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调研...

更新时间:2024-07-02 浏览次数:1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 1. 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意图是(  )
    A . 中国妨碍日本侵略朝鲜 B . 抵制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势力扩张 C . 满足日本资产阶级的需要和转移国内人民斗争视线 D . 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 2. 依据所学可知,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先进的理论,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着中华民族走向伟大的民族复兴。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
    A . 邓小平理论——中共十四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B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共十五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C . 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七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3. 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事件是(  )
    A . 华北事变 B . 一二•九运动 C . 西安事变 D . 七七事变
  • 4. (2021高一上·魏县期末) 清朝政治和权力结构变化,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中央权力下移发生在(   ) 
    A . 鸦片战争后 B . 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 C . 甲午战争后 D . 镇压义和团运动过程中
  • 5. 密折是奏折的一种,创建于康熙年间,雍正帝即位后,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密折制度,使用密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逐渐扩大到地方的防驻将军、总督、提督、巡抚等军政负责人,使地方官吏能及时将地方情况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皇帝手中。由此可知(  )
    A . 密折制度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 B . 雍正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C . 密折制度威胁到军机处的权力 D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益僵化
  • 6.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为此,二战后美国在西欧( )
    A . 实施马歇尔计划 B . 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 . 与社会主义苏联对抗 D . 出台杜鲁门主义
  • 7. (2022高一上·玉林期中)  《尚书•酒诰》记载商王朝实行内外服制度,经殷墟甲骨文和周代金文佐证,内外服制度确为贯穿商王朝始终的重要政治制度。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表明(  )
    A . 商王控制地区总是服从管理 B . 国家管理更加完善
    C . 商王能够直接控制地方政权 D . 中华文化开始形成
  • 8. 毛泽东说“关门主义‘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渊”指敌人,“鱼”指群众),把‘千千万万’和‘浩浩荡荡,都赶到敌人那一边去,只博得敌人的喝彩。关门主义实际上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的忠顺的奴仆”。材料反映出中共( )
    A . 宣扬敌后抗战 B . 主张全民族的抗争 C . 坚持持久抗战 D . 建议国共联合抗争
  • 9. 近代中国某法律文献中提出:“谨按君主立宪政体,君上有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归总揽,而以议院协赞立法,以政府辅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此法律文献出现于(  )
    A . 洋务运动时期 B . 戊戌变法时期 C . 预备立宪时期 D . 袁世凯统治时期
  • 10. 阅读北齐、北周、陈对峙形势图(572年)对此图解读,明显错误的是(  )

    A . 孝文帝正在扩展北周的疆域 B . 分裂局面中孕含统一的因素 C . 长安城的政治地位日益彰显 D . 南北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
  • 11.  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变法简介。由此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

    时间

    主导者

    主要指导思想

    前685年一前648年

    管仲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国君)服度(符合法度)则六亲固。四维(礼义廉耻)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源),令顺民心”

    前356年一前320年

    邹忌

    鼓励群臣吏民进谏,“请谨事左右”“请谨自附于万民”“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

    A . 齐国变法渗透了民本观念 B . 诸子百家出现了融合趋势 C . 齐国是变法运动的引领者 D . 法家思想最适应时代潮流
  • 12. 在19世纪上半叶的拉美独立运动中,有明显进步意义的现象是(  )
    A . 海地独立是由黑人领导的 B . 形成了考迪罗的独裁权力 C . 一些国家取消了奴隶制以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 D . 西属殖民地的土生白人成为革命的主要领导者
  • 13. (2024·肇庆模拟) 下表为三位学者对明清两代亩产的推算,据此可知(   )
    学者时代亩产量时代亩产量时代亩产量
    珀金斯明前期139斤清中期203斤清晚期243斤
    吴慧明代343市斤清前中期367市斤  
    史志宏明盛世243市斤清1840年前夕310市斤  
    A . 明清社会经济水平不高 B . 传统农业缓慢发展 C . 历史研究随时代而变化 D . 历史解释难以一致
  • 14. 1939年,斯大林在苏共(布)“十八大”总结报告中指出:“我国已不再有,或几乎不再有使用落后技术装备的旧工厂和使用古老农具的旧农户了,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从工农业的新技术装备程度来看,我国是比任何国家都先进的国家。”这说明当时苏联(  )
    A . 实现了建立工业化国家目标 B . 农业集体化服务于工业建设 C . 冲破了资本主义阵营的封锁 D . 建设模式适应了生产力发展
  • 15. 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是广西人,世代以烧炭种山为业。父母去世后,离家流浪,与人结伙护送洋货,交结不少两广江湖豪客。后失业回到家乡,做烧炭工人。杨秀清的“失业”,与某城市的开港有关。该城市应是( )
    A . 广州 B . 上海 C . 潮州 D . 天津
  • 16. 20世纪80年代初,苏联“国营商店里一公斤肉大约收款1.8卢布,而国家对一公斤肉的补贴多达3.5卢布,食品行业中仅此一项,每年的国家补贴总额就在600亿卢布以上,而整个国家预算是4800亿卢布”。这表明苏联(  )
    A . 计划经济体制已无法维系 B . 戈尔巴乔夫改革关注民生 C . 经济政策取得了显著效果 D . 社会的保障体系较为健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二 有煜(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摘自《诗经·小雅》

    材料三 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以求其直(在争论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摘自《国语·晋语》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制度?
    2.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

    ——摘编自蔡尚思主编《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二 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 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1. (1) 根据材料一、从察举制度的名目来看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这种制度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造成了什么后果?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科举制下也有许多科目,为什么“唐朝进士科特盛”?
    3. (3) 简要评论材料三的观点。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诺曼底登陆前,盟国对德国空军基地、航空工业及新式武器研制基地等目标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严重削弱了德国的战争潜力,还凭借绝对优势海空军对战区范围内的交通线进行了空中封锁。盟军参战部队多,装备全,作战物资和装备器材的准备十分充足,保障了登陆后补给。大量的侦察,为选择具体登陆时间和地点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数据,获得了诺曼底地区的德军兵力部署、防御设施等情况。战后参战人员对逼真的战前训练特别是汤普森的训练基地给子了高度评价。恶劣天气使盟军在空降作战、海上航渡、火力准备等过程中都受到不小困难,也使德军丧失了必要的警惕…登陆后的盟军协同苏军攻克柏林,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美军从而把主力投入太平洋对日全力作战

    ——摘编自迈克·亚达斯《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盟军诺曼底登陆成功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盟军诺曼底登陆的影响。
  • 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1953—1957年: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 1958—1962年: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 1981—1985年: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 1986—1990年:改革 闯关 治理 整顿 

    “八五” 1991—1995年:邓小平视察南方 改革潮涌 

    “九五” 1996—2000年:宏观调控 经济着陆 

    “十五” 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 2006—2010年: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任选一个五年计划,结合主题词和史实加以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