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仙桃市彭场中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4-07-17 浏览次数:2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 1. (2023七下·仙桃期末) 公元589年,隋文帝灭陈朝,使国家再次走向统一。这一年也可表述为(   )
    A . 公元5世纪初 B . 公元5世纪末 C . 公元6世纪初 D . 公元6世纪末
  • 2. (2023七下·仙桃期末) 唐朝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中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通过阅读《汴河怀古》,我们可以了解( )
    A . 大运河开凿的原因 B . 大运河开凿的条件 C . 大运河开凿的经过 D . 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 3. (2023七下·仙桃期末) 如图所列史实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                                  

    史实1:北方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史实2:唐朝许多重要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史实3: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蔬菜种子、茶叶、丝绸等物品。

    A . 国家统一 B . 民族交融 C . 文化交流 D . 中外交往
  • 4. (2024七下·广平期末)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对玄奘西行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 贞观初年,高僧玄奘从长安出发,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B . 玄奘从天竺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 C . 《大唐西域记》记载中亚各国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 D . 此行促进中印交流,为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珍贵文献
  • 5. (2023七下·仙桃期末) 请你仔细观察下面的唐朝兴亡示意图,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示意图中的?处应该填(   )

    A . 五代十国 B . 藩镇割据 C . 黄巢起义 D . 安史之乱
  • 6. (2023七下·仙桃期末) “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这一记载应出自(   )
    A . 《隋书•刑法志》 B . 《宋史•太祖传》 C . 《元史•诸王表》 D . 《明史•成祖本纪》
  • 7. (2023七下·仙桃期末) 宋太祖在位17年科举取士347人,宋太宗在位22年,通过科举考试共录取进士1 457人,宋太宗时期科举录取人数相当于整个唐朝取士的总和。宋太宗提高科举录取人数的影响是( )
    A . 为文官政治提供了人才保障 B .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C . 使世家大族控制了中央政权 D . 分割了宰相的军政财政权力
  • 8. (2024七下·抚远期末) 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A . 等级森严 B . 商业繁荣 C . 重农抑商 D . 重文轻武
  • 9. (2023七下·仙桃期末) 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

    A .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B . 古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C . 宋朝商业的繁荣兴旺 D .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 10. (2023七下·仙桃期末) 制作卡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制作了资料卡片。他学习的是(   )

    政权建立时间:1206年

    首领:铁木真

    重要事件:灭亡西夏和金政权

    A . 澶渊之盟 B . 宋金对峙 C . 蒙古崛起 D . 明朝建立
  • 11. (2023七下·仙桃期末) 他是宋代著名书法家和美食家,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飘逸,一生屡遭贬谪,但依然热爱生活,曾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流传千古的名句。以上叙述所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 . 杜甫 B . 白居易 C . 苏轼 D . 李清照
  • 12. (2023七下·仙桃期末) 下面对联所引典故出自(   )

    孔明空城戏司马

    公瑾赤壁败曹操

    A . 《牡丹亭》 B . 《西游记》 C . 《水浒传》 D . 《三国演义》
  • 13. (2023七下·仙桃期末)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
    A . 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 . 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 . 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 . 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 14. (2023七下·仙桃期末)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首词饱含岳飞(  )
    A . 卧薪尝胆,越甲吞吴之心 B . 破釜沉舟,灭秦复楚之志 C . 精忠报国,收复河山之念 D . 大义凜然,肃清倭患之愿
  • 15. (2024七下·天水期末)  下面文本框是同学们在探究学习时总结出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经济现象。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①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形成
    ②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③景德镇市全国的制瓷中心
    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 . 唐朝的农业 B . 宋朝的商业 C . 元朝的外贸 D . 明朝的经济
  • 16. (2023七下·仙桃期末)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是小史同学比较元朝与清朝后得出的结论,还可补充的内容是(   )

    A . 疆域辽阔 B . 民族平等 C . 学术进步 D . 政治清明
  • 17. (2023七下·仙桃期末)  《本草纲目》是由明代李时珍通过考古证今,辨疑订误,广采群书编成的。书中对妄图长生不老,服食丹石成风现象进行了批判,对黄连、泽泻服之可以成仙,亦作了驳斥。这些体现了该著作(  )
    A . 注重继承 B . 宣扬迷信 C . 求变创新 D . 科学严谨
  • 18. (2023七下·仙桃期末) 《天工开物》是中国古代科技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下面关于它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 是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B . 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C .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D . 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 19. (2023七下·仙桃期末)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明清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 20. (2023七下·仙桃期末) 故宫在明清时期又叫紫禁城,紫禁城的“紫”是指紫微垣,紫微垣位于天的中央,最高处共有恒星15颗,这组恒星代表“运于中央,临制四方”的天帝所居住的宫殿,即“紫宫”,“禁”是指禁地。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
    A . 天人合一 B . 建筑功能齐全 C . 皇权至上 D . 国家大一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21. (2023七下·仙桃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2000多年,先后出现过3次公认度最高的“盛世”,即西汉初盛世,唐初盛世,以及“康雍乾”的清朝盛世。其实,有些没有出现过所谓封建盛世的朝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同样巨大,比如秦朝、隋朝和元朝,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开创性。

    ——摘编自岑大利《再论中国古代的盛世》

    材料二:君依于国,国依于民。……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

    ——摘编自《唐太宗论止盗》材料三:如图。

    ——据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整理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朝和元朝“带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理念。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中管辖①处的机构名称,简析清朝治边措施的历史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影响国家兴盛的因素。
  • 22. (2023七下·仙桃期末)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成公主带去了各种谷物种子和农耕技术,促进了中原农业技术在吐蕃的发展,帮助吐蕃提高了生产力。

    材料二:

    史实

    结论

    元朝时各族人民长期杂居,互通婚姻,民族差异逐渐缩小。进入中原的契丹人,女真人等与汉族逐渐交融在一起。当时有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文成公主入藏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另举一例唐朝民族关系友好的史实。
    2. (2)  根据材料二表中的史实推理一个合理的结论。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并分析它们的共同作用。
  • 23. (2023七下·仙桃期末) 习近平同志的全方位外交首推“亲、诚、惠、容”概念。自古以来,中国政府和民间都秉承与邻为善的友好理念进行对外交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方,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郑和下西洋是曾多次抵达东南亚、南亚和非洲东海岸。作为明朝的外交使节和贸易代表,郑和始终奉行“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的和平外交,和沿途国家相互尊重,友好相待。……在贸易活动中,采取议价成交方式和厚往薄来的做法,以丝绸、瓷器等中国特产与当地人平等交易。同时,郑和船队还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

    --摘编自《郑和下西洋论文集》

    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至少2点)。并列举出两个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该政策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政策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