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07-08 浏览次数:5 类型:月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2024高一下·郓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搭乘短视频的东风,加速“破圈”,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大众通过掌上小屏就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魅力。以往“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何以能通过短视频实现“以文化人”,获得众多人的青睐?

    只有不断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新故事,并与传统文化的精髓进行紧密融通,实现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消弭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历史距离、与人民群众的心理距离,才能真正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短视频时代焕发出强劲生命力。传统文化类短视频通过故事情节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不断引导当代年轻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传统文化类短视频还具有文化传播与价值观传承的功能,通过对传统文物的介绍、对古代文明与传统价值观的应用,在镜头的讲述中增进用户的理解与认同。

    短视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审美主体,呈现出大众性的特点。在时间层面上,传统文化类短视频把过去与现在相连,将过往的经验与记忆以短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当下不断触动用户的情绪,引起用户的回忆,并引导用户重新关注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被逐渐淡忘的传统文化。在社会层面上,传统文化类短视频的叙事与当下传播社会大众共同经历相结合,构造出一个具有共同经验的意义空间,并通过角色、情节等来影响用户的情绪,拉近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视频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共情效果。

    此外,“雅”作为传统文化的独特美学特征,在短视频时代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向往慢节奏的田园牧歌、卧听风雨。传统文化类短视频将生活的细节凝练在视频故事之中,并于细微处传递出传统文化的生活观念,以慢的镜头诗意般呈现平淡生活,不断吸引着众多快节奏生活的用户驻足观赏。有的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以固定的镜头,记录缓慢的生活节奏与朴素的生活气息,展现出“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思想,满足了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期待。传统文化本身富含“雅”的意象,通过短视频营造的“雅”的虚拟空间,成为大众寄存精神的“桃花源”。

    (选自刘文辉《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何以“破圈”传播》,《光明日报》2023年5月7日)

    材料二:

    文汇报:眼下我们正进入一个流量时代,过度追求流量会造成短视频的低俗化粗鄙化,但是没有流量也会导致好作品难以传播,你怎么看待质量和流量之间的关系?

    王国平(国家一级导演、首届中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我的职业生涯起步于电视时代,有些意识可能是根深蒂固的,比如信奉艺术至上,比如坚持底线思维。在相当长的拍摄与制作生涯中,我一直在各种类型的节目中展开艺术探索,践行艺术理念,不愿意为了收视率而滑向泛娱乐化。在我看来,一味追求流量,创作终将走进死胡同;只有精益求精,才能使作品拥有长久的生命力。短视频虽短虽小,但它并非只能是爆米花式的快餐文化,它也能成为色香味俱全、营养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

    不可否认,刷短视频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休闲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流量是一种诱惑,但同时也意味着责任。

    文汇报:既然人人都爱看短视频,那么就需要更多像你这样专业的创作者创作出更多有审美价值的作品,来润物细无声地滋养大众。从你的经验来看,短视频美学体现在哪些方面?应该如何提升短视频美学?

    王国平:短视频不能仅仅成为大众的狂欢,它也是今天一种相当主流的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是应该有美学追求和美学样貌的。

    短视频一旦陷入对流量的沉迷与追逐,那无异于饮鸩止渴。当然我并不排斥流量,相反,对于那些流量高的作品,我也会关注,并且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实际上,短视频是可以做到既有流量又有质量的,比如李子柒和意公子,就是两个成功的例子。

    李子柒是将草根性、实用性、符号性、理想性和审美性融于一身,其中草根性是指她的出身,实用性是指她的视频内容,符号性是指她本人成了真实和虚构合二为一的东方美食和传统工艺的符号,理想性是指她向大众展现了一个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景象,审美性则是指贯穿始终的中国古典美学元素,使得她的短视频在视觉呈现上像一首诗,像一幅画。

    意公子做的则是古典文化普及类的短视频,她能够脱颖而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她是从每个人的生命体验出发来讲解古诗词的,这使得她的短视频能够与人心产生共鸣,她讲解的苏东坡的爆款就是这么产生的。同时我注意到,她的短视频也在不断地迭代,比如原来是室内拍摄,后来也开始有了外景,等等。另外从作品气质上看,如果说李子柒是唯美,那意公子就是洒脱。

    我的体会是,意境的点染与铺排对于短视频影像美学提升非常重要,而这方面,专业人员是有优势的。现在很多业内人士因为对短视频的低俗化粗鄙化颇有微词,从而远离短视频,既不研究也不创作,等于是放弃了自己的责任。

    (选自《日益草根化的短视频,需要搭建美学阶梯》,《文汇报》2023年5月11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短视频创作的美学要求,但角度不同,前者侧重于表现传统文化的“雅”,后者则强调意境点染与铺排的重要性。 B . 材料一认为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能够“破圈”传播的因素不止一个,视频内容艺术化且不脱离现实生活才能保证短视频拥有强劲的生命力。 C . 材料二中王国平认为自己从业中长期信奉并坚持“艺术至上”“底线思维”等思想意识,即便是收视率上不去,也不让作品出现泛娱乐化倾向。 D . 材料二指出短视频是当今时代主流的大众文化传播方式,但在“大众狂欢”的同时,业内创作人士不能放弃作品内容的美学追求和美学样貌。
    2. (2)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传统文化类短视频作品故事情节中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给当代年轻人成长提供正能量。 B . 传统文化类短视频在时间层面上的特征能让用户重拾因现代化进程而渐被遗忘的传统文化。 C . 传统文化类短视频叙事与当下大众共同经历结合,传统文化审美主体相应变化为大众。 D . 传统文化类短视频能将平淡生活借助慢镜头诗意呈现,满足人们返璞归真的心理期待。
    3.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开篇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短视频结合的现状后,对发展原因质疑,引出下文。 B . 材料二王国平现身说法,以自身的职业发展详细阐释了质量和流量的关系,极具说服力。 C . 材料一从三个层面分析了在当下传统文化回暖升温过程中短视频的重要作用,论证清晰。 D . 材料二王国平将李子柒和意公子两例并举,旨在唤起专业制作短视频人员的强烈责任感。
    4. (4) 从材料二看,王国平是如何看待短视频的流量和质量关系的?
    5. (5) 中国剪纸是我国著名的非遗代表之一,它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具有认知、教化、表意、抒情、娱乐、交往等多重社会价值。复兴中学打算开设中国剪纸课程,并请专业人员录制关于中国剪纸的短视频,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制作中国剪纸短视频时的注意事项。
  • 2. (2024高一下·郓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长明灯

    鲁迅

    长春阴的下午,吉光屯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人们的耳朵里,仿佛还多留着一种微细沉实的声息——

    “熄掉它罢!”

    “还是这样么?”三角脸拿起茶碗,问。

    “听说,还是这样,”方头说,“还是尽说‘熄掉它熄掉它’,眼光也越加发闪了。见鬼!这是一个大害,我们倒应该想个法子来除掉他!”

    “我们上县去,送他忤逆!”阔亭捏了拳头,在桌上一击,慷慨地说。

    “不成。要送忤逆,须是他的父母,母舅……”方头说。

    “可惜他只有一个伯父……。”阔亭立刻颓唐了。

    “老年人不都说么:这灯还是梁武帝点起的,一直传下来,没有熄过。他这么胡闹,什么意思?……”胖脸的庄七光放开喉咙嚷起来。

    “我想还不如用老法子骗他一骗。”灰五婶说,她是本店的主人兼工人。

    “什么老法子?”庄七光诧异地问。

    “他不是先就发过一回疯么,和现在一模一样。他那时也还年青哩,他的老子也就有些疯的。听说:有一天他的祖父带他进社庙去,教他拜社老爷,瘟将军,王灵官老爷,他硬不拜,跑了出来。从此便有些怪,一见人总和他们商量吹熄正殿上的长明灯,后来他自己要去吹。幸亏我家死鬼那时还在,想了一个法:将长明灯用厚棉被一围,漆漆黑黑地,领他去看,说是已经吹熄了。”

    阔亭愤愤地说:“这样的东西,打死了就完了!”

    “那怎么行?”她吃惊地看着他,连忙摇手道,“他的祖父不是捏过印靶子的么?”

    阔亭们立刻面面相觑。

    灰五婶接着说:“后来就好了的!不知道怎么又疯了起来。午后他就走过这里,一定又上庙里去了。那灯不是梁五弟点起来的么?不是说,那灯一灭,这里就要变海,我们就都要变泥鳅么?你们快去和四爷商量商量,要不……”

    几个人决定还是先到庙前去看一看。

    他也还如平常一样,黄的方脸和蓝布破大衫,只在浓眉底下的大而且长的眼睛中,略带些异样的光闪,看人就许多工夫不眨眼,并且总含着悲愤疑惧的神情。短的头发上粘着两片稻草叶,那该是孩子暗暗地从背后给他放上去的。

    “你干什么?”三角脸终于走上一步,诘问了。

    “我叫老黑开门,”他低声,温和地说,“就因为那一盏灯必须吹熄。你看,三头六臂的蓝脸,三只眼睛,长帽,牛头和猪牙齿,都应该吹熄吹熄。”

    一个赤膊孩子擎起玩弄着的苇子,对他瞄准着,将樱桃似的小口一张,道:“吧!”

    “你还是回去罢!倘不,你的伯伯会打断你的骨头!灯么,我替你吹。你过几天来看就知道。”阔亭大声说。

    他两眼更发出闪闪的光来,钉一般看定阔亭的眼,使阔亭的眼光赶紧辟易了。

    “你吹?”他嘲笑似的微笑,但接着就坚定地说,“不能!不要你们。我自己去熄,此刻去熄!我知道的,熄了也还在。然而我只能姑且这么办。我先来这么办,容易些。”他说着,一面就转过身去竭力地推庙门。

    “不成!你没法开!”

    “那么,就用别的法子来。”他转脸向他们一瞥,沉静地说。

    “哼,看你有什么别的法。”

    “我放火。”

    他闪烁着狂热的眼光,在地上,在空中,在人身上,迅速地搜查,仿佛想要寻火种。

    方头和阔亭在几家的大门里穿梭一通之后,吉光屯全局顿然扰动了。许多人的耳朵里,心里,都有了一个可怕的声音:“放火!”全屯的空气紧张起来,凡有感得这紧张的人们,都很不安,仿佛自己就要变成泥鳅,天下从此毁灭。

    这事件的中枢,不久就凑在四爷的客厅上了。

    “是么,”四爷捋着上唇的花白的鲇鱼须,却悠悠然,仿佛全不在意模样,说,“这也是他父亲的报应呵。他自己在世的时候,不就是不相信菩萨么?我那时就和他不合,可是一点也奈何他不得。现在,叫我还有什么法?”

    “如果真是烧将起来……”方头抢着说。

    “真是拖累煞人!”四爷将手在桌上轻轻一拍,“这种子孙,真该死呵!唉!”

    方头说,“我们得赶紧想法子。我想……”

    “我想:倒不如姑且将他关起来。”

    “我是天天盼望他好起来,”四爷缓缓地说,“可是他这疯病总不好。也不是不好,是他自己不要好。无法可想,就照这一位所说似的关起来,免得害人。”

    “那自然,”阔亭感动地说,“可是,房子……”

    “庙里就没有闲房?……”四爷慢腾腾地问道。

    “有!”阔亭恍然道,“有!进大门的西边那一间就空着,又只有一个小方窗,粗木直栅的,决计挖不开。好极了!”

    未到黄昏时分,天下已经泰平,或者竟是全都忘却了,人们的脸上不特已不紧张,并且早褪尽了先前的喜悦的痕迹。在庙前,人们的足迹自然比平日多,但不久也就稀少了。吃过了晚饭,还有几个孩子跑到庙里去游戏。

    “我放火!”

    孩子们都吃惊,立时记起他来,一齐注视西厢房,又看见一只手扳着木栅,一只手撕着木皮,其间有两只眼睛闪闪地发亮。

    沉默只一瞬间,癞头疮忽而发一声喊,拔步就跑;其余的也都笑着嚷着跑出去了。赤膊的还将苇子向后一指,从喘吁吁的樱桃似的小嘴唇里吐出清脆的一声道:“吧!”

    从此完全静寂了,暮色下来,绿莹莹的长明灯更其分明地照出神殿,神龛,而且照到院子,照到木栅里的昏暗。

    孩子们跑出庙外也就立定,牵着手,慢慢地向自己的家走去,都笑吟吟地,合唱着随口编派的歌:

    “白篷船,对岸歌一歌。此刻熄,自己熄。戏文唱一出。我放火!哈哈哈!”

    (有删改)

    【注】①捏过印靶子,即过去做过朝廷正式任命的官。②四爷,“疯子”的伯父。

    文本二:

    “矛盾冲突”一词在现实中是指面对同一事件,人与人之间出现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又对对方的看法持反对意见。高尔基曾表示:“在有着鲜明人物的那些地方,必定存在着矛盾冲突。”在文学作品中,“矛盾冲突”则是用来展现人物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特殊艺术形式。“矛盾冲突”是形成人物个性的基础,能够塑造具有冲击力的人物性格,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

    (选自李宗刚《文本的张力与历史的合力》)

    1. (1)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讲述了一个“疯子”想要吹熄庙里的长明灯,引起了全吉光屯人的恐慌,最后他被关押还扬言要放火的故事。 B . “疯子”被压制被禁闭之后,孩童们将他那熄灯放火的呼号随口编排进童谣,这给心理上受伤的他带来了精神慰藉。 C . 灰五婶替阔亭一伙出主意,将“梁武帝”说成“梁五弟”,作者用她来影射不明真相却人云亦云的人,具有讽刺意味。 D . “长明灯”在村民心目中是传统的代表、幸福的写照,实际上是封建社会残留下来的愚昧落后文化思想的象征。
    2. (2)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长春阴下午吉光屯的茶馆为典型场所展开故事,“空气又有些紧张了”“熄掉他罢”巧设悬念,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B . 小说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对众多的作为“疯子”对立面的人物进行个性刻画,达到了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 C . 小说以第三视角讲述吉光屯所发生的一切,整体叙述凝练单纯,主要情节场面扣人心弦,如茶馆的紧张,庙门前的紧张等。 D . 小说以“疯子”要熄灭长明灯为明线,以吉光屯多民众反对灭灯为暗线,两条线索结合使故事情节更集中,有利于突出主题。
    3. (3) 请简要分析文本一中“疯子”的形象特点。
    4. (4) 请根据文本二中“矛盾冲突是用来展现人物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特殊艺术形式”的观点,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2024高一下·郓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 , 古来所重。至如隋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四年,太宗论隋。魏征对曰:“臣往在隋朝,曾闻有盗发,炀帝令於士澄捕逐。但有疑似,苦加拷掠,枉承贼者二千余人,并令同日斩决。大理丞张元济怪 , 试寻其状。乃有六七人,先禁他所,亦遭推勘,不胜苦痛,自诬行盗。有司以炀帝已令斩决,遂不执奏,并杀之。”太宗曰:“此岂唯炀帝无道,臣下亦不尽心。须相匡谏,不避诛戮,岂得惟行谄佞,苟求悦誉?君臣如此,何得不败?朕赖公等共相辅佐遂令囹圄空虚愿公等善始克终恒如今日。”

    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破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少不为难。然就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弊,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

    (节选自《贞观政要》)

    文本二: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 ,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1. (1) 文章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把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朕赖A公等B共相辅佐C遂令囹圄D空虚E愿公等F善始克终G恒H如今日

    2. (2) 下列对于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契”,又称符契、符节,通常用竹板或金属制成,古代朝廷用来作为调动军队或发布命令的信物。 B . “炀”是隋炀帝的谥号,指“好内远礼”。谥号往往有特定的含义,如晋灵公的“灵”指“乱而不损”。 C . “大理丞张元济怪之”与《谏太宗十思疏》中“昔取之而有余”中的两个“之”意思不同。 D .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与《六国论》中“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的“下”意思相同。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唐太宗认为,不管国家混乱还是安定,君臣都应该同舟共济。臣进直言,君纳忠谏,方是治国之道。 B . 唐太宗认为,隋朝盗窃案处理不当是因为臣不尽忠,并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要吸取教训。 C . 魏征辅助唐太宗安定天下,深知出现骄奢淫逸的苗头,必使国家陷入危亡境地,所以告诫太宗守成更难。 D . 在两则选文中,魏征都强调了人君之德多衰于功成志得之后,认为君主在“善始”之后,仍要“克终”。
    4. (4)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②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5. (5) 史学界认为,唐太宗和魏征君臣配合默契,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人默契的具体表现。
  • 4. (2024高一下·郓城月考)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读  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注】①黮暗: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 . 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 . 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 D . 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
    2. (2) 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
  • 5. (2024高一下·郓城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境界是:
    2. (2) 《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嘈杂的音乐声“”。
    3. (3) 《念奴娇·过洞庭》中的“”一句写词人以孤月为伴,引清光相照,“”一句则通过冰雪来比喻自己的襟怀,表现了词人高洁的人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2024高一下·郓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年我制作舞台剧《游园惊梦》,在岛内住了半年,那是我逗留最长的一次,陪伴明姐的时间当然比较多些,但是一旦《游园惊梦》开始动工,我又忙得___________,在外奔走了;偶尔我也在家吃晚饭,饭后到明姐房中跟她一同分享她一天中最快乐的一刻——看电视连续剧。明姐是一个十足的“香帅”迷,《楚留香》的每一段情节,她都记得清清楚楚,___________,有几节我漏看了,她便替我补起来,把楚留香跟石观音及无花和尚斗法的情景讲给我听,讲得___________。如果看电视有千万种害处,我还是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快乐不少。每天晚上,明姐都会从七、八点看到十一点最后报完新闻为止。如果没有电视,我无法想像明姐那些年如何能捱过漫漫长夜。白天明姐跟着罗婆婆做家务,从收拾房间到洗衣扫地,罗婆婆年事已高,跟明姐两人互相扶持,分工合作,把个家勉强撑起。到了晚上,两人便到明姐房间,一同观赏电视,明姐看得___________,而罗婆婆坐在一旁,早已垂首睡去。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身不由己   巨细无遗   头头是道   聚精会神 B . 身不由己   事无巨细   娓娓道来   聚精会神 C . 淋漓尽致   事无巨细   头头是道   一丝不苟 D . 淋漓尽致   巨细无遗   娓娓道来   一丝不苟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如果看电视有千万种害处,我就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快乐不少 B . 看电视纵有千万种害处,我还是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带来不少快乐 C . 如果看电视有千万种害处,我应该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带来不少快乐 D . 看电视纵有千万种害处,我还是要感谢发明电视的人,电视的确给明姐枯寂的生活快乐不少
    3. (3) 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双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 . 他擅长辩论,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 C . 寿镜吾老先生该会喊了吧:“人都到哪里去了!” D . 逼得父母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光宗耀祖”。
  • 7. (2024高一下·郓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咖啡和奶茶被誉为续命神器。不仅因为它们迷人的香气和味道让许多人沉醉,更因为它们蕴含的强大力量——咖啡因。咖啡因十分狡猾,会借助其与腺苷相似的分子结构,悄然侵入腺苷受体,以一种竞争性的方式, ①  , 从而唤醒我们沉睡的神经,赋予我们无尽的活力。

     ② ?——当腺苷与受体结合,我们的睡意就会被增强。这下子就明白了吧,当咖啡因抢了腺苷的戏码,腺苷不能跟它的受体结合,就不能增强我们的睡意。这就是为什么中等剂量的咖啡因就能让我们感觉到神清气爽、疲劳消除。

    不过,咖啡因“抢戏”, ③ 。咖啡因并不能改善长期睡眠不足引起的学习工作表现力下降;它只能在当下一刻让你精神矍铄。如果咖啡因摄入的时间太晚,比如你下班后非得来一杯为你晚上的追剧/游戏续命,那就会影响睡眠质量,甚至引发焦虑。当摄入咖啡因形成习惯,你可能会产生依赖性;一旦停用,有可能出现戒断症状,包括头痛、疲劳、警觉性及敏感性降低、情绪低落等等。

    1. (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抢戏”原指在戏剧或电影等表演艺术中,某个角色或演员不恰当地吸引过多的注意,从而影响了整体的表演效果。文中说咖啡因“抢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写作(60分)
  • 8. (2024高一下·郓城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强调了学习要有反思意识才能进步;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也强调了统治者需要记住和反思的许多方面。

        反思,指“回头、反过来思考”,常用来指对行为或思想等进行分析总结。有人这样提炼反思:它是对认识的再认识,对思想的再思想;也有人说反思是指对人对事持有理性思考和独立精神……

    “反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言之有物,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