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4-08-23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2024八下·湖北期中) 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宗教界人士等方面代表600余人在会议上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这个会议的名称是( )
    A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 中央人民政府会议 D .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 2. (2024八下·湖北期中)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一文中指出:“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毛泽东在这里重点分析了( )
    A . 国际局势的紧迫性 B . 东北电力的关键性 C . 入朝参战的重要性 D . 朝鲜形势的严峻性
  • 3. (2024八下·湖北期中) 如下图是关于1950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两个方案。方案调整的历史背景是( )

    A .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C .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D . 新中国要改变“一穷二白”面貌
  • 4. (2024八下·湖北期中)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下面两幅图片体现的历史事件的共同之处是( )

    A . 保障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B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 5. (2024八下·湖北期中) 据统计,1952年我国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在沿海各省,“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中,东北占44.3%,中部地区占32.9%,西北地区占20%。这说明( )
    A . 计划经济改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B . 计划经济导致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C .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东北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 6. (2024八下·湖北期中) 下图反映了某一时期我国公有制、私有制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对图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

    A . 国进民退 B . 公私两利 C . 经济跃进 D . 产业调整
  • 7. (2024八下·湖北期中) 歌谣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有时也能反映某个历史阶段的时期特征。下面两首歌谣应出现于( )

    大花生

    花生壳,圆又长,

    两头相隔十几丈,

    五百个人抬起来,

    我们坐上游东海。

    大白薯

    社里白薯长得大,

    人人见了笑哈哈。

    要问白薯多么大,

    火车才能拉动它。

    A . “一五”计划时期 B . 土地改革时期 C . 三大改造时期 D . “大跃进”时期
  • 8. (2024八下·湖北期中) 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人拉肩扛”“盆端桶提”,使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当井喷险情发生时,他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被誉为“铁人”。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 保家卫国 B . 艰苦创业 C . 助人为乐 D . 科技创新
  • 9. (2024八下·湖北期中) 1978年5月11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这篇文章历时七个月修改,增删十数次,直接或间接参与的理论界、新闻界人士数十人。该文主要是解决( )
    A . 哲学理论问题 B . 文革错误问题 C . 思想路线问题 D . 经济建设问题
  • 10. (2024八下·湖北期中) 1979年10月中国诞生改革开放后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说明(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开 B .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 经济建设成为党的中心工作
  • 11. (2024八下·湖北期中) 下图是某学习小组进行历史学习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A . 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 B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C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 D . 中国共产党先进指导思想的确立、继承和发展
  • 12. (2024八下·湖北期中) 马丁·雅克说:“中国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这就是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道路。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也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马丁·雅克评价的对象是( )
    A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 . 新时代的新发展理念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 13. (2024八下·湖北期中) 【新中国土地改革】

    材料一

    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当年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胡绳《大连土地改革运动》

    材料二

    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情况

    第一批

    1950年冬到1951年春,在1.2亿农村人口地区进行

    第二批

    1951年冬至1952年春,在1.1亿农业人口地区进行

    第三批

    1952年冬到1953年春,在3000多万农业人口地区进行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并说明此次土地改革的措施。
  • 14. (2024八下·湖北期中) 【新中国经济】

    数据是经济发展状况的最好说明。

    材料一

    1952年与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中国粮食产量统计表(部分年份)

    年份

    1952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1年

    1962年

    1984年

    1990年

    总产量(万吨)

    16392

    19595

    20000

    17000

    14750

    16000

    40712

    43500

    ——《中国统计年数据库》

    一九五八年,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与表中数据的变化有关的历史事件,并说明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1952-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态势,并分析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态势出现的原因
  • 15. (2024八下·湖北期中) 【新中国改革开放】

    材料一  1978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仅有3500多亿元,以当年的9.6亿国人计算,平均到每人每天还不到一块钱。布票、粮票、油票、自行车票……各种生活必需品的票证是当时短缺经济的生动写实。街面上整齐划一的蓝白灰着装,更反映出人们物质生活的匮乏。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

    材料二那时候,从国际范围来看,也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利机会:许多西方国家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产业结构正处于大调整的过程中,许多生产设备和资金闲置,市场萎缩,需要寻求出路,愿意同新中国打交道: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发达国家产业调整的机会,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发展,引起全世界的注意,被称为亚洲的“四小龙”。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据材料一,概括1978年我国经济落后的主要表现。
    2. (2) 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有利外部条件。
  • 16. (2024八下·湖北期中) 【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阶段

    内容

    特征

    防御型现代化(1860-1911年)

    物质现代化的起步

    这一时期是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开端,中国的社会变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治现代化的尝试

    自觉型现代化(1911-1949年)

    孙中山关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构想

    这一时期的现代化是被延误的、局部的、缓慢发展的现代化。

    思想上现代化意识的觉醒与不断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1949年至今)

    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

    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开启了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努力,探索出超越西方现代化和苏联现代化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现了从“落后于时代”到“引领时代”的发展。

    “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的提出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与拓展

    ——整理自《中国式现代化生成的历史逻辑研究》

    请围绕“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任选角度,自拟标题,综合运用中国近现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