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4-08-13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 1. 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地区出现民族交融,科技文化进步显著,人们急盼着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材料反映了隋朝统一的( )
    A . 背景 B . 进程 C . 措施 D . 影响
  • 2. 有学者说:“秦制,为汉以后各朝所沿袭;隋制,为唐以后各朝所遵循。”由此可知,秦和隋两个朝代都( )
    A . 对历史贡献大 B . 是短命的王朝 C . 因暴政而速亡 D . 修筑伟大工程
  • 3. 古代《谥法》里谈道:“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内怠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炀”是古代中国最差的谥号了。隋炀帝得到这个谥号主要是由于他( )
    A . 下令修建大运河 B . 不恤民力,奢侈无度 C . 统一度量衡 D . 渡江灭陈,完成统一
  • 4. “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材料中“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
    A . 便于调控军事力量 B . 解决了北方的缺水问题 C . 便于帝王南巡游玩 D . 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 5. 史学界有观点认为李渊存在深谋多算、富有远见的一面,其在初唐颁行的一些措施,确立了唐代的基本制度、政策,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这表明( )
    A . 李世民消灭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B . 李渊为盛唐气象的出现奠定基础 C . 史评可作为评判人物的唯一依据 D . 初唐时期的制度在后期全被推翻
  • 6. (2023九上·茂名)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以下描述唐太宗时期统治的对联是(    )
    A . 调整政策呈开元,后期昏庸误王国 B .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后人评 C . 开明君主吸亡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D . 陈桥兵变成君主,重文轻武是国策
  • 7. 图1是唐太宗时为表彰功臣命阎立本所绘的《二十四功臣图》(部分),其中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唐太宗任用他们作宰相,这表明唐太宗( )

    A . 重视发展生产 B . 虚心纳谏 C . 增加科举科目 D . 任用贤才
  • 8. 张扬同学把唐朝某一制度的运作机制归纳为“三省会商+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批+尚书省执行+皇帝批示=决策的出台”这一公式。该制度应该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行省制
  • 9. 人们基本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她( )
    A .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事务 C . 统治期间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D . 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 10.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延续了100多年的繁荣。这段时期唐朝兴盛的共同原因是( )
    A . 重用贤能 B . 休养生息 C . 开发江南 D . 重文轻武
  • 11. 图2所示城市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城中有商业区与居民区;它既是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该“城市”是( )

    A . 洛阳 B . 开封 C . 长安 D . 大都
  • 12.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有的描写地理、战争、农村、城市等,也有的关注历史、政治、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及妇女的遭遇。由此可看出,唐朝诗歌的特点是( )
    A . 淳朴厚重,揭露现实 B . 平易近人,通俗易懂 C . 蔑视权贵,超凡脱俗 D .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 13. 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观点是对史实的认识和评价。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 唐太宗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B . 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北宋 C . 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D .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 14. 下表是中国古代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部分),这些数据的变化对社会结构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A . 提高了官员的整体素质 B .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 . 官员录取标准不断降低 D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 15. 在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引起大官僚、大地主强烈反对,触犯他们利益的措施是( )
    A . 方田均税法 B . 募役法 C . 保甲法 D . 农田水利法
  • 16. 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定都上京临潢府的契丹首领是( )
    A . 完颜阿骨打 B . 赵匡胤 C . 耶律阿保机 D . 元昊
  • 17. 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在经过25年的战争后,于1005年缔结的盟约。该盟约( )
    A . 使辽国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B . 完全消除了辽宋之间的民族隔阂 C . 使辽宋之间长期保持和平局面 D . 促进了汉族与党项族的友好往来
  • 18. 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当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场所,被称为( )
    A . “瓦子” B . “榷场” C . “草市” D . “市舶司”
  • 19. 元昊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自立为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他所属的民族是( )
    A . 契丹族 B . 党项族 C . 突厥族 D . 女真族
  • 20. 他一生廉洁,精忠报国;他的部队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他的抗金事迹一直被民众传颂。“他”是( )
    A . 卫青 B . 霍去病 C . 岳飞 D . 辛弃疾
  • 21. 南宋时期一地有300多处瓷窑,所制瓷器质地纯白没有瑕疵,被誉为“饶玉”。后来此地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此地”是指( )
    A . 浙江临安 B . 江西景德镇 C . 广东广州 D . 河南开封
  • 22. 12世纪时,蒙古草原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互之间为争夺人口、草场、水源、牲畜而频繁发生战争,导致生灵涂炭。结束这一局面的历史事件是( )
    A . 铁木真统一蒙古 B . 蒙古灭西夏 C . 忽必烈建立元朝 D . 元朝灭南宋
  • 23. 元朝时,各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该“新的民族”是( )
    A . 蒙古族 B . 契丹族 C . 女真族 D . 回族
  • 24. 元朝的中央机构中,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的是
    A . 枢密院 B . 御史台 C . 宣政院 D . 中书省
  • 25. 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这一“机构”是( )
    A . 北庭都元帅府 B . 澎湖巡检司 C . 安西都护府 D .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6分,共50分。)
  • 26.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晋灭亡后,中国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东晋十六国”的局面……隋文帝也因其锐意改革、为君勤俭而开创了一个政治稳固、社会安定、百姓富足、文化繁荣的盛世,史称“开皇之治”。

    ——摘编自《三鉴斋——隋朝统一与开皇之治》

    材料二 炀帝遂恣荒淫。登基之初,即建洛阳,每月役(征发)丁二百万人。导(疏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成年男子不够),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摘编自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促使隋朝形成“开皇之治”的局面?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炀帝的哪些行为最终导致隋朝的灭亡?
    3. (3)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其对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 27.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制度篇】

    材料一 从汉代开始,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三种重要的选举制度,即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自隋朝至清朝实行科举制,这是一种以考试取人的制度。中国最早的考试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礼·地官》在“乡大夫”一职中记载,每三年考试一次,考察乡人的德行和技艺,从中选出贤德之人和多才多艺之人,任贤使能。而真正将考试选人制度化的是科举制。科举制有其自身的优点。

    ——摘编自聂菲磷《中国古代选贤任能的理论与实践》

    【技术篇】

    材料二 火药来源于方士长期炼丹制药的实践,唐代医学家兼炼丹家孙思邈最早发现硝石、硫黄、木炭组成的火药成分具有爆炸性并作了文字记录。火药的发明,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这是军事史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中国火药的西传,成了欧洲市民反对封建贵族的锐利武器。正是由于火药的广泛使用,才使大规模地开采矿产成为可能,才有了近代的矿冶业,从而推动了近代工业的长足发展。

    ——摘编自马明中《中国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文化篇】

    材料三 唐代中国,位于世界文化的中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在这种“兼容并包”思想的支配下,唐代中国的对外交流比以往任何时代都广泛而深刻得多。繁荣的唐文化吸取了城外文化的精华而愈益丰富多彩,先进的唐文化传播到东西方各国,推动了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

    ——摘编自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主要的不同点,并简要分析科举制度创立的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最早有文字记载发明火药的朝代,并概括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在文学、艺术上的代表人物。(各一位即可)列举两个史实印证唐朝时期对外交流“广泛而深刻”。
  • 2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宋代歌舞是在唐代歌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唐代的歌舞相比,宋代歌舞有了更强的商业性。城市中出现了瓦舍勾栏这种专业型的演出场所,瓦舍是宋代城市中的商业集中点和固定娱乐中心。在瓦舍中表演的艺人们已非业余表演,民间歌舞的表演已经成为一种专业的谋生手段。宋代宫廷歌舞逐渐衰落,最终沦为礼仪的符号,民间歌舞艺人开始承接宫廷的商演,并获取相应的报酬。宋代歌舞中还出现了独立的流动性演出的艺人,演出场所流动性非常大,或就近拣一热闹处,或在婚宴酒馆进行演出。

    ——摘编自白盼《宋代歌舞商业化发展原因探析》

    材料二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活动而不是以政务活动为中心的大城市,比起国内贸易的突飞猛进,对外贸易增长更为明显,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歌舞发展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朝“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并写出宋朝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机构的名称。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至北宋期间中国人口分布情况的变化。你认为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代十国是唐后期藩镇割据的继续与发展,中原地区经历梁、唐、晋、汉、周五个王朝的更迭。而南方诸国则是同时并存。五代王朝,武人当政,藩镇跋扈,因此战乱不断。而当时偏安一隅的南方诸国,为了能在乱世中立足,都采取比较积极务实的保境息民政策,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摘编自《唐末五代北方士人南迁及其对南方士风的影响》

    材料二 这么一个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宋王朝,两次覆亡,究其原因,实系由大宋王朝开国皇帝所制定的“重文轻武”这一基本国策所致,可谓:一策可以兴邦,一策也能灭国。

    ——摘编自钱昌明《历史星空探秘》

    材料三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政权相继崛起。宋朝实行的政策利弊兼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占据江南的南宋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版图超出汉、唐,并为东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代十国的政局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是否同意作者对于“重文轻武”国策的评价?请简要说明理由。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内容体现的时代特征。概括元朝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的主要政治制度及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