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2024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4-06-25 浏览次数:5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潮南模拟) 《万古江河》一书的作者许倬云认为: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据此,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 . 学会保留火种 B . 原始农业的兴起 C . 群居生活的出现 D . 打制石器的使用
  • 2. (2024·潮南模拟) 据《新中国考古五十年》一书记载,殷墟郭家庄160号墓出土了291件青铜器(38件铸有铭文),其中有礼器、乐器、兵器、杂器等,不仅种类齐全,而且纹饰精美,制作工艺高超。这表明当时( )
    A . 已开始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B . 青铜的铸造技术世界领先 C . 青铜铸造已进入繁荣发展 D . 开始在青铜器上刻写文字
  • 3. (2024九下·东海模拟)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揆,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这主要表明秦朝( )
    A . 社会等级日趋固化 B . 监察体制正式形成 C . 郡国并行制度终结 D . 政治管理体制严密
  • 4. (2024·潮南模拟) 据史书记载,东晋时与西方的大秦、波斯和印度支那半岛.上的国家有往来贸易。南朝时,对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贸易增多,与东南亚地区的交往更加频繁,还与西亚、欧洲、非洲等地区有商品贸易。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于东晋 B . 东晋和南朝时期航海业发达 C . 此时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D . 此时发达的海外贸易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交流
  • 5. (2024·潮南模拟)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书中还记载了很多农谚,如“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谷雨前后,种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求”等。这反映了农业生产( )
    A . 要充分利用土地 B . 要重新选育良种 C . 要顺应天时地利 D . 要改进生产技术
  • 6. (2024·潮南模拟) 下图为晚唐时期的越窑青釉皮囊式壶。该壶既保留了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制水囊的器形,又浑圆饱满、雍容大度、简洁利落,是独具特色的工艺制品。这主要反映出( )

    A . 唐朝社会风气兼容并包 B . 唐朝对外政策十分开明 C . 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 . 唐朝瓷器大量出口海外
  • 7. (2024七下·封开期末) 西方学者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中说:“一来,(燕云)十六州在后晋已丢,这给宋代军事造成的问题是,牧马区丢失、中原失去屏障。二来,基于这样的情况,宋代处于北方的威胁之下,若是战争胜率不高,那契丹人和金人早就该长驱直入了。”这表明宋代( )
    A . 积贫积弱导致边患危机 B . 历史遗患影响边境安宁 C . 军事孱弱难与辽金抗衡 D . 农耕文明已成落日余晖
  • 8. (2024七下·黄埔期末) 元朝扩展了汉唐交通网,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站交通网。“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这些举措旨在( )
    A . 适应广阔疆域的统治需求 B . 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 . 促进交通工具的进步 D . 消除边疆与内地差距
  • 9. (2024七下·雷州期末) 明朝中叶,福建泉州农民“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出现了“蔗田几与稻田等”的现象,闽、粤等地区荔枝和龙眼等水果种植也成为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 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 B . 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 C .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 . 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
  • 10. (2024·潮南模拟) 下表为“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简表”。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人均耕地/亩

    康熙二十年(1681年)

    27.92

    乾隆十八年(1753年)

    6.89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3.56

    A . 北方人口南迁 B . 耕地面积大量减少 C . 政府严禁垦荒 D . 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 11. (2024·潮南模拟)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没有国旗的。在中外交涉中,清政府因见西方列强侵华舰船均悬挂本国国旗。于是,在1866年,总理衙门确定大清黄龙旗为中国的第一面国旗。由此可见,列强侵略( )
    A . 推动清政府产生近代国家意识 B . 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C . 促进先进中国人探索救国真理 D . 给中国人民带来西方生活方式
  • 12. (2024·潮南模拟) 维新派对中华民族的愚昧落后深为忧虑,但却不为民愚而悲观失望。在他们看来,中国之所以人才乏绝,并不是“天之不生才也”,而是“教之道未尽也”。维新派这一思想( )
    A . 直接导致了科举制度的废除 B . 有利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 C . 推动思想解放潮流的出现 D . 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
  • 13. (2024·潮南模拟) 下列建筑共同见证了(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 .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 . 和武装反动派的斗争 D .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 14. (2024·潮南模拟) 某学者认为:“经过8年抗战(注:应为14年抗战),帝国主义在华侵略势力被削弱,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独裁统治被动摇,人民革命和人民民主力量空前发展。”在该学者看来,抗日战争的胜利( )
    A .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 . 标志着中国人受奴役受压迫的时代已过去 C . 使中国成为人民民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D . 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15. (2024·潮南模拟) 京城官员士大夫聚集,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 B . 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 C . 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 D . 中国半殖民地色彩浓厚
  • 16. (2024八下·娄底期末) 1950年冬,湖南省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米, 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据此可知,土地改革( )
    A . 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 改变我国农业生产落后的面貌 C .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17. (2024·潮南模拟) 下表反映了王老吉凉茶生产厂家的名称变化情况。其中,王老吉凉茶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背景是我国( )

    时间

    名称

    1956年

    王老吉联合制药厂

    1965年

    广州中药九厂

    1982年

    羊城药厂

    1992年

    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1996年

    广药集团

    A . 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 B . 启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 . 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18. (2024·潮南模拟) 2020年11月4日,第七届海峡两岸(温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论坛在温州举行。统计显示,近年来温州累计引进涉台项目293个,总投资25亿,共签约项目133个。材料表明( )
    A . 两岸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B . 粵港澳大湾区深度发展 C . 两岸制度差异完全消除 D . 温州涉台项目数量最多
  • 19. (2024·潮南模拟) 2022年2月28日,王毅国务委员说:“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洞察世界各国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期盼,顺应中美人民对两国和平友好的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跨越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50年前的“历史性握手”指的是(    )
    A .   中美“乒乓外交” B . 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C .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D .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0. (2024八下·市北区期末) 据统计,共有26个部、委(院)和2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千家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联合起来,共同为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进行科技攻关、设备制造和材料生产。可以说,“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全国大力协同、集智攻关的结果。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 )
    A .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B . 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和科技实力 C . 维护了地区以及世界的和平 D .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21. (2024·潮南模拟) 霍华德在《全球通史》中指出,最早的城市在世界的七大地区都有出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在非洲和亚洲,它们都位于大河岸边,这表明了水、灌溉和农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下列遗址中能够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
    A . 摩亨佐·达罗遗址 B . 亚历山大城遗址 C . 迈锡尼遗址 D . 罗马城遗址
  • 22. (2024·潮南模拟) 11~12世纪,西欧城市里兴起了反映争取城市自治和反封建贵族的文学作品,还出现了反映新的世俗生活和市民观念的市民文学。这些文学作品的兴起主要是为适应( )
    A . 封建贵族的需要 B . 新兴市民的需要 C . 罗马教廷的需要 D . 农奴生活的需要
  • 23. (2024·潮南模拟) 欧洲人对胡椒、肉桂、豆蔻及丁香等香料有很大的需求。香料不仅可以用来保鲜肉类,还可以用来制作熏肉、化妆品和药品。在欧洲广泛流传的《马可·波罗行纪》将东方描述成“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地方。材料表明,欧洲人急于探寻通往东方航路的原因是( )
    A . 需要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B . 马可·波罗的描绘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C .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D . 传统的东西方贸易商道被阻断
  • 24. (2024·潮南模拟) “法国有了超越欧洲所有社会的民事立法,而那时欧洲社会还保持着中世纪的法律体制,随着法国对外战争的胜利和占领,这一切给欧洲大陆以不可思议的推动力。”材料表明法国的对外战争( )
    A . 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B . 损害了被占领国家人民的利益 C . 传播了自由平等的思想 D . 加速了欧洲各国的法制近代化
  • 25. (2024·潮南模拟) 蒸汽机最早是法国物理学家巴本在1690年制成的实验品,后来英国技师萨弗里在1698年制成蒸汽水泵,并由纽科门在1704年加以改进制成矿井抽水机,最后瓦特在1769年加以改良制成单动式蒸汽机。材料反映出工业革命(  )
    A . 由市场需求引发科技创新 B . 重视科学研究和工业的结合 C . 全面引进外来的先进技术 D . 注重对新技术的吸收和创新
  • 26. (2024·潮南模拟) 以下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变化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时间

    1851-1873年

    1861-1873年

    1861-1873年

    1868-1873年

    年均增长速度

    3.3%

    5.1%

    3.8%

    32.2%

    A . 英德矛盾不断激化 B . 日本生产总值居世界首位 C . 美国出现垄断组织 D . 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工业发展
  • 27. (2024·潮南模拟) 20世纪20年代苏俄(联)出现了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复兴”,文学团体蜂拥出现,民族诗歌的浪漫主义和小说、戏剧的新现实主义等风格多样的作品迭出。这些作品描写现实变革、思考人性,显示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此时的苏俄(联)文学宛如世界文坛的一束耀眼的新晨光。这表明( )
    A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激发创新热情 B . 当时苏联文学已成为世界文化主流 C . 传统俄罗斯文学在十月革命后复兴 D . 文艺创作成为变革社会的主要手段
  • 28. (2024·潮南模拟)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主张民族自决和人权自由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而且这场胜利迅速将那个依靠霸权来实现资本无限积累,依靠战争和掠夺来稳固资本扩张基础的‘帝国主义时代’,连同此前在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起过重要作用的殖民政治和殖民统治都淘汰出局了。”这一观点( )
    A . 强调了二战所带来的社会变化 B . 否定了欧洲列强殖民扩张的本质 C . 是二战冲击旧有国际秩序的体现 D . 表达了对欧洲国际地位的担忧
  • 29. (2024·潮南模拟) 据统计,从1948年到1994年,世界上先后出现了109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20世纪90年代的产物,如北美自由贸易区、独联体经济联盟等。这反映了( )
    A . 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B . 政治多极化趋势推动了经济区域化 C . 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很大作用 D . 区域集团化加速了全球性市场的形成
  • 30. (2024·潮南模拟) “21世纪,既不是-场技术的革命,也不是一场产品的革命,而是一场观念的革……用电脑延伸人脑,用邮件延伸人腿,用语音延伸人嘴;光的速度、零的距离、海的容量,瞬间传到全世界。”材料意在说明( )
    A . 科技发展束缚了人的个性 B . 信息技术改变了交往交流方式 C . 技术创新淡化了情感交流, D . 知识经济改变了社会结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各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2024·潮南模拟) 商业贸易是商品交易的表现形式,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开辟了 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唐宋以后逐渐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经由丝绸之路,中外政府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中国输出的大多是丝绸、瓷器、茶叶等,输入的多是胡椒、香料、珠宝等。四大发明随之传入西方,世界三大宗教也陆续传到中国。西方一些物产和珍禽异兽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玉米、占城稻、花生、向日葵、土豆、西红柿等农作物传入中原,丰富了农作物的品种,并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华厦民族的饮食结构。另外,大批珍禽异兽从西域和中亚输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和牲畜品种的改良。

    ——摘编自张芬《浅析丝绸之路及其贡献》

    材料二

    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经营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品数量和品种的增多,商人地位的提高,人们从商观念的转变,商人队伍的壮大,商业竞争的激烈,以致在商业战线.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喧闹局面,终于引发了-场声势浩大的“商业革命”,正是在这场“商业革命”中,全国各地相继崛起了不少商人群体。

    ——摘编自杨涌泉《中国十大商帮探秘》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丝绸之路特点,概括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2. (2)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请根据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说明这一观点。
    3.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条件。
  • 32. (2024·潮南模拟) 中国工业发展见证社会变迁,肩负时代使命。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探索中的必由之路,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已进入工业化的成熟期,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富余产能。中国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中国机床产量占世界的40%以上,发电设备产量占60%以上。这些产能不是落后产能,而是富有竞争力的优势产能。中国的优质产能已经跨出国门,走向全球。

    ——摘编自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工业发展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工业化建设给你的启示。
  • 33. (2024·潮南模拟) 当前,世界各国经济深度融合,全球化不断发展;但近年来美国大打贸易战,全球化面临诸多挑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常认为, 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波次或四个阶段。从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波全球化浪潮;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全球化空前曲折及调整时期,一战爆发和1930年代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全球化开始了第一次逆转过程;二战后是分裂及平行推进的第二波全球化时期;冷战后则是全球化深入、全球化拓展的第三波,全球化时代的真正到来。总体上看,近500年以来,全球化尽管有重大挫折,但依然不断深化向前。

    ——摘自储昭根《当前西方的反全球化浪潮:成因及未来走向》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发展进程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第一波全球化浪潮的因素。
    2. (2) 请从上面三幅插图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