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30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团队提出了判断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依此标准,下列已经进入“文明社会”的是( ) 

    ①陕西姜寨聚落遗址 

    ②山西陶寺遗址 

    ③河南二里头遗址 

    ④浙江良渚遗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传统文化认为,个人作为社会、国家、民族的一份子,应该心系他人、心怀社稷。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代传诵不衰。这表明中国传统文化( )
    A . 崇尚天人合一 B . 强调自强不息 C . 追求家国情怀 D . 主张和而不同
  • 3. (2024高二下·新津月考) 有学者指出,早期的中国并不能算是“地大物博”,先民曾被束缚在一张匮乏的食品单上。在中国食物体系进化丰富的过程中,一些朝代显得尤为重要。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 汉朝时期,葡萄、苜蓿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 . 唐朝时期,小麦、大麦通过海上贸易传入中国 C . 明朝中后期,玉米、甘薯在中国得到大规模推广 D . 清朝光绪年间,番茄作为食用蔬菜开始传入中国
  • 4.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1862年8月清政府 鉴于“与外国交涉事件,必先识其情性,……欲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 ,方不受人欺蒙”。清政府这一认识推动( )
    A . 创建京师大学堂 B .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 C . 设立京师同文馆 D . 创办清华学堂
  • 5.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外交话语是外交工作中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世纪新的外交话语,如“和谐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和而不同”等,据此可知我国外交( )
    A . 放弃了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B . 受冷战国际局势的影响明显 C . 发展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 对于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
  • 6.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2019年故宫博物院与某公司共同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科技应用与学术创新,在文物数字化采集与文物研究等领域深入助力“数字故宫”建设。在开发的故宫博物院小程序中,还可以实现互联网上“游故宫”。由此可知( )
    A . 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B . 信息技术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 C .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D . 现代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跃进
  • 7.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尤其是早期地区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下列史诗解读正确的是( )
    A .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史诗,反映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情况 B . 《荷马史诗》是古代罗马文学的早期代表,成为后世西方文学的重要题材 C . 《摩诃婆罗多》是反映早期雅利安人征服南亚次大陆的文献史料 D . 《罗摩衍那》描写了居楼族和般度族两个家族为争夺王位而进行战争的故事
  • 8.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埃及埃德夫发现的公元前二世纪后期当地家族墓地主人都有两块墓碑:一块用象形文字按照埃及墓志传统镌刻着纪念墓主人的祷文套语和墓主人的自传;另-块写的是希腊哀歌体墓志铭。两种墓志铭内容各自独立,并非对译。这意味着( )
    A . 埃及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 B . 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 C . 征服并未消除文化的隔阂 D . 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 9.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游牧或渔猎民族在条件具备时,以暴力为开路手段,冲入农耕世界,而后以定居或建立新王朝统治的方式,融入文明体系中。公元前后数百年间,这种情形在东西方都曾多次出现。以下史实属于上述模式的是( )
    A . 罗马帝国征服希腊 B . 亚历山大东征推进希腊化 C . 西葡美洲殖民扩张 D . 蛮族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
  • 10. (2024高二下·仁寿期末)  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则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
    A . 思想解放植根于东欧文化 B . 东正教文明区域扩展 C . 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明显 D . 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
  • 11.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下图所示是德国科隆大主教(1722—1725)的一幅肖像画。画中他穿着象征着智慧和地位的“中式丝质睡袍”,正用中国瓷器享受着一杯异域饮料,是茶、咖啡或是巧克力。该画作体现出(    )

    A . 欧亚非人民的生活习惯趋于一致 B . 中西交流丰富了民众的物质生活 C . 商品流动推动了文化交流国际化 D . 东方传统手工业仍具有市场优势
  • 12.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十二月党人”发动推翻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武装起义,其历史背景是(  )
    A . 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B . 青年贵族军官受启蒙思想影响
    C . 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不彻底 D . 布尔什维主义在俄国广泛传播
  • 13.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下表所示为新加坡法定节假日安排。据此可知,新加坡现代节日文化反映了其(    )

    节日

    备注

    元旦

    世界通用的公历新年

    春节

    中华民族传统历法的新年

    耶稣受难日

    基督教节日

    国际劳动节

    -

    卫塞节

    佛诞,又称“浴佛节”

    开斋节

    伊斯兰教节日

    新加坡国庆节

    -

    哈芝节

    伊斯兰教节日

    屠妖节

    印度教节日

    圣诞节

    基督教节日

    A . 开放的经济体系 B . 儒家文化的传承 C . 移民社会的结构 D . 城市国家的规模
  • 14. (2024高一下·北京市期中) 1976年,非洲裔美国作家亚历克斯哈利根据自己的家族背景,完成了一部历史题材小说《根》。小说讲述了昆塔(作者祖先)从非洲被贩卖至美洲,他与后代在美国的苦难历程,以及这个家族获得自由后的若干经历。该小说( )

    ①具有系统性的史料研究价值②反映近代西方殖民者的罪恶

    ③说明美国奴隶制度依然存在④折射美国的文化冲突和认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5. (2024高二下·新津月考)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地的移民不断来到北美

    导致美国的移民文化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B

    二战后,美苏冷战对峙和殖民遗留问题

    二战后的难民主要产生于欧洲

    C

    20世纪70、80年代,中东石油工业快速发展

    大量中国劳动力涌向中东产油国

    D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亚洲、非洲的劳动力大量进入东欧地区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6.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商王朝将南方铜矿资源北运,同时也将中原青铜冶铸技术带到南方。下图为长江上游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立九只神鸟。学界主流观点认为神树与《山海经》所记载的“金乌负日”和“扶桑若木”有密切关联,可视作古蜀先民人神互通意识的形象化写照。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①中原文化辐射周边推动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②青铜神树体现了古蜀先民崇尚道法自然的观念

    ③三星堆遗址反映了商朝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④考古材料和传世文献结合有助于了解古代历史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如图是丝绸之路路线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 . 线路①主要通过“沙漠之舟”骆驼转运东方的香料 B . 线路②也是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西迁的必由之路 C . 线路③加强了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 D . 线路④的开通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
  • 18.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有学者指出,中华文明的伟大在于她以博大的胸怀,吸纳了全世界的各种文明。在这熔炼自我的过程中,7世纪至10世纪是中国历史在封建时代的“青春时刻”。以下属于这一“时刻”的文化成就有( ) 

    ①涌现出“诗圣”、“医圣”、“画圣”等杰出人物 

    ②《千金方》问世,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 

    ③法显西行,经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④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9.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1889~1975年)曾预言:“中国人完整守护了一个超级文明,世界的希望在中国,中华文明才是人类的归宿,中华文明将引领世界。”国际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明确指出:“西方这样发展下去是不行的,必须改弦易张。只有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可以拯救世界。”上述论断主要是基于,东西方文化的( )
    A . 核心理念不同 B . 发展轨迹不同 C . 运行机制不同 D . 处世方法不同
  • 20.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下图为法国漫画《拿破仑的头,蛇的身体》,漫画还附有作者的注解:“这是条非洲的巨蛇,身下是他的军队。在法国,他把自己的真身掩盖了起来。这种怪物生来就没有血和眼泪”。该漫画意在(   )

    A . 谴责对外战争给法国带来灾难 B . 说明法国大革命赢得非洲支持 C . 宣扬欧洲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 D . 揭露资产阶级统治具有欺骗性
  • 21. (2024高一下·北京市期末)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小题18分,第23小题22分,第24小题12分,共52分)
  • 22.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人类在不断的迁徙中求生存、谋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被骗出洋而死于难者,每年以千百计。有半途病死者,有自经求死者,有焚凿船只者。要之,皆同归于尽。即使到岸,充极苦之劳工,饮食不足,鞭挞有余;或被无辜杀戮,无人保护,命若草芥。华民无辜,飘零数万里,而受如此之刻酷乎!  

     ——郑观应《救时揭要》

    材料三

    2022年,全球各地有一亿人被迫离开家园,其中包含逃离冲突、暴力、侵犯人权和迫害的人。这一数字高于2021年的9000万人。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乌克兰1500万,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格兰迪称,这是“一个本不该创下的记录”。

    ——摘编自联合国难民署发布的《2022全球趋势报告》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华工出国的原因,并指出华人为美国发展作出的贡献。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当代世界难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做出的努力
  • 23.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文化在“挑战—回应”中不断地传播、交流、交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文化在希腊化世界整个地区十分广泛地流布,从而使一些民族与部落吸收了古典时期希腊在科学、文学与造型艺术方面的优秀成就。成为希腊化各国成员的许多民族,在改造希腊化文化因素与古代的当地的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创造了把这些因素熔铸成为具有独创的新品质的自成一家的文化。

    ——(苏)科尔宾斯基等《希腊罗马美术》

    材料二

    郑观应认为,中国若与强敌相处,自己必须要有力量。而要强盛就必须变法,“非变法不能富强,非富强不能合纵连横”。他的改革主张就是紧紧围绕着这一宗旨而展开的。他提出的主张概括起来是:经济上开展“商战”,军事上练兵造械,政治上设立议院,文化上推广西学。

    ——摘编自夏东元《郑观应》等

    材料三

    五四运动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五四运动以后,陈独秀发表《谈政治》一文,明确宣布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的国家。湖南学生运动领袖毛泽东在第二次到北京期间,热心搜寻并阅读中文本的共产主义书籍,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瞿秋白、周恩来、赵世炎、陈潭秋、向警予、高君宇、何孟雄、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等,也先后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

    ——汪澎澜《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希腊化时代文化的整体面貌,结合所学指出希腊化世界在自然科学上的三项重要成就。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郑观应思想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的代表作,并从思想文化的“挑战——回应”角度分析其思想的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革命史的角度,说明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指出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思想文化上的巨大变化及其标志。
  • 24. (2024高二下·浙江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瓷器之路

    17世纪瓷器商路-从景德镇出发,经过鄱阳湖,沿赣江而上,经清江、吉安到赣州,后通过广东南雄顺北江而下,运送到广州,进而通过海路形成全球性的瓷器贸易

    瓷器贸易

    以景德镇为核心,构筑了世界性的陶瓷贸易路线,并形成了广州、澳门、马尼拉等著名的世界性贸易的中转城市,也成就了世界性的瓷商群体。据欧洲学者统计,在1602年到1682年八十年间,有一千二百万件瓷器被荷兰商船运送到荷兰和世界各国,其中绝大多数是景德镇瓷器

    瓷器生产

    在学习和模仿景德镇陶瓷生产技艺基础上,福建漳州、浙江龙泉等窑口出现了专门生产出口青花瓷的基地;以景德镇为模板,诞生了世界上所有的著名陶瓷产区,如日本的伊万里、荷兰代尔夫、法国利摩日和德国迈森等

    瓷器文化

    在东南亚许多地区,来自中国的瓷器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中东地区壁画中大量青花瓷器出现。瓷器的广泛使用推动欧洲形成了分餐制。许多欧洲君主和上层贵族以拥有中国瓷器而感到骄傲,出现了专门鉴定中国瓷器的专家

    ——摘编自李松杰《商路、商帮与景德镇陶瓷文化海外影响力构建》等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商路、贸易和文化”,提出一个论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