商!”

    材料四

    1. (1) 材料一为甲组收集的材料,请逐条归纳材料中的历史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概括当时的发展特点。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材料二中结论的史实依据。
    3. (3) 丙组运用材料三、四得出“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结论,请您分析这一结论的依据。
  • 32. (2024·开平模拟) 科技的进步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1840年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发明中的比例

    ——依据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必修③》绘制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认为中外差距主要在军事装备上,从长远的国防意义上考虑,必须取得外国的船炮。租借不如购买,购买不如自造,于是积极倡导引进西方造船制炮的机器和技术,创办军事工业。

    材料三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之初宣传画《发展科学奖励发明为加强祖国工业,农业,国防建设而奋斗!》(局部)。

    ——沈榆、孙弋《强国图志:从宣传画里看新中国发展之路》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变化情况,并分析中国角度分析1501—1840年中国科技逐步落后于西方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19世纪60年代引进机器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此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3. (3) 据材料三,说说你对画作内容的理解。
    4. (4) 下图为某校学生绘制的中外科技发明思维导图,请你选取2点科技发明成就,并简述选取的的理由。(要求:中外发明各举一例)

  • 33. (2024·开平模拟) 国际格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由国家或国家集团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态势,国际力量的对比引发国际格局的大洗牌和国际秩序的大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宁说:“靠《凡尔赛条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材料二  根据下表所示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946年3月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1947年3月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47年6月

    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1949年4月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1949年9—10月

    德国分裂为“西德”“东德”

    材料三 20世纪末,旧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开始向新格局过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共识。

    1. (1) 文中的“条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署的?这次会议和华盛顿会议同构成了一战后怎样的国际新秩序?
    2. (2) 请阅读上表,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3. (3) 材料三中提到的世界“新格局”正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