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民族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

更新时间:2024-08-07 浏览次数:2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服饰设计尤其重视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这体现( )
    A . 礼乐制度的影响 B .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C . 农耕经济的发展影响服饰风格 D . 社会思想观念的渗透
  • 2.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清代学者赵翼(1727-1814)在《檐曝杂记》说道:“自鸣钟、时辰表,皆来自西洋。钟能按时自鸣,表则有针随晷刻指十二时,皆绝技也……西洋远在十万里外,乃其法更胜。可知天地之大,到处有开创之圣人,固不仅羲、轩、巢、燧已也。”这反映了赵翼( )
    A . 揭露宋明理学的空谈误国 B . 传承经世致用的思想 C . 提出中体西用的政治主张 D . 具有开放的文化观念
  • 3. (2024高二下·吉林期末) 目前发现的古莎草纸实物,最早能追溯到5100年前。古埃及人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地中海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古埃及( )
    A . 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B . 致力于推动书写文字的普及 C . 印刷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 D . 推动了区域文明的初步形成
  • 4.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其主体是基督教教育,教会学校包括修道院学校和大教堂学校构成了学校教育发展的主线,世俗的宫廷学校教育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其中不少大学直接脱胎于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这反映了基督教会( )
    A . 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B . 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 C . 广泛地影响西欧社会 D . 对西欧教育影响深远
  • 5. (2024高二下·新津月考)  1868年,美国政府与清政府签订《蒲安臣条约》,规定“在美国的中国人与在中国的美国人在旅行和居住方面享有同样的利益、豁免权和申述权”。该条款表明美国政府意图(    )
    A . 践行人人平等的启蒙理念 B . 推动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 C . 保护在华美国传教士利益 D . 吸引廉价华人劳动力赴美
  • 6.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在中世纪时期,阿拉伯文化对人类进步的贡献巨大,它不仅在古希腊罗马文化与文艺复兴文化之间起传承之功,而且显现出人类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文化形态。据此推知,阿拉伯帝国( )
    A . 注重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 . 奉行开放和开明的文化政策 C . 积极吸收被征服地区的文化 D . 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 7.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征服了迁人地区的居民,与被征服或征服者融合,在亚欧大陆分别形成了希腊人,雅利安人等不同的人种,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材料旨在强调这一迁徙过程( )
    A . 对亚欧大陆区域文化造成巨大破坏 B . 改变了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 C . 中断了亚欧大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 D . 推动了先进文明进一步传播
  • 8. (2024高三下·常德西洞庭管理模拟)  前秦都城长安与前凉都城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东晋襄阳之间均有贸易往来。活跃其间的“互市人”不仅有汉商,还有为数众多的来自中亚地区的商人。据此可知( )
    A . 丝绸之路贸易恢复发展 B . 城市经济功能占据主导地位 C . 民族矛盾呈现加剧倾向 D . 前秦致力于实现国家的统一
  • 9.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下图为某同学总结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示意图,图中长方框中应填写( )

    A . 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B . 胡椒、胡桃等传入中国内地 C . 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 D . 佛教思想融入儒学理论体系
  • 10.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蒙古西征时,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他们将中国的医术西传。不少高明的色目人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通过他们,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流传到东亚。由此可见,蒙古西征(    )
    A . 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 B . 增进了中欧友好关系 C . 促进了地域间思想解放 D . 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 11.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在新大陆,由于土著人或者被剿灭,或者被驱逐到穷乡僻壤,英国人就可以亲身把本国的文化带到新大陆去。但是他们后来发现,在自己的文学、服装、医药中也逐渐接受了印第安人文化的许多特点。据此可知(    )
    A . 印第安人的文化更为先进 B . 美洲原有的社会结构解体 C . 文化传播受当地文化影响 D . 印第安人文化占主导地位
  • 12.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很快土崩瓦解,下列属于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是( )
    A . 埃及护宪运动 B .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 . 苏维埃俄国的建立 D . 中国恢复对台湾的管辖
  • 13.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雅各布·里斯称,近代美国城市是一个“由各种异质成分汇聚而成的稀奇古怪的大杂烩”,是一个“混杂的群体”。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 . 工业化运动引发城市化进程的无序发展 B . 劳资矛盾加剧美国社会内部的分裂对抗 C . 外来移民为美国工业文明提供持久动力 D . 移民成为美国城市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 14. (2024高二下·梅州期末)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的现代化过程中,“泛西方化”是指西方文化内部资本主义的实现与资本主义的批判这对基本矛盾通过“海洋途径”(在一些非西方国家衍生出一种畸形殖民资本主义形态)和“大陆途径”(使另一些非西方国家从封建制度和殖民体制下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形成两大阵营的对垒。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 美苏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垒 B . 世界现代化进程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C .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俄确立 D . 世界各民族的独立冲击了西方文明
  • 15.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20世纪中期,埃及对阿布辛拜勒神庙进行迁移,在多国专家共同努力下,太阳光依然年两次照亮圣殿神像,太阳节奇观被成功保留,这反映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的原则是(   )
    A . 可持续性 B . 真实性 C . 预见性 D . 创新性
  • 16.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遗产公约》规定,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是( )
    A . 长城 B . 莫高窟 C . 泰山 D . 黄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二下·涡阳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如日中天,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的西欧所无法比拟的,文化的对外传播是阿拉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阿拉伯人珍爱典籍和书籍,达官贵族出资兴建图书馆,伊斯兰教也鼓励教徒学习知识。阿拉伯学者们翻译了大量古希腊的古籍,涉及天文、文学、社会、医学等领域。特别重要的是,阿拉伯哲学在世界观上也有独到的见解,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唯物主义思想,知道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这些典籍流传回欧洲后,典籍中的各种思想伴随着阿拉伯翻译者和学者独特的见解和注释在欧洲理性的土壤上开出了绚烂的花朵。欧洲人在自己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也为后来的大航海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殷实《论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的对外传播》

    材料二

    儒家思想及其典籍传入欧洲各国后,由于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及欧洲思想界对中国认识的分歧,在西方世界形成了所谓“颂华派”和“贬华派”之间的争论。这种争论对西方的思想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进而以一种特别的方式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伏尔泰是典型的“颂华派”,在他的《风俗论》中对中国的制度赞赏有加,他指出中国的体制比同时期的亚洲很多国家都要优秀。孟德斯鸠则是“贬华派”在法国的代表人物,他认为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中国的制度在孟德斯鸠看来没有明确的限制君主的法律和机构,但在伏尔泰看来,中国君主自身大都是道德高尚之士,他们都会按照正确的方式行事,也就不再需要实际的制度限制了。其实,两派都是借助中国和儒家思想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

    ——摘编自何岩峩《儒家思想在欧洲的早期传播及其影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阿拉伯文化对外传播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颂华派”和“贬华派”对中国认识的分歧。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化传播的认识。
  • 18.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因为中国历代政府严禁人民私自出洋,也严禁外国人从中国口岸掠贩人口,所以无论是中国人民自行出洋做工,还是外国人掳掠华工出洋,都为非法的私下行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侵略者一面继续私下非法掳掠华工,一面谋求掳掠华工正规化、法定化。他们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招募华工及华工权利规定。但外国招募华工并非完全按约办理,亦非如有的论者所言,清政府置华工权利于不顾,而是清政府尚不知外国招募华工及华工遭遇困难之实情。1872年,清政府从“《新报》所载等多方所知古巴地方之华工,其受苦视在秘鲁者略等”。后派陈兰彬等人前往古巴,将调查结果形成文字报告,即《古巴华工调查录》。以此为据,总理衙门最终获得英、法等五国的支持,并于1877年迫使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以保护和维护华工在海外的权益。

    ——摘编自虞和平陈君静《陈兰彬与中国维护出国华工权利的起始》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等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大量出国华工遭遇困境的原因,并说明《古巴华工调查录》在华工问题上的史料价值。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
  • 19.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亚历山大之前,人类的文化交流只是局部的,有些地区甚至是相互隔绝的,但自他之后,这种局面就逐渐打破了。这一时期文化文流不只限于希腊一一马其顿人的直接统辖之地,而且包括受其影响的周边地区。希腊的人可成神观念与埃及、巴比伦的王权神化一拍即合,形成了新的国王崇拜。巴比伦的占星术、天文观测资料与希腊文学、数学的结合,使这一时期的天文学成就达到了近代哥白尼才能达到的高度。东方的拱形建筑风格也被希腊化时期的建筑师们所吸收。希腊语成了希腊化世界的通用语言,不少的当地人用希腊语写了本国本地区的历史,大大丰富了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宝库。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

    材料二 1945年澳大利亚制订大规模引进移民计划,“在规划移民人数时,充分考虑到工业的需要”“英国人历来受到优待,因为他们比其他任何民族更快地融入澳大利亚社区”……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澳大利亚高技能人才供需严重失衡。澳政府逐渐意识到自己想要的英国移民类型几乎与英国想要保留的人群相同,开始向其它地区尤其是亚洲放宽移民条件。据统计,80年代亚洲定居者总数首次超过英国定居者总数。战后移民结构的变化逐渐改变了澳洲人种族偏见的心态,1972年,传统的歧视和限制有色人种向澳大利亚移民的“白澳”政策被废止,二战后的三十年里,澳大利亚迅速成为高度工业化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可预见的将来,技术移民将继续成为澳大利亚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者。

    ——摘编自张谨《二战后三十年间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结构与成因探析》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特点。
    2.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澳大利亚移民政策调整的原因,指出移民对澳大利亚的影响。
  • 20. (2024高二下·大新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陈列”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它以王朝更替为主要脉络,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时期八个部分。该陈列以古代珍贵文物为主要见证,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古代中国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据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介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陈列”展览的八个部分中任选2~3个部分,拟定一个主题,并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表达顺畅)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